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問題說到是否要建立一個華人國家,因為新加坡人口有七成六是華人。正是因為太多華人,當1946年英國建議馬來聯盟計劃(Malayan Union Scheme)時,馬來半島聯盟成員拒收新加坡入盟,怕的是有了新加坡,聯盟的總人口會變成華人多過馬來人,以一人一票民主選舉國會,對華人有利,因此將新排除在外。有了這個經驗,李不但小心處理華人佔絕大多數的新加坡問題,而且還刻意將華文學校「去漢化」(desinization)。在英殖時代,華人自資辦校很盛行,華文教育由小學、中學到大學一條龍,發展強勢不下於英校。李掌政後便從官方語文下手,他將華文、巫文、興都文與英文都列為官方語文,但除華文與興文之外,巫文多了一個地位:國語,英文也多了一個名堂:工作語文。用巫文當國語可減少華人國家的外關,用英文為工作語文可討好西方國家,堵住西方排華的矛頭(澳洲有一位學者曾著書稱新加坡為「第三個中國」),又可方便做國際貿易。
這之前的1948年馬共武裝鬥爭,這年也把馬來聯盟計劃(Malayan Union Scheme)改變,原先要將新加坡列入合併馬來亞的計劃改為另行獨立建國,馬共與左派政黨都反對,為爭取民族自決而在1946年成立的馬來民族聯盟組織(簡稱UMNO,巫統)也堅持不接納新加坡,怕一旦馬來亞聯合邦接受了新加坡後華人人口會在聯合邦超越巫人,獨立建國後實行一人一票選舉國會,對巫人不利。反之,以華人為主的政黨則怕自行獨立會被孤立。一時之間,英國還未撤走,種族政見歧異已發生連串衝突,加上馬共在森林打游擊,其部隊九成為華人,英國又全力增軍打擊馬共,同時也鼓勵華人組織了以商界為主流的政黨馬華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