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續载:《吠陀经》与大洪水
[打印本頁]
作者:
rich38profound
時間:
2014-1-29 13:26
標題:
續载:《吠陀经》与大洪水
我们目前还无法得知是否真的有一场滔天大洪水冲毁了人类的史前文明,但在世界各地有很
多的传说,传说都相似的指出:许多拥有高度文明的大国在一夕之间被洪水淹没消失在海底。不
管怎样,这些越来越多的新发现也许将推翻我们过去已知的人类历史,重新编纂一部人类文明的
发展纪录。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不仅仅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更因为只有更完整地
了解过去,才能缔造更美好的未来
.
六、关于印度的洪水传说
其实在印度,同样流传着沉入海底的文明的故事。位于古吉拉特半岛的古城
杜瓦尔卡
恢弘的
古庙之中,
供奉着印度教最受人崇敬的诸神之首
奎师那
。
传说
“
在奎师那离开大地的同一天,
杜瓦
尔卡也沉入了海底。
”
于是人们修建了这座寺庙来纪念奎师那和被洪水淹没的城市。
印度大洪水传说的承载者除了杜瓦尔卡以外,还有苦行僧
摩奴
。和《圣经》中的诺亚一样,
摩奴建造了一艘大船,把种子放在船上,然后在水面漂泊,最后停留在一座山顶。摩奴被描述为
印度教的圣贤,而且是一位瑜珈大师。他的使命就是在大洪水之后重新点燃文明的火种。这个传
说有事实依据吗?印度是否真的遭遇过滔天大水?
关于这点,考古学家在喜玛拉雅山的山麓小丘中发现了更为古老的遗址,那是一些简单的农
耕聚居地,
距离大海几百英里。
印度西北部发生大洪水的时间刚好和这些聚居地建立的年代一致,
这里很可能就是大洪水幸存者的天然避难所。
在关于摩奴的传说中,
一场大水毁灭了以前的文明,
幸存者逃到山顶,重新繁衍生息。这些难道只是一种巧合吗?
作为这次洪水关键人物的摩奴在《吠陀经》中被描述为一个长发的精神领袖,而且是一位瑜
珈大师。
作为印度早期的宗教文献集,
《吠陀经》
被印度人世代相传了三千年时间,
已经成为了现
代印度文明的一部分。如果一部口传经文能被传承三千年,为什么不能是六千年或者九千年?据
说六千年前,有一位圣人把所有的瑜珈姿势集中整理成了一个体系。这说明瑜珈的历史远远超过
六千年。
人们甚至有证据把
《吠陀经》
出现的时间提早到一万一千年前。
地质专家认为,
《吠陀经》
中某些诗句所描述的就是冰河时代末期冰川融化的景象。
《吠陀经》描述了
撒拉斯瓦提河
全盛时期的情况,根据《吠陀经》里的说法,印度现在的文
明是由史前文明幸存者在大洪水之后重建的。
现在,
地质学家找到了这条已经消失的河流的河道,
这说明《吠陀经》有可能是由亲眼目睹过冰河时代末期情况的人编写的。
如今,
卡奇沼泽
是世界上环境最为恶劣的地方之一。但在冰河时代末期,流经这里的一条大
河却使这里富饶而美丽。那条河就是古代文献中一再提及的撒拉斯瓦提。
撒拉斯瓦提河起源于喜玛拉雅山脉之中,顺着这条河道流动。虽然这条河道已经干涸,但还
是能被辨认出来。运用最新卫星技术,我们可以描绘出这条河的行踪,它从冰川一直流向大海,
和传说一模一样。它本来是和印度河平行的,但后来却转向南方,最后流入了卡奇沼泽。
作者:
rich38profound
時間:
2014-1-29 13:27
根据《吠陀经》的描述,它是当时最大的河流。距今一万年前它就在那儿,一直到六千年前
才消失。而有专家也证明在六千年前这条河流就消失了,因此《吠陀经》至少有一部分是在六千
年前完成的
!
另外一座印度古城
马杜拉
位于印度南部泰米尔人居住区,这里最神圣的地方就是马杜拉神
庙。根据泰米尔人的传说,它是由大洪水的幸存者修建的。
传说表明,一万年前,这些幸存者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个文明最大的功绩就是建立
了一所伟大的学会
“
桑甘
”
。
“
桑甘
”
的意思是收集。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完成著
作。后来海水泛滥,把整块土地都淹没了。
“
桑甘
”
的洪水传说暗示,一个失落的、一万年前的文明遗迹正躺在印度南部的海水之中,等
待我们去发现。实际上,它的确切年代是在一万一千六百年前,这正是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
岛在另一个海洋中沉没的时间。对冰河时代的研究也已经证明,在
“
桑甘
”
所处的年代,印度海岸
的陆地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
作者:
yinpatrick
時間:
2014-1-30 08:15
thank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