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一名孩子當真要400萬?有90後網民認為,月入四萬至10萬元才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否則孩子會受盡冷眼,沒有向上流的機會,其言論惹來網民激烈回響,不少人認為生育不應以金錢計算。
年輕人慨嘆樓價高,人工追不上通脹,出現遲婚、生育率下降的情況,甚至有人認為要儲足「彈藥」才敢生小孩
「基層叫做生存,中產叫生活,有錢叫享受。」一名90後網友在討論區開帖,邀請網民討論月入多少才能生BB。她自言三人家庭至少月入逾六萬元才能「過普通中產生活」;月入四萬至十萬元才不會拖累子女,理論是:「收入低在香港會不斷受冷眼,窮人嘅下一代好大機會都係窮!」其言論激起不少網民圍攻,有人指養育子女不應以金錢計算,認為父母身教才最重要。有網民指,丈夫月入約兩萬元,是家庭經濟支柱,育有三個孩子兼要供樓,「可能我哋畀唔到最好嘅嘢仔女,但唔代表佢哋唔快樂,家長要識教導正確價值觀才最重要。」
年輕人慨嘆樓價高,人工追不上通脹,出現遲婚、生育率下降的情況,甚至有人認為要儲足「彈藥」才敢生小孩
中產:生育時未衡量金錢
另有網民指,她曾是三名國際學校孩子的音樂老師,發現學生的父母長駐外國做生意,導致孩子的品行欠佳。亦有網民直言,「一開始畀最好嘅小朋友,佢哋根本唔知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但開帖的網民卻堅持觀點,認為有錢才能讓子女讀國際學校、學各種課外活動,反駁其他網民說:「你唔信試下凌晨12點去公屋同私人屋苑行一轉就明。錢唔係萬能,無錢就萬萬不能。」
然而,真正中產未必認同說法。家庭月入近十萬元、育有一名兒子的林太說:「我無計過要有幾多錢才可生育,只希望看到他每天都開心和健康。」
一家四口住公屋的陳太,家庭月入約2.4萬元。大女小學讀國際音樂學校,每月開支逾8,000元,中學時轉讀公立學校。兒子剛滿一歲尚未入學。她平日會給子女貫輸正確人生觀,「過分着重金錢會讓人不思進取。」
小學生每月使費近萬元
本港曾有研究顯示,現時養育子女的費用,已增至逾800萬元。理財顧問唐德玲指,一名小學生每月學費、膳食及課外活動約需5,000至10,000元。她認為,生育前要考慮妻子會否辭工照顧子女,令家庭失去一份穩定收入。其次是子女的日常使費,建議孩子出生後,以較穩定的投資如保險、外幣定期、債券等替子女儲蓄。
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養孩子所費不菲,料養一個小孩20年使費近200萬元。他認為父母可待孩子出生,每月供5,000至6,000元教育基金,回報約3至4%,「邊養邊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