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樓主: 容燥兒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佛,獨角獸

[複製鏈接]

30

主題

0

好友

877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11#
發表於 2017-11-14 09:17:41 |只看該作者
      
咁比法,搵祝福文埋仲精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0

好友

1610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2#
發表於 2017-11-14 10:39:07 |只看該作者
作者想用科學去證明神是否存在(尋根究底),答案應在千禧祝福文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0

好友

325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13#
發表於 2017-11-14 21:22:05 |只看該作者
看完這篇文章有以下感想,不要嘗試追尋第一因,佛陀說:「這是不可思議的,宇宙是無始的。」(釋迦哲理是什麼, p17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0

好友

3384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4#
發表於 2017-11-16 15:17:20 |只看該作者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
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
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
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
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
大家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士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
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

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人不通今古,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
白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髮不知勤學早,看看又是白頭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貧不語,水平不流。
一家有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鈎。
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
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

饒人算人之本,輸人算人之機。
好言難得,惡語易施。

路逢俠客須呈劍,不是才人莫獻詩。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不求金玉重重貴,但願兒孫個個賢。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
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

欺老莫欺小,欺人心不明。

苗從地發,樹向枝分。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官有正條,民有和約。
閒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幸生太平無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時。
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
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勤耕足養家。
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無愁月影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0

好友

3384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5#
發表於 2017-11-16 15:34:44 |只看該作者
學佛不成三大害

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0

好友

3384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6#
發表於 2017-11-25 19:42:07 |只看該作者
三字經  

清版  民國版


清版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與絲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孫    自子孫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倫
    父子恩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長幼序 友與朋 君則敬 臣則忠
    此十義 人所同    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詁 名句讀    為學者 必有初
    小學終 至四書    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講道德 說仁義    作中庸 子思筆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學 乃曾子
 自修齊 至平治    孝經通 四書熟 如六經 始可讀    詩書易 禮春秋
 號六經 當講求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    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奧    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    大小戴 注禮記
 述聖言 禮樂備    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五子者 有荀楊 文中子 及老莊    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    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    湯伐夏 國號商 六百載 至紂亡    周武王 始誅紂
    八百載 最長久    周轍東 王綱墮 逞干戈 尚遊說    始春秋 終戰國
 五霸強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傳二世 楚漢爭    高祖興 漢業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興 為東漢 四百年 終於獻    蜀魏吳 爭漢鼎 
    號三國 迄兩晉    宋齊繼 梁陳承 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東西
 宇文周 與高齊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傳 失統緒    唐高祖 起義師
 除隋亂 創國基    二十傳 三百載 梁滅之 國乃改    梁唐晉    及漢周
    稱五代    皆有由    炎宋興 受周禪 十八傳 南北混    遼與金 皆稱帝 
    元滅金    絕宋世    蒞中國    兼戎狄    九十年    國祚廢 太祖興 國大明
 號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遷燕京    十七世 至崇禎    權閹肆    寇如林
    至李闖    神器焚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廿一史 全在茲
 載治亂 知興衰    讀史書 考實錄 通古今 若親目    口而誦 心而維
 朝於斯 夕於斯    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灝 八十二 對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志    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棋    彼穎悟 人稱奇
 爾幼學 當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謝道韞 能詠吟    彼女子 且聰敏
 爾男子 當自警    唐劉晏 方七歲 舉神童 作正字    彼雖幼 身己仕
 爾幼學 勉而致    有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雞司晨 苟不學 曷為人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幼而學 壯而行    上致君 下澤民
    揚名聲 顯父母 光於前 裕於後    人遺子 金滿籯 我教子 惟一經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民國重定版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荀季和 有義方 教八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黃道 日所躔    曰赤道    當中權    赤道下    溫暖極    我中華    在東北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曰江河    曰淮濟    此四瀆    水之紀
    曰岱華    嵩恆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古九州    今改制    稱行省    二十二
    曰士農    曰工商    此四民    國之良    醫卜相    皆方技    星堪輿    小道泥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陸    有蟲魚    有鳥獸    此動物    能飛走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青赤黃    及白黑    此五色    目所識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宮商角    及徵羽    此五音    耳所取
    匏土革 木石金 與絲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聲    宜調協
    九族者    序宗親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孫    自子孫 至玄曾
 五倫者    始夫婦    父子先    君臣後    次兄弟    及朋友    當順敘    勿違負
    有伯叔    有舅甥    婿婦翁    三黨名    斬齊衰    大小功    至緦麻    五服終
    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詁 名句讀    禮樂射    御書數    古六藝    今不具
    惟書學    人共遵    既識字    講說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隸草繼    不可亂
    若廣學    懼其繁    但略說    能知原    為學者 必有初    小學終 至四書
    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    孟子者 七篇是    辨王霸 說仁義
    中庸者 子思筆 中不偏 庸不易    大學者 學之程    自修齊    至治平
    此二篇    在禮記    今單行    本元晦    四書通 孝經熟 如六經 始可讀
    六經者    統儒術    文周作    孔子述    易詩書 禮春秋    樂經亡    餘可求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    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奧
    有國風    有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周禮者    著六官    儀禮者    十七篇
    大小戴    集禮記    述聖言    禮法備    王跡熄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    爾雅者    善辨言    求經訓    此莫先
    注疏備    十三經    惟大戴    疏未成    左傳外    有國語    合群經    數十五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古九流    多亡佚    取五種    備文質
    五子者 有荀楊 文中子 及老莊    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
    自羲農 至黃帝    並頊嚳    在上世    堯舜興    禪尊位    號唐虞    為二帝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
    湯伐夏 國號商 六百載 至紂亡    周武王 始誅紂    八百載 最長久
    周共和    始紀年    歷宣幽    遂東遷    周道衰 王綱墮 逞干戈 尚遊說
    始春秋 終戰國 五霸強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傳二世 楚漢爭
    高祖興 漢業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興 為東漢 四百年 終於獻
    魏蜀吳 爭漢鼎    號三國 迄兩晉    宋齊繼 梁陳承 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東西    宇文周 與高齊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傳 失統緒
    唐高祖 起義師 除隋亂 創國基    二十傳 三百載 梁滅之 國乃改
    梁唐晉    及漢周    稱五代    皆有由    趙宋興 受周禪 十八傳 南北混
    遼與金 皆夷裔 元滅金    絕宋世    蒞中國    兼戎狄    九十年    反沙磧
 太祖興 稱大明 紀洪武 都南京 迨成祖 遷宛平    十六世 至崇禎
    權閹肆    流寇起    自成入    神器毀 清太祖 興遼東 金之後    受明封
    至世祖    乃大同    十二世    清祚終    凡正史    廿四部    益以清    成廿五
    史雖繁    讀有次    史記一    漢書二    後漢三    國志四    此四史    最精緻
    先四史    兼證經    參通鑑    約而精    歷代事    全在茲    載治亂 知興衰
    讀史書 考實錄 通古今 若親目    漢賈董    及許鄭    皆經師    能述聖
    宋周程    張朱陸    明王氏    皆道學    屈原賦    本風人    逮鄒枚    暨卿雲
    韓與柳    並文雄    李若杜    為詩宗    凡學者    宜兼通    翼聖教    振民風
    口而誦 心而維 朝於斯 夕於斯    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火焠掌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    蘇明允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若荀卿    年五十    遊稷下    習儒業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志    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棋
    彼穎悟 人稱奇 爾幼學 當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謝道韞 能詠吟
    彼女子 且聰敏 爾男子 當自警    唐劉晏 方七歲 舉神童 作正字
    彼雖幼 身己仕 爾幼學 勉而致    犬守夜 雞司晨 苟不學 曷為人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幼習業 壯致身    上匡國 下利民
    揚名聲 顯父母 光於前 裕於後    人遺子 金滿籯 我教子 惟一經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0

好友

3384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7#
發表於 2017-11-25 20:19:29 |只看該作者
《大 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詩》云:『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懮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869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18#
發表於 2017-11-27 10:32:49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單是信神的存在,或是單靠表面理解佛學,很多時候都不夠充分解開生活面對的疑惑。
加入易學就有很大幫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0

好友

3384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9#
發表於 2017-11-28 10:41:39 |只看該作者
Perry 發表於 2017-11-27 10:32
感謝分享!

單是信神的存在,或是單靠表面理解佛學,很多時候都不夠充分解開生活面對的疑惑。

請問什縻昰易學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869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20#
發表於 2017-11-28 12:37:58 |只看該作者
peterchanchun 發表於 2017-11-28 10:41
請問什縻昰易學呢?

可先到書局買本易經來看看,先拿個概念。有幾年專研,到時才告訴你進一步可學深入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3 00:00 , Processed in 0.040611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