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人的感覺,看中醫是一件麻煩的事,因為看中醫後,煎煮中藥是一個非常煩惱的問題。其實,只要掌握一些技巧,煎煮中藥便不再困難。 水的分量 在取藥後,病人會見到醫師會寫上由幾碗水煎至幾分或一碗。何謂幾分?只要假設一碗是十分,那麼九分便是由碗口計低少許,如此類推。現今飯碗的容量約250至300毫升,即煮好的藥應少於這分量。當然亦不能太少,除非那是小朋友的藥方。至於煮藥的水分,一般一兩藥建議配一碗水的分量,但若所開的藥物吸水力弱的話,水分可能會太多。只要把藥放入煲內,將藥搖平,加水,分量就如量煮飯的米水一樣便合適了。藥物最好先浸泡半小時以上才開火煎煮,並再查看水分是否能蓋過藥面,有需要的話,可再加水。 煎煮時間 先用武火(大火)煎煮直至滾起,然後開始計算煮藥時間,約為40至60分鐘。這亦與藥劑及病人狀況有關。若病人所服的是補氣養陰而偏向養陰的藥方,可煎煮40分鐘,偏重補氣的則需50分鐘,火力則可按需要調校至細火。若方中有先煎藥物,如貝殼類、骨或礦石類藥物,需先煎15至30分鐘才將其餘藥物加入同煎。若有「後下」,如薄荷、陳皮或一些芳香藥,則在最後八至十分鐘時加入,最好將煲內的藥物攪往一邊,放入後下的藥,然後將原有的藥物蓋在上方弄平,繼續煎煮至完成為止。 基本上,按照以上的方法,水分、火路合適的話,一碗煎至八、九分的藥便是成功煎煮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