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逐漸失傳的無血戰爭 [打印本頁]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4-21 15:42
標題: 逐漸失傳的無血戰爭
葉政淳:逐漸失傳的無血戰爭
常言道「世事如棋局局新」,以多變的棋局,暗示人心難測,命運難以掌握。棋弈種多族繁︰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將棋、五子棋、蘋果棋等等,不及備載。在香港,數最普及的必然是中國象棋,其規則簡單,道具準備方便,一盒棋子三十二隻,加一副紙製棋盤,湊上二人即可開局,展開一場無血的廝殺,消磨時間一整天,旁觀的人亦可受惠。象棋是上一兩代人的解悶恩物,那時候,電子遊戲和網絡還未壟斷娛樂的話語權,這種廉宜的玩藝,通常由前輩傳承,一代傳一代,祖傳父、父傳子,很多時只見男傳男,鮮見父親執著女兒家的手教下象棋。可能是象棋源於戰爭,以至給人十分重的剛陽印象,也成了女人難以理解的親子活動──兩個人對著棋盤苦思有甚麼樂趣呢,平日還不夠煩嗎?這跟一些人不明白廿二個人在大草地上追逐一個皮球,以射入對方龍門為目標的樂趣是一樣的。

父子對弈,父親教授兒子的第一句道理多數是「戰場無父子」。不論下棋或競技必須全力以赴,方能感受到樂趣。在對局的過程中,會借著機會教育後輩。憶述兒時,是爺爺教我下象棋,一句句術語,在對局時傳授,有一些在長大後細味,別覺饒富深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車死皆因貪食卒」。時刻警剔自己,出於貪婪的以大搏小,容易損失慘重。 因為初學,起初兩人必定是實力懸殊,即使父親讓上雙砲和單車單馬,兒子一樣輸得一敗塗地。可是年月荏苒,一局接一局,功多自然藝熟,二人漸漸變得棋鼓相當、棋逢敵手了,棋力的增進也反映著兒子的成長。
象棋講求殺伐,一路開殺,就算剩下一兵一卒,也要殺死對手的將軍為止,是一場界線毫不含糊的零和遊戲。父親教兒子下象棋,就像雄獅教導幼獅學習捕獵以謀生一樣,灌輸一種戰鬥思想──在人生中很多時候,必定遇上無法避開的戰鬥,為保家園、衛妻小,必須鬥爭。而戰場上只有你死我亡,沒有第三個結局。其實是相當大男人主義,在女權份子橫行霸道的年代,女人也能擔起一片天,不會容許這種思想傳播。加上社會富饒,科技發達,遊戲機和 Internet 搶佔了兒童童年的虛擬空間的藍海巿場,以致曾一度風靡年輕人的象棋,終敵不過時代和社會的變遷,平日多只見於公園、天橋底、街頭巷弄,一堆身穿汗衫的中老年人圍在一起沉思入定,以致好端端的智力較勁遊戲,因為缺乏包裝和宣傳,被大眾釘上流於主觀的「老餅」標籤。
不過在象棋漸趨式微之際,比它先走一步的,有圍棋。沒錯,圍棋相比起中國象棋雖然很國際,以中日韓為主,當中的職業棋士制度,以日韓為佼佼,雖然現在圍棋風尚因受到現代文化衝擊而委縮,但在歷史悠久發展健全的職業賽制下,仍孕育出不少出眾的棋手,近年更大舉傳至西方,成為繼麻雀之後又一要迷倒西人的東方遊藝。反觀香港,圍棋的發展比象棋更坎坷,即使曾因一套出色的日本漫畫《棋魂》(棋靈王)帶起熱潮而備受追捧。在缺乏文化氣圍和政策配合下,最後也只淪為中產怪獸家長用以提升子女智商的訓練工具。圍棋的功能確實可以訓練人的細算力、圖形邏輯和記憶力等腦部能力,所以這樣想沒有錯,只是太多家長抱著功利的心態來要小孩學圍棋,以為將學圍棋這種聽起來很優雅的興趣,寫在入學申請表上,可以增加入學評審對學童的印象分數。這跟盲目地學跆拳道、柔道、泳術、鋼琴、小提琴、珠算等一樣空洞和流俗,最終容易用完即棄,難以成為終身興趣。
圍棋比象棋更能反映人生,圍棋名副其實,以「圍」為爭勝手段,誰圍得最多地誰就是贏家,以現實的情況解釋,一言以蔽之,就是搶奪最多的資源。搶先佔地、劃地為城、固守陣地,建立屬於自己的根本再圖謀發展。攻擊對手,殺伐只是其中一種手段而不是必然,更多時只要能夠保全自己,對手的棋就會因沒氣而死。帶出要贏人,不一定要動用武力,短兵相接只是最終手段,只要懂得智取,騰挪求活,避實擊虛,一樣可以擊敗對手。下圍棋,需要縱觀全局,每塊戰地力圖彼此呼應,同時斷絕對手的連繫,要有宏觀和微觀互相配合的視野︰大場與急所、外勢與實利,需要判斷輕重緩急,決定投放長遠還是袋袋平安;所以圍棋是一套可以玩的博弈論,當中的道理可以完全代入現實生活之中應用,例如下圍棋必學的「圍棋十訣」[1]:一.不得貪勝。二.入界宜緩。三.攻彼顧我。四.棄子爭先。五.捨小就大。六.逢危須棄。七.慎勿輕速。八.動須相應。九.彼強自保。十.勢孤取和。表象看是下圍棋的爭勝哲學,實際卻是一套可應用於不同領域的萬用兵法。
我的棋力並不高,卻十分喜歡和看重圍棋,因為它的內涵豐富取之不竭,可以訓練思維。而圍棋的森羅萬象,我認為更是眾棋之冠。初學的時候,我是到工聯會報名(係,係工聯會,因為便宜,食窮保皇黨)。教棋的老師是一位十分年輕聰明的大學生,他用經濟效率的原理去解釋圍棋,如何計算下一子的效率百份比,又如何下出最高效率?原來圍棋也這樣可以這用數學量化,令我當相著迷。跟他學到的「敵之要點、我之要點」,更成為我處理衝突時的其中一句座右銘。

圍棋跟象棋最大的分別,就是圍棋沒有明確的對錯,廣義來說,你喜歡怎樣下都行,十分自由。即使被對手吃子,也不像象棋只要捐失一子就造成「劣勢累積」的「馬太效應」[2]。圍棋棋局發展的三個階段「布局、中盤戰、官子」中,即使之前輸掉多少都可以奮起力追收復失地,務求反勝或者收窄比數。所以下圍棋有如人生,可以持之終身,不同時期對著不同的對手,有不同的領悟。棋局如人生跌宕,得失難料,輸贏固然是重要,但如何下一場精采漂亮的棋局,則需要找到一個好對手,放諸戀愛如是、做人如是。你有無興趣學下圍棋?這其實很簡單而且有趣。雖然是易學難精,但不是甚麼凡人難學的深奧事物,相傳圍棋的起源,是堯帝發明,用來教育性情剛烈的不肖長子丹朱,甚具教育意義。
所以若果我有小孩,我一定會教他學圍棋。只可惜,下一場圍棋快則一兩小時,慢則可以數以年月計。在生活節奏急速,時間跟黃金一樣昂貴的香港。過長的工時,擠迫的空間,下圍棋是一種很侈奢的玩意,即使有接通網絡電腦圍棋代替,結果也一樣。況且用真實的棋子下棋的感覺,是滑鼠和螢幕無法比擬,這是「老套」的象棋仍能在坊間流傳的原因;而圍棋則只出現於CCTVB古裝劇中,淪為導演為求附庸風雅,胡亂堆砌棋陣惹人失笑的裝飾品。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