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121|回復: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 學界的傻姑文化 - 馮睎乾

[複製鏈接]

88

主題

1

好友

185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0-3-31 20:13: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man6552000 於 2020-4-2 19:12 編輯

【撤文風波】聯署指袁國勇、龍振邦文章涉殖民種族歧視 法國學者再聯署指《明報》扭曲事實、抹黑
2020/3/23 — 17:30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日前於明報以《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撰文,其後撤回。法國尚慕蘭里昂第三大學學者蘇哲安(Jon Solomon)認為文章構成「殖民種族歧視(colonial racism)」,於網上發起聯署要求校方調查袁國勇及重新考慮其聘任等。惟蘇哲安昨再發起聯署,指《明報》報道藏頭露尾,「有刻意隱瞞事實、扭曲事實、抹黑本人之嫌」,要求《明報》更正。

《明報》昨報道指袁、龍二人日前在該報撰寫的相關文章,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中國人濫捕濫食野生動物所致。法國尚慕蘭里昂第三大學學者蘇哲安(Jon Solomon)認為文章言論構成「殖民種族歧視(colonial racism)」,日前在網上發起聯署,要求港大校長辦公室對外交代充立場,並要求校方成立委員會,重新思考其聘任,該聯署至今日有逾 390 人簽署。

蘇哲安:《明報》隱藏新聞重點
《明報》報道有關聯署的新聞後,蘇哲安昨日再次發起聯署,並以中英雙語籲請《明報》更正錯誤,指「報導有藏頭露尾之處,不但剝奪了中文讀者知的權益,而且有刻意隱瞞事實、扭曲事實、抹黑本人之嫌」,他又指《明報》有關袁、龍文中哪一點構成殖民歧視言論完全失準,他強調其連署(應為聯署)內文清楚將焦點放在文章提及「劣根性民族性」部分,具體表現為「中國人的劣質文化」與「陋習劣根」等字眼,但《明報》對此隻字不提,等於是將新聞重點藏起來,令讀者無法瞭解真相,對於新聞事件無法自行判斷。

蘇又指《明報》報道涉誤導讀者,包括稱聯署「要求校方成立委員會調查袁國勇」及「要求重新考慮其聘任」,並澄清指他提出的兩點要求應分別為,一:呼籲校方針對其聘用教職員在校外發表殖民歧視言論一事公開說明校方的立場與觀點;二:校方建立諮詢委員會,查究與紀錄港大殖民歧視的活生生歷史。
至於《明報》稱聯署「要求重新考慮其聘任」,蘇哲安表示該要求並非在具體訴求之內,而是補充了一句:「我們呼籲校方,假設有需要的話,在尚待進一步探查的前提下,重新思考袁博士的聘任案。」,故上述文字的重點在於「限定的條件」,與《明報》的報道有很大出入。他又於聯署中指「媒體對於事實真相如此藏頭露尾並混淆視聽,讓人非常遺憾。籲請貴報即時更正,以免造成進一步的傷害」。該聯署至今有逾 380 人簽署。

中大學生發出聯署要求調查蘇哲安
另外,有中大學生今就事件發起聯署,指蘇哲安的言論誤導,更要求就一個科學家的言論作出處分。而在親北京人士積推動 23 條立法、港人擔憂言論自由受損之際,無論他是否有意為之,做法都涉打壓異見,並認為聯署並不專業科學,助長北京對港的白色恐怖。聯署又要求法國尚慕蘭里昂第三大學就事件展開調查,及重新考慮對蘇哲安的聘任。聯署至今有逾 150 人參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主題

1

好友

185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沙發
發表於 2020-3-31 20:14:21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劣根性與殖民種族主義 兼論左膠是如何煉成的 - 30/03/20 「三不館」長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34L4oTFG8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主題

1

好友

185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板凳
發表於 2020-3-31 20:17:4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an6552000 於 2020-3-31 20:18 編輯

蘇哲安:懇請香港大學查究並譴責殖民種族歧視
2020/3/25 — 1:12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8%98%87%E5%93%B2%E5%AE%89-%E6%87%87%E8%AB%8B%E9%A6%99%E6%B8%AF%E5%A4%A7%E5%AD%B8%E6%9F%A5%E7%A9%B6%E4%B8%A6%E8%AD%B4%E8%B2%AC%E6%AE%96%E6%B0%91%E7%A8%AE%E6%97%8F%E6%AD%A7%E8%A6%96/


【文:蘇哲安 Jon Solomon(里昂大學跨文本跨文化研究所教授)】
作者按:為了還原真相起見,以下提供連署文全文的中文翻譯,以供參考。
在 2020 年 3 月 18 日版的《明報》上(一份流通率頗高且享有相當信譽的歷史報刊),袁國勇博士 — 一位港大傑出的病毒學專家,與龍振邦博士一起刊登了一篇兩位合著的投書〈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

投書文當中,袁、龍兩位博士聲稱:「武漢新冠狀病毒乃中國人劣質文化之產物,濫捕濫食野生動物、不人道對待動物、不尊重生命,為滿足各種欲望而繼續食野味,中國人陋習劣根才是病毒之源。」

跨種傳播(譯註:俗稱「人畜共通傳染」)的諸般問題固然是廣大社會關心的焦點議題,可是我們豈能如此讓公共討論淪為一種藉口,進而對於殖民種族歧視的復甦視若無睹呢?那些諳知十九世紀以降的中國近代史的人都明白,「民族劣根性」論述確實帶有殖民種族歧視歷史無法擦去的烙印。
在一篇寫於 1964 年的學術論文裡,丹特.蒲索(Dante Puzzo)早已總結指出:「種族歧視根植於兩種預設:其一為身體特徵與道德特質之間存在對應關係;其二則是人類可以分為優、劣不同種根。」(Dante Puzzo, “Racism and the Western Tradition,”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25 (1964), pp. 579-86, p. 579).

畢竟,「民族劣根性」的概念,與優生學改造計畫與殖民階序關係等種族主義思想之間本來就有無法否認的關連。它因此於當代科學與公共論述裡完全沒有一席之地。

然而,袁、龍兩位博士讓種族歧視的歷史詞彙復活並冠以科學與學府名望的象徵性價值,不但嚴重傷害了香港大學的校譽,同時也對香港與全球公民社會造成破壞。

袁、龍兩位博士翌日發表的公開道歉,僅是針對若干不具名的表達錯誤與事實錯誤等問題表達了模糊悔意。至於他們那樣非專業、非科學、甚為火爆的修辭學導致殖民種族歧視式的民族性論述復活一事,偏偏沒有任何撤回可言。不但沒有具體撤回,也更沒有為此一無法否認是殖民主義種族歧視的表達作出道歉,反而還間接加倍肯定原有的立場:「他們稱,該文與政治無關,旨在提出尊重真相、移風易俗。」(見《明報》港聞〈「追求科學真理 無意捲入政治」 龍振邦袁國勇撤回文章〉

大學負有特殊的社會責任,一邊需要啟動有關諸如跨種傳播等兼具社會與科學兩種關懷的公共辯論,一邊需要對於昔日種族歧視的巧言亂德堅決抗拒。

基於該校自身的殖民史,香港大學決不能姑息殖民種族歧視在任何條件下復活。更何況,袁博士所隸屬的李嘉誠醫學院正是 1910 年香港西醫書院改組建校成為香港大學的前身,是個別具象徵意義的機構。

基於這些歷史根源以及香港大學對於香港乃至全球公民社會非常寶貴的貢獻,
我們懇請:
一、類似袁博士那樣在校外助長殖民種族歧視復活的教職員,香港大學校長室應針對其言論公開説明大學的立場、支持程度以及理據基礎。
二、建立諮詢委員會,以查究並建檔見證港大 — 這間具有殖民根源且廣受敬佩的學府當中,有哪些殖民種族歧視活生生的歷史。
倘若有需要的話,在尚待進一步探查的前提下,我們才呼籲校方重新考量袁博士的聘任案。
耑此敬致ㅤ香港大學張翔校長先生
*全文完*

補充說明:《立場新聞》報導中針對拙文展開更正,指出「連署(應為聯署)」。然而,眾所周知(《立場新聞》同仁除外),【連署】一詞乃為台灣通用的慣用詞彙,並無錯字問題可言。《立場新聞》如此過於自信一事,是否牽涉所糾正的對象為外籍人士的原因固然無從知曉,但至少可以反映出一種由侷限產生,反映在文字表達上的成見吧。透過此一瞎搞的糾正案例隱約可見,歧視與語言表達的問題本來錯綜複雜,需要時時謹慎處理。尤其,全球化時代裡,即使以「我們」的語言發言也並不代表就這樣可以限定「我們」共同體的疆界。換言之,跨語狀態,以及語內翻譯,均是任何公共發言的倫理前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主題

1

好友

185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地板
發表於 2020-3-31 20:21:12 |只看該作者
[轉貼] 求助!救救袁國勇

https://lihkg.com/thread/1950809/page/1

蘇哲安 Jon Solomon(里昂大學跨文本跨文化研究所教授)針對袁國勇〈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一文,批評袁國勇為殖民種族歧視,並發起聯署https://www.change.org/p/president-s-office-university-of-hong-kong-call-on-hku-to-investigate-and-condemn-colonial-racism批鬥,要求

"一、類似袁博士那樣在校外助長殖民種族歧視復活的教職員,香港大學校長室應針對其言論公開説明大學的立場、支持程度以及理據基礎。
二、建立諮詢委員會,以查究並建檔見證港大 — 這間具有殖民根源且廣受敬佩的學府當中,有哪些殖民種族歧視活生生的歷史。

倘若有需要的話,在尚待進一步探查的前提下,我們才呼籲校方重新考量袁博士的聘任案。" 呢個聯署仲好似有香港學者支持添!


參考資料︰
立場轉載蘇哲安批鬥袁國勇的聯署案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8%98%87%E5%93%B2%E5%AE%89-%E6%87%87%E8%AB%8B%E9%A6%99%E6%B8%AF%E5%A4%A7%E5%AD%B8%E6%9F%A5%E7%A9%B6%E4%B8%A6%E8%AD%B4%E8%B2%AC%E6%AE%96%E6%B0%91%E7%A8%AE%E6%97%8F%E6%AD%A7%E8%A6%96/


蘇哲安另一聯署案,批鬥明報報導聯署案
https://www.change.org/p/president-s-office-university-of-hong-kong-call-on-hku-to-investigate-and-condemn-colonial-racism/u/26056421

請大家幫手諗吓點樣救袁國勇,例如發起聯署要求里昂大學解僱學術法西斯可能是中共打手蘇哲安?
但小弟文筆不通,想請高手相助!

如果各位認為應採取另外的方法,歡迎討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主題

1

好友

185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5#
發表於 2020-3-31 21:38:58 |只看該作者
[轉貼] 蘇哲安真是「學者」? - 馮睎乾

https://lihkg.com/thread/1950112/page/1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9%A6%AE%E7%9D%8E%E4%B9%BE/daily/article/20200330/20889902/

蘇哲安真是「學者」? - 馮睎乾


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短片截圖

執筆一刻,蘇哲安尚未回應我連日追問的:「Stock怎翻譯出來?」亦未表態是否接受我昨天提出的挑戰。在他所謂「時間緊迫的條件下」,他不回應關鍵問題,卻選擇一些次要批評來回應,耐人尋味。但沒關係,我照樣回覆,順帶指出他如何再一次愚弄讀者。

日前我批評他把「劣」譯成「inferior」,一般沒錯,只是在目前語境有誤導之嫌──「錯」和「誤導」是兩個概念,比如譯「root stock」是徹頭徹尾的錯,譯「inferior」是誤導,前者遠較後者嚴重。為什麼是誤導呢?「inferior」一般定義為「not good, or not as good as someone or something else」,袁國勇、龍振邦原文所說的「劣根」,觀上文下理,並無比較中國人與其他民族的語句和含義,所以用「inferior」譯「劣」,其意義只該局限於「not good」,但蘇哲安對文章作出「殖民種族主義」的荒唐解讀後,「inferior」就很容易被誤解為(原文所無的)「較其他種族低劣」的意思,即「not as good as」的意思。

大家看懂這種偷天換日、混淆視聽的手段沒有?蘇哲安似乎知道,「種族主義解讀」經不起推敲,於是透過取巧的翻譯,製造有利自己的論證,「root stock」是主菜,「inferior」是配菜,以「inferior」的某種含糊性來誤導讀者。這手法如果有計劃有預謀,未免令人太心寒。蘇教授如何回應我的批評呢?專欄空間有限,以下只能撮述重點,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掛名「蘇哲安」的FB圍觀(不要期望留言,只有他的朋友才可留言)。

蘇哲安故技重施,先利用劣質英譯呈請拙文的觀點,例如把我說的「較低劣」胡亂譯成「relatively inferior」──這種手段的下流,再次令我震驚──然後以「absurd」一字把我整個批評打發掉。你的翻譯荒謬,當然就是荒謬了。他又煞有介事說明「inferior」一字「本質上是比較性概念」(inherently comparative concept),大概以為我不知道。但蘇哲安大概沒想過,或刻意不說:「比較」有兩個層面,一是相對於另一具體對象(如別的種族),二是相對於某個標準(如個人文化觀、道德觀),現在蘇哲安的誤導手法,就是把原文的第二項比較,偷換成他誣陷的第一項。

卑鄙得難以置信。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o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主題

1

好友

185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6#
發表於 2020-4-2 19:12:09 |只看該作者
[轉貼] 學界的傻姑文化 - 馮睎乾

https://lihkg.com/thread/1955059/page/1?post=3b301d263391f1a7ca3ed87c059d0054458cd76e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9%A6%AE%E7%9D%8E%E4%B9%BE/daily/article/20200402/20891905/

學界的傻姑文化 - 馮睎乾


互聯網

近日我抱着「倒夜香」的苦差心態,揭露學棍的無知無恥,儘管沒辦法令撐飯蓋的死雞道歉,但至少證明一點:在今天的香港你說「2+2=5」,還是有人激烈反對的。

我雖不是學院中人,但有不少學者教授朋友,他們都學問紮實,品格端正。連罵學棍數日,也擔心公眾會因為幾隻害群之馬,連帶「歧視」相關界別的學者。希望大家明察:左翼之劣者為左膠,不等於左翼就是膠;學界之劣者為學棍,不表示學者都是棍。

身為普通市民的我,對學者的期望是:在適當的時候,發表專業意見,拓展公眾視野,改善社會問題。要符合這期望,學者須誠實、開明、嚴謹、認真、內行,五大要求,缺一不可。垃圾特首也至少裝模作樣「回應」一個訴求,反觀那發動聯署的蘇博士,莫說五大要求,他連查個字典也出盡洋相,我真心替他任教的尚慕蘭里昂第三大學難過。

本來蘇博士只是法國教育界的不幸,若他沒誣衊兩位醫生,我們根本不必瞅他一眼。反而是那群為他搖旗吶喊,拾「殖民種族歧視」餘唾的本地學人,大家才應該小心提防。學術界畢竟有其光環,容易以學術的幌子帶風向。勿以為你反對他們,即代表不受風向影響,錯了,因為不是風動,不是旗動,是你的心在動。

武漢肺炎跟中國人陋習劣根的關係,是實實在在的嚴肅的科學議題,具體指向野味文化。但忽然有「學者」說:「這不是科學問題,是種族歧視!是殖民主義!必須譴責!」大家即使群起抗議,也難免在喧囂中遺忘本來的提問──將來會否再爆沙士3.0,會否重演生靈塗炭的慘劇,正視乎大家是否認真看待那科學問題,豈容學棍擾亂視聽?

然而有些「學者」因為手中只有錘,便認定天下萬物都是釘。更糟的是,他們可能連錘也不懂得用,只能在井底咶咶不休,胡亂發些「racism」、「colonialism」之類的雜聲,不知道何謂「anthropogenic epidemics」(人為傳染病)。但這不是學科問題,是人的問題,好比打降龍十八掌,有人是喬峰郭靖,有人是武氏兄弟。黃藥師不是絕世高手嗎?門下也有一個只懂三招功夫的傻姑。今天的香港學界,誰又是傻姑?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o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主題

1

好友

185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7#
發表於 2020-4-2 19:17:05 |只看該作者
[轉貼] 何式凝:袁國勇批評中國人食野味的文章是殖民主義!言論是為資本主義在全球的野蠻擴張辯護

https://lihkg.com/thread/1951969/page/1?post=593e0cdb2a914df5726c29d56518c391e9557ede

Ho Sik Ying://對我而言,袁和龍兩位科學家在文章的問題其實並非種族主義,而反而是蘇提到的殖民主義。袁龍的文章認為低劣的文化導致低劣的行為,然後產生疫情的論斷,既缺乏科學家的嚴謹,倒多了民粹主義的粗魯無端。我是不理解兩位的無名火哪裡來的。這樣的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的看問題方法只能在早期活躍於各個殖民地的歐洲人類學作品裡面才能看得到。這也是蘇哲安譴責的文化的等級觀念:社會是文化的產物,「原始社會」產生於「部落文化」,而「部落文化」,又產生「原始社會」。他們試圖用文化的不同來解釋當時全球社會發展的差異。而這樣的言論被認為是為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在全球的野蠻擴張辯護。但到今天,不管是社會學還是人類學,這樣野蠻粗淺的看問題方式,可能碩士論文都通不過。

除了殖民主義,兩位科學家的言論中責備弱者/受害者的傾向更讓人搖頭。在兩位看來,是這群人,以及他們的文化出了問題,必須得要用科學的方法來消消毒,並且鼓勵一個威權為政府祭出國家機器,以「移風易俗」為名,以「法律」為依託,必須要這個低劣的社會達到科學家滿意的高度。放著執政黨,政府不批評,槍口對準平民百姓以及他們身上的文化劣根。這樣的文章很良心嗎?

至於蘇的文章以及跟港大的呼籲是不是落井下石,我沒法判斷。研究別人的動機是社會心理學家乾的事情,我無能為力。但因為袁和龍可能受到政治壓力就可以免於批評,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主題

1

好友

185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8#
發表於 2020-4-2 19:26:47 |只看該作者
[轉貼] [size=1.2]沈旭暉直綫抽擊「左膠學棍」 - 強權槍頭下的冷箭:由袁國勇教授批鬥潮談起[size=1.2]


https://lihkg.com/thread/1954517/page/1?post=de2aab13e9ba456e6b29bc644592485ddd8c8e34

強權槍頭下的冷箭:由袁國勇教授批鬥潮談起
一個地方的核心價值敗壞,除了強權由上而下的壓迫,往往還有其他原因,例如某些奇怪思潮基本教義派,在完全離地的情況下,為了宣示自己的「原則」,和沒有甚麼實用價值的知識,而在有意無意間,成了政權迫害異己的幫凶。特別是每個左翼威權或極權政體興起時,都有一些左翼知識分子因為理念原因搖旗吶喊,而忽視其高壓一面,到了最後,自己也難獨善其身。這樣的故事,假如是第一人稱,多少有點悲劇意味;但假如當事人遠在天邊,卻在消費遠方的悲劇,去宣示自己「立場堅定」,這就是邪惡的惡作劇。

左翼離地理論的濫觴
早前德高望重的香港大學醫學權威袁國勇教授、和他的門生龍振邦博士,刊登在明報的文章「被自願」撤回,因為文中解釋了「武漢肺炎」稱呼的正當性,還有病毒源頭來自中國屬於事實,結果淪為官方文宣和大陸網民窮追猛打的對象。一位遠在法國的文化研究教授,居然也加入戰團,而且別出心裁,批評的角度是抽出袁文「武漢新冠狀病毒乃中國人劣質文化之產物」一句話,上綱上線為與「優生學改造計劃與殖民階序關係等種族主義思想」有關,認為這反映了袁國勇犯下「在校外助長殖民種族歧視復活」這滔天大罪。本來作為文化評論,任何觀點都不妨討論討論,但那位在法國任教的美國人卻居然為此搞了一個網上聯署,要求港大校長為此說明立場,又要他建立諮詢委員會,調查校內「殖民種族歧視活生生的歷史」,還要校方「重新考慮」是否任命袁國勇,其「進取」姿態,令一眾中國官方五毛也甘拜下風,立成奇文共賞。

這位學者的種種,已經引起香港知識分子譁然,除了三兩知己外無人支持其立論,本來已無討論價值,更不應再提此人名字為其宣傳。但這鬧劇背後反映的現象,卻很令人擔心:不少讀了很多書的人,每每在極權來臨之時見樹不見林。香港今天已弄至如此田地,怎能再經受這類無聊人折騰?

歧視,從來是相對概念
原教旨主義者閱讀字眼,從來抽空脈絡,單憑自己一個非主流學派的離地認知,就作出道德批判,卻不甘心留在學院發表偉論,還要嘗試把「影響力」推而廣之,結果神憎鬼厭,對自己的理念推廣,只會有反效果。美國校園近年興起左翼政治正確熱潮,由不可以說黑人是Negro,越發走火入魔,演化到要稱short為「vertically challenged」、肥胖為「horizontally gifted」,早已成為笑話。一些美國開國元勳按以上標準,也有「政治不正確」行為,因此被左翼學者要求從殿堂除名。例如我的母校耶魯大學有一間學院,名叫Calhoun College,紀念美國第七任副總統,年前卻因為他「支持奴隸制度」,被左翼向大學施壓,要學院改名。結果十分正常:社會大眾的反精英主義乘時而起,特朗普的一大政綱,就是帶領國民回到正常,不要再被這些離地精英的瘋狂文字遊戲牽着走。

「中國人劣質文化」是否存在,本來大可進行學術討論;某地疾病有其社會文化背景,完全正常,在國際關係角度,案例極多。從袁文前文後理,我們讀了一點書的凡夫俗子,看不到一絲「在校外助長殖民種族歧視復活」的意味。但腦海中想甚麼,看到的就是甚麼,正如性別研究的學者,看見一座座高樓大廈,可能也會想到一根根巨型性器官。想起十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以非洲部落管治模式比喻香港政治,居然有一位文化研究學者向一位在香港任教的非洲教授報告,說「部落」一詞帶有殖民主義偏見云云,寫了一篇文章抨擊,令人哭笑不得。

猶太人反抗納粹德國時,有沒有「歧視行為」?
在太平盛世,這樣的「論爭」除了浪費人類時間,並無傷大雅。但在社會危急存亡之秋,就是另一回事。須知人總有差異,自然會對其他差異有不同看法,是否歧視、怎樣才算歧視,往往一線之差,只要人性存在,歧視就永存。而且歧視在不同環境下,通常是一個相對概念,抽空看非脈絡化的表象,不但可笑,而且麻木不仁。假如在納粹德國時代,猶太人被要求戴上黃星遊街,猶太店舖被貼上黃星標籤,天天被日耳曼民族歧視,而猶太人對走進店內的德國人有抵觸情緒和行為,這是否「歧視」?也許可以算是,但這是否十惡不赦要拿出來鞭屍?這樣想的人,不但缺乏同理心,而且壞腦袋。假如在集中營,一個猶太人走進毒氣室前,對守衞說了一句「德國豬」,是否就以「種族歧視者」身份走向天堂?學者會否贊同德國守衞毒死他前,先譴責他種族歧視的「罪行」去加刑?假如真的有這樣想的人,除了虛偽無比,已說不上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向弱者開刀,自然不對,但作為弱者的自衞抗擊,卻完全可以理解。二戰結束後,不少德國人對猶太人感到懺悔,不但對被戰後重奪經濟龍頭地位的猶太人歧視不介懷,反而視之為贖罪。慢慢下來,德國和以色列的關係越來越好,歧視就逐步消失。在日常生活,香港人有沒有歧視中國大陸人,坦白說,很難說沒有,但更深入骨髓的歧視,卻是結構性由上而下、來自權力動員的歧視:中資銀行解僱參與運動的香港員工,政府部門和辦學團體解僱同情學生的老師,國泰解僱叫香港人加油的機師……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人在中國大陸飽受歧視,微博以香港人身份批鬥任何同情香港的言論,更是政權操作下的新常態。

在這背景下,居然有學者針對碩果僅存的香港良心,因為一堆貌似離地的理由,掀起文革式批鬥,要求大學解僱學者,或批評經常被有關部門騷擾的黃店為何不招待大陸人,客觀效果,只是配合了強權打壓。這一點,就是沒有受過甚麼教育的人,也能輕易判斷,屬於common sense。至於連這也無視或不懂的人,純粹是意氣用事,還是在暗送秋波,我們旁人自然無從判斷。

https://hk.nextmgz.com/article/2_734036_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30 23:06 , Processed in 0.025118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