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斯和以色列究竟在打什麼?別再幻想「維持和平」,讓巴勒斯坦「有尊嚴的建國」才是唯一解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58159/
近日來巴勒斯坦的哈瑪斯(Hamas)與以色列交火,隨著大量平民慘遭殺戮的相片與新聞流出,台灣也開始有許多人關心巴勒斯坦的問題。而目前常見的論戰一方面是站在巴勒斯坦平民的立場上抨擊以色列的鎮壓行動;另一方面則是站在以色列的立場,指責哈瑪斯不斷對以色列發起攻擊,破壞區域和平。這一面的說法又多半以2005年的停火協議後以色列退出加薩,哈瑪斯已經完全控制加薩地區,已經不存在佔領問題作為以色列還擊的正當性基礎,認定哈瑪斯宣稱「反以色列佔領」是不存在的。 然而上述的雙方說法,都只是建立在這十年巴勒斯坦局勢變遷的基礎上。但要了解這一連串衝突背後的是非脈絡,則必須回歸一切爭端的源頭,回到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建國前的年代。而巴勒斯坦問題其實也是深入了解整個中東問題一個最好的切入點。因為無論是當代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興起;歐洲各國、美國與阿拉伯國家的交惡,都與巴勒斯坦問題有深刻的關連。 古代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所建立的國家,是遠在西元前931年建立的以色列王國(Kingdom of Israel)與猶大王國(Kingdom of Judah)。而這兩個王國最長命的也只維持到西元前586年就被尼布甲尼撒的新巴比倫帝國(Neo-Babylonian Empire)給滅掉了。此後巴勒斯坦一直處在其他帝國的統治之下,以色列人直到20世紀前都未曾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國任何政權。 Map of the region in the 9th century BC|Photo Credit: FinnWikiNoCC BY SA 3.0
只有在耶穌誕生後的西元66年,在巴勒斯坦爆發過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猶太人大起義(The Great Revolt)。但這個起義很快就在羅馬軍隊的優勢武力下被鎮壓。也就是說,以色列人上次統治巴勒斯坦是至少3000年前的事情。在羅馬帝國崩潰後,巴勒斯坦地區則是處在東羅馬帝國與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的戰爭前線;直到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興起,巴勒斯坦才獲得了和平。 然而隨著十字軍東征,巴勒斯坦又陷入烽火。當時在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與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的支持下,巴勒斯坦曾經出現信奉天主教的巴勒斯坦拉丁王國(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這個王國先是被伊斯蘭英雄薩拉丁(Saladin)統治的阿拉伯帝國艾尤卜王朝(Ayyubid dynasty)擊敗,最後則被阿拉伯帝國的馬穆魯克王朝(Mamluk Sultanate)消滅。而在最終則是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統治。 Photo Credit: Atilim Gunes Baydin
其實在19世紀以前,伊斯蘭教相對於當時世界的其他宗教,算是非常平和、開放而又世俗化的宗教。例如十字軍當年打進耶路撒冷,屠殺了城中七萬穆斯林;而當薩拉丁反攻奪回耶路撒冷後,卻讓基督徒能在付出戰爭賠款後安然離開。當時甚至留下薩拉丁與其親弟薩伊福丁替窮苦基督徒墊付賠款的佳話。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也將佔領區的基督徒子弟吸收為精銳部隊「新軍」(Janissaries)賦予他們極高的地位和權力,在帝國中後期新軍甚至能夠隨心所欲廢立帝國的蘇丹。 可以說在古代的伊斯蘭世界,包括基督徒在內的各種宗教信徒,只要能負擔賦稅,都享有基本的宗教自由。甚至古希臘羅馬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歐幾里得、西賽羅等人的學術思想,也是在伊斯蘭教手中保存後,才傳回歐洲促成啟蒙時代的興起。阿拉伯人還創立了現代銀行、醫院、咖啡館的前身,十字軍時代的阿拉伯還流行在夏天喝冰沙。所以說直到鄂圖曼帝國統治時期,伊斯蘭教與阿拉伯世界與今天許多人心中激進又保守的偏見是全然不同的。 而現代的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問題,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與伊斯蘭教為何會與西方結仇,就是要從鄂圖曼帝國垮台開始說起。而一切的根源就來自於鄂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了德意志帝國所領導的同盟國。 當時大英帝國為了直搗同盟國的後門,就要想辦法逼土耳其退出戰爭。於是英國的第一個策略是由時任海軍大臣,後來在二戰當英國首相的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所提出的達達尼爾海峽登陸作戰。但這個又被稱為加里波利戰役(Gallipoli Campaign)的作戰計畫最後成為大英帝國史上最悽慘的敗戰。在後來成為現代土耳其國父的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英勇奮戰下,40萬英軍被土耳其軍隊翻弄於股掌之間,釘死在攤頭無法深入內陸。 無奈之下英國只好放棄直接打敗鄂圖曼帝國的企圖,轉而希望用迂迴的作戰來瓦解他。此時拯救大英帝國的就是後來被譽為「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的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上校(Thomas Edward Lawrence)。而他所得到的秘密武器就是當時歐洲發展出來;尚未傳入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 T. E. Lawrence|Photo Credit: Lowell Thomas
當時英國人的構想是鄂圖曼帝國既然為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帝國,只要用民族主義去挑撥鄂圖曼帝國境內的種族紛爭,他就會從內部自動瓦解。而當時勞倫斯上校成功說動了阿拉伯人的領袖海珊.本.阿里(Hussein bin Ali),讓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人,爆發了「阿拉伯大起義」(Arab Revolt)。這場起義成功的讓鄂圖曼帝國瓦解,也使今天的土耳其領土縮小到安納托利亞高原。
而當時英國政府透過勞倫斯上校灌輸給阿拉伯人的就是「民族國家」(Nation state)與「民族自決」(Self-determination)的觀念。而很明顯的,這個觀念下所激發的自然是一個由阿拉伯人建立的「單一國家」。當時英國政府也承諾只要起義成功,就會讓阿拉伯人建立一個東到伊拉克,西到埃及,南到阿拉伯半島,北到敘利亞的「大阿拉伯國」。要是當時這個計畫有被落實,今天根本不會有巴勒斯坦問題,因為巴勒斯坦實際上也是這個大阿拉伯國的一部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