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an6552000 於 2020-3-31 20:18 編輯
蘇哲安:懇請香港大學查究並譴責殖民種族歧視
2020/3/25 — 1:12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8%98%87%E5%93%B2%E5%AE%89-%E6%87%87%E8%AB%8B%E9%A6%99%E6%B8%AF%E5%A4%A7%E5%AD%B8%E6%9F%A5%E7%A9%B6%E4%B8%A6%E8%AD%B4%E8%B2%AC%E6%AE%96%E6%B0%91%E7%A8%AE%E6%97%8F%E6%AD%A7%E8%A6%96/
【文:蘇哲安 Jon Solomon(里昂大學跨文本跨文化研究所教授)】 作者按:為了還原真相起見,以下提供連署文全文的中文翻譯,以供參考。
在 2020 年 3 月 18 日版的《明報》上(一份流通率頗高且享有相當信譽的歷史報刊),袁國勇博士 — 一位港大傑出的病毒學專家,與龍振邦博士一起刊登了一篇兩位合著的投書〈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
投書文當中,袁、龍兩位博士聲稱:「武漢新冠狀病毒乃中國人劣質文化之產物,濫捕濫食野生動物、不人道對待動物、不尊重生命,為滿足各種欲望而繼續食野味,中國人陋習劣根才是病毒之源。」
跨種傳播(譯註:俗稱「人畜共通傳染」)的諸般問題固然是廣大社會關心的焦點議題,可是我們豈能如此讓公共討論淪為一種藉口,進而對於殖民種族歧視的復甦視若無睹呢?那些諳知十九世紀以降的中國近代史的人都明白,「民族劣根性」論述確實帶有殖民種族歧視歷史無法擦去的烙印。 在一篇寫於 1964 年的學術論文裡,丹特.蒲索(Dante Puzzo)早已總結指出:「種族歧視根植於兩種預設:其一為身體特徵與道德特質之間存在對應關係;其二則是人類可以分為優、劣不同種根。」(Dante Puzzo, “Racism and the Western Tradition,”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25 (1964), pp. 579-86, p. 579).
畢竟,「民族劣根性」的概念,與優生學改造計畫與殖民階序關係等種族主義思想之間本來就有無法否認的關連。它因此於當代科學與公共論述裡完全沒有一席之地。
然而,袁、龍兩位博士讓種族歧視的歷史詞彙復活並冠以科學與學府名望的象徵性價值,不但嚴重傷害了香港大學的校譽,同時也對香港與全球公民社會造成破壞。
袁、龍兩位博士翌日發表的公開道歉,僅是針對若干不具名的表達錯誤與事實錯誤等問題表達了模糊悔意。至於他們那樣非專業、非科學、甚為火爆的修辭學導致殖民種族歧視式的民族性論述復活一事,偏偏沒有任何撤回可言。不但沒有具體撤回,也更沒有為此一無法否認是殖民主義種族歧視的表達作出道歉,反而還間接加倍肯定原有的立場:「他們稱,該文與政治無關,旨在提出尊重真相、移風易俗。」(見《明報》港聞〈「追求科學真理 無意捲入政治」 龍振邦袁國勇撤回文章〉)
大學負有特殊的社會責任,一邊需要啟動有關諸如跨種傳播等兼具社會與科學兩種關懷的公共辯論,一邊需要對於昔日種族歧視的巧言亂德堅決抗拒。
基於該校自身的殖民史,香港大學決不能姑息殖民種族歧視在任何條件下復活。更何況,袁博士所隸屬的李嘉誠醫學院正是 1910 年香港西醫書院改組建校成為香港大學的前身,是個別具象徵意義的機構。
基於這些歷史根源以及香港大學對於香港乃至全球公民社會非常寶貴的貢獻, 我們懇請: 一、類似袁博士那樣在校外助長殖民種族歧視復活的教職員,香港大學校長室應針對其言論公開説明大學的立場、支持程度以及理據基礎。
二、建立諮詢委員會,以查究並建檔見證港大 — 這間具有殖民根源且廣受敬佩的學府當中,有哪些殖民種族歧視活生生的歷史。 倘若有需要的話,在尚待進一步探查的前提下,我們才呼籲校方重新考量袁博士的聘任案。 耑此敬致ㅤ香港大學張翔校長先生 *全文完*
補充說明:《立場新聞》報導中針對拙文展開更正,指出「連署(應為聯署)」。然而,眾所周知(《立場新聞》同仁除外),【連署】一詞乃為台灣通用的慣用詞彙,並無錯字問題可言。《立場新聞》如此過於自信一事,是否牽涉所糾正的對象為外籍人士的原因固然無從知曉,但至少可以反映出一種由侷限產生,反映在文字表達上的成見吧。透過此一瞎搞的糾正案例隱約可見,歧視與語言表達的問題本來錯綜複雜,需要時時謹慎處理。尤其,全球化時代裡,即使以「我們」的語言發言也並不代表就這樣可以限定「我們」共同體的疆界。換言之,跨語狀態,以及語內翻譯,均是任何公共發言的倫理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