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古人長壽十大秘訣
[打印本頁]
作者:
陳柱民
時間:
2018-9-19 11:45
標題:
古人長壽十大秘訣
本帖最後由 陳柱民 於 2018-9-19 12:39 編輯
古人長壽十大秘訣
揉腹通氣和血
現代醫學認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軟化收縮血管,溶解細菌,滅殺微生物,健齒強腎,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
歷代醫學家認為:腳部保健並對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湧泉穴(即腳心中央凹陷處)。
一、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體狀。《辭海》解釋說:「唾液腺分泌的液體和口腔壁上的許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裏混合在一起成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達1至1.5升。
據化驗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維生素B、蛋白質(粘蛋白、球蛋白)、有機物、氨基酸、硫氰酸鹽、堿性離子和鈉、鉀、鎂、鈣以及澱粉酶、麥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過氧化物酶等物質。中醫理論認為:唾液從口腔壁湧出後,經舌根、咽喉,肺轉肝臟,進腎經,貯於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總結了「津常咽」的養生秘訣。
現代醫學認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軟化收縮血管,溶解細菌,滅殺微生物,健齒強腎,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來,美國學者發現唾液含有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皮膚表皮細胞生長的「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發現「唾液可以消除從氧氣和食物中產生的對人體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為可貴的是,唾液還有很強的防癌效果。
美國喬治亞大學醫學院專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強的黃曲毒素和3.4--苯並比及亞硝酸鹽與唾液接觸30秒後就會消失,並建議「每口飯最好咀嚼30次」。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的養生學者把它譽為:「華池神水」、「金漿」、「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潔劑」、「天然抗癌劑」等。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並非侈談。
二、腳稱第二心臟,常搓湧泉保健康。
腳部乃「三陰交之始,三陽交之終」,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有26塊骨,19塊肌肉,33個關節,50多條韌帶,50多萬條血管,4萬多個汗腺。
祖國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有着密切的聯係,佈滿了相關全身器官的反射區。但由於腳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主要薄弱環節,容易遭受寒濕邪氣的侵襲,可見人體健康與否,和腳部健康關係極大,所以腳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顯得尤為重要。
歷代醫學家認為,腳部保健並對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湧泉穴(即腳心中央凹陷處)。針炙經典文獻《靈樞 ● 本輸》說:「湧泉屬足少陰腎經」,「腎出於湧泉」。
意思是說,腎經之經氣猶如水井中泉水一樣,將從這裏源源不斷地湧出,長期不斷,經常以熱水浸泡後搓此穴,既可以溫補腎經,益精填髓,舒筋活絡,平衡陰陽,又可以舒通心腎,滋生腎水,抑制腎臟虛火,排洩體內毒素雜物;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禦寒暖體,緩解肌肉緊張,消除各種疲勞,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氣,祛風濕,助消化,通大便,止瀉痢;同時,還能治療頭頂痛、疝氣、腎炎、性功能衰退、小兒驚風、失眠、高血壓、冠心病、心悸、咽喉腫痛、腳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幾十種疾病。
正因為如此,湧泉穴才被中外醫學權威譽為「健身之穴」。
2018-9-19 11:57 上傳
下載附件
(20.86 KB)
湧泉穴
三、頭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經典文獻《內經:素問 ● 脈要精微論》認為:「諸陽之神氣皆上會於頭,諸髓之精氣皆上聚於腦,頭為精明之府。」也就是說,人體的精明活動,完全是靠人體先天和後天的精氣來維持。若有病變,則會出現「頭頸低垂,不能抬起,兩目凹陷無光」的精衰神亂之象。
現代中醫學研究認為:人體之重要十二經脈和四十多處大小穴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匯聚於頭部。
頭頂中央(即前髮際後五寸與後髮際前七寸處)有百會、四神聰、上星、頭維穴,項後枕骨一帶有風池、啞門、醫明、玉枕、翳風穴,兩鬃有太陽、率谷穴,額前還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針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將會起到疏通十二經脈,促進大小周天血液循環,使氣血流暢,調節大腦神經功能,增強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延緩腦細胞的衰老,增強記憶力,醒腦提神,還能消除各種勞累疲倦、失眠煩躁、三叉神經痛、偏頭痛以及聰耳明目等多種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為此,有人主張「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後梳一回,中午休息後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兩分鐘梳60-100次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頭,就會感到頭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髮變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見,勤梳頭的確是一種保養人體精、氣、神的最簡單經濟的長壽保健方法。
2018-9-19 12:01 上傳
下載附件
(298.51 KB)
四、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齒,就是指用上下牙有節奏地反覆相互叩擊的一種自我保健法,俗稱「叩天鐘」。清朝尤乘的《壽世青編》說:「齒為筋骨之餘,宜常叩擊,使筋骨活動,心神清爽……」。
中醫經典《類經》說:「腎主骨,齒者骨之餘也。」《素問 ● 上古天真論》說:「腎生骨髓,腎氣實,齒更髮長。」也就是說:人體骨骼體質有賴於骨髓的營養,而骨髓則為先天之本腎精所化生。腎精衰少,則不能充養骨髓,代表「腎之標,骨之本」的齒就會生長遲緩,新陳代謝功能低下,或鬆動,或質蝕,或病變,或脫落……
現代醫學也認為,經常叩齒,不僅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局部氣血運行和經絡暢通,保持並增強咬肌和牙齒根基部的整體機能,還能延緩老年性機體萎縮帶來的凹臉癟嘴狀。最為可貴的是,經常叩齒還能十分有效地增強牙周粘膜組織纖維結構的堅韌性,提高牙齒抗齲能力和咀嚼功能,促進口腔、牙床、牙齦和整個牙齒的血液循環,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改善並及時充盈其中組織營養,增強牙齒的抗病抗菌能力,從而使牙齒變得更加堅固,整齊潔白,豐潤光澤。
民諺「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這個意思。具體做法是:精神放鬆,口唇微閉;心神合一,默念叩擊;先叩臼牙,再叩門牙;輕重交替,節奏有致。終結時,再輔以「赤龍(舌頭)攪海,漱津勻吞」法則會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腎氣通於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明朝李中梓的《醫宗必讀》認為:人體的先天之本在於腎。而腎元的強健卻與雙耳息息相關,有着極為重要的內在聯繫。中醫經典《靈樞 ● 口問》、《靈樞 ● 脈度》、《壽世青編》、《外台必要》等書也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腎氣通於耳」、「腎開竅於耳」、「一身之氣貫於耳」的說法。
顯然,古人無非是在強調腎耳合一,互為作用;腎主內,耳主外;耳為腎惟一之上外竅,耳健則腎通;腎氣充足,腎精盈滿,則聽覺靈敏,繡針墜地能聞其聲。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從頭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從頭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右耳)。
此法簡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輔以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則更能強身健體,敷養腎元。現代醫學認為:耳朵上的49個穴位和各部位與體內的五臟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有着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因此把它形容為「縮小了的人體身形」。
臨床實踐證明:採用扯、拉、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實際上就等於對雙耳進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針灸性治療。如果長期不間斷,除了具有良性震蕩體位、反饋激發活氣、疏通十二經脈、加快血液循環、調理五臟六腑、健脾胃、補腎元和平衡陰陽、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強新陳代謝等功能外,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道的通暢,防止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發展;增強免疫力,調節肝臟抗病毒的能力,對肝炎的恢複有一定的幫助。
總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到延年益壽的奇效。
2018-9-19 12:04 上傳
下載附件
(65.08 KB)
耳穴
六、夫妻之間互捶背,解疲強身又防癌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見影的健身方法,蒲松齡在《聊齋志異》梅女中記載:「既而握指細擂,如似團絮相觸狀,體暢而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則沉沉睡去矣。」
背部有數十個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經系統,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平衡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其功能一是舒經活絡,使血液通利,肌肉放鬆,有利於防治腰酸背痛及腰肌勞損;
二是促進血液循環,調節神經機能。白日捶背使人頭清目明,精神振奮;睡前捶背可安心寧神,催人入睡,對防治失眠有較好效果;
三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日本學者早就發現,經常捶背可以促進腦腺肽的分泌,而腦腺肽具有很強的抗病毒、抗毒素和抑制細胞變異的作用,因此可有效地增強人體免疫力和防癌抗癌。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擊法兩種。
拍法,即用虛掌拍打;擊法,即用虛拳拍打。虛,意即輕。手法要協調均勻,着力富有彈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為方便起見,捶背最好在夫妻間進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雙方收益。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氣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來回搓擦「介於胸和骨盆之間,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內臟」的一種養生保健法。祖國醫學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官城,陰陽源」。
金代李東垣的《脾胃論》說:由於勞役過度致脾胃失之健運,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短其滋養,形成內傷。明朝李中梓的《醫宗必讀》也說:「脾(胃)為後天之本。」認為脾胃居中,噴灌四方,為心、肺、肝、腎四臟的給養源,負責主運化水谷精微和統攝精血神液來充養敷佈全身,令五臟六腑常壯無恙。通過揉腹,既可以調理脾胃。通和氣血,培補神元,又可以「通和上下,分琿陰陽;去舊生新,清脾化痰;敷養腎精,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傷之百症。」
現代醫學證實:揉腹既有強健脾胃、胃腸和腹壁肌,促進大小周天血液,包括淋巴液循環和胃腸蠕動加快的功能,還有治療中老年性便秘、胃腸潰瘍、周期性失眠、前列腺炎、腎炎、疝氣、遺精、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的療效。尤其難得的是,揉腹還能促進腹壁脂肪的自行收縮和消減,是行之有效的「減肥法寶」。
揉腹之法,以《延年九轉法》介紹為宜:先用右手大魚際在胃脘部按順時針方向揉摸130次,然後下移至肚臍周圍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後逆向重複一遍。
八、消瘦健美助血運,勤伸懶腰效最高
有句帶有貶意的民諺叫「懶人伸懶腰」,其實這是一種傳統的偏見。所謂伸懶腰,就是指伸直頸部、舉抬雙臂、呼吸擴胸、伸展腰部、活動關節、鬆散脊柱的自我鍛煉。唐朝孫思邈說得好:「血不運則百病生。」意思是說:如果人體的血液循環狀態不好,甚至不能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營養物質,就會出現「精衰、氣竭、神亂」病象。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血液循環是靠心臟和肌肉的收縮來完成的,尤其是離心臟較遠的靜脈血管,就更要靠肌肉的收縮來加速血液流回心臟。由於伸懶腰時,人體會自然形成雙手上舉、肋骨上拉、胸腔擴大,使膈肌活動加強,形成深呼吸姿態,以此牽動全身,並引發大部分肌肉收縮,並將淤積血液趕回心臟,從而達到加速周身血液循環的目的。
「懶人伸懶腰」的好處是:能使頸部血管舒暢地把血液輸送到大腦。大腦得到充分的營養,疲勞消除,從而精神振奮;能使全身神經肌肉得以舒展,促進機體平衡;能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進機體新陳代謝,能消除腰肌過度緊張,並防止腰肌勞損,而且能及時糾正脊柱過度向前彎曲,保持健美體型。
九、合谷內關足三里 日按一遍健全身
足三里穴位於膝關節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為「足陽明胃經」主穴,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能從X線鋇餐透視中清楚地觀察到胃腸蠕動變得有力而規律;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加食欲,幫助消化,並可增強大腦工作能力,改善心功能;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內分泌激素含量,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對胃痛、嘔吐、便秘、腹瀉、肝炎、膽囊炎及高血壓、下腹疼痛、癱瘓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橈側。主治頭痛、面癱、五官疾病及高熱抽搐等。內關為「足厥陰心包經」要穴,位於腕橫紋上兩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心悸、高血壓、癲癇、哮喘、胃痛、惡心、嘔吐等。
足三里、合谷、內關為歷代醫家強身治病之三大要穴。
近年來,我國學者發現,對此三穴進行按摩,對全身的神經、肌肉、組織、器官可起到顯着的興奮作用,有病則治病,無病則強身,其效果為任何一種體育運動都無法比擬。具體方法是每天定時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別按壓足三里、合谷、內關穴一次,每穴每次按壓五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
2018-9-19 12:12 上傳
下載附件
(48.82 KB)
( 合谷 )
2018-9-19 12:12 上傳
下載附件
(12.7 KB)
( 內關 )
2018-9-19 12:12 上傳
下載附件
(10.3 KB)
( 足三里 )
十、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谷道,俗稱肛門。撮,即收(提)縮也。通俗地講,就是做收縮肛門的動作。唐朝醫學家孫思邈極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書中規勸世人:「谷道宜常撮。」認為肛門周圍的肌肉要間歇性地處於運動狀態才能養生健體,尤其對防治痔瘡有特別療效。
現代醫學也認為:包括大腸在內的肛門及周圍的提肛肌和肛門括約肌至少每天要間歇收(提)縮一百次,每次約一至兩分鐘。如大便後,要及時做提肛運動,並將提肛時間延長到兩至三分鐘。這樣既有利於控制排便的肛門外括約肌功能的快速恢復,又能相以預防外括約肌破損而引起大便失禁等疾症。
據研究,日撮谷道一百遍,最大的作用在於促進肛周血液循環,防治靜脈淤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內痔、外痔、肛裂、脫肛、肛門濕疹、便秘、慢性腸炎等,同時對治療和預防冠心病、高血壓、下肢靜脈曲張、肛周炎症、肛周皮膚損傷等慢性疾病有顯着效果。撮谷道的具體做法古人概括為「吸、舔、撮、閹」四字訣。
即「放鬆全身,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收氣,舌舔上齶,向上收提肛門,稍閉氣,然後慢呼,全身放鬆。」
綜上所述,各種健身方法都不受時間、環境等條件的限制。關鍵在於您能否付諸實施,並持之以恒。願此十訣能助您青春常駐、身輕體健、延年益壽。
作者:
Lambert
時間:
2018-9-20 22:19
謝謝分享!
作者:
momolove
時間:
2018-12-24 12:14
本帖最後由 momolove 於 2019-1-9 14:10 編輯
FAV LINK:
通淋巴
長知識了,謝謝!
作者:
kfcc
時間:
2018-12-25 10:29
我这个孙思邈的养生十三决,也是很出名的养生保健方法,向您推荐
http://www.farflunginfo.com/foru ... hread&tid=19347
作者:
kfcc
時間:
2018-12-26 10:53
不好意思!之前发错链接,正确的链接如下:
养生十九宜 李鸿义讲解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 ... 2.soresults.dposter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