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樓主: 林秀娟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佳句共讀

[複製鏈接]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34#
發表於 2019-8-27 06:26:19 |只看該作者

佛陀很清楚地說明,我們的許多不幸主要是由雜念所引起的,因此我們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力來克服它們。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9、340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33#
發表於 2019-8-26 06:30:06 |只看該作者

⋯⋯唯有通過知識和理解,無知的人們才能去破除迷信觀念和連根拔除不必要的恐懼感。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9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32#
發表於 2019-8-25 06:35:3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林秀娟 於 2019-8-25 06:45 編輯

至於傳統習俗,佛陀教導我們在接受或反對習俗之前,應先考慮是否有意義或是否實用。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4 頁。


The Buddha advised us not to believe in anything simply because it is our tradition or custom. However, we are not advised to suddenly do away with all traditions. ' You must try to experiment with them and put them throughly to test. If they are reasonable and conducive both to your happiness and to the welfare of others, only then should you accept and practise these traditions and customs.' (KALAMA SUTTA)

From page 306 《What Buddhist Believe》 by Dr. K. Sri Dhammanada.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31#
發表於 2019-8-24 06:27:55 |只看該作者
除了受業力傾向的影響之外,孩子也會受父母身具(的)缺點和美德所影響。責任心重的父母應該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將本身的缺點傳給孩子。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4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30#
發表於 2019-8-23 06:19:05 |只看該作者

要引導孩子步向正途,父母首先就應以身作則,帶來理想的生活方式。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3、334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29#
發表於 2019-8-22 06:51:02 |只看該作者
當思想通過對佛陀的虔誠教意而獲得鼓舞和增強時,思想就能克服無助和對邪惡的恐懼,進而重新找回自己信心。這就是我們必須尋求佛陀庇護之意義。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2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28#
發表於 2019-8-21 06:16:26 |只看該作者

⋯⋯事實上,許多難題都是由我們的思想所引起的,只要腦子能理解這些難題,再加上信心,僅需頭腦就能解決難題了。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2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27#
發表於 2019-8-20 06:39:17 |只看該作者

⋯⋯當人們冥想沉思佛陀的崇高特質,他偉大的勝利,他的冷靜,和他高貴的人格時,人們的心緒就會冷靜下來且獲得信心。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2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26#
發表於 2019-8-19 06:45:53 |只看該作者

經文的誦讀將使孩子受益不淺。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1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25#
發表於 2019-8-18 06:03:19 |只看該作者
在孩子尚年幼時便帶他上廟裏接受佛教的起步做法,將能使佛教成為他日後生活的一部份,如孩子長大後仍維持上廟宇的習慣,在他面臨生活難題時,將能給他很大的幫助。

恭錄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331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22 04:31 , Processed in 0.039122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