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2015.7.25 郭博士的教導,和耶魯大學十二條教育理念相同
[打印本頁]
作者:
peterau
時間:
2015-7-26 14:32
標題:
2015.7.25 郭博士的教導,和耶魯大學十二條教育理念相同
郭先生昨天的網聚,分享了一些做人的睇法,現在分享給大家。
郭先生要培養我們,要過有意識,而反省的生活,要過有紀律 (discipline),清醒而有自我意識,不會萬無目的,不假思索做事的生活。
你的生活不是被雜念所控制,係你知道何時想停,就停。即是食飯時食飯,工作時工作,睡覺時睡覺,不會食飯時工作,工作時想睡覺等的錯配現像。
如果你做到這點,你便有了很大的生活自由,也少了擔心和顧慮,你是幸福的,因為生活整整有條。
耶魯大學 Richard C. Levin 在2005年,也給予學生十二條建議。怎樣建立自己有意識的生活方法。
1) 不斷問自己問題(有意識地問),每個問題會不斷敲自我探索的門,然後你相信的事物,便在生活中出現
2) 你要相信自己。如何培養呢?你們要努力解決問題,接受挑戰,通過自己的視像和想像,告訴自己,一定做得到,也要相信別人,可以做得到。
3) 接受失敗,如果不接受失敗,你不會成長的。即是死撐,何來有進步!?
4) 接受自己在生命上不完整,因為世界有好多阻隔,不能直線進步,現實上,只能螺旋型,打圈慢慢上的進步,是辛苦的,這是現實,世界係無可能順風順水。
5) 要允許自己有正常的情感,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感。如果你知道自己消極,接受自己消極,因為我是人,正常的,便行了。不需要怪責自己,人便是這樣。
6) 記錄自己好,正面的生命過程,這樣可以幫到你的。將來,你可以返看過去的經驗,這是良好的習慣。
7) 要用好積極的思維,去解決問題。要學識如果感激。感激能帶給人類最簡單的快樂。感激和感恩不同。感激是沒有對象的;感恩是有對象。例如:個包真是好味道,我感激個師傅做得好食,但是你不曉得誰整的,所以你無得感恩。
8) 簡化生活,貴精不貴多。對自己唔想要的事,學會 say no。不要勉強自己,不要遷就人。
9) 我們應該搵一啲親密關係,你和家人有親密關係,這是人的天性的要求。我們要為長遠而幸福的親密關係付出努力(成本),不是只付出金錢,還要付出努力,給自己的父母,妻子,丈夫,兒女等等,因為你想大家開心,我們講世間人,不是講天堂。
10) 要有充分的休息和運動。
11) 我們做工作,有三層次去看。第一,這是我的工作,是搵食啦。第二這是事業來的,和搵食不同。第三,這是使命。很多人唔知道我來這個世界的使命,很多人忙碌,搵食,做無意識的事。有啲大老闆,做大生意,有事業,好多領域都有生意,但都是低層次。最高層次,係(born-to-be),你的使命係隱藏了,係要自己去搵的,你有機會來這個世界去搵自己的使命,例如:教育培養後輩是,傳播知識,使命之一。大家搵多啲在世的使命。
12) 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讓身邊的人幸福。自己幸福,身邊人才幸福。你自己唔掂,你身邊的人都唔掂,所以你要爭取自己的幸福。如果大家有兒女,要宣傳正確的觀念,因為在世,有好多人用錯誤的觀念教育後輩。教育自己仔女最好的方法,是做誠實的父母。
作者:
peterau
時間:
2015-7-26 14:35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viewing
20150725_1200.jpg
(192.42 KB, 下載次數: 318)
2015-7-26 14:35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作者:
GraceLeung
時間:
2015-7-26 16:34
好詳細,多謝彼得網友!
作者:
goldenma
時間:
2015-7-26 17:51
多謝樓主分享
作者:
awah
時間:
2015-7-26 18:08
多謝樓主分享
作者:
chingtoe
時間:
2015-7-26 18:27
謝Peter分享
作者:
琉璃光
時間:
2015-7-26 19:26
多謝peter的分享
作者:
LEUNGCHEUKFAN
時間:
2015-7-26 19:54
好極了,謝謝分享,好好將自己(心態)調整慧賢角度!
作者:
葉雅圖
時間:
2015-7-26 20:14
多謝分享
作者:
陳永新
時間:
2015-7-27 00:38
多謝樓主分享!
作者:
peterau
時間:
2015-7-27 02:09
dr 叮嚀大家寫出來,請多謝dr, 多謝。
作者:
leungtinyan
時間:
2015-7-27 09:49
多謝peter。
作者:
青樺
時間:
2015-7-27 10:42
多謝Peter分享!
作者:
Andrew
時間:
2015-7-27 14:36
Thank you Peter
作者:
Wilsonchung123
時間:
2015-7-27 22:02
多謝peter
作者:
winto
時間:
2015-7-28 05:24
Thank you Dr Kwok and Peter. Thank you again.
作者:
JasperHo
時間:
2015-7-30 10:45
本帖最後由 JasperHo 於 2015-7-30 10:46 編輯
全文: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曾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時,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獲得幸福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這才是教育。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受過教育的標準。
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贏得尊重?還是,享受樂趣? ……
以下三位不同領域的名家對教育的本質有著驚人一致的認知,也許,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
1、教育不教知識和技能
卻能讓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理查德·萊文是享譽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魯大學校長,上一位任滿20年耶魯校長的還是1899年就任的亞瑟·哈德利。
理查德·萊文曾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因為,他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
那大學教育有什麼用呢?
理查德·萊文在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中這樣提到,耶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在萊文看來,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通識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對心靈的自由滋養,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
自由地發揮個人潛質,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向,不為功利所累,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這,才是萊文心目中耶魯教育的目的。
正如《大學的觀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的作者約翰·紐曼所說:“只有教育,才能使一個人對自己的觀點和判斷有清醒和自覺的認識,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闡明觀點時有道理,表達時有說服力,鼓動時有力量。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來面目,切中要害,解開思緒的亂麻,識破似是而非的詭辯,撇開無關的細節。教育能讓人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駕輕就熟地精通任何學科。”
2、教育不改變生活環境
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2005年,美國已故小說家David Foster Wallace曾在Kenyon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演講的一開頭,他講了一個小故事:兩條年輕的魚遇到一條老魚。老魚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們。這水怎麼樣?”兩條年輕的魚繼續遊了一會兒,終於,其中一條忍不住問另外一條:“什麼是'水'? ”
演講中提到,一個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趕赴辦公室,應付8-10個小時充滿挑戰的工作,然後去超市、做飯,放鬆一會就得早早上床。因為,第二天又得周而復始,再來一遍。
人,很容易在這樣的生活裡,形成無意識的慣性:無意識地翻手機、給生活加速、陷入瑣碎的柴米油鹽、忽略身邊的人和事、冷漠、憤怒、抱怨……而不自知。
就像開頭的故事一樣,生活在“水”中太長時間,已經不知道水是什麼。
Wallace在演講中說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習得一種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能力。
3、教育能讓你活得幸福
幸福取決於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風靡全球,教授這門課的泰勒·本-沙哈爾教授認為,幸福取決於你有意識的思維方式,並總結出了以下12點有意識地獲得幸福的思維方式:
1、不斷問自己問題。每個問題都會開啟自我探索的門,然後,值得你信仰的東西就會顯現在你的現實生活中。
2、相信自己。怎麼做到?通過每一次解決問題、接受挑戰,通過視覺想像告訴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學會接受失敗,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4、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條一直上升的直線,而是一條上升的曲線。
5、允許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感。
6、記錄生活可以幫到你。
7、積極思考遇到的一切問題,學會感激。感激能帶給人類最單純的快樂。
8、簡化生活。貴精不貴多。對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學會說“no”。
9、幸福的第一要素是:親密關係。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為幸福長久的親密關係付出努力。
10、充分休息和運動。
11、做事有三個層次:工作、事業、使命。找到你在這個世界的使命。
12、記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讓別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個誠實的父母。
source:
http://tw.hdrich.com/newscontent-460170.html
作者:
陳柱民
時間:
2015-8-16 01:04
本帖最後由 陳柱民 於 2015-8-21 02:44 編輯
我寫寫讀後感。
作為教育者,要讓學子在受教期間,保護他們,所謂保護,而締造一個環境條件,或心智條件,讓學子在安全的範圍內,去冒最大的險。我說的學子,沒有年齡之分。
學子終將要走出護蔭,獨對天地,此所以所授之學,並不是甚麼特定技能,而是學習能力、熱誠、毅力……,這些文中有述,不贅。現在我們還知道有很多,包括自信、好奇心、孝道……,當然還有一項根本要素:培養一顆慈悲心,內文沒說,而郭博士多年來不斷多方補充,博士對我們的教誨豈止與該文章相同。
我想作一點補充,希望大家讀一下《佛 ● 當初教的是甚麼》一書(註)。書中第八章「佛的教戒與今日世界」中,有一段這樣的說話:
「一個名叫善生的男子,一向都遵守他父親臨終時的遺命,禮拜虛空的六方 ── 東、西、南、北、上、下。佛告訴他說,在佛教聖律中的六方,與他的不同。根據佛的聖律,那六方是:
東方:父母
南方:師長
西方:妻兒
北方:親友鄰居
下方:奴隸傭工
上方:宗教信徒」……
其中「師長」一節說:
「師弟關係。弟子對師長必須恭敬服從。師有所需必須設法供應,並應努力學習。另一方面,老師必須善為訓練弟子,使成良好模範;應當諄諄善誘,並為他介紹朋友;卒業之後更應為他謀職,以保障他生活的安定。」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快去讀讀吧,開卷有益啊!
註:《佛 ● 當初教的是甚麼》。羅 "日侯" 羅博士著,聚賢館出版社。郭兆明博士推薦。
作者:
phyllis
時間:
2015-11-9 12:59
唔該曬!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