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訂曆法
元世祖統一後遇到的另一個大問題是曆法的混亂。無論是蒙古時使用的金朝曆法,還是南方用的曆法,誤差大,因而不能正確指示節氣,且兩套曆法同時使用造成混亂,對生產造成很大的困擾。於是忽必烈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曆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後來叫太史院)。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曆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曆工作。
於是,郭守敬奉元世祖之命,修訂新曆法。經過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國各地設立了二十七個測點。最北的測點是鐵勒(在今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測點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島上),選派了十四個監候官員分別到各地進行觀測。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四海測驗"。經過四年努力,終于在至元十七年編出新曆,經忽必烈定名為《授時歷》-是中國古代一部很精良的歷法。
這種新曆法,比舊曆法精確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只相差26秒。由於當時郭守敬主張以實測為依據,特別創製和改良了十三種天文儀器﹝公元1276年﹞,機巧精密,遠勝前人,比丹麥人第谷﹝Tycho Brahe﹞所發明同樣的儀器早三百年。
在天文計算的過程中,需要用到不少數學知識,郭守敬從中對三次內插法和球面三角作出貢獻。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一樣。在世界數學史上算是開創了先例。
三、影響
郭守敬是十三世紀世界上傑出的科學家。他善於從別人的經驗教訓中吸取有用的東西,取長補短,使自已的科學研究事業逐漸趨於完善。但是,他從不侷限於前人的現成經驗,敢於大膽探索,富有創新精神。由於他孜孜不倦、刻苦鑽研、勤奮實幹,所以在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因此在當時科壇居世界首位,領先世界水平三、五百年。
1303年,郭守敬已經七十二歲,成宗發布命令:“凡七十二歲的官員都去職返裏,唯獨郭守敬以純德實學,為世師法繼續留任”。1316年,郭守敬因病去世享年86歲,李約瑟和中國人民都稱讚他是最偉大的天文學家。
為了紀念這位中國有名、世界有名、天上也有名的偉大科學家。1962年,我國郵電部發行了繪有郭守敬半身像與簡儀兩枚紀念郵票。1981年國際天文學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隆重紀念郭守敬誕辰七百五十周年,還將美國在月球上發現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山”。1977年,經國際小行星研究會批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把他在1964年發現的編號為20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郭守敬星”。(完)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farflunginf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