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2016.4.29 郭博士推介電影:電影《超脫》 [打印本頁]

作者: peterau    時間: 2016-4-29 21:24
標題: 2016.4.29 郭博士推介電影:電影《超脫》
請廣傳電影《超脫》給親友分享,特別是年輕人,觀賞後可撰文分享心得,優秀者可獲贈名貴翠玉掛飾一件。

Dr 郭泐!


搜尋連結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 ... eid=chrome&ie=UTF-8

風行網下載
http://www.fun.tv/vplay/g-101008/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kntn4OURk

作者: 容燥兒    時間: 2016-4-29 23:47
剛開始看,會建議網友用風行網去觀賞.

youtube版本的聲音有點失真.

本片男主角是鋼琴戰曲的麥哲倫普迪.
當年我很欣賞他演的鋼琴家走難故事.
作者: 容燥兒    時間: 2016-4-30 19:45
巳看完整套電影,感覺上就只得無助.

無助的學生,指望無助的老師.
無助的家長,就指望無助的老師教好子女,
覺得就是在你推我讓,互相交波.

無助的老師,又無不能令無助的學生跳出生天.
就只能在一個早下了設定的社會中,不停兜轉.
令教育變得失去義意,令人覺得教育下一代,就是上班和等出糧.

學生放棄進取,自暴自棄.
多數家長主觀願望,以為生了仔女,他們又會自動成材.

看到老師辛辛苦苦的培育學生,又得不到尊重又得不到感謝.
學生又不能對自己興趣和夢想,有著支持和實行,就只能盲目的每天到學校,
如上班領便當一樣.

整套電影,感覺比較沉重,
唯一安慰的,就是小女孩與享利老師的結局.

有在深思影片帶給人們什麼訊息.
可能就是美國這個國家的教育,難於出到人材.
和制造學習只有不快的過程.
因為美國人連自己也中了圈套,在一片行銷的陷阱中打滾.
而學習為何,人生為何,都也不知道.












作者: chriswong    時間: 2016-4-30 21:00
電影帶出世上多數的幾類人,第一類為名利而生(校長),第二類為糊口而生(差不多沒戲份的教師們),第三類為貢獻社會而生(主角阿德里安•布羅迪飾,劉玉玲飾……)。教師和家長就是學生們的榜樣,在他們的引導下學生們會變成怎麼樣的人。第一類人也不想多說,只看唔得掂局長就知道,私慾太重的人,很難想像對社會可作出多大的貢獻,留在其位只剩下技能,好像郭博士經常提到梁癟三是一個”經紀仔”出身,商業界也有一句金句叫”經紀信得過,豬乸會爬樹”,口技了得,風月場所以後不用供奉豬八戒,可以轉為供奉梁癟三,求賜神功,一位技師和一位教育家在下台後,可考慮到各國的紅燈區推廣教育工作。第二類,郭博士也經常提到”攢錢”的人比”賺錢”的人辛苦,有幸來到天羅地網,大家都是想改善生活,得到身體及心靈健康、增強觀察力少犯錯和得到正確知識,從而回饋社會及為社會作出貢獻。第三類,拯救遇溺的人最基本的條件是先懂游泳。好像劉玉玲飾演的角色就是看到學生們的問題,而無力拯救他們導致產生情緒問題,久而久之會變成其他教師一樣不堪壓力而輕生、依靠藥物控制情緒或失去方向。人生也是如此,應學習男主角般,堅守本份不受誘惑還要不停了解自己,像博士說過硬件要有數據才可輸出有用的信息,了知八正道,活在當下人生已經很美好。

本人覺得 “NEWAGE 意識覺醒系列一個關於你是誰 為何來到這世界的故事” 和這套電影互相呼應,可了解到世上價值觀和審美觀的一種啟示。 謝謝!

不厭其煩地再補上視頻:
最精彩的一段對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Jiah2eD-s
NewAge 意識覺醒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iLJNKZAHE

作者: 容燥兒    時間: 2016-5-1 00:34
本帖最後由 容燥兒 於 2016-5-1 00:41 編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9OlUd-XuZw
看到郭博士說過的空靈智慧,不知為何愈聽愈似.

要再用心和思索一下劇情了
作者: chingtoe    時間: 2016-5-1 06:05
故事揭露的是整個教育的困局和失敗之處,從學校教育,去講家庭教育,家庭出現的問題。包括站街妓女何以會無家可歸,主角母親自殺的原因,她和她父親的關係,自殺學生家人的潑冷水。這些都是整個體制下的問題產物。

當政者眼中只有成績,以及成績帶來的一連串效益,高地價和好學生的良性循環,但家境差的學生,就撒手唔理,始終無照顧到最需要照顧的呢班人。他們之中通常親子關係都不好,不幸地生長在社會最底層的家庭,家長被整個社會體制製造的遊戲拖住行,家長自己都生活在高壓和不見出頭日之中,所以這些細路大部分缺乏關懷和鼓勵。

故事中的代課老師,有一腔熱血,去幫一班被社會遺棄的小朋友, 但如果只有老師去努力,無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去配合,那神仙也難救,更何況很多老師都自身難保,有的有自己的如意算盤,有的自己一堆心理障礙,泥菩薩過江,自己未掂而去幫人,只會越幫越忙。

片名超脫,但一般人又有幾何可以超脫出體制之外,獨善其身呢?

作者: panic_lau    時間: 2016-5-2 23:05
開波個老師叫學生作文題目係"如果你死左,你想你你既葬禮度,你d親戚朋友點樣評價你?"呢個問題我好幾年前聽過蕭若元先生係邊緣回望講"立志"果集講過,印象深刻,間中都會share條link比朋友,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u-uQXQv6E

還以為是神奇老師教好一斑壞學生的老土橋段, 教好學生大團圓結局,原來吾係! 原來不是頑皮學生有問題,恐懼, 其實老師,校長,所有人都有自己既問題,都會有不同的恐懼只不過收藏得好姐.片尾老師問左學生一個問題,問學生返學行過條走廊有咩感覺,原來個個都吾想返學,包括老師,因為返學有壓力. 最後講到去左個古堡果度,其實我吾係好明,不過我估佢想講人生(相對古堡)其實係非常短暫,果幾十年發生既野,開心吾開心都好,對自己影響好似好大, 但對個世界黎講, 好似粒塵, 經過時間洗禮,係nothing. 吾開心瓜左就真係吾值得.
作者: 楊灝貽    時間: 2016-5-3 13:36
panic_lau 發表於 2016-5-2 23:05
開波個老師叫學生作文題目係"如果你死左,你想你你既葬禮度,你d親戚朋友點樣評價你?"呢個問題我好幾年前聽過 ...

片中的古堡形容受多年不良教育政策摧殘的教師與學生一直走下坡的心
老師當初充滿理想要作育英才的心與學生對學習抱有熱誠的心已經無法重現

St. Teresa的 Interior Castle又係以古堡比喻包裝宗教修心養性嘅學說
作者: panic_lau    時間: 2016-5-4 10:42
楊灝貽 發表於 2016-5-3 13:36
片中的古堡形容受多年不良教育政策摧殘的教師與學生一直走下坡的心
老師當初充滿理想要作育英才的心與學 ...

我只寫下直觀感受, 你講的幾似標準答案,應該很接近電影的原意. 昨晚才在網上看看別人的影評, 大多是來自台灣的, 奇怪是很多不同的睇法,百花齊放
作者: 楊灝貽    時間: 2016-5-4 10:53
panic_lau 發表於 2016-5-4 10:42
我只寫下直觀感受, 你講的幾似標準答案,應該很接近電影的原意. 昨晚才在網上看看別人的影評, 大多是來自 ...

標準接近實屬巧合
我都支持不同的睇法,百花齊放
作者: 容燥兒    時間: 2016-5-4 10:59
Panic lau網友

我也認同,因為整套片,資訊太豐富。
和畫面都幾唔明確吓。

跳鏡情況又太多,所以一件事。
變咗好多面睇法。

但感覺就係,學生佢哋唔鐘意返學,
學享利老師,入課室第一句,唔鐘意可以走。
踼哂啲學生去做學徒揾錢,我個人覺得可以舒解教育界壓力。

留返啲有心想學習的人,留返啲想教書㗎人。
咁起碼學校生活會開心返一半先。





作者: 伺尋喜樂    時間: 2016-5-5 01:22
老師最重要的功能,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令學生學會如何相信別人,令學生在人生往後的日子懂得接受別人的教導。

一個差的老師,可以摧毀學生對別人信任,令學生在長大後寧可只相信自己,也不再接受別人的教導。

相反一個好的老師,除了會告訴學生他知道什麼外,更重要是他會告訴學生他不知道什麼,而不是樣樣死充,扮專家。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長大後分別不同知識的真偽,亦能夠自己該相信什麼,什麼時候應該懷疑。

問題是香港現在的教育工作者連自己都唔信,又怎麼能教導學生相信別人?
作者: 容燥兒    時間: 2016-5-5 11:04
本帖最後由 容燥兒 於 2016-5-5 13:19 編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fpLVVi_rg
郭兆明博士 行門 學生分享

在看了以上郭博士講話後,有點所悟.

就是東方與西方的哲學中,有點分別,中間就是少了行門.

回想享利老師,聲嘶力竭的說那個什麼虛假而又要當佢真的理論,
聽完好似好精彩,但他自己也沒辦法實踐.
自己生活也只是在打困蘢.

在節目頭的開端,訪問了每個教師,
基本上,大概意思也是,找不了別的工作,好壞也叫有份工作.
對教育事業並不熱衷.如果由一班這樣子的人,
教出來的學生,質數也只會每況愈下.

睇返當中,每一個學生,表面兇狠無比,堪稱學校小霸王,.
但內心又不是每個人同樣脆弱,就連殺貓的小殺手.
享利老師問他殺貓原因,他也說覺得小貓跟他一樣被困在身體內.

就這樣,一個世界霸主下的教育,人民質素,心靈強弱度,
也不過如此.相信在大環境底下,也是難有轉身餘地.
我再看回多條,同學分享時空識的心得,就有幸覺得自己有上時空識課.
雖然不能睇通世情,但至少可以接受某些荒謬的現象出現.
不和他糾纏和舒服的避開.

而不會就肥妹仔,老師給他的愛,是師生的之愛,而不是男女間之愛,
就自製毒疍糕,毒死自己咁傻.

而享利老師,如果有學這套時空識學問,就對外公病下和母親的過身,
可以平淡的面對,而不會弄至終日愁眉苦臉.

希望更多網友發現當中的要點,寫出和大家分享一下,謝謝









作者: gary    時間: 2016-5-5 19:01
我看完這套電影後, 心情很沉重, 沉重得呼吸及心跳都有重壓的感覺.  這是我首次看電影有這麼深的感受.

我好記得主角叫略胖女學生把不滿的事寫下來, 話之後一切事都會變好的.  多麼的無助呀!  明知這改不了她被同學嘲諷的事實, 但都有教她宣洩辨法啦!  最慘她父親又惡對她的作品, 她又找不到傾談對象, 最後把自己屈死.  人諗埋一邊, 又唔肯俾人幫, 真係會死人的…

片中似乎人人都冇人生目標.  主角做過客代課老師, 縱有一夥善心, 都因世情的煩雜而變得迷妄。小妓女萬無目的地出賣肉體搵食,女教師只求過穩定生活但心靈空虚,男主任靠啪丸糊混渡日,主角外公在療養院無聊等死。戲中表達的好似好灰但全是真實冩照。當大部份人都被商品化的生活模式所迷惑,心靈空洞似是無可避免的。有多少人能把自己抽離這假像,認識到人生的寶貴及其在超長的生命之流中所起的作用呢?世界很大,不體驗就白活了。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天生獨有的技能來維持生活。就如片中的小妓女有下厨才能,胖女孩有藝術天份,本皆能有所作為,只差在自己能否發現及善用罷了。所以有智慧很重要。也可能是城市人與大自然太分離而忘記了掙紮求存是人的天性.

片中那個教育局官員話學校整體成績差致使房價跌的想法,真是天大諷刺。當教學內容與生活技能脱節,或教師自己都只是”照書讀”,不明所以,就難怪學生無心向學。家長又是否有智慧去關心和處理子女的學習問題呢?環環相扣,互為因果,都係由做好自已開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下集再算。

感謝郭博士推介這套富啓發性的電影,願所有人皆有所獲益。

作者: 自知好了    時間: 2016-5-7 07:16
  看完了《超脱》,我的心情不由自主地变得沉重起来,真是感触良多啊!一开始的时候,看到其中一些独白,大意是非常不愿意去当老师,宁愿去做别的职业。我是十分不解的,等到看下去时,才发现其中的深意。后来有一幕,我印象相当深刻,就是那个死了的教育工作者的遗言。从他的话语中,我感受他对他所谓恶毒的孩子的讨厌怨恨,对教育缺乏耐心,完全没资格去从事教育这个伟大的事业。而我很同意主角的一句话,老师是有责任去保护下一代,不要让他们成为垮掉的一代。我很庆幸我的小学英语老师,高中生物老师都是这样负责任的老师,但是这样的老师还是太少了。
  这部电影的片名叫超脱,但是我感觉片中所有的人都没有超脱出来。首先,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总是将责任全部推卸到学校身上,但是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不能推卸教育的责任的,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是责任重大。这让我想起我高中也曾遇过这样一位家长,孩子在学校里偷东西,这位家长就说是学校把孩子教坏了,理由是孩子在小学初中都没有偷东西,但到了高中就偷。这是多么可笑的理由啊!可见这位家长完全没有反省自己是否负起了父母教育儿女的责任。后来片中又有一幕,家长会竟然没有家长参加,这揭示了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漠不关心,可能他们关心的只有成绩吧!
  片中,有一个老师回到家中,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一间三个陌生人住的房子吧!因为家人之间就如同陌生人般冷漠,这说明这个老师连自己的子女都教不好,做不到齐家,又怎么可以教好别人的儿女。这好像有点像梁瘪三喔,一个连女儿都教不好的人还霸着特首来做,真是无耻之至啊!这个老师在那个只有十几个老师听得会议上睡着了,而其他老师也在那个演讲人演讲的中途起来驳斥其言论,并愤然离场。我感觉那个演讲的人并没有把教育当作事业,而是把教育当作产业,当成是一盘生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教育会失败,教育是需要奉献的,是需要付出的,而不是讲收益讲回报。而我觉得最应该看一看这部电影的人应该是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得掂,希望他看完这部超脱之后能快点超脱,辞职是他最好的选择,否则小心最后那几年啊!
作者: kytsui    時間: 2016-5-7 11:40
本帖最後由 kytsui 於 2016-5-7 11:46 編輯

這套電影反影出教育制度的問題,這些情況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香港也普遍的,可以分幾個層次

1. 教學內容:所教的跟本在社會用不著的,更被容易令自已所學虛幻的知識懞騙了,被觀輸了世界是如何如何。反而教如何做人的又欠缺,導至學生對人生迷失方向,起碼不懂尊師重道。
2. 教師:為了應付課程 ,老師只好機械式重復教導學生,應付學校的指派工作。其實不單只學生不想返學,教師更不想返學。忘記了教知智是老師的工作,課程次之,有點本未倒置。
3. 教長:教小朋友應該自已負大部份責任,不應把責任推到老師處,有問題反而責備老師,到最後當然教不出好子女,如是因如是果。
4. 社會:除了男主角咁超脫之外,其他人也是為生活而勞碌,又要供樓會,又要付賬單,因此又做出自已不想做的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這些是因為沒有時空識的智慧,因而有修到時空識的自在。
5. 制度很多天才都被埋沒,現行教育制度埋沒了有才華的學生,明明有天富,也要被迫去應付課程。幸得小弟當年有老師開發了有編程的能力,最後有一技旁身,也搵到飯食下。像另一套電影地球的小星星一樣,就像電影中男主角開發學生的興趣能力一樣,教學就應這樣。

社會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政府投入了如此巨大資源到教育去。學生學不到正確有用的知識,教師為了應付課程也感到大壓力,人人為了生活而疲奔於命,雖然站在管治者立場當然是容易管治,即使無論極權和民主社會也有同樣問題。最後得益是書商,補習社,但苦了真正學生家長和教師。正如政府攪科技,推行項目,苦了業界得個做字,反而益了地產商及外國公司。電影名超脫也改得不錯,雖然電影很沈重,因為我們生活在娑婆世界,很多事都不完美,也有很多加鎖。但如果能跟男主角一樣,放下世俗觀念,自由自在到處代課,沒有煩惱,也很超脫。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6-5-8 17:52
    男主角是一名老師,他從不停留在同一地方居住和教學很久,他一直都是作個短期的代課老師。這是因為他看到社會、教育制度的荒謬,他不由自主地關心學生和身邊的人,但卻不能完全幫助他們;這種壓力、無力感和內心的責備,令他承受不了。他藉著不斷轉換環境來放下責任和得到重新開始的感覺,來繼續他的生活。

    電影的後段,他再次準備離開當時的地方,但他班上有一位學生間接地因他而自殺,他不能接受再讓這種事情發生。他接回曾經收留過的年青妓女,繼續在原校教書,決定負起眼前的一切責任。

    這可見在一個嚴重缺乏人文關懷的社會和扭曲的教育制度,作為一位老師,要從生命中犠牲多大和負起多麼沉重的心靈壓力,才能幫助他身邊少數的人。社會是否應該提供一個完善的教育制度,令老師不用付出重大的代價來幫助更多學生。社會進步的標準,是否不只取決於經濟效益,還應更多注重人文價值的提升。
作者: Calvin    時間: 2016-5-11 18:57
本片主要反映了美國本土的教育問題, 較差的社區學校跟本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教師與學生都成為自生自滅的一群, 結局並沒有為觀眾找出解決的答案. 事實上, 對於中國大城市的教育制度, 我們又是否把一群問題學生放在一些被標籤的學校內, 學校內的師生又是否被政府及社會離棄, 的確值得深思.

由於本片男主角的家庭不幸, 主角對社會對教育感到冷漠, 儘可能脫離(逃避)現實的問題, 因此選擇做代課老師. 由於主角心中仍有愛心, 表達出關心身邊的弱者, 令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興趣; 令班上肥胖少女感到有人重視; 令街上的雛妓感到温暖, 但不幸地, 主角每次都會選擇離他人而去, 最後釀成胖少女自殺的悲劇. 從事件可看到, 如要關心或幫助別人(特別是一些在社會受煎熬的人), 必要想到幫忙的方法, 想到事件能否完滿, 幫得不完滿便等於把別人帶上天堂再推向地獄, 不可為也.


作者: 大樹人    時間: 2016-5-13 22:57
無熱誠成不老師,有熱誠而超脫不了俗世覊叛,找不回自己。

能出能就,就是超脫了。


作者: wwkin    時間: 2016-5-22 18:56
電影所講的不幸事仔細觀察本來就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只是你沒有留意可能你是局中人也可能是局外人,但你都是被影響的
電影名叫超脫 我們如何不被影響從局中局外超脫
要超脫的有兩個部份 一超脫社會給你的知識 經驗 價值觀  二超脫與生俱來給你的 貪 嗔 痴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作者: Goonerstar    時間: 2016-5-23 06:50
本帖最後由 Goonerstar 於 2016-5-24 02:49 編輯

        看了這部叫好不叫座的優質電影,被導演手法,如很多flashback,意識流片段,複雜關係和細緻人性描寫所困惑了。 除主角中段正氣凜然的一場獨白看似超然外,電影由 Albert Camus (卡繆)的作品 L'Étranger (異鄉人)中的一句 "And never had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 so present in the world" 開始,至到結尾土崩烈壞的震撼場面。 全片都充滿著灰暗沉重,傷感無望的氣氛主調。 再加上全片中不斷出現他蓬頭垢面,滿面鬍鬚,淡淡哀愁的近鏡獨白 (大概是代表他蒼老悲哀的內心)。 令我搞不清導演要表達的"DETACHMENT" 是指以超然態度去遠離反智主流俗世 (正是博士一路走來推廣傳遞的),還是負面的疏離/脫離真善美 (一個絕望的世界)。 我懷疑年青觀眾沒有一點導讀的話可能會被電影的手法和負能量帶離失焦。

        決定重看一遍,還做點功課。 找了導演的訪問和Making of看。 原來Tony Kaye是專拍MV和廣告的英國導演。 難怪手法那麼特別,找英國導演來執導這部關於美國社會的電影也真有趣 (片中的肥妹更是他親生女兒)。 再研究片尾提到Edgar Allan Poe 寫的短篇故事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是甚麼 (以前讀書考試也沒有這麼認真過)。 看罷就有個大概比較完整的想法。

        男主角Henry (影帝Adrien Brody) 在紐約一間平民公立中學開始做一個月的代課老師。 破碎家庭長大的他有一個不幸而痛苦的童年。 電影多次暗示其母親可能被她酗酒濫藥的親生父親(Grandpa) 性侵,Henry更可能是Grandpa 經手的 (這是Henry很想知道亦不敢面對的)。 其母為保護孩子便讓Henry 晚上鎖上房門睡覺。 她自己也利用酗酒濫藥去麻醉自己,最後OD而死 (其留下錄音帶做法似是自殺行為)。 這個不倫慘劇對Henry影響至深。 孤獨無助的孩子慢慢發展出一種疏離大眾,難以建立維繫正常長遠的人際關係,無法付出亦不想承擔交代的性格(負面的Detachment)。 導致他寧願飄泊四方做短暫代課的過客,去避免建立長遠的朋友師生甚至男女關係。

        幸好Henry 是一個正直善良有integrity 的人。 可能其孤癖疏離性格影響,反而發展出另一種真正的獨立思考,critical thinking。 看通了社會的種種假象和問題的病因 (超脫的Detachment)。 他看到年青一代眾多的問題(其實成年人也一樣),都源自腐化的教育制度,崩壞墮落的主流文化/ 社會價值和道德標準,最重要的,亦是他深受其害的就是問題家庭的影響。 片尾的校舍土崩瓦解,一片滄涼景象隱喻,是借用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故事主角目睹的一個片段,亦是Henry 每次去到一個新學校時,從遠處觀想的感覺。 雖然擁有這超脫的觀察能力,他還是擺脫不了母親橫死,與及Grandpa可能不倫關係的魔障,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一生被解不開的悲痛折磨。

        這短暫而平凡的一個月代課時間內,其人生態度卻因遇上兩個同被生活/家庭折磨的少女而發生衝擊變化。 雖然肥妹早有尋死之意,Henry 的出現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草枝,但足以令Henry 由灰暗的人生進一步掉入萬丈地獄深淵,變成一個只有軀殼沒有靈魂的空心人。 但打擊雖然大,經過兩位少女的遭遇啟發,再獨處思考,細心沉殿, 再加上惻隱慈悲之心。 Henry 最後還是站起來,主動面對並解開折磨自己多年的心結 (Detachment)。 這部電影就是關於Henry 的一個心路歷程,破碎心靈修復之旅。 正如樓上網友所言,就是以超脫的智慧態度,去擺脫貪嗔痴的珈鎖束縛。 這當然是談何容易的事,亦絕非平凡眾生可以隨便做到。

        片中亦借用剛去世的管理學大師 Stephen Covey的大作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中的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概念。 以未來自己被蓋棺論定的心態去規劃言行做事 (自己葬禮上人家對你的評價),簡單說就是中國人的因果論。 這概念亦在電影中零零碎碎的Henry訪問獨白中再次提出,建議所有未來家長想生兒育女前,應該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責任,不要製造問題家庭,為害眾生。

        片中亦提到George Orwell的"1984",這小說亦被拍成電影,在youtube可找到。 其名言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可算是回歸後香港市民的深同感受。 這是另一個非常大的議提。  Henry在黑板上寫的三個字 Doublethink/ Assimilate/ ubiquitous,我好像沒怎麼見過,卻正是迷茫眾生被主流推手在明在暗,潛移默化玩弄的精結。 我們(尤其青少年)每日都面對舖天蓋地宣傳的所謂流行文化:掛羊頭賣色情/賣整形的Kpop潮流,活在消費當下的吃貨玩樂人生態度,所謂upgrade生活其實傷害身體/錢包的最新3C產品,免露面免證明即時批評借完可以再借的理財態度.... 這些充滿劇毒的意識形態老早已經滲入每家每戶,甚至每個小孩的腦袋之內,將直接影響他們人生的價值觀和以後的發展。 除非有智慧的家長/老師引導幫忙,加上良好快樂的家庭關係/生活支持,否則人生路途崎嶇難免。

Henry當然沒有時空識這種高深智慧 (妄言妄語的我更加無),但卻精要地三言兩語間勉勵年輕人,先學習通過閱讀去刺激思維想像力,孕育自己的意識意志,價值觀和信念系統。 然後培養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 從庸俗反智甚至有害的劣質主流文化中抽離保護自己 (超脫的Detachment),繼而把正確價值觀做人處世之道傳承下去 (而非進一步污染下一代),這大概就是全片的精華所在。 有點可惜是,相對片中大量的灰暗無助情節片段,正面光明的畫面信息太少了,這可能是導演的個人手法風格吧。




作者: chriswong    時間: 2016-5-24 16:08
昨晚又重覆返看HENRY怎樣教學生保護自己的思維,原來之後一幕才是道出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thgkxc83I
說到每人個都有自己的煩惱,早午晚都帶著自己的煩惱,好像坐著小船在海漂浮,還以為自己是拋浮標的人。
其實全套電影都是圍繞著世間的煩惱,而主角又內觀或察覺到這些煩惱,就是苦集滅道的苦和集。
像主角放下和外公情感上的執著,如佛陀在相應部第一品所說的,教人如何度瀑流,住時沈求時溺,不住也不求,度世間執著。
了知苦集滅道然後止息煩惱,到最後解脫。
瑪欣德尊者在"您認識佛教嗎?"一書中也提及"煩惱根深柢固,想要斷除煩惱不是件輕易而舉、想斷就斷的事,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唯有修行培育戒定慧,才可止息一切煩惱。
作者: 森森森    時間: 2016-5-29 19:16
電影- 超脫

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男主角只是一名代課老師一個月後又要面臨轉校找另一份代教。對著同一班學生, 教師們存在不同的教育態度。有老師根本不適應做一個老師, 對學生受不了以致選擇離開, 甚至想死; 在一奇怪的卡式帶錄音上播出這位老師對他的職對生涯的控訴。但有老師則表現活潑, 敬業樂業, 表現出優良的教育精神; 面對一些粗野的學生, 他充份表達出循循善誘, 順籐摸瓜的態度教導學生, 自得其樂, 致那些學生也發作不得。

在美國這一區, 生活條件普通, 家長們都沒有時間照顧子女, 他們一心只想學校能教好他們; 但子女缺乏家庭照料, 學生質素又那會好呢, 致使老師們都教得十分吃力, 事倍功半, 老師怎樣努力也是徒然, 挫折感頓生; 學生成績差, 學校自然便面對殺校, 校長更要求一年內執包袱走人, 在這樣一間學校教書, 這樣一個職場, 相信比任何一個最惡劣的職場, 好不了多少。

所以影片一開始便自然流露沉重氣氛, 一片悲觀。現實, 往往就是這樣。

這套片最好看的地方, 是十分貼地, 沒有說教。男主角是一名代課教師, 面對朝不保夕的生活; 私人生活方面, 老媽早年濫藥自殺, 親公公在老人院躺床要人照顧。在戲中自述表情往往是面容扭曲, 語帶悲傷。還能表現出百折不撓精神, 面對壞學生使盡十二分精力去誘導。但面對年老患病的親公公心力盡失。 生活, 往往是壓人的。一個肥妹學生, 影片開始時, 受到男主角啟發, 表現正面; 但家人要求她要好成績, 要入名校大學, 致使她失去方向, 最後選擇自殺。他因童年陰影, 幫助幼娼, 從敵意, 到接濟她, 誘導她, 成為朋友, 都很溫心, 不落俗套。

生活, 現實, 往往是殘酷的。每個人成長都會有一些童年包袱, 因應社會資源和實際情況, 面對社會, 不是你想怎樣, 社會就會變成你的理想樣子, 這種無力感, 在這套電影上表現得很自然, 也很真實。

縱使這樣, 男主角也不是一無所能: 在這種糟糕的環境, 他仍能隨心所慾教好課堂, 照顧好親公公, 也循循善誘引導幼娼變回正常人。

看後這電影, 令我對香港人的前途有一點感觸。年輕一代面對香港, 讀書成本太高畢業後即背負一身債, 又未必可以學以致用, 工作少進升機會, 樓價太貴沒機會買樓, 香港政治自由收窄又漸漸大陸化….只能慢慢適應配合正途, 才可以有美好的一天。

這就是導演帶給我們, 超脫的意思 。

作者: cwcheung24    時間: 2016-10-19 02:26
本帖最後由 cwcheung24 於 2016-10-19 16:15 編輯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找出自己的存在價值。
我很記得电一影中的一幕,一個老師抓著鐵絲網在嘆氣,其實他經常這樣做,只是沒有人理睬他而已。

突然有一日,男主角走上前跟他打招呼,那個老師十分驚雅!並問男主角i:你見到我嗎?

男主角有一點錯咢,但仍微笑著回答:你好嗎!我當然見到你。

那老師之後腳步慢慢離開鐵絲網,臉上彷彿好像說:老天!終於有人見到了我了!

這就是一個人的存在價值!不管你是否優秀,不管你是成績好!不管你是否大人物!

學生,以致老師或任何一個人,要的就是這種存在感!而這種存在感並不是因為你討好別人,盲從別人,甚至屈服於別人而來。

人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價值!

希望未來的教育工作者灌輸給學生的不會再是:你們要成為什麼,什麼。。。。而是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內在價值,之後學生會否名成利就,反而是次要。

用佛家的角度看,人身難得,人之所以為人,需要很多因緣俱足。所以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我自己興倖讀的教會學校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當然片中的美國學校已看不到傳統教會學校的影子了。

所以基督教雖然婆媽,但作為教育理念我相信仍可為香港以至全世界的教育機構借鏡的。

謝謝博士及大家!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