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8-13
- 最後登錄
- 2017-1-8
- 閱讀權限
- 70
- 積分
- 1459
- 精華
- 0
- 帖子
- 432
|
本帖最後由 大樹人 於 2015-12-17 00:42 編輯
今集郭大師講到的陪長者睇大戲,原來巳經係好簡單的修褔動作.
不過有網友傳來了這篇瑪欣德尊者主講的報父母恩都值得睇.
望大家睇完後,可以有所得益,孝道响呢個年代重未過時,(記住留意尾段個故仔)
https://www.facebook.com/8424101 ... mref=message_bubble
【瑪欣德尊者佛法開示】報父母恩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跋嘎瓦、阿拉漢、正自覺者!
各位賢友:
今天晚上,我們簡單地來談一談『報父母恩』---佛弟子應該如何來報答父母的恩德。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母親在懷胎的時候,千辛萬苦把我們倍加呵護,然後又經歷生產之苦把我們帶到這個世間,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嬰兒啼哭,父母的心比嬰兒更痛苦。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但是他們一點都不嫌髒。有時我們身受病痛之苦,父母會比我們更難受。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以復加的。到了學齡,父母又提供機會讓我們去讀書,去接受教育。一直到我們成材,獨立了,父母才稍微安心。
但是,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父母已經兩鬢蒼白,皮也皺了,青春已經失去了。生命也到了第三個階段--晚年。父母把很多的愛傾注在我們的身上,把他們的青春傾注在我們的身上,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健康、能夠快樂地成長。在這個世界上,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幾乎是任何其他人都無法相比的。
佛陀曾經這麼樣說過,如果一個人,在右肩上挑著自己的母親,左肩上挑著自己的父親,任憑父母在自己的雙肩上拉屎拉尿,這樣馱著一百年,也沒辦法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即使我們做了轉輪王,把全世界的財寶都供養給父母,也沒辦法報答父母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恩德。
為人子女,假如我們是有感恩心的人、有感情的人,我們應該如何報答父母呢?很多人能夠知恩,能夠念恩,能夠儘量讓自己的父母安享晚年,讓他們能夠盡享天倫之樂。特別中華民族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很注重讓父母老有所養、死有所終。那是否只是讓父母豐衣足食、安享天倫就能夠報答父母的恩了呢?這種報答還是很低劣的。
在古代的儒家思想看來,人死後,應該要死得排場,葬得風光,子女還應服孝,不剪頭髮,不剃鬍子,守孝三年是最好的,這樣才叫做孝,甚至應該有哭墳的故事。人死後,做所有的這些事情,其實都是做給活人看的。這些都是叫愚孝--愚癡的孝,並不是真正對父母的孝,而是形式上的孝。
作為佛陀的弟子,特別是作為出家人,應該怎麼樣報答父母的深恩呢?如果父母還健在,還活著,我們就應該讓父母過得快樂。快樂有兩種:一種是物質生活方面的快樂;一種是心靈生活方面的快樂。在這兩種快樂中,心靈的快樂更重要!
我們父母那一輩,到了退休年齡,他們大都有退休金,或者說子女如果有錢,也會拿錢給父母做養老金,讓他們能夠自由地取用,甚至很多家庭的父母本身就非常富裕。而現在很多的老人,真正欠缺的也不是物質方面的東西。現在的老人,你要說他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在城市裡面應該不太多了,也許有,但是並不普遍。但是,衣食無憂、物質的富足,能夠給年老的父母帶來真正的快樂嗎?不一定!作為父母,他們更需要的是心靈的、精神方面的快樂,精神方面的依靠。應該怎麼樣給父母精神上的依靠呢?
佛陀在Paṭikārasuttaṃ(《報恩經》)裡面這樣說過:作為兒女,能夠讓沒有信心的父母,對佛法僧三寶生起信心,這是很好的報恩;作為兒女,能夠讓沒有戒行的父母,受持戒行,擁有戒德,這是很好的報恩;作為兒女,能夠讓父母聽聞正法,這是很好的報恩;作為兒女,能夠讓吝嗇的、不懂得佈施的父母,變得慷慨、願意佈施,種未來的福德之因,這是很好的報恩;作為兒女,能夠讓沒有智慧的父母,培養智慧、擁有智慧,這是很好的報恩。
在物質生活很豐富的今天,我們所能夠做的並不只是在物質方面讓父母更富足。很多時候,在生活上,大多數的父母並不需要依賴子女,他們或者在年輕時已有積蓄,或者說單位有保障、有退休金,所以晚年衣食並無憂。但是,作為子女來說,如何讓父母安度晚年、不孤獨、不寂寞、不憂傷?這更重要。
如果讓父母在年老的時候,有了信仰,使他們不容易孤獨,這是報恩的一種。孤獨往往是因為自己對未來、對人生,感到迷茫、感到彷徨、感到無助。如果有了信仰,他們對佛法僧生起信心,那麼就不容易感到孤獨。當他們感到孤獨的時候,他們是有依靠的--以佛法僧三寶為依靠。而且,如果是有信仰的話,他們往往很容易聚一群朋友、一群佛友、一群賢友,大家一起行善、誦經、禮佛、供僧等等,這樣他們會很快樂。他們就不會把自己的情感只是完全寄託在兒女上,而兒女可能因為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工作,而很少有機會去照顧父母,父母就覺得孤單寂寞了。如果做父母的,他們自己有了信仰,有一幫善友,經常地互相提攜、互相鼓勵,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靈已經有了依靠、有了皈依,他們就不會過度地依賴自己的兒女。
其實做父母的如果完全依賴自己的兒女,兒女也是不可靠的。當自己在病中、在彷徨的時候,如果兒女沒有在身邊,他們會感到失落,特別是兒女遠在他方的話,他們更會感到孤弱無助。但是,如果他們內心有了信仰,我們可以說佛法僧三寶隨時都活在心中。而且,一個人越虔誠,對佛法僧三寶的信仰越堅定,他內心就越容易感到滿足,越容易知足。這是很重要的快樂之源。所以我們做兒女的,有義務、有責任,要讓沒有信心的父母生起信心。除此之外,還要讓父母持戒。持戒是投生人天善趣之因。如果能夠讓父母持戒,那是很好的。
即使我們現在讓父母能夠豐衣足食、安享天倫,每天你都讓他吃得很飽,住得很好,玩得很開心。這種快樂,能夠維持多少年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可能都不到,父母現在已經年邁了。而且,兒女越孝順,兒女對他們越好,作為父母來說,越容易生起執著。無常到來時,他們越放不下,反而害了他們。
如果,我們能夠讓父母好好地持戒,他們可以因為自己的戒行、因為自己的善行投生到人天善趣。哪怕投生到人趣,都是一個新的生命,又有幾十年。如果投生到天界,天界的壽命是人間沒辦法計算的,天界的福樂、快樂,也都是人間沒辦法想像的。而且,作為父母雖說在人間也能夠享樂,但極有可能由於年老體衰,連享樂都心有餘力不足。牙齒不好,美味擺在面前可能都咬不動;山珍海味吃下去了,又可能消化不好。因為身體的原因、健康的原因,他們並不能很好地享受、娛樂。但如果我們現在讓他們就種下未來快樂之因,讓他們能夠好好地持戒,因為持戒這種善因,未來生他們將投生到人天善趣。如果能夠投生到天界的話,那種福樂是我們現在沒法比的,而且也是我們現在不能提供、無法提供的。
因此要讓父母擁有戒行。能夠持五戒,那是很好的,儘量能夠持八戒。如果不能夠持八戒,也應該在每個月的初八、十五、二十三跟三十這四天,盡可能地持守八戒。他們持戒越清淨,能夠投生到善趣的可能性就越大,層次也越高。同時我們也讓父母聽聞到正法。要用所聽來的和所學來的佛法,去投入運用、去投入禪修、去提升自己。
我們還要讓自己的父母變得樂善好施。為了讓父母在未來、在未來世中,能夠過得更加富足、更加快樂、更加自在、更加如意,必須要佈施。佈施是財富之因,如果他們今生能夠樂善好施,未來如果投生為人,他們也容易獲得財富。投生到天界,投生為天人,他們也可在享受天樂,在色、聲、香、味、觸方面,比其他的天人更優越。在壽命、在容顏、在威懾、在權力方面,也比其他的天人更加超越。這些都是佈施帶來的。佈施是福樂之因,佈施是福德之因,佈施是財富之因。只要父母樂善好施,不要存著一大堆紙幣。千萬不要每天都活在鈔票堆裡。其實這些一分都帶不去,一文都帶不走。你讓他們樂善好施,樂善好施其實就是為未來存點資糧、存點錢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能夠讓父母擁有智慧,能夠了知證悟四聖諦,那是最好的。能夠如實地知見苦聖諦,如實地知見苦之因、苦集聖諦,如實地知見苦之滅聖諦,如實地知見導至苦滅之道聖諦。能夠擁有這樣的智慧是很好的。
如果我們的父母在我們的教導之下,能夠擁有禪那,那他們下一輩子將有可能投生到梵天界,比我們的境界還更高。如果他們能夠證得初果,那我們就真的是不用再為他們以後擔心了。他們未來即使輪迴,也不會再超過七次。而且初果聖者,哪怕不修行,也只會一生比一生更快樂,而不會一生比一生更苦。這樣,我們就是把自己的父母送上了前途無量、光明無量的道路上去。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就遠遠不是用幾年、幾十年去讓父母吃得好、住得好所可以比擬的。要讓父母獲得真正的快樂,不僅僅只是物質生活方面的快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獲得心靈方面的快樂。
如果父母擁有心靈的快樂,那更好!更能夠認同我們的選擇,我們所走的路。有的父母可能耿耿於懷,認為:「啊!學佛、信佛了,去禪修了,一天到晚在那坐。」他們可能還認為我們在那邊發呆呢。這是因為不理解,是因為他們沒有信仰、沒有信心。如果我們讓他們有信心,他們會很讚歎我們的。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父母,是因為擔心父母放不下。如果當父母看到我們很快樂,他們也可以更放心。當我們看到我們的父母很快樂的時候,我們也覺得不用太多地為父母操心了,是不是?這樣的話,變成雙方都是在互相提升。
因此,作為佛弟子,最好的報恩方法,就是讓自己的父母,能夠對佛法僧三寶生起信心,能夠讓他們找到心靈的依歸,能夠看到前途的光明,能夠看到未來的幸福,能夠看到來時的福樂。生命是很無常的。生命如朝露,太陽一出就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假如父母已經去世,那我們應該怎麼報恩呢?佛教並不鼓勵,等到父母去世後,才做一些補救。重要的是讓他們活著的時候能夠獲得真正的快樂。
在上座部佛教裡面,不相信有所謂的中陰身,也不相信有所謂的極樂世界。這些東西,在上座部佛教都是不成立的。但是,生命是在輪迴的。人死了後,只要還造有業、還有煩惱,那他就會繼續輪迴、繼續投生。假如一個人死後,因為他的不善業成熟、惡業成熟,投生到地獄,你怎麼樣去為他念經、為他哭叫、甚至去撞牆,都沒有用。因為他必須承受自己所造的業,他的不善業,會使他在地獄裡面受煎熬。如果投生為畜生,那同樣是沒辦法補救的。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因為不善業投生為畜生,我們也無可奈何,也沒辦法補救。如果自己的父母,因為善業成熟而投生為人,那你去念經,他能夠聽得到嗎?你去超度,他能夠感受得到嗎?如果投生為人,他一死亡,業已經把他帶到新的母胎裡面。你為他念經,他能夠聽得到嗎?難道你說:「已投生的母親啊,來,我給你胎教,我念念經給你聽,你快來聽吧?」但是她投生在哪裡,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就算她出生了,我們也無從知道啊!人有人的業報,不是你所謂的念經、超度就有用的。如果投生為天人,那更不用你去念經了。你這些東西,誰稀罕啊,他最多會隨喜你的善心,那些紙錢、供品,在天人看來,和糞土哪有分別?天人有天人的福報,天人有天人的快樂,他反而看到你很可憐,還在人世間打滾。作為一個眾生,假如他投生到地獄或者投生為畜生,投生為人或者投生為天人,所有這些誦經、超度等儀式對他都毫無意義。
但是,如果他投生為鬼類,這些儀式也許可能有點用。如果他投生為饑渴餓鬼、燒渴餓鬼或者投生為吃吐鬼,別人也沒辦法幫到他。因為他們自己的苦、他們的不善業,使他們要受盡饑渴之苦、燒渴之苦,或者只能吃糞便、吃垃圾、吃人吐出來的東西等等。他們的福報是只能夠依這些東西而存活。這樣的話,也是沒有辦法補救的。唯有投生為依他施活命鬼這一類,那他以前的親人們,為他所做的才有效。『依他施』就是必須依賴於別人的佈施、依別人的回向而獲得福報、獲得福樂,他的生命就要靠別人去佈施,所以叫依他施活命鬼。對這一類的鬼,如果我們在做功德之後,我們迴向給他們,他們隨喜之後就可以獲得。因此,我們在做功德的時候、在做了善業之後,我們要作迴向,就是要念:Idaṃ me ñātīnaṃ hotu, sukhitā hontu ñātayo(以我所做的這些功德,迴向給我的親戚們,願我的親戚們能夠早日脫離痛苦獲得快樂)!唯有投生為這一類的鬼,我們才有可能幫助得到。而作為兒女,假如在父母去世後,我們所做的,也只能夠用這種方式來做。當然,如果做兒女的已經出家,並且持戒清淨、精進禪修等等,那麼,如果自己的父母或者親戚投生為餓鬼,他們也會以此為榮。
好像在《法句義注》裡面講到:有一個沙馬內拉,他不喜歡梵行,長到十八九歲,在青春年少之時,他就想還俗,想還俗成家,不想再繼續過梵行獨身的生活。他回到家裡,準備吃過午飯就還俗。結果,他回家不久,就暈倒了。這時,他前一世的母親(他母親已經投生為依他施活命鬼)就進入了他的身體。他的家人和鄰居覺得很驚訝,怎麼這個沙馬內拉,突然暈倒了,躺在地上好像不醒人事。然後,很多人都去圍觀,這時,沙馬內拉就站起來說話了,但是他說話不是他以前的聲音,他的動作也不是他以前的動作,他說:「我是這個小沙馬內拉前一世的母親,因為他出家了,所以在我的鬼族群裡面,我很有威望,以前人家欺負我,看不起我,自從他出家後,他們都不敢欺負我,都不敢看不起我了,自他出家後我就可以趾高氣昂了。但是他現在要還俗,一旦他還俗,我又回到以前的那個狀態了,人家又要欺負我,看不起我了,人家可能又要侮辱我了。所以,我要阻止他還俗。」當她說完了這些話後,這個沙馬內拉才慢慢地清醒。事後,他的家人跟鄰居告訴他剛才發生的事。「噢,原來出家還有這樣的功德」,於是他就打消了還俗的念頭。所以,如果我們出家的話,也可以讓過去生曾經投生為鬼類的親戚能夠受益。
在這裡,我再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大概在2003年2月的時候,帕奧西亞多講過的一件事。這件事情應該是發生在2002年。在仰光附近的因賽,因塞有位尹塞西亞多,去帕奧禪林時說了這麼樣的一件事。有一天,他在跟信徒們說法、講經,突然人群中有一個婦女坐立不安,後來就倒下了。倒下之後就類似歇斯底里、人格分裂一樣,她就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個時候,這位西亞多很自然的反應就是給她做三皈依(Budd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Dhamm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Saṇg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念完之後,這個婦女就可以坐穩了。當時這個婦女就說:她本來是這個村裡的人,後來她被人殺了,而且肢解了。但是她很執著她的身體,所以投生為鬼,但也是沒有手沒有腳。當這位西亞多給她授了三皈依,她的手就出現了。接著,這個西亞多再給她授五戒,等五戒受完之後,她的腳也出現了,她很高興地說:「啊,我現在有手也有腳了!」然後,這個鬼就離開了這個中年婦女的身體。當她村裡的親人知道之後,就買了很多掃把,供養給瑞得宮大金塔。因為每天傍晚都有很多人在掃塔,就可以使用這些掃把。他們把供養掃把的功德迴向給這個女鬼。後來她的親戚,好幾個都說夢見那個鬼因為這種功德,她現在活得像天人一樣快樂。
因此,我們不要忘了把功德迴向給親戚,不管是今生的或者是過往生的,如果他真的很不幸投生為這一類的鬼,那我們能夠用這種方法去幫助他們離苦得樂。我們能夠做的僅此而已。也正因此,我們在供僧、供齋或者做供養時,有時會進行滴水。滴水其實是象徵,意思是:讓我們所做的功德充滿之後,就猶如雨水降落到高地,然後它會自然流向低處。同樣的,當我們所做的這些功德、當我們的功德充滿之後,它也會流向低處,利益那些低等的眾生、那些受苦的眾生、那些鬼類的眾生。所以,我們滴水的時候,應把水全部滴乾淨。如果我們能夠用廣大的心,讓所有的依他施活命鬼、一切的眾生都過來領受,那會更好。所以我們要念mama puññabhāgaṃ sabbasattānaṃ bhājemi,也就是我們把這些功德跟一切的眾生分享。雖然實際上,很多眾生他們都沒辦法分享到這種功德,但是我們的善願是希望遍一切的眾生都能夠領受,無分別地領受。
對已經去世的父母,乃至過往生的父母也只能是這樣讓他們分享到這種功德,讓他們能夠隨喜我們所做的功德。如果他們能夠生起隨喜的心,能夠說:「Sādhu! Sādhu! Sādhu!」 那麼,這個時候他的心裡也是造了這種善業的。這種善業是因為他內心所造的這種隨喜的善思,他的善業也是源於我們所做的功德。如果我們所做的功德,它又源於佛法僧三寶的功德,這樣,他就是隨喜供養三寶的功德、供養僧團的功德。他自己雖然沒有親手造,但是他隨喜的功德,會使他也能夠獲得快樂,而且這種功德往往是立竿見影的。因為他一直都受到饑渴痛苦的煎熬,當能夠獲得這種功德時,就猶如醍醐灌頂一般、如飲甘露一般,他就能夠很快受益。所以,我們為人兒女的要悲憫自己的父母,如果自己的父母已經去世的話,這樣做才是適當的。
另外,我們並非只是今生才有父母。只要我們在輪迴中,只要不是化生的、不是濕生的,胎生的、卵生的都會有父母。從無始的輪迴以來,我們不知有多少父母,猶如佛陀說的:在無始的輪回以來,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有情、一個眾生,不曾做過我們的母親、不曾做過我們的父親、不曾做過我們的兄弟姐妹。就是如此。所以,我們應該用廣大的心量報恩德于父母,不僅是對今生的父母,還有過去生的、未來生的父母。希望自己的父母未來生能夠快樂、能夠更好!因為我們的心量大,我們的功德大,我們所做的報恩才更大。
所以作為佛弟子來說,要懂得應該如何報恩,才是更有效的報恩;怎麼樣的報恩,才是更殊勝的報恩。懂得了這點,我們才能夠真正回報父母給我們這個身體,提供衣食等種種物質條件來撫養我們長大,教育我們成人的恩德。我們要讓父母在今生能夠安心,心靈有依靠,在未來世也能夠更加幸福、更加快樂。這才是我們作為佛弟子所能夠做,而且也應該做的報恩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