天羅地網

標題: 點解博士要將剎人填命嘅公理改變 [打印本頁]

作者: alexwush    時間: 2018-1-27 12:02
標題: 點解博士要將剎人填命嘅公理改變
今集博士講到釋放剎人犯,等於亦同時釋放自己,咁無孤嘅死者又邊個同佢討回公道?

作者: 容燥兒    時間: 2018-1-27 12:35
我知我咁答,實比人圍插,實比人鬧冷血。
都可以講下自己睇法。

邊個咁話被殺的人,唔係無辜。
邊個咁話,呢啲唔係因果法則而來嘅果報?

作者: gary    時間: 2018-1-27 15:19
如是因,如是果。
一切正常。

只是我們未澈知罷了。

分享經教一則,大意是這樣:
阿難尊者(嗰時已是初果聖者)同佛陀講,自己已修到緣起法,覺得自己明白了知緣起法及因果規律的運作,感覺很容易理解它們。佛陀話:“阿難,不可這樣說,不可以,了知因果運作是極之艱難的,不是如你所講般容易。”
作者: alexwush    時間: 2018-1-27 15:43
容燥兒 發表於 2018-1-27 12:35
我知我咁答,實比人圍插,實比人鬧冷血。
都可以講下自己睇法。

依家講緊,你老豆老母,老婆仔女喎
作者: wongs    時間: 2018-1-27 15:44
不用擔心,跨世代復仇記時刻都在上演中。
只是大家未能領悟個中"上文下理"才會感到惋惜
唯有學博士教導 : 將一切痛苦變成祝福吧。




作者: 容燥兒    時間: 2018-1-27 16:23
本帖最後由 容燥兒 於 2018-1-27 17:01 編輯

Alexwush網友:

用咗一餐飯時細想。
頭三個人物都過到關,到我個仔女。
我一定簽紙。要個殺人犯死。

我認輸,當我之前講嘅嘢唔成立就得了。

作者: man6552000    時間: 2018-1-27 21:11
殺人犯絞刑時,受害者母親選擇原諒,親手救下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

https://kknews.cc/world/mg59n82.html

在法庭上面對殺女兇手,這位母親竟做出令在場的人不可置信的舉動

https://kknews.cc/society/mkrnkz.html
作者: lung    時間: 2018-1-28 00:16
世界好多地方都冇殺人填命嘅公理
,但有at  least 無期徒刑或終身監禁嘅公理。
suspect 上court 後到sentence成為prisoner。然後就到penalty、punishment。
penalty、punishment 喺咩?就要根據當地法律。
比家屬去決定Release or not 也是屬於penalty、punishment 其中一種。
所以根本就沒有欠債不還。


作者: erict    時間: 2018-1-28 06:30
walterlam 發表於 2018-1-28 01:41
放下一定是不易,要練。要請教人。

可能是:

把自身最愛的東西送出,或最喜歡的食物不食。 <<< 呢樣真係要學。
作者: wongs    時間: 2018-1-28 12:02
堅持執行死刑,代表在心中升起那個仇恨心無法放下 ;
君不記「往昔所作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所以要化解雙方的仇恨,必先打開心結,由摘取自己的嗔心開始做起,
日常修習(行慈經)或許有些幫助。


作者: Rondey    時間: 2018-1-28 12:28
怨怨相報何時了?
以牙還牙乃下策,死者已去,不能復生,若能令殺人犯改過自新,明白過錯,並以自身反面經驗教導世人,總比以仇恨終結高明。
何況試細想,無人一出生便立志成為殺人犯,多半是受坎坷的成長背景、環境局勢所導引,卻因無人開解,誤入歧途。
即使今天以仇恨處決罪犯,充其量只能洩一時之恨,心底的刺終究不能拔除,治標不治本。
有幸在正常環境下成長的人,更應以身作則,向犯錯的人循循善誘,善為立身之本,世途並不如他所想般歪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若仇恨種子代代植根下去,最終的局面只是一個崎形的社會。
作者: Rondey    時間: 2018-1-28 12:37
若要談公道,請問在殺人犯犯罪前,那些正常人家有好好地付出過,去關懷這些邊緣人士嗎?
作者: chrisX9    時間: 2018-1-28 14:10
絕對公道!   

判處死刑!即係殺人填命咁解,法理已決,OK !?

將生殺大權交比苦主係哲理問題,過到關就掂曬。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8-1-28 23:19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8-1-28 23:22 編輯

博士講的是庫爾德人對放生(人)的習俗. 為何他們會有此習俗. 可從其宗教背景推測.

大部分庫爾德人都是伊斯蘭教信徒,其中多數為遜尼派穆斯林(盛行蘇菲教團),古蘭經(可蘭經)是伊斯蘭教的聖經. 經內有談到未世論及宗教倫理如下(參考自維基百科):

「這個世界結束之際,也就是歷史的終點,對於這一天有多種稱呼,包括『審判日』、『末日』、『復活日』,或者簡稱為『那一刻』,也有一些不慣常所用的名稱,如『命運之日』(善惡在當天分明)、『聚首之日』(人類與真主在當天相聚)及『會晤之日』(人類與真主在當天會晤)。那一刻將會不期而至,或是一聲大喊、或是雷鳴、或者一陣吼聲,揭示它的來臨。接著宇宙大變,山脈化為灰燼,海水沸騰,太陽變得暗淡,星辰隕落,天空掀起。真主會以判官的身份出現,但他的現身只能意會而不被肉眼所見……人類會在判官的面前聚集起來,戲玉當然是在這裡。任何歲數的人類重獲生命,聚集成群。至於那些在許久以前已經死去的不信者,他們已經化成塵土及腐朽的骨頭,對於他們可笑的反對,他們所得的回應是真主永遠不會復活他們。」

倫理與宗教[編輯]
在《古蘭經》的道德規範裡,信仰是基本的一個部分,因此學者一直嘗試介定《古蘭經》裡「信仰」及「信仰者」的意思[79]。《古蘭經》所述的倫理法律概念及就正當行為而作出的勸誡都是穆斯林崇拜及信仰真主的方式,它強調通過日常生活當中遵從這些教導來履行宗教責任。《古蘭經》鼓勵人們行善,特別是對有需要的人士伸出援手:「不分晝夜,不拘隱顯地拖捨財物的人們,將在他們的主那裡享受報酬,他們將來沒有恐懼,也沒有憂愁。」[80]《古蘭經》就結婚、離婚及遺產繼承制定的法則申明了家庭生活的方式,禁止高利貸、賭博等行為,是伊斯蘭教法的其中一個主要來源。一些正規的宗教習俗在《古蘭經》裡有詳細論述,例如正規的禮拜及賴買丹月的齋戒。《古蘭經》把禮拜的動作稱為俯伏,指稱行善的術語札卡特在字面上解作純淨。據《古蘭經》所述,行善是一種自我純淨的方式[81
]。

顯然他們將審判交給真主. 行善(放生剎人犯)便是服從真主的教導.
作者: alexwush    時間: 2018-1-29 00:42
CarmenNg 發表於 2018-1-28 23:19
博士講的是庫爾德人對放生(人)的習俗. 為何他們會有此習俗. 可從其宗教背景推測.

大部分庫爾德人都是伊斯 ...

不要引述請自述,當你嘅致親俾剎害,你會點做
作者: gary    時間: 2018-1-29 11:23
大家可參考<蛇本生經>: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 ... 20yHXuY9_gNNR1OyjDL
作者: wongs    時間: 2018-1-29 12:52
wongs 發表於 2018-1-27 15:44
不用擔心,跨世代復仇記時刻都在上演中。
只是大家未能領悟個中"上文下理"才會感到惋惜
唯有學博士教導 :   ...

說穿了,殺與不殺將會超時空重覆上演,直至有一方願意終止仇恨為止。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8-1-29 19:29
alexwush 發表於 2018-1-29 00:42
不要引述請自述,當你嘅致親俾剎害,你會點做

當然交由法院處理.


作者: alexwush    時間: 2018-1-29 22:24
CarmenNg 發表於 2018-1-29 19:29
當然交由法院處理.

冇錯,無人可以代替你嘅諗法(包括博士)
作者: Rondey    時間: 2018-1-30 11:59
https://zh.wikipedia.org/zh-hk/% ... D%E5%81%8F%E8%AA%A4

確認偏誤(或稱確認偏差、證實偏差、肯證偏誤、驗證偏誤、驗證性偏見,英語:Confirmation bias)是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的片面詮釋。[1][2]

這種偏見尤其顯見於感情問題和傳統觀念。例如, 人們面對情傷,大多難以割捨,會在反覆的情緒中來回擺盪掙扎,過程中不斷回顧並對自己給予合理的解釋與交代,直到身心得到平衡安頓為止。回顧與重新認知的過程會建構一個新的認知事實,它受到個人價值觀、家人或傳統社會的壓力、或宗教信仰等批判或趨避的影響,而傾向採取對自己較為有利的說法或選擇性的認知,以合理化整個事件,進而化解外部壓力並獲得身心上的平衡。又例如,當談及槍支管制問題時,人們常偏好支持自己原立場,觀點,也傾向將模稜兩可的事實做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偏見的搜索、理解和回憶,常被用來說明態度極化(即使爭論雙方都依附於相同的根據,爭執仍變得極端)、信念固著(在反證出現後依然堅信原有看法)、非理性首因效應(即強烈的「先入為主」效應)及錯覺相關(對二件偶然事件做無根據的連結的傾向)等現象。
作者: wongs    時間: 2018-2-1 00:44
gary 發表於 2018-1-29 11:23
大家可參考: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aIn8usU7MTR2E20yHXuY9_gNNR1OyjDL

真抱歉,恐怕經文內的義理不輕易說服失去親人的人們收拾哀傷和悲痛心情。即使博士時常提到的無常觀念都不管用,這亦是自己的寫照 。
或者試試以下這樣想法會幫到亡者家屬 :
『人本來自天家,世間不是常住的地方,當世間要做的任務完成以後,便需要返回天家匯報。 我們每個人只是暫時寄居在此世間,始終有一天會返回天家與親人相聚。』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