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有礙思考的竟然是知識
[打印本頁]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3-12 13:35
標題:
有礙思考的竟然是知識
松浦彌太郎在《思考的要訣》裏提出了振聾發聵的一個觀念,就是叫我們別去查你們不知道的事。
甚麼?在這個連認識異性都得先Google一下,百度才是王道的世代,不去查不知道的事,怎麼能增長知識?我們還怎麼學習,怎麼思考?
根據松浦的理論,思考與知識其實是水火不容的兩種材質,思考是自行創造出來的甚麼;而知識,卻是一股腦兒重複貼上的,他人的Output與想法。如今太多人習慣借用或者挪用他人的知識,把別人的想法當成自己的,特別是報章雜誌的觀念以至所謂權威的看法,卻沒有真正過濾消化,經過思考篩選,讓這些想法跟你的觀念與思想融和結合,久而久之,你遇到問題,就不會再嘗試自己思考,而是利用網絡搜尋答案……
在Google裏經由搜尋彈出來的,只是看似答案的一堆資訊,不一定正確,即使排在最前,最多人點閱傳頌的,也不一定是事實。
可是,當我們漸漸滿足於不懂得的事只要Google一下就好的方便就手,我們就會漸漸自閹自割,放棄自行思考,明明只是「知道」,卻自以為是「知識」,還因為自己擁有如此豐富的「知識」而沾沾自喜……
甚麼時候是人開始驕傲自大,不再虛心學習與思考的時候?就是當我們都手執手機,自以為世上沒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只要隨手Google一下就能掌握天下的時候……
王貽興
作者:
陳永新
時間:
2014-3-12 20:10
同意! 越多知識越以為自己知得多。根本沒有意向去虛心學習。
作者:
郭輝
時間:
2014-3-13 01:33
看完有另一方面的感想:早排,我都覺得有咩野日常生活問題就即刻去google search下就有答案呢種行為及心態要反思下。因為雖然果度基本上可以搵到相應的資料,但如果再想深入一d又或者個問題不是關於日常生活果類的話就很容易比你有行人止步的感覺。雖然全世界都知呢個方法係最快捷,但弊在搜尋結果d內容好多時都好Q似博士話齋砂糖溝沙果d感覺....
之所以間中拎起再揸實本書讀下應該當係生活一部份,不是有問題先去google來個事後執雞。
月前農曆新年果排有朝早咁岩得閒,竟然去了圖書館。到步彷如隔世,不是行開既page one,商務... 如果圖書館都是你久違了的一個地方,就不妨抽時間去去。可能,maybe,有d正野等緊你揭開 ;)
又,感覺上相同的一本書,如果你去書局買,就得你自己睇;如果放係圖書館會,就比好多人借來睇(上面4句係廢話,我知),感覺上圖書館果本硬係好似有d咩唔同咁(當然會多左其他人d手汗同污糟邋遢d) ,亦可能因為有時間限制要還書吧,anyway,呢段純粹吹下水~
作者:
Lenix
時間:
2014-3-13 09:17
以前亦曾思考此問題,經反覆思量後,發現吸取知識不是問題,而是吸取知識的方法有誤,現代人過於依賴第三身的知識,我們所知所聞的知識,大都由書本、媒體、其他人告知,絕少是第一身經歷,雖然是省卻了很多時間,但同時使人慣於盲目接受資訊,致令所得知識不夠確切,缺乏根基,當有天需要使用出來時,便顯得不足。
作者:
佳佳
時間:
2014-3-13 10:01
同意!
作者:
葉雅圖
時間:
2014-3-13 11:55
Lenix 發表於 2014-3-13 09:17
以前亦曾思考此問題,經反覆思量後,發現吸取知識不是問題,而是吸取知識的方法有誤,現代人過於依賴第三身 ...
同意,閣下的睇法。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24 22:34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5-24 22:48 編輯
重溫此版,讓我有些看法. 防礙思考的不是知識,而是我們的教育方法,只著重死背書,才可以拿高分. 對於建立思考及分析能力欠奉.
查良金鏞先生在一次訪問中,曾提及中國留學生在國外讀書時,頭兩年可考取高成績,但後兩年就不行了.因前兩年考的是死記出來的題目,而後兩年考的是思想性的題目.
重要是多發問題(如為什麼人要工作等.....)給自己思考,慢慢就會得出一些頭緒.就會建立思想模式的.
知識是幫助思考的原料.特別是書本上的知識,匯聚了作者生活體驗及智慧.正所為
「腹滿書詩氣自華」.想改善自己的氣色,除念祝福文,也要多看書.
作者:
maharaja
時間:
2014-5-25 10:40
貢高我慢,狐疑不信,知見障,人之本性也。
試抱半杯水之心,較為舒服。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