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4296|回復: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80417郭博士開示:感召到不可思義的回應

[複製鏈接]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4-17 12:21: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容燥兒 於 2018-4-17 12:26 編輯

Dr, 您的話令我重溫 What the buddhists believe 一書中, 指出佛陀真理和科學真理的分别. 很sarcastic, p.155 中說共產主義用的唯物主義是秉承 so called 科學思想!

IMG-20180417-WA0031.jpg (219.73 KB, 下載次數: 110)

IMG-20180417-WA0031.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8-4-17 12:21: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容燥兒 於 2018-4-17 12:24 編輯

Dr.k:難得妳追求佛陀真理的精神,比一般所謂佛教徒;及時空識互動班同學更認真。
機緣到時!會傳予妳一些練功心法口訣

IMG-20180417-WA0032.jpg (202.1 KB, 下載次數: 108)

IMG-20180417-WA0032.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發表於 2018-4-17 12:21:4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容燥兒 於 2018-4-17 12:25 編輯

Thank you Dr!!

IMG-20180417-WA0033.jpg (197.72 KB, 下載次數: 109)

IMG-20180417-WA0033.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8-4-17 12:22:0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容燥兒 於 2018-4-17 13:40 編輯

Dr.k:三十年前已開始大量印贈這書;和導師羅睺羅著"佛陀的啟示"在世間流通!
已感召到不可思義的回應,
是護持正法的工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0

好友

3698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8-4-17 13:21:21 |只看該作者
Abhidharmasamuccaya: The Compendium of the Higher Teaching (Philosophy) by Asanga

Walpola Rahula, in preparing his 1971 French translation of this Mahayana text from the Sanskrit, Chinese, and Tibetan, has brought to bear on its many technical terms his extensive background and great expertise in the Pali canon. J. W. de Jong says in his review of this work:"Rahula deserves our gratitude for his excellent translation of this difficult text."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

好友

2807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6#
發表於 2018-4-17 13:36:30 |只看該作者

汗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8

主題

0

好友

468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
發表於 2018-4-17 19:19:47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8

主題

0

好友

468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
發表於 2018-4-17 19:20:15 |只看該作者
宗 教

    和諧。

    宗教與團隊、公司、集團、機構、社團、民族、黨派在組織上沒什麼不同,

    佛陀說:“任何宗教形式,假使包含了四聖諦和八正道,就是真正的宗教。

    這一明白表示,他不需要組織成任何特別的宗教,

    差別在於組織的可實證格局差異與存在。

    佛教所顯示的是我們生活“生命與宇宙”的究竟真理。

    —“知天道識人道自然懂得商道”

    佛教並不阻止任何人閱讀和研究其他的宗教。事實上,佛教是鼓勵信眾們研究及比較其他的宗教。佛陀說:“假定這一宗教有它合理的一面,他的信眾也有自由去尊敬這種合理性的一面。”

    有些人為了要征服他們的信眾,使他永遠在黑暗中,他們卻不許信眾接觸其他宗教典籍,他們不許聽聞其他宗教教理,不許懷疑他的信仰,即使他的教義不能使人信服,越使信眾迷誤,他們就更容易引領信眾如同羊群一樣。假使有人看到光明,承認他們住在黑暗之地,他就會說此人已被魔鬼佔有了內心。

    事實上,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各地方沒有真正的宗教自由,人們甚至沒有自由思想,當他知道他不能從他的宗教中得到滿足,他發現他不能去喜歡一個對他有吸引的宗教。原因就是這樣宗教權威性,領導人和家庭成員奪去了他的自由。人們應該允許去選擇他自己願意信任的宗教。

    佛教徒不用物質上的好處去鼓勵其他人來信佛,也不利用貧窮、病患、文盲和愚痴吸引他們成為新的會員。佛陀忠告他們去見他,並不急於要他們接受他的教義。他忠告大家要謹慎考慮他的教義,並由他們自己判斷他的教義是否實用。

    宗教的狂熱是很危險的,以不正當的方式決不能達到好的結果;方式不對目的也不可能對。一個狂熱者不可能用理智或科學上的觀察和分析原則引導他自己。一個佛教徒必須是一個自由人,以開放的心靈,不必屈服任何人,以求得精神上的開展。他皈依佛陀是把佛陀當成鼓勵的源泉,而不是神祇的朝拜。

    佛教經常是支持現代人的自由和進步,佛教在人類生活各層面代表著人性自由和知識進步,面對現代科學和知識發展,佛陀的教義沒有一件可被淘汰,科學家發現的事越多,他們越是接近佛陀。

因此,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具有理性的自由和心靈的自由,即使在佛陀滅後二千五百年以後的時代,這也是毫無異議的。

    如何信仰宗教--宗教曾被很多人用來逃避生活,因此,很多人主張信教的人不是真實性的宗教人,也許只是披著宗教的外衣。他們經常去祈禱,但卻不瞭解什麼代表真正的宗教。宗教教人行善,但大部分信眾都不大有興趣。相反,他們喜歡儀式,卻失去宗教的真意。人仍然沒有瞭解宗教要求他做什麼,假使我們能夠暫時消除一點嫉妒、驕傲、脆弱,我們會發現修習宗教正確的途徑。但是,非常不幸地,人們參加宗教活動,不但沒有根除惡念,還把惡隱藏或根植於他們的內心。當我們觀察到很多活動,人們都以宗教的名義舉行,就以為宗教在進步。其實宗教真正目的—內心的開展和理解已是一天天地在惡化了。

    我們很多人昌崇宗教的,而在宗教的名義上,犯了很大的暴行。宗教在危險中,已帶來很多混亂和不安。而真正的宗教不過是內在感悟和慈悲心的開展。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問題,依靠我們精神的實力設法正直地解決,以純精神主義來逃避問題是一點也不勇敢的精神。

    宗教不應該是一個對他生命和下一個世界的夢,他不是單純地死守教條而成為令人討厭的東西。宗教應該生活在此時此地,作為有文化、有文明、有理解力的人,過著和平和滿足的生活。一個人企圖以法律公權來介紹宗教信仰,宗教只能用說服力。宗教信念必須根據自己的信服力來接受。在其他宗教裡,能看到人們想法轉到不可知的外力,佛教則引導人們往內觀—去尋找隱藏於個人內在的潛力。一些人相信法是人具有的,人是法,法也是人。法有軌持之意,所以宗教不是向外獲得,而是向內完成。

    現代的宗教—佛教對古代和現代思潮都有很大的貢獻,它的因果法則教義,他的緣起論,它的感官論,它的實用主義,它強調道德,它對任何永久靈魂的不信,它不認為外力對修持有關,它否定不必要的一切儀式和宗教上的儀規,它是要求理性和經驗,它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這些充分建立了它卓越的現代性。

佛教能夠結合理性宗教所需的所有條件,它將適合未來世界所需要。它是如此的科學,如此理性,如此的進步,以至於現代世界中,一個人將能自稱為佛教徒而感到榮耀。事實上,佛教比科學更科學,比社會主義更社會主義,比一切進步更進步。所以,愛因斯坦說:“如果有一個宗教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在所有偉大宗教創立者中,唯有他鼓勵信眾去審查人心精神方面,他忠告弟子不要盲目信仰,接受教義。所以說,佛教是現代化的宗教,是一點也不誇張。

    佛教是一個完全盡心竭力實際生活和徹底思想的內在自我文化。它還不僅於此,它也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方法,這一宗教也最能夠在任何危機中恢復我們內心平靜和幫助我們沉靜地面對任何將來的變化。

    沒有感官的感受,我們能活下去嗎?不信不朽的生命,一個人能有道德心嗎?不去神學院,一個人能趨向正直生活嗎?是的,這是佛教所要回答的問題。這些目標可透過知識和內心淨化來達到,知識是更上層樓的鑰匙,淨化則能帶來沉靜與和平,使人對現象界的風暴無動於衷。

    佛教是一個適合現代科學的宗教,它的光明從自然、科學、歷史、人類的經驗,從宇宙任何方面都能輻射出佛陀崇高的教義。

    佛教在科學時代—我們生活在科學時代,今天我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受到科學革命性的洗禮。科學革命起源於十七世紀的西方,今天它繼續對我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伸展著驚人的影響。

    科學思潮對傳統宗教衝擊特別大,很多基本的觀念不再為人們所接受。現今,科學已推翻地球中心的信念;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觀念被扔棄,即使他曾是某些宗教神聖不可侵犯的教義。新的心理發現人類的心理如同人的身體一樣,按照因果律生起作用,此中並沒有不朽的靈魂。

    很多古老宗教的信念在現代科學的壓力下逐漸崩潰,真理不能再靠科學的意志或以宗教聖典的權威性做參考。科學迫使很多宗教家們對它的教義給予新的解釋。根據近代科學的發明,不難瞭解很多宗教保持有關生命的生存及宇宙看法,只是在陳舊的思想框框中修正和知能的一般趨勢。一寫宗教習慣拋棄科學研究成果,因為這些成果絕對不符合他們的因襲,這種思考上的故習,阻礙了人類的進步,假定他們基本理論是錯誤的,不信教的人將會增加,人們不會接受盲目的信仰,好將拒絕順從那純以傳統來壓制人的教條。

    宗教在人類進步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它們對人類生活提出價值、標準和指導原則。但是為了能使宗教繼續貢獻人類,假使他們堅持把真理放進形式與教條的框框之中,則宗教將不再能繼續存在於科學時代;假使他們只鼓勵一些失去宗教原有意義的儀式和修持,宗教將變成一種例行公事而已。

    佛教與科學—佛教起源於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一直到上一世紀開始,佛教只流傳到覺緣於現代學的國家。然而,佛陀的教理,從一開始就對科學思考採取開放態度,佛教以容易接受科學的理由之一是,決不鼓勵古板教條信仰。佛陀不以信仰為他的教義根據,也不宣稱以神的啟示為基礎,他包容最大彈性的思想自由。

    佛教易於包容科學精神的理由,可以在佛陀探求精神真理的方法中找到。他發現和檢驗精神真理的方法非常類似科學家們發現和檢驗真理的方法。今天所謂的科學方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為佛陀所用過。他鼓勵弟子,要以超然的方式觀察內心的世界;科學家們是以超然的方式觀察外在的世界。且鼓勵弟子不要接受任何現成的理論,只有經過嚴謹的審查,然後,再經過個人的驗證後才能接受,現代科學不鼓勵設立任何科學學說,只有完成很多成功的實際試驗後,才可以建立一個科學學說。他不主張他的覺悟經驗唯他獨佔,今天科學家也以不宣稱他的試驗不能由他人複製。如此,在探究真理時,佛陀如同一位現代科學家,為了尋求最高的真理和覺悟的經驗,佛陀設立了一個實用,且科學可行的方法。不過,佛教不滿足接受科學精神;佛教超越了現代科學限制。無疑的,科學的實際應用給人類了非常大的幫助,在人類更多舒適生活上的滿足和生理的不適也可減至最低限度。在科學的幫助下,人們今天可以入水如魚,升空如鳥,乃至可以登上太空、踏上月球科學還將幫助人體驗更多更奇妙的事物。無論它是多麼奇異,科學是有很多限制的。傳統科學的智慧所接受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且是會變化的。科學不能控制人心,科學不能提供任何道德的控制和引導,且讓我們來檢驗這些限制性。

    傳統的科學智慧所接受的知識受限於實驗的證據。換句話說,科學的學理化受限於人心透過感官得來的知識,科學無法瞭解一個超越感官材料的存在,科學的真理受限於來自感官邏輯的觀察。這些是要不斷變化和修正的,因此,科學的真理是相對的真理,它在時間上不能持久不變,科學家願意拋棄理論,只要他發現了更適合的真理。

    佛教優越於現代科學,是他容納了比科學心智上所承認以外的較寬的知識,科學的知識完全建立驗證性上,佛教接受知識來自於感覺之同時,也承認知識來自於個人經驗經過訓練或發展高度,集中心理的心智文化。後者的這種知識不是現代科學所能瞭解的,科學的心智是單單經由對外在的驗證。另一方面,宗教經驗不是在實驗室中有試管或顯微鏡所能知道的,佛教的這種經驗是由經過心理訓練達到淨化,集中和寧靜的最高程度。

    人類的知能,無論是宗教、哲學、科學、藝術領域,都是人類心的功能作用。人的心好像是一部電腦,它的運作或操縱,是以它所儲藏的知識為根據,人的心腦接受知識的主要來源是感官。很不幸的,我們的感觀是如此的拙劣,他們認知僅僅是很有限的知識,所以我們的世界是歪曲的。佛陀所開展寧靜的心是不受制於感官材料的操縱,它是超越於環境感官材料邏輯以上的層次。

    法國一位學者尼古拉斯說:“我們所有很多根據感官自誇的知識是真正的無知識,真正知識的獲得,是依於捨棄我們思想上一直到不用感官的觀念。”

    真理不依於我們自己以外的事物,而是就在我們的內心。我們不能希望以實驗或感官知覺,或基於邏輯推論來發現真理。這些工具只能獲得知識,不能獲得真理,真理必須來自於體悟,書本只能激勵思想和給你知識。為了真理必須轉回眼睛向內看,因為真理就在您自身。所以尋求知識是一回事,尋求真理又是一回事。

    文字是我們有限心的產物,我們的有限心中所有知識又是依於我們的感官,這些感官有時是不可靠的;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被很多人看到,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解釋。

    一個人只是研究不去實行,如同一個人讀熟一本厚冊烹調書,但他從來不下廚房。事實上決不能只以讀書去解決飢餓之苦,所以實踐是證悟的前提。你知道什麼?一個很有才氣的學者寫了一本書,自認是最完美的,他覺得書中包括了所有文學小品和哲理,他以此成就而自豪。他出示了他的傑作給他的一個朋友,要求他給以評論,他的朋友給了他一張紙,要他分別寫下所有他所知道和不知道的。於是他坐下來尋找,但經過很長的時間,他仍然寫不出他知道任何事情,也很難寫他不知道什麼事情,他的自我一下子沉到低點,於是,他放棄了。

    關於這一點蘇格拉底曾被人問到他知道什麼?結果蘇格拉底只簡單的答覆說:“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不知道。”事實上,我們知道越少,我們對自己的解釋越能確定;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對自己的理解越有限。

    因為知道本身有較多的取捨,科學真理本身常常是相對的。科學不能解釋生命的終極計畫和目的,它並不能涉及到人類的精神目標。唯物主義秉承科學思想而否定較高精神,並且沒有提供任何高於物質上滿足的東西。科學在取捨學說過程中,除了到目前為止,所有偉大進步,它不得不承認很多事情無法用科學知道。什麼是科學做不到的?

    人們談到科學為我們做到了很多事,但他們沒有談到科學不能做到的事情。

    科學真理有其相對性,並且是會變的。與此同時,佛陀所發現的真理都是絕對的和最後的—不因時間和空間而轉變的。與取捨學說的科學比較起來,佛陀更有實用的意趣—為了發現最後真理,如何去過著真正的生活,佛陀鼓勵聰明的人,不要攀緣於任何科學的或其他理論。用真正的生活,用鎮定的心情,去除貪慾心,依循佛陀所指出的內在生命本質去尋求,然後才能發現到生命真正的目標。

    科學能轉變人心?科學不能使一般人調練內心,因為今天世間上的人心,已被恐怖、沒有休息和無安全感所困擾。當人們因困難並煩惱的一些日常生活而操心時,科學不能使人心安寧,科學不能調伏人心,因人心被獸性所驅使的突發性嗔怒所佔據,假使科學使人做得較好,為何某些科學發達國家內的犯罪、損害和不道德的罪行是如此的普遍?儘管所有的物質便利受賜於科學進步,但科學不能轉變內在人心。相反,它升高了人的依賴感和不滿足,科學的邏輯學和相似論是不能帶給人類安全感的。這個世界卻更多了不安全的道路,今天,整個人類充滿了危險。

    人能以科技的方法控制外在世界,似乎科技已把這個世界變成了樂園。但人都不能反過來陶冶他的內心。其實,人類沒能因科學進步而更好,他好像想從外面世界找尋幸福;真正的幸福並不在外在世界,也不單純集中於物質方面。

    科學企圖改變外在世界,但人的內心卻充滿了太多的困擾和不安。

    心理學家還沒有探究到人精神不安的源頭。當人類在生活上受到挫敗或感到厭惡時,科學不能幫助他。縱然社會科學迎合了人類環境和外在條件,人類還須要解決種種在日常生活中生起的挫折和不如意。

    佛教不同於科學,他更強調每個人內心世界的精神開展。佛教具有心理文明或內心開展的完整體系,就較低層次來說,這種體系教導我們個人如何調整和應付日常生活的境遇事件。

    科學是外界導向,佛教則是內在取向,科學所致力的是自然,佛教所致力的是超越自己而成長。

    原始人類崇拜大自然,以希望獲得保佑和協調;今人開發和利用大自然,但卻污染了大自然。他們違背了健康法則,必須使生活面臨到不健康的環境,他們違背了自然規律,就不得不面臨更多內在和外在的困擾。他們破壞了道德律(業),他們今生和來生將會受到果報。再高一層看,這一精神文化體系,是強調內觀一切事物本質,導向於究竟自我解脫的最高涅槃真理,這種體系是實用而且科學的,它要求不帶情緒地觀察,感情和心理的種種的緣起,以自覺其內在世界,他必須如同科學家一樣客觀而不是如法官般的主觀。

    科學不能製造什麼東西使人類永久消除一切苦難。因為科學只能提供暫時的治療。就像醫學的發達能提供給藥丸、湯劑,改善人體功能,甚至能短暫地消除精神上的痛苦;可是科學終究不能製造任何藥劑,保持人類永久良好的健康。科學再多的神奇,也不可能在地球上創造一個天堂來。我們將一直被數不盡的焦急、憂愁、疾病和老死永久纏縛著。這一方面,科學如同一位醫生,只能提供治標不治本的藥物。

    科學提供了暫時性停止人類煩憂的方法,但人們太依賴科學力量來解決人類致命的問題,以致增加了人的痛苦。科學是一個帶兩把火炬的天使,一把帶來世界的興旺,一把卻足以毀滅世上所有的生物和人們。科學創造機械、子彈炸藥,,為少數人的玩物,他們有權力控制了世界的命運。

    科學能提供增加人類貪婪的需要,但卻不能鎮定人狂亂的態度,其原因是科學無法提供人類的道德指引。

科學與宗教必須合作:今天能為人類服最好的利益,重要的是科學能與宗教充分的合作。因為宗教沒有科學是瞎子,可惜沒有宗教是跛子。

    科學缺少道德足以招致人類的毀滅,科學已變得如同一個人類發現的奇異怪物。現在很不幸,這個人類創造的奇異怪物變得比人的力量還大。

    除非它懂得實踐宗教道德來控制這個怪物,可是人類不再能控制這一龐大的怪物了。只有單獨的科學,將會毀滅世界。若科學能加上像佛教一樣理性的宗教,那就能拯救世界,並使世界變成樂土。

    佛教的智慧,基於大慈大悲心,足以扮演醫正科學偏差的角色。未來的文明特別要建立在此一指導科學的宗教精神上。佛教能供給現代文明的精神指導,現代科學已變成自己的奴隸了,現在更面對了緊要的危機,在未來,佛教必須指出科學前進的方向。

    愛因斯坦說:“假有一個宗教能配現代科學需要,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但是曲解佛陀教義來配合現代科學發展則是很危險的事,因科學是不斷變化的,佛教則超越時間性、空間性。

    佛教本身表現上就是採取科學方法,佛教一直能與科學攜手,並激發人類發現它內心沉伏的潛力以及發現一切環境潛力。如此,佛教不需要臣服於科學看法,佛教可以包容科學並且超越科學的有限性,佛教可以作為橫跨宗教和科學思想鴻溝的橋樑。

    佛教將在科學結束的地方,繼續前進!

    智者眼中的佛教

    辯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馬克思

    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人類到了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辯證法最初來源於佛教—恩格斯

    佛學乃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朴科學之偏—孫中山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度眾生,是代表受壓迫的人講話,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佛教。--毛澤東

    晨鐘暮鼓警示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江澤民題詞白馬寺

    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愛因斯坦

    佛法之廣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陳獨秀

    佛學廣矣、深矣、微矣、切於人事,證於實用,實天地間最高尚圓滿、深切著名之學說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梁啟超

    佛學之博大精深,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康有為

    佛教大矣、孔次大、耶為小—譚嗣同

    我認為佛學的提倡,不特於對科學毫無牴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果上加一層保證—李石岑

    無常的社會觀,菩薩行的人生觀,引導我走上了革命道路—瞿秋白

    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章太炎

    只要日月繼續存在,只要人類還繼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佛教就會一直延續下去—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學而超哲學,是科學而超科學—黃念祖

    出家人是最高尚最偉大的,順治皇帝曾作“黃金白雲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之讚譽—李叔同

    皈依佛門,智者之事也—張君勵

    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他居然早已明白地啟示了—魯迅

    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實地以系統理性的分析來考察生活中的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世界著名學者巴格爾

    佛教不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徹底的學理,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能解的真義—龍智表

    佛教以普世的精神,於入世的事業—朱光潛

    佛教文化對中國倫理道德等產生了很大影響,其許多主張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精神文明的思想是一致的—李瑞環

    佛教本身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有著獨到和深刻的發現—陳從周

    二千多年的佛法是座寶藏,到這座深山中探寶,一定會有難以想像的收穫----趙朴初

    釋迦牟尼佛是把智慧之光投射人類心靈的第一個人—印度總理拉哈克斯坦

    我本人是科學家,但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認為佛法與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趙朴禎

    佛教所開示的法,包含內容的廣大深奧,確實無與倫比—英國著名學者 克里

    佛教的教義,由今研究而得知極為簡單明晰並與現世觀念最吻合,它是自古迄今最銳利理智的成功—英國史學家 韋爾思

    假使沒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胡亂—世界幾何力學之父威勒博士

    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據實證的宗教—著名哲學家 尼采

    佛比起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啟示一直震撼著人類—印度總理尼赫魯

    龍樹菩薩應列入人類偉大哲學家之一—俄科學院院士 切爾巴茨基

    千萬不可妄自評論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過的錯誤—莎士比亞

    我說過,我還要說,我還要一遍又一遍地說:佛教與現代科學之間存在著一條緊密的智力紐帶—阿諾德爵士

    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英國哲學家 羅素

    佛就是其所宣說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四五十年間成功而事件繁多的傳教生涯中,他將所有的言說都付諸於實踐,任何一處都不曾發現過人性的弱點或發洩過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準則是世間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準則—德國學者馬克思·繆勒

    佛教為今日人類之救星!現今研究佛教學者漸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雖科學、哲學有長足進步,然其發明最如理處和佛法相通,況佛法有其最深奧、廣大處,最真實適用處,絕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英國博士鮑羅登

    最讓人吃驚的一點是,佛陀是一個冷靜的科學大腦與一顆飽含深切同情的熱誠愛心的獨特的結合體。今天的世界越來越朝向佛陀,因為,只有他是人類良知的表率—摩尼·巴格西

    人不是為宗教而存在;宗教卻是為了人而存在。

    如此,為了廣度眾生,宗教必須適應各種不同的時空。在一些時空裡,他需要是基於因果法則的實踐。在另一時空,他需要純潔的信仰。在另一時空,人們需要控制內心或堅強意志力的運用。因此,各種宗教的引進是配合不同的需要和目標。一個講神秘力量和奇蹟的宗教,是基於信眾們內心的畏懼感。一個講信仰的宗教是由於信眾重於信心或祈禱。一個講業報的宗教是基於自求多福的原則,自己必須對自己的解脫負責。一個理智的宗教是根據自由思考(理性的)。一個和平的宗教是根據於自他無害。一個慈悲的宗教是基於犧牲一切,為了他人身心能夠離苦得樂。宗教的不同,由於信徒們的理解力不同,不同的宗教因此也有不同的解釋。每一個宗教都有一套自己的答案,有些宣稱,人要在世間受審判。有人就問:為什麼?另一宗教則問:何以一個人只活一次,就被蓋棺定論,特別是所有的人沒有給予同等機會,而且是生活在不平等的生理、智能和環境條件下?

    每個宗教都為自己的目的設下標準,有些宗教以脫離六道輪迴為目的,有些宗教甚至視天堂福址為永生目標,有些宗教視融入宇宙創造力為其基本目標。同時也有些宗教以眼前當下受用為最高的幸福。

    世界三大主流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是古代印度和中東地區在遭受外族殘酷的奴隸制統治下產生發展起來的。長期處於被壓迫和剝削的苦難民眾,迫切希望著救苦救難的救世主的降世,這便是產生三大世界宗教的社會基礎。宗教在廣大平民中迅速傳播和發展,終於為統治階級所承認和利用,從而形成了奴隸社會和整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這在印度、中東、西歐和中國,都十分明顯,宗教成了其精神文明的主導,其對社會所產生的超民族、超國家、超時空的巨大影響力,已為歷史所共鑑。

    產生於公元前六至五世紀的古印度之佛教,到六、七世紀已趨向衰落,到十一世紀便走向滅亡了;公元一、二世紀佛教弘傳到中國,一千多年來雖屢經興衰,卻是一個始終能夠保持佛國正法的國家。因此,大乘佛法能夠在中國復興起來,無疑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而西歐的基督教,隨著十四、五世紀“文藝復興”的興起和資本主義文明的發展而衰落;伊斯蘭教也在現代科學快速發展下有所式微;在現今科學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宗教在先進國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末日危機,已是十分明顯了。只談上帝、救世主和佛陀,或是沉悶的教條,似乎已是學校歷史課的事了,對現代社會和青年人而言,則已顯得隔膜和遙遠了。

    人類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文明史表明,永遠不停地追求真理和真、善、美的理想,乃是人類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原動力。佛教、基督教都曾扮演過“真理的代表和真、善、美的理想”的主題思想,因而主導了漫長的中世紀文明史。但偉大的佛法卻未能對人類的中世紀文明起到應有的作用,雖在古印度的阿育王時代有過曇花一現的光輝歷史,而佛法傳播的整個漫長的歷史與其他兩大宗教相對照,就非常令人悲哀了。

    儘管表面上看,佛教遍佈了整個東方,特別普及了中國、泰國、日本和韓國的整個社會。便賦有真理的佛法精神,無論在印度、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被關在寺院裡束之高閣,而廣大平民卻把佛陀、菩薩、羅漢當作神靈來頂禮膜拜,使賦有科學精神的佛法蛻變成了與基督教一樣的具有神本主義性質的宗教了。其歷史上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和作用,使其喪失了應有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名存實亡的佛教便成了封建統治階級用來進行愚昧統治的“鴉片”。

    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法,最初就是以無盡的大慈大悲和圓滿智慧為基礎,以廣大苦難民眾的現實為出發點,從苦難中把他們解脫出來並教導人人都能成佛為最高目標,以求世間皆成佛國的偉大理想。釋尊一生說法四十九年,從最開始的華嚴時,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當時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得度,小乘根器,雖然在坐,如聾若啞,不見不聞;佛陀悲憫小乘,慈心出定,入鹿野苑,宣說《四阿含經》小乘聲聞得度,此為阿含時;接著佛陀為使小乘學者,轉小向大,又說《楞伽經》、《維摩詰經》、《金光明經》等,彈偏小乘,讚歎大乘,此為方等時;四般若時,此為佛陀宣說《金剛般若經》、《光贊般若經》等,讚歎般若智慧,令諸大弟子,領佛智慧,轉教他人;最後如來因大事因緣所感,而於靈鷲山演說了《妙法蓮華經》,普告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皆是如來之子,久遠實成地湧菩薩,肩負如來廣宣流布之大使命,究竟作佛,直付家業,再無所隱,普令究竟得度,而完成佛法的正果。

    然而,這代表釋尊佛法最高思想的經典,則是在釋尊滅後經歷了佛教由小乘自覺為宗旨的部派佛教,到達大乘以自覺覺他為宗旨的五六百年艱辛歷程,才得以在社會上廣泛地流行起來。此經一經傳出不論是在印度、中國或日本,讀誦者、書寫者、受持者莫過此經。鳩摩羅什的師父在傳授他這部經時,曾預言:“佛日隱西山,遺耀照東北,茲典與東方諸國有緣,汝慎弘傳。”可見此經當與東北弘揚世界。

    而真正弘揚佛法精髓的大乘佛教在印度取得主導的地位,並使佛法能迅速弘揚到中國乃至世界,充分顯示它的偉大而求得發展,不能不歸功於被人尊崇為第二佛陀的偉大的佛教哲學家龍樹菩薩,他不僅完成了把長期分散的凌亂的佛典予以系統化的工作,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建構了佛法的中論哲學體系,來闡述佛陀所說一切法皆空的原理,使佛教走上理性發展的高級階段,標誌著佛教的成熟。再經四、五世紀時期的天親和無著兩位菩薩兄弟的努力,終於構建了唯識體系,來闡述佛陀所說的萬法唯心的原理,使佛教思想體系更趨完善。終於成了世界古代思想體系最為完善的典籍和最為龐大而豐富的宗教。充分表現了佛法多知、多質、多資、多姿、多彩的豐富宗教觀。然而正當這一人類最為光輝的思想體系達到它的高峰時,佛教卻在它的發祥地因宗教的入侵而走向了滅亡。與此同時,卻在中國得到生機,並經過祖師大德們的共同努力,終於獲得了蓬勃的發展。

    佛教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四百多年的動亂不安、災難深重的歷史時代裡,逐步與中國民族傳統思想文化不斷的融合而生根、開花、結果,至陳隋時代的天台智者大師智顗,終於完成了中國佛法理論體系的建樹,而使佛法的發展又走向一新的高峰。

    今天,相信佛教必將在中國重新復興,與現代文明相結合佛教正法,也必將由中國廣大佛教信眾在世界掀起一場廣泛的佛教的復興運動。

    因此預示著二十一世紀將興起一場更為深刻廣大而絢麗的現代佛法的“文藝復興運動”。透過人性的革命、到達人間的革命,終成人間淨土。從而標誌著現代人類文明將走上更加高尚的發展階段。所以,相信大乘佛法的發展全部歷程應該是:印度—中國南方—中國北方—全世界。

    以圓滿為歸宿,以世界為家園,以人類為兄弟,以萬物為親友,以自律為手段,以快樂為目的。



                                                                    摘自《佛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0 01:50 , Processed in 0.023923 second(s), 22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