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19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们常犯的逻辑错误有哪些?

[複製鏈接]

698

主題

0

好友

468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8-14 11:18: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64656/answer/379889264

1. 倖存者偏誤:
人們認為看到的就是事物的全部。
比如你看到那些大主播很賺錢,你就會覺得直播很賺錢,但你沒有看到還有無數小主播一點錢都拿不到。


2. 因果倒置:
你看到瑜伽老師身材很好,就會覺得練瑜伽能讓自己身材變好。但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正是因為這些人身材好,所以才去做瑜伽老師的。


3. 從眾心理:
認為大多數人的選擇就是正確的。其實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非理性的。

4. 過度看重沉沒成本:
當你在一項投資中已經投了很多錢,卻沒有很多回報,甚至虧損了一些,這時你會選擇繼續投資還是換個投資方向呢?大多數人會選擇繼續投資,因為他們會想:我已經投了那麼多,如果放棄就太可惜了。
放在談戀愛上也一樣,明明知道對方不適合自己,但由於已經在對方身上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會覺得放棄是不是太可惜了。

5. 互惠偏誤
如果別人對你很好,你會很容易答應對方的要求。這是人的一種生存策略,但也容易被人利用。
如果有鄰居對你很好,你會傾向於答應去他家做客,即使你並不覺得那是良好的體驗。

6. 確認偏誤
當你使用一種減肥藥,某次稱體重發現自己比以前輕了,你會覺得這種藥物挺有效。但是當下次你稱體重發現又重了一些,你傾向於認為可能是吃多了,而不是這種藥根本無效。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會過濾掉與我們已有的觀點相矛盾的新信息。

7. 權威偏誤
認為權威就是正確的。比如去看醫生的時候我們對他說的話不會有什麼懷疑,但實際上醫生有時也會犯錯。
再比如知乎上大 V 們回答問題得贊很高,他們的回答真的比其他人的回答更好嗎?(我不是說他們的回答不好,而是說不能盲目相信)

8. 對比效應
如果我們在商店看到兩件差不多的衣服,價格卻相差很大,我們會很容易購買那件低價的衣服。但是這很有可能是商家的陷阱,衣服的原價就是那麼低。

9. 現成偏誤
如果一件事確實的發生了,我們會認為這件事會普遍的發生。比如某人說中醫治好了某某疑難雜症,我們就會認為中醫能夠完全治癒這種疾病。

10. 控制錯覺
如果房間裡有一隻隨機開關的燈,和一個按鈕,人們會錯誤的認為按鈕可以在一定程度下影響燈的開關。
大街上很乾淨真的是因為我們都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嗎,其實並不是,是因為環衛工人的工作。

11. 回歸均值
老師們喜歡批評那些成績很差的學生,結果下次他們的成績就變好了,難道是批評在起作用嗎,可能只是因為那次考的很差嚴重低於成績均值,這次考的好只是正常的成績波動而已。

12. 結果偏誤
我們喜歡問成功人士的經驗,似乎他們說什麼都是對的。其實並不是,很多人成功只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比一般人好,運氣也比一般人好,我們卻誤認為他們成功了,所以他們的經驗就一定是對的。

13. 選擇悖論
如果我們可選擇的東西越多,我們反而會越不知道選什麼。
看看你們架上的,是不是很多都沒有看過,如果一次只買一本,反而可能更加激勵我們讀

14. 討喜偏誤
女櫃員越漂亮,我們越傾向於在她那裡結賬,即使我們要排更長的隊。
客戶越喜歡我們,越容易從我們這裡買東西,即使他們並沒有獲得任何優惠。

15. 稟賦效應
當我們出售某物時,我們要求的錢多於我們願意為它支付的錢。

16. 忽視概率
為什麼賭徒總是會輸的精光。那是因為他們口袋裡的錢遠遠沒有賭場的錢多,只需要有一次連續的輸錢,他就會變成窮光蛋。而他把賭場的錢贏光卻是幾乎不可能的。

17. 稀少性謬誤
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家不再提供足量的產品,因為他們明白,越稀少的東西,我們才越覺得他們有價值。
尤其是限時限量的商品,如果它一直放在那裡,我們暫時不需要的話就不會去買,但一旦它變成限量的了,我們就會急不可耐地購買它們。

18. 社會性倦怠
團隊討論會導致做出比人們獨自作決定時更冒險的決定。因為大家覺得一旦出事,不是我一個人承擔責任。

19. 歸因謬誤
我們習慣於把一件事情的成因推給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希特勒的錯,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薩拉熱窩行刺者的錯。
我們總是在企業老闆身上尋找業務好壞的原因,但是領導才能對經濟的影響程度要遠遠小於普遍的經濟形勢和行業的影響力。

20. 光環效應
你從美女身上找她的缺點是很困難的,因為她的美貌將影響你對她的判斷。
不只是外貌,社會地位,財富等也會影響你對一個人的判斷。

21. 預測錯覺
為什麼對世界末日的預測從來沒有成功過?如果一個人預測未來成功了,我們會認為他是通過計算和觀察得出的結論,還是他瞎猜的呢?
古代有人行騙,跟人說他的藥能讓孕婦生出男孩,如果應驗了,他的藥就能大賣,如果沒有應驗,他就會換個地方再賣。
預測未來就是這樣,沒人能真正準確的預測未來,最後被我們記住的那個準確預測的人,和其他那些沒有準確預測的人並沒有本質差別,他只是運氣比較好。

22. 關聯謬誤
有些人喜歡用有關聯性的故事來說服別人,事實上當別人開始講故事,你就要小心了,他的故事或許很讓人信服,但最好的做法是直接無視這個故事。
這個行為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比如用自然界某些動物的行為來表現某些美德:烏鴉都會反哺,所以人就應該孝順。但這兩件事有什麼聯繫呢?
這個謬誤拿來說服別人簡直再合適不過了。(如果對方不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

23. 框架效應
在語言上,同樣的內容,換個說法,取得的效果完全不同。
比如一個被開除的人,是一個 "開始新生活的人",一個在戰場上死掉的人,是一名 "戰爭英雄"。
夫妻間明明在說一些小事,卻由於表達方式不妥當而常常能吵起來。

24. 行動偏誤
在情況不明確的時候,我們總想著做些什麼(不管它有沒有幫助),而不願意繼續等待。

25. 不作為偏誤
一種疾病的死亡率是 50%,一種藥品可以治癒這種疾病,但是它的副作用很強,會當場殺死 20% 的人,你會怎麼決定?
如果不採用這種新藥,相當於你殺死了 50% 的人,但是不作為偏誤會讓你放棄使用這種副作用強的藥物,因為你會覺得那 20% 的人因你而死。

26. 自利偏誤
如果你在一場考試中獲得成功,會覺得是靠自己的努力,但你的老師會認為是他的教育有了成果。
如果你在一場考試中失利,會認為考試不公正或者恰好沒有考到自己複習的地方,你的老師會認為你沒有努力。
人們總是把好的事情歸功於自己。

27. 忽視時間成本
上一代人普遍認為,自己做飯比買飯更省錢。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把自己做飯的時間用來工作,會不會能夠賺到足夠的錢來支付飯店工作人員的服務費呢?
對於志願活動也是一樣的,你在自己的工作上能夠創造的價值,要大於你去進行志願活動所創造的價值。

28. 把相關性當做因果
事件 A 發生的同時,事件 B 也發生了。有可能他們是因果關係,也有可能具有相關性,還有可能他們之間沒什麼聯繫,只是巧合。

以上內容大部分來自《清醒思考的藝術》一,我發現和《思考,快與慢》這本的內容有很多重複,有很多是由於使用潛意識思考導致的錯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30 14:10 , Processed in 0.028345 second(s), 20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