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修心: 聰明人交際處事的9個原則 [打印本頁]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2-26 16:58
標題: 修心: 聰明人交際處事的9個原則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8-6-12 21:58 編輯

論語 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   (文章轉載)

子貢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意思是說貧窮時不諂媚,不低聲下氣,富貴時不驕傲,這樣可以嗎?

孔子回答:「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貧而能知足常樂,富而不驕且能保持良好的禮節,這是一種修養,更是美德,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0 20:29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9-6 11:35 編輯

給自己一條生路    文: 方向宇

「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雅俗共賞,政治、工商、教育、勞工、醫護、軍警等界別人士,都樂意引用。別以為巨星周潤發在電影中說出這句話,有幾分江湖味,其實它很有禪意。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是歡喜活佛布袋和尚作的禪詩,在農業社會的南北朝,以插秧悟出大智慧。低頭插秧,面對淺而濁的泥水,卻能望見朗朗青天的倒影,臉和手腳都是泥,不要緊,心地清淨就悠然自得;而插秧是一步一步往後退,退到最後,工作完成,實際是向結果邁進!這禪意放諸四海而皆準。戰略的退卻是為進攻作準備,是以退為進。

一位現代禪師在上課時問學員,當前無去路時怎麼辦?有學員說,退一步,海闊天空。禪師說對,人走錯了方向,及時轉身退卻,其實是進步的開始,但若這時發覺退無可退,又該如何是好?眾人無話。一位職業司機說:「前方塞車,單程路無法掉頭,惟有往兩旁尋求生路。」禪師謂,禪是方向盤,路在心中。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0 20:49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4 21:53 編輯

品讀傅惟慈  心中的大佛 作家: 舒罕


先是買得了南京譯林出版社印行的《毛姆短篇小說精選集》,四百來頁精裝一冊,攤放在書桌前正好。這本書預告了好幾年,集合諸位翻譯名家,精細打磨,在當前求快求新的速食環境裏堪稱異數。書裏收錄毛姆小說二十三篇,另附錄陸谷孫、董橋二位先生互為印證的評論兩篇,光怪陸離,果然好看。

一路讀下來,最喜歡的便是傅惟慈先生譯的那篇《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故事是毛姆擅長的異域風情,男主人公在「壞人」杰克遜的影響下逃離都市,回歸荒島,認為在那裏才能接觸到永恆的美。這篇小說實在是大有遁世的意味。我看到的似乎是西洋社會裏的莊子、陶淵明,享受天地萬物帶給人們本真的美與快樂。讀完這篇小說,很難說是因為毛姆而喜歡傅惟慈先生的譯筆,還是因為傅先生的譯文而喜歡上毛姆,只覺得譯文流暢不隔,恰到好處地傳遞了自由任性,脫離秩序的氛圍。

第一次讀到傅先生的譯品便有投契的愉悅,可惜一直不大喜歡讀西洋小說,因而似乎也無緣再多親近傅先生的文字般若,不料年關底下去書店閑逛,竟有意外收穫:傅惟慈先生出版了唯一的一本散文集《牌戲人生》,站着翻了幾頁,不忍釋手,立馬買回去細讀。一向以為詩人和譯者的散文會格外耐讀,民國年間的卞之琳、馮至,如今的北島、西川,他們的文字有詩人的靈動,有譯者的嚴謹,大約是習慣使然,詩人的推敲,譯者的斟酌有同工之妙。
傅先生不怎麼寫詩,卻也把散文寫得質樸無華中自有韻致,這種韻致相信是來自於苦心孤詣歷久彌新的揣摩。

文集裏談旅行,說收藏,也道譯路甘苦,憶過往漂泊,都好看,都耐讀,尤其喜歡寫他青春作伴逃離敵佔區的《千里負笈記》和《出亡記》,舉重若輕,化險為夷.

還有一篇《心中的大佛》,簡直和傅先生譯的那篇毛姆遙相呼應,弦歌和答了。文章講述自己漫遊巴蜀時,在樂山偶遇意欲去西藏歷練的青年,先生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當年我不也是十九歲,讀書讀得好好的,突然一陣衝動,離家出走了嗎?不甘心憋悶在已經心生厭膩的狹小天地裏,渴望掙脫牢牢束縛自己的單調和平凡,只憑着青春銳氣和無知,就聳身一躍,跳進生活的激流中。」正因為如此,傅先生沒有勸阻,甚至周到地為他謀劃萬一失敗的退路。

事後那位青年雖然未能如願而向生活低頭,卻倔強莊嚴地供奉起「心中的大佛」,傅先生想到堅持的艱難,直面現實的不易,愀然有感:「理想、信念,崇拜的人,都會成為一個人心中的大佛。正因為有它縈繫心頭,人生才有了座標,不再虛度。它逼迫人不斷思索,不斷追求,不斷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簡言之,傅先生想告訴青年人的,是盡量去其功利心,尋覓到充實豐滿的人生境界,當然,這肯定不容易。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1 21:58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4 22:00 編輯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文: 徐傑昌

馬英九要救民望,專注本土搞民生措施欠缺資源,轉移視線搞國際關係則無幾個邦交國,最後惟有讓幾個地方首長回黨內當副主席,以示下放權力,牌面上做到黨內分權,反映世代交替,塑造執政黨團結和諧的表象。只不過,平素強調改革黨風,馬英九標榜自身清廉,到頭來卻把一眾同志都反照得混濁,如今要靠黨團挽救民望,自然諷刺。

政治生涯有起伏,馬英九最近頭頭碰着黑,先是惡評如潮,再來處處遇上飛鞋,然後社會運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望低處未算低,在民望至低處時,更遇上喪母之痛。厄運算起來,可說自從鬥王金平起,再往前追溯,實際從連任開始,馬英九的民望便長期掉落谷底。

當選後,馬英九說過,追求歷史定位,就是舊時蔣家也不會有這種說法,政治人物歷史本有公論。范仲淹說過「不以物喜」,從政者有過不諉,便不怕遺臭萬年,何必又有一念邀功,強求流芳百世?追求歷史定位,不外是以物喜的心態鬼祟!《岳陽樓記》很多人讀過,耳熟能詳的當然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說為政者的憂樂,恒念天下蒼生;前面還有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說的是為政者的襟懷,則較少人記得。

反政府運動暫時偃旗息鼓,究竟是黨內調動得宜,還是元首要盡孝,在野不好乘時發難,台灣社會重人情,未必事事都作政治考量。黨務、政務,馬英九近來事事不順遂,再加上至親辭別,換做別人難免自憐自怨,可身為元首,他卻沒把家事鋪揚,甚至屬低調處理。不以物喜,馬英九沒有做到;但懂得不以己悲,馬英九似乎還能抖擻精神,應付餘下任期。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2 19:44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4 22:01 編輯

自強不息抗逆境   文: 方向宇


莊子有兩篇文章講到「如少水魚」,創造出「涸澈之魚」、「相濡以沫」這兩個成語,教育世人如何在艱苦環境中自處。
莊子有一段日子非常窮困,無米煮飯,家中有大有細,惟有向一個做官的朋友借糧食。那朋友打官腔說:「沒問題,等我收到租,就給你三百兩銀。」莊子很氣憤,說:「我來找你,途中看見一條魚掉進車輪輾出的坑裏,喊救命,求我倒一點水在坑裏讓牠活命。」那做官的朋友說:「啊!你應該救牠!」莊子說:「我沒有倒水救牠,只是對牠說,你從東海來,等我去到南方,游說吳王和越王把西江的水引到這裏,到時你自己就可以游水回東海了。」說罷莊子揚長而去,想辦法自救,渡過難關。

他在另一篇文章提到,一群困在缺水環境下的魚,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吐出口沫去潤澤同是落難的夥伴,等到下雨,大家都安全逃生,游回江湖之中。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2 19:45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5-15 21:07 編輯

林行止勤儉或能致富 奢侈足以興邦《信報》林行止專欄

勤儉持家、節約興邦,先賢早有訓示。
李商隱(八一三—八五八)《咏史》開篇便是「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後漢書.卷三》有這則皇上詔令:「急耕稼之業,致耒耜之勤,節用儲蓄,以備凶年。」
其他諸如「留衲戒奢」、「從華屏欲,以儉抑身」、「常將有日思無白,不可無時想有時」
以至張潮在《幽夢影》所說的「儉德可以當貨財」等傳統智慧,都是勸人及政府節儉儲蓄。

不過,如果官民向來「死慳死儉」,則大家現在可能仍處身有多少收成便過怎樣的平淡日子的農業社會!工業革命後的現代(及後現代)社會,所以能夠蓬勃發展,完全建基於政府和消費者盡情即傾盡所有消費之上,當然,當政府以為有辦法利用凱恩斯學說令衰退循環消失及創造「全民就業」大花「未來沒有的錢」,而消費者受通脹在前利率近零的刺激亦盲目消費令經濟先興旺後消沉甚至陷入奄奄待斃的現在,節約肯定不是把經濟拖出困境的好辦法!

事實上,先賢不少已看出節約可以致富的荒謬性。筆者不止一次在這裏引述明代學者陸楫(1515-1552)於《蒹葭堂雜著摘抄》中這段話:「論治者類欲禁奢,以為財節則民可與富也。噫,先正有言,天地生財,止有此數,彼有所損,則此有所益。吾未見奢之足以貧天下也。」所謂「奢易治生」之說,正是由此而來。

陸楫這幾句簡簡單單的話,意思是說那些討論如何管治國家的人,都不主張奢侈,認為人民可因節約而致富。可是,事實並非如此。他說既然先賢都說,天地間的財富,僅有這麼多,他人之失,是我人之得,即奢侈的生活並非「零和遊戲」。陸楫因此認為奢侈不會使整體社會貧困。

陸楫不贊成禁止奢侈,因為節儉僅對個人和家庭有利;從社會角度看,節儉則有害的。他這樣說:「自一人言之,一人儉則一人或可免於貧;自一家言之,一家儉則一家或可免於貧。至於統論天下之勢則不然。治天下者,將欲使一家一人富乎?抑亦欲均天下而富之乎?」

崇奢黜儉的結果,也許有如在英國懸壺的荷蘭醫生孟德威(B. Mandeville〔1670-1733〕於《蜜蜂寓言或個人惡行、大眾利益》(The Fable of Bees, or Private Vices, Public Benefits)一書所說,每隻蜂都為貪念和色慾而忙,蜂巢因此是「繁榮而邪惡的」……。陸楫尚不知道「個人消費」對工業社會(進而消費社會)的重要性,孟德威則未能進一步指出要建立公義法制和公平稅制令貪念不致演變為弱肉強食令貧富兩極化。這些「缺陷」,二十世紀至今的西方國家不斷修補、改善,可惜都過猶不及,才種下今日的禍根!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2 19:45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8-28 18:30 編輯

一切從簡 (轉載)     
  
年始,總會回望,再展望將來。我的生活筆記本中寫下日劇阿信編劇家橋田壽賀子寫的:「能接受就接受,必須很勉強才能接受的,就讓他快速隨波而去。」一行禪師說要懂得幸福的其一方法是放下。有些東西我們放不下是因為我們相信那些東西對我們重要,但當深入觀照時,其實這些東西可能是障礙。懂放下,幸福就會出現。
這數年,生活、工作也獲得許多,本來是可追求更多更豐盛的,展望這一年,卻希望一切從簡。

從簡,是希望懂得真正重要的,讓快樂長久。
從簡,是不要因有野心而計算未來,而更能珍惜當下。
從簡,是要懂放手,有餘暇享受已擁有的,跟真正重要的為伴。

努力實行日本設計總監佐藤可士和的三階段整理術,先是空間整理,再是資訊整理,最後是思考整理。他透過整理術,掌握問題重點、本質,捨棄多餘資訊,找出資訊相聯因果關係。最後找出要處理的問題,定下優先次序。這方法可用在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品於我是易捨棄的。

太多東西放在眼前,會令前路不清晰,定期清理雜物,把不用的東西送人或捐贈,可令人輕鬆。丟東西是為了清楚個人角色。在沒有雜物的環境中工作,會更有效率。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2 19:46
猶太人最有名的10句話 值得細細品味
1、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變污濁,一杯污水卻不會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變清澈。
A drop of dirty water will contaminate a glass of clean water, whereas a drop of clean water will not purify a glass of dirty water.

2、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There ar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 that people can not take away from you: the food in your stomach, the dream in your bosom, and the knowledge in your mind.

3、馬在鬆軟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語中易摔跤。
Horses are liable to stumble over soft grounds, so are people over sweet talks.

4、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於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tragedy and comedy. The tragedy you can get over from is a piece of comedy; the comedy you indulge yourself with is a piece of tragedy.

5、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Without reading, you are nothing but a mailman even you've trod thousands of miles.

6、當你的鄰居在深夜兩點彈鋼琴時你彆氣惱,你可以在四點鐘時叫醒他,並告訴他你很欣賞他的演奏。
Don't get riled up when your neighbor plays piano at two o'clock in the morning; you can wake him up at four and tell him of your admiring his performance.

7、如果你只是等待,發生的事情只會是你變老了。
If you do nothing but wait, you'll find the only thing would happen is your getting old.

8、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而是即使不說一句話也不覺得尷尬。
Real friendship doesn't mean endless talks when people getting together; instead, it means no need of an ice-breaker even there is only silence between them.

9、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大師,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
Time is a master of curing trauma, but absolutely not an expert in solving problems.

10、寧願做過了後悔,也不要錯過了後悔。
It'd better regret of doing something, rather than regret of missing something.

(文中英文不是原文,是網友根據中文試翻譯成英文的,僅供參考。)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2 19:47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4 22:05 編輯

彿陀美麗的語言   (文章轉載)

一首有意義及聽後心得平靜的偈,好過千首無意義、與證悟涅槃無關的偈。
一個人做惡時,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
一個人不做惡時,他的內心就清淨。
清淨與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

接觸世俗的事物,內心不被誘惑,沒有憂愁,沒有瑕疵,心靈安定,這是多麼幸福!
人不會只是因為講得多即成為智者;只有平安無怨無畏之人才是智者。
假如沒找到比自己更好或相等的伴侶,那倒不如單獨行走,也不要跟愚人作伴。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0:41
陳雲: 蘇局長要香港人「包容」,是錯用政治詞彙。他應該用的詞彙是「體諒」,設身處地,為對方着想,「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謂之體諒,用「原諒」也可以,但絕不可用「包容」。包容是官老爺高高在上,不介意北方農民在庭院撒野,也不屑去教化他們,以免有失身份,這叫做包容。蘇局長此言,是顛倒北京宗主與香港附庸的地位了。香港小朝廷的官,豈可向天朝大國的臣民講包容?尊卑不分啊。


作者: ellery    時間: 2014-5-13 13:42
望香港有識之士以此為服務社會之方針。

《岳陽樓記》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4 21:18
【公司心戰室】管理人的修養 iMoney – 2014年5月8

最近在內地參加中國國情研修班。這類專門為海外人士尤其是外資港商企業主管主辦的國情班,多年來老施上過不少。這次由於主辦單位是內地極有名氣的學術機構,找來授課的講者,都是著名的專家學者,或是現任或退休的高級專業幹部,因此層次水準都非常高。

這次的研修課程,由最新十八大的經濟改革,到新成立的上海自貿區,以至外交國際關係,企業的領導力和執行力等課題都涵括在內。這些看來深澀複雜的大題目,教授們都能夠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內深入淺出,又饒有趣味的講解,令我們這些香港來的管理層同事大開眼界,獲益良多。

這次課程最特別的部分,也讓老施感受最深的,就是其中一課是從人文的角度,如何提升企業管理人的修養素質。主講的教授,從中國人的特性和傳統,旁徵博引,講了不少故事,加上他獨特的見解詮釋,甚有趣味性。教授還特別指出他的講課內容沒有版權限制,歡迎學員把所學所聞和其他人分享。這裏讓老施節錄其中一些精采部分。

適當發洩
•中國最受歡迎的傳統遊戲國粹是打麻雀,從中可以看到中國人的特性:四個人打麻雀,要守上家,誅下家,盯對家;自己食不了糊,也要別人食不了!

•中國人不信教,有的都是以實用性為主,求神拜佛要看靈驗不靈驗,以功利主義的角度信神。外國人大部分都有宗教信仰,用作養護精神心靈。一周工作下來,周日到教堂聽聽道理、唱唱詩歌來陶冶性情,舒展心靈。

•沒有宗教信仰,可以利用其他方式發洩:背誦詩詞,聽音樂,以至閱讀看電影都可以。每周至少一次讓自己痛哭一場,流流眼淚,不管是喜是悲,都有助排毒,紓緩情緒。

感恩養生
•要懂得感恩,放開懷抱。養生要靠心態,心態又決定健康。一個人的樣貌好醜,年輕時是靠天生。但四十歲的人要對自己的長相負責,臉長得怎麼樣靠自己的心靈養護。要釋放「正能量」,高高興興的上班去!

•要懂得放下。在人生職途仕途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未到手的總是想得到才甘休,但得到後其實又不外如是。「不可救藥的樂觀者」蘇東坡詩有云:「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家庭不是一個講道理算帳的地方,凡事不用太清楚,太認真。理想的家,不是一間屋子房子,也不只是家庭。家是精神的家園,回家要開心。那裏心安就是吾家。

作者:施伯樂
大企業部門主管,典型香港醒目仔,專為身邊人解決辦公室遇到的奇難雜症,歡迎讀者來電郵查詢難題。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5 21:00
【公司心戰室】中國特色管理學

上期談到在內地參加國情研修班,令人眼界大開。其中一節課題目是「領導力與執行力」,由退休領導幹部主講,分享過去多年管理大型國企的經驗,和擔任政府高幹的心得。本以為在內地做高管,與我們在跨國企業的西方式管理大相逕庭,也許可以借鏡的地方不多。但是兩個多小時下來,不論是宏觀大智慧,還是處事待人的小心得,教授以親身經歷的事例,以內地獨有的用語詞彙來說明,讓我們這些習慣以英語學習管理學的港仔港女,聽得津津有味,心神領會。這裏把其中有趣又有意思的部分節錄,以原文色彩和大家分享。

無情調整 有情操作
作為企業領導,最重要是「旗幟要舉對,思路要搞對」,也就是先把握好方向。策略定位要清晰明確,執行時要把八成以上的精力時間放在大事上,以達到目標。

定下方向之後,對業務轉型或是內部改革,需要做到「無情調整」,但在落實的時候,對人(受影響的員工)要進行「有情操作」,對他們要負責要照顧好。
領導要是告訴你凡事都由你作主,不用向他請示,這只是做領導擺出來的姿態氣度而已,千萬別當真!否則只會給小人有機可乘,大做文章,挑撥離間。

向上級匯報工作,要先分清楚事情究竟是「知,議,定」那一項。所謂「知」是「知道」,也就是for information。「議」是要和上級相議,to discuss。「定」便是決定,for approval。
誰大聽誰 放下過去

凡事若有分歧,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是「誰大聽誰的」,這樣才有「操作性」。要是「誰對聽誰」的話,那又由誰來做裁判呢?看來這是中外不變的永恒道理!
「有一種心態叫放下」,不要老是懷緬過去,把以往的輝煌放下,面向未來,積極走出新的路向!

要明白每個人是優點和缺點的共生體,避開缺點的同時也要能容忍缺點。懂得避缺點是用人的藝術,懂得容缺點是用人的品格。要做到「共優點,容缺點,避弱點」才是好領導,能夠匯聚人才,團結一致。

作者:施伯樂
大企業部門主管,典型香港醒目仔,專為身邊人解決辦公室遇到的奇難雜症,歡迎讀者來電郵查詢難題。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7 23:44

居安思危    開拓思維
從容不逼    無懈可擊

神功蓋世    包無閉翳
未雨籌謀    一世優悠

鮑魚餸飯    前途無限
越玩越激    加薪升職

乜人都幫    前途康莊
七十二變    打成一片




作者: winto    時間: 2014-5-18 07:40
Carmen  多謝你的 postings.  你已成為論壇元老,失敬,的確實至名歸,多謝你時常提供資訊给網友(包括我)看,非常感恩,尤其我住在加拿大的華人能有機缘認識博士,學習人生哲理,唸祝福文,實在是一種福氣,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返港上時空識班,作為我人生一種修為,在此祝你福慧雙修。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8 09:38
winto 發表於 2014-5-18 07:40
Carmen  多謝你的 postings.  你已成為論壇元老,失敬,的確實至名歸,多謝你時常提供資訊给網友(包括我)看 ...

Winto:
謝謝你的祝福。
因我喜歡收集不同的資訊及文章,多謝有此平台讓我能上載分享.
我也祝你及各位網友福慧雙修。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23 12:38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4 22:08 編輯

投訴與修行   文: 林日曦

到餐廳晚膳,不罕見的,又遇上某些欠缺基本禮貌,把工作怨氣發洩在顧客身上的侍應生。
這時心裏總會湧起一點掙扎。

不當這是一回事的話,總覺得心裏有一點委屈,就是本來想來一次愉快晚餐,卻無緣無故受陌生人的氣,怎樣也說不過自己。

但假如你採取某些進一步行動的話,你都知道吧,我連「投訴」二字也不敢使用,因為這樣一來,你就會反過來被別人批評為搞事之徒。

中國傳統思想,尤其佛學一早就在教化世人:與其審視別人,不如批評自己;別人讓你痛苦,就是你自己修行不夠;忍耐包容就是世上最大修行。

以為拋開傳統的枷鎖,就可以逍遙一點?

然而,現代社會又是另類規範,假如你竟然夠膽投訴,無論你多麼有禮,都會被標籤成港男、港女、麻煩客、欺凌弱小、打爛人飯碗。

你開始自我檢討:我是否太麻煩呢?他是不是剛失戀才心情不好呢?到餐廳吃飯是否從來都不應包括有禮貌的服務呢?是不是關價錢事呢?那麼多少元一餐才可獲得有禮貌的服務呢?好像沒有清晰界線……那麼,應該是我太麻煩了吧?

想到這裏,你看看惡侍應那雙其實完全不無辜的眼神,你開始怪責自己,怎麼就不好好修行一下,而總是被外界影響自己的心情。

最後,你開始明白為何世上有那麼多佛教徒,奈何呢,好像修心就是唯一逃出鬼域的方法。

就是連我,都開始想要信佛自省了。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23 13:10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8-28 18:38 編輯

管窺‧完美    文: 關麗珊

我習慣在講座由實例說起,多以學生必須面對的考試為例。由於多讀古典小說,我覺得讀中醫最易的一科是「醫古文」,全是古代醫書的文言文,還有古人談及醫學的文章。

這是不用溫書的科目,我考到九十分,現已忘記答對的九十分內容,卻記得答錯的十分錯在哪兒,主要在詞語解釋,我明明識「管窺」意思,不知為何答錯,還有答錯選擇題。

我們總是這樣,每天做對了九件事,自己和別人都容易忘記,只要做錯一件事,自己就會耿耿於懷。想你好的人總是拿這件事教導你,即使你已經覺得好煩。想你衰的人會發癲似的拿那件錯事攻擊你,無論多麼微不足道,陰險惡毒的人都放大成你的重大缺陷。

管窺解作目光短淺、見聞不廣,原是生動的比喻,即是一個人從狹窄圓管望出去,以為看見天下,壓根兒忘記圓管早已限制視野,無論怎樣看,都看不到管外的世界。無論我的「醫古文」成績是七十分還是一百分,對我的人生完全沒有分別。不合格要補考,才有些微分別。

我們往往追求太多,不少是多餘,但大部分人看不到那是不必追求的。我們的人生跟完美有差距才是正常,要是有人聚焦在你的缺點上,發癲似的攻擊你,就任由他們「管窺」下去好了。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25 12:51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8-28 18:45 編輯

張總讀史觀世         文: 左丁山

新亞師兄張建雄(筆名張總)在東京上船環遊世界之前,着人寄來他的最新著作:「讀史觀世」(商務印書館2014年4月一版)。張兄喺法國里昂銀行之時,已有專欄及出版飲食、旅遊之書,退休隱居上海之後,有更多時間與太座周圍度假旅遊讀書,呢個階段嘅著作大多是三十年銀行風雲、讀史觀世界一類。今次呢本「讀史觀世」,左丁山收到之後,第一時間由頭翻到尾,還未有時間仔細閱讀,得到嘅印象係張兄以錢穆與南懷瑾嘅歷史觀點串通世情,縱橫三百年古今中外,暢論21世紀中美日歐印度及亞洲四小龍之國情與未來發展,要慢慢消化吓先。

我地一代嘅新亞學生,必修中國通史,肥佬唔可以畢業,還有大一國文,大二國文,選讀經典古文,又以「孟子」一書為必讀本,在新亞讀中國通史,唔讀錢穆之「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等書,幾難攞到高分數,不過坦白講,當年讀通史主要係求分數,唔好肥咗就畢唔到業啫,但入到社會做事多年之後重讀「國史大綱」,就另外有一番體會。張兄話:「在銀海翻滾了三十年之後,再重讀錢穆的『國史大綱』、『人生十論』、『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等書,終於明白了西方剛性歷史和中國柔性歷史的分別,『歷史動力在人心』是甚麼一回事。」

今日香港教育課程之中,中國歷史已不受重視,考文憑試嘅六七萬學生之中,選考中史嘅,大概只有十分一多啲,一位書商曾向左丁山吐苦水:「出版中國歷史教科書苦過DD,市場萎縮到得人驚!」就因為香港學生多數唔識歷史,視野與思維未免唔夠深度。張兄話錢穆有一篇文章講如何教歷史(〈論中國歷史教學問題〉1957),講得好透徹,今天仍站穩崗位嘅「歷史老師」,不妨搜尋出嚟讀一讀,(左丁山未見過)。

張兄引述錢穆講,要令十幾歲學生懂事(唐宋白話謂之曉事),冇歷史實例,好難懂,首先要教學生知道何謂成敗得失,賢奸忠佞,以歷史人物故事說明之,然後教時代世運,知道如何謂盛衰治亂及其根由,學生現處於甚麼時代,令學生從學習中接觸到人生之大局面,咁就有興趣追讀歷史嘞。張建雄呢本書已在書局有售,有興趣嘅讀者,特別係中年賓架,不妨買一本細讀。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29 20:20
做藝人前先做個人

杜汶澤因為敢說真話而遭內地部分電影公司封殺,事件愈搞愈大,敢站出來支持他的人少,割席裝不熟的人多,人情冷暖,教人唏噓。

很多人以為政客才是世上最見風轉舵的人,其實藝人也不遑多讓。有看來像是年輕人榜樣的潮人偶像一句「我讀得書少,政治這些東西我不懂」其實已經足以令他倒扣一百分,原來前衞有型只是形象包裝,說到尾,也只是搵食而已,誰敢為了良知而得罪上大人,斷送自己回內地掘金的財路?

還是某人說得好。做藝人前請先做一個擁有自由意志而且不卑不亢地呼吸的人。別亂扣帽子謂杜汶澤沒有藝德,所謂藝德該是指演員的演技水平與專業操守,如果他沒遲到早退、埋位前已熟讀劇本並把角色演好,或是配合宣傳,那藝德方面早已過關,而他對社會生活以至政治有何看法,也是他的自由,我們可以不同意其立場及言論,但卻不該隨便以藝德否定一個刺到你痛處的藝人。

做藝人前先做一個人,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惜卻沒多少個藝人真正懂得。為了搵錢,為了明哲保身,他們輕易放棄了自己原本是個人的身份,甘心當一具沒有看法沒有感情沒有立場的讀稿機器,我只是一縷幽魂,不,一個形象,一個紙樣,一具傀儡,除了開工搵錢,我甚麼都沒有感覺,不要問我……

怪不得藝人常被人嘲諷為偽人,很多藝人,根本就是個沒心沒肺沒腦沒靈魂的假人嘛。

•        王貽興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30 08:19

那些藝人要北上搵食,不能說些對大陸不好的說話. 只可嘆句"人到無求品自高."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1 19:09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8-28 18:46 編輯

貧富苦樂心頭算         文: 蔣云

「貧無立錐,富可敵國,滿架寶物,一身是債」的大千居士,一生活得瀟灑快活,遊遍天下名山麗水,嚐遍各地美酒美食,紅袖添香的佳人他身邊也從不缺乏,更何況遺下的作品能傳世,拍賣會上成為收藏家不惜腰頭錢的寶物。這一位國寶藝術家,生平多少佚事趣聞傳為人間美談,可謂不枉此生矣。

每個人的人生觀不同,大部份人看着數字做人,傳聞中不少富豪待己待人都很苛刻,想不透看不穿,不但不知老之將至已至,甚至以為百年是自己所應份的,擁有的雖然多,但從未享受過,也不思回饋社會,一直活在這種小我的氣氛中,令人懷疑終其一生到底有何意義可言?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活過?

或者許多人會認為你所說的快樂與其他人的標準不同;你所謂的生活與別人理想中的生活不同,守財奴的快樂正是看着日益增加的數字而喜,一無所有的人覺得每天醒來是一天的開始,有工可做,有飯開,還有朋友,布衣暖,菜根香,更有好書可讀,有好電影看,有好朋友互通近況,假期還可以遊山玩水,不必豪華郵輪,也無須長途跋涉,近郊離島鄉間野外,看山看水看雲觀星也一樣有出塵脫俗自得其樂,懂得生活能為平凡的日子帶來無限的詩情畫意,不時充充電又開始另外一天。

貧與富不關乎財產收入的多寡,不關乎物質生活的擁有有多奢華,有時更是一種心理狀態,窮得只剩下錢的大有人在。有限的有生之年,更應該在乎的是物質與精神方面能夠取得平衡,活出自己,無須與別人比較去好好過着每一天。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7 19:14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4 22:10 編輯

理從是處讓一分   文: 林日曦

在商台工作8年,我從未有幸跟何佐芝先生對話,只透過以下兩句說話,隔空受教。
「話到口中留幾句,理從是處讓三分。」

這是何佐芝先生給全體商業電台員工的勸勉,由電台名宿李我先生寫下,鑲在字畫框中,一直掛在商業電台1樓直播室外。

10年前加入商台之時,我第一次讀到這對聯,感覺那是老人家的嘮叨,完全看不進眼內。
那年初生之犢不畏虎,在我的世界中,「據理力爭」才是做人天條,還談甚麼「理從是處讓三分」?我認為那只是弱者的行為。

那時的我試過因為不滿上司的決定,就跳過上司直接找老闆理論,又試過在老闆面前大言不慚指出他的不是。一切種種,現在回想起來,才開始覺得抱歉。

我不怕因為所謂的「據理力爭」而令別人憎惡我,但我不想有人因為我的言行而受到心靈傷害。

所謂的「話到口中留幾句,理從是處讓三分」或者就是這個意思──理據人人都總有一些,只是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只是處於自以為客觀、實質主觀的狀態下,說出來的話就多少帶着偏見。不是不去坦白表達自己,而是在表達的同時,留有那麼一點餘地,就不致弄壞別人的心。

我自知不是個圓滑的人,也不是肉麻得要表示我被何佐芝先生影響了,只是得知他離世的消息,又想起這副對聯,便又開始提醒自己,至少都要做到「理從是處讓一分」吧。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11 10:47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8-28 18:47 編輯

「雞」德禽也  文: 方向宇

雞,雖然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10,但是上天創造萬物,首先是雞,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清楚記錄造物次序: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因此,新年初一是雞日,不殺雞,初七是人日,中國自古以來就把這天當作「人權日」,官方不可提訊拷問犯人,更不能處決犯人。

雞,國語與吉同音。新年初一是雞日,等於吉日,由雞來宣布新一年的到來,非常吉利。
古人稱讚雞為德禽,
認為雞有五德:
頭上戴冠,是文;
腳有搏擊用的趾,是武;
大敵當前,敢於抗爭,是勇;
見到食物而互相呼應,是仁;
清晨準確報時,是信。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12 15:01
讓心有所屬       作者: 楊小雲 (台灣)

人活著,心有所屬是挺重要的一件事.

屬者,有所專注、有所劃歸、有管轄闔係之謂也.

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曾說過: 「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對一般人來講,這理想,可以大到以國家民族興亡為己任,也可以小到完成一件自認為滿意的工作;你可以訂定一個遠大的目標,終身不渝地去努力,也可以從日常生活最細微的小事著手,比如克服一些積習,擺脫一些困擾,丟下一些包袱,做一件一直怕去做的事.

不論你的目標是大或小,不管它在旁人眼中,是多麼微不足道,只要你認為是對的,只要它能給你一分成就感、肯定感,那麼,立即著手去做,俗話說「七十歲學吹鼓手」,只要開始,永遠不嫌遲.

永遠不要忘記給自己一個希望,給自己的心靈找一分歸屬感,千萬別讓你的心園裏一片荒蕪,或蒙上塵埃,變成什麼也沒有,什麼都不是;沒有任何興趣領導,沒有任何希望支撐,像一葉小舟,在浩瀚的人海中浮沈、逐流,日子過得昏昏倒倒,迷糊混亂,不知所以然,臨上了閻王殿,繳上去的也只有白紙一張,多可憐!

在現代繁忙緊張的都市生活形態下,越來越多的人成了生活的機器,就像上了發條的鐘,在固定的空間中來回擺盪,過著刻板單調的生活;再不就汲汲營營地在自我設限的規範中困擾、掙扎、紛爭,完全地迷失於萬丈紅塵之中.

我佇立街頭,看一些來往的人們,總覺得有許多沒心的人在眼前掠過,他們整天忙著上班、賺錢、應酬、吃飯、睡覺,心雖然好端端的藏在體內,卻是空涼涼的懸著,多可悲!

是不是偶爾停下你的腳步,按撫一下那顆懸吊著的心!
能不能在擺盪的空隙裏,掙出來舒口氣,餵養一下自己的心靈?
給自己一點新希望,去尋找一分情感;為自己訂下一個理想.
花一小點時間,讓你的心有所歸屬吧.
人活著,若是心無所屬,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呢!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17 21:26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8-28 18:48 編輯

隱也是心靈修養   文: 方向宇

有人以為,修道、禪修不食人間煙火,,實情並非如此。有云:「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就講述了3種不同類型的君子。

有內涵、有修養、有大志的人,可以憑着良知,在朝中做官,他們以平常心,公平、公正地處理國家大事,很多好皇帝、好將相都是儒家、佛家、道家的信徒。君子即使身處繁華鬧市、商場中,他們亦可以儒、釋、道的修為要求自己。而中國古時有儒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他們的風格。

中隱隱於市,心安理得,用智慧去從政、經商、從事專業,做自己分內的工作,遠離貪婪、愚昧、偏激、衝動、罪惡,在千奇百怪的環境不迷失自我。這樣的隱,並非隱居,而是適應,去除心中的恐懼、疑惑、貪念,不做害人害己的事,就能利人利己。

小隱,遠離煩囂,作短期修行,或者沒從政、經商之心,又或已退休,找個清靜地方,頤養天年。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他有首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是最好的解釋—他隱居的草廬,並非人迹罕至,卻聽不到喧鬧聲,為甚麼?因為心靜,就覺得住處遠離人煙。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25 13:02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8-28 18:49 編輯

往精細處做人         文: 陶傑

學一種歐洲語文,越學越精細,到鑑賞的層次,便是極至境界。
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功夫精進了,便越發知道上層有絃外之意,留白之道,含蓄之美,機關之巧,回過頭來看今日中文,不,他們叫做「漢語」之粗糙、扭曲、暴直,就知道人類的文明,到底在哪一邊。

英式英文與美式英語有何不同?細講有一千種。嚴格來說,有英文,也有美語,而不是倒過來叫英語和美文。因為英文是廚藝,美語是快餐;英文像廣東菜,美語如麵條餃子;英文是威士忌,美語是啤酒可樂。

英文講營養,美語但求飽肚子。英文如佛學,而美語最多只是舊約聖經。

譬如發音。英國人讀唸英文,重子音(Consonants)之輕細,一個t字之末,或ed的過去式字尾,英國上乘的發音,都分得出來。三五歲的香港小女孩,想學好英文口語發音,最好的辦法,是讓她看茱莉安德絲的「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一開場,青山翠嶺,她拿着結他盒和行李,將天地旋唱成一匹織錦。
仔細聽她如何歌詞發音:The hills fill my heart, with the sound of music──字尾的s,t,d,c,發音輕逸飄盈。

英國舞台演員擅長朗吟子音,而美國人,即使總統和華爾街總裁,只能唸好母音(Vowels)。

聽一次茱莉安德絲台上致詞,再聽一次希拉莉演講,當做音樂一樣聽,用耳朵,像開放味蕾來試菜,就明白此中的分別。小孩子耳朵敏感,所以外語要從小學。
只語音學已這許多學問,何況文法、詞彙、典故、俚語。生命很短暫,做人要崇優,擇精雅而從,鄙粗糙而棄。

中國人只知「食不厭精」,停留在口腔期。「不厭精」豈止一個「食」字?學語文至此,便修出心細如塵的精巧,用這種精神,延伸到做人的其他事情。當一個世界以粗糙為主流的時候,你不要加入,你偏要精膩。這就是亂世清醒的生存根本。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25 13:10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8-28 18:50 編輯

做人要有衣食  文: 方向宇

大象,是地球現存體形最大的陸上動物,之所以受到佛教尊重,因它與佛祖有緣,而且是素食者。根據動物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大象經過起碼5,000萬年進化,由始祖象、古乳齒象、恐象……今日,只剩下亞洲象和非洲象。

早在佛教還未從古印度傳入中國之前,大象在宮廷已非常顯赫,世界上第一個用象牙筷子的人是商朝紂王。箕子乃中國占卜的先驅者,是紂王的叔父,紂王下令宮廷工匠用象牙造御用筷子時,他勸紂王放棄。

他預見到:紂王用象牙筷子後,就會覺得陶瓷餐具配不上象牙,會用玉石金銀造餐具,然後又覺得粗茶淡飯配不起名貴餐具,於是要吃山珍海味,接着就是錦衣、美酒、金屋、美女……荒廢朝政惹來殺身之禍。這就是「見筷而驚」的典故。

紂王結果步向滅亡。先是「肉林酒池」,鮮宰野味掛在樹林,隨意割下來燒烤;把酒倒進池中,忘形飲用;令美女裸身穿梭林間,放縱淫慾;繼而施行暴政。不久,他就成了亡國之君,穿着龍袍,身上掛滿珠寶自焚。這是中國首個因為「無衣食」而失王位的歷史教訓。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27 12:39
拒絕奧巴馬的男人          (文章轉載)         

日本小報《日刊現代》報道,奧巴馬訪日,安倍本想帶他到天婦羅名店「近藤」,但店主近藤文夫以當日滿座、不好讓客人失望為由,把兩國元首拒諸門外,結果他倆才摸上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門。這個拒絕奧巴馬的男人在我人生最混沌之際為我撥開雲霧,仍清楚記得我在他的餐桌前茅塞頓開……

三年前跟我的頂頭上司TY到東京總公司參與一年一度的述職大會,TY從來都是一個人出席,那次硬要帶我同行,我早知不妙。抵埗當晚他帶我到這間位於銀座、有15個座位的米芝蓮二星天婦羅店,TY說自己由近藤91年首次以個人名義開設此店起就光顧。TY是中日混血兒,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再到Cornell拿了個MBA,第一份工就是加入這間東京最大的廣告公司當總裁的PA。今日一個貴為日本廣告界最年輕的亞太區總裁,一個也成了天婦羅大師。傳統的江戶前天婦羅第一道侍奉的就是蝦,就像TY甫坐下來問我的第一個問題一樣,單刀直入。「如果我將你條team也歸Karen管,你覺得點?」

我深知這個世界沒如果,尤其老闆口中的如果,通常都是定局。

我只把面前的蝦放進口,逃避去想像一個全公司都認定我前世挖了她祖墳的女人當我上司的話,會是怎樣的光景?「嚓」的一聲,我將心神貫注於蝦的酥脆清甜上。TY見我無語,也將話題扯到蝦上。「日本的天婦羅大師個個對蝦的生熟度各有理論,我鑽研『近藤流』多年,留意到近藤炸蝦的手勢是拿起蝦的尾部,蝦腹朝上、背朝下,直接投入油鑊,令多餘的粉漿自然散落,待蝦六分熟時就取出,就得出一層似有還無的麵衣……」他比許多美食節目的旁白更專業,TY見我沒反應,他繼續:「蝦炸好,近藤沒即時送來,要趁裹着蝦肉的外衣還散發熱騰騰的熱力,把蝦熏至全熟……」蝦的確保留了最濃的香、最嫩的肉。兩尾蝦後,近藤開始海鮮、蔬菜相間逐一侍候。
近藤的竹長筷在清澈金黃的麻油當中夾起一株翡翠綠的露筍,TY繼續像吟詠詩歌般數說:「蝦、海鮮,他未必是最好的,但菜冇得傾,他是最用心鑽研蔬菜天婦羅的人。」像眼前的露筍,是趁初夏從北海道新冠村的指定農戶訂來,只有五、六年的筍根才會長出如此粗壯的嫩芽。這根露筍經歷油炸,水份也沒流失,反而牢牢的鎖在脆漿內,一咬就嫩汁四濺。
此刻我的腦內出現了自己一生的快速搜畫,打從幼稚園開始我不是班長就是行長,每個學期成績表上,老師評語一欄不是「聰明有禮」就是「勤奮用功」,加入這家公司以前,打過三份工,遇過四個上司,通通都像TY,表面對我嚴苛暗地裏都對我特別關顧。Karen未是我上司已經處處留難,開會到我發言,她總是未等我說完就搖搖食指:「你咁講就唔啱啦。」我穿紅色那天,她會走來說:「紅色唔襯你。」我穿灰,她說跟我的面色「黐地」。這樣的人壓在頭上,我問自己:「頂得住嗎?」頭腦和舌頭都在思索,幸好抓住了頭緒,這一頓吃過德島產的和蓮蓮藕、栗子當中最大顆的利平栗,甚至是丹波的百合,都曾被近藤放入180度的油鑊內先固定麵衣,再轉移到另一隻只有170度的油鑊再炸,以求得出分毫不差的酥脆度。

任油再滾、熱力再厲害,都不過是為蔬菜們添一層酥脆的保護外衣,裏面水潤清甜的本質不是原好保住嗎?為甚麼蔬菜可以,我不可以?

我一直留意面前的近藤,他正在做他的拿手好戲,專心得如冥想又似禱告,把刨得如髮絲的紅蘿蔔都放進炸漿內,然後用筷子夾到湯勺內再放進油鑊,蘿蔔絲在他幾下撩動下得出一個完美的球狀,連我討厭的蘿蔔青澀都沒了,只留香甜;我肯定過去幾十年天婦羅生涯,近藤都是如此的專注,眼神只凝聚於油鑊內的食物,耳朵聚焦於油泡的聲音,才令他後頸的筋骨好像失去彈力的橡筋一樣,支撐不了頭顱,一站進工作枱內,下巴就貼着胸口,面前油鑊就是他的一切。
想通了,一個女人一生要遇上幾個賤人以外,也該碰到幾個魔鬼上司才會成長。
學不了一棵露筍,皮脆肉嫩,也該學學這個拒絕奧巴馬的男人。
我吸口氣對TY說:「冇問題。」
TY問:「你是說食物還是……」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27 12:45

欣賞店主近藤文夫的骨氣,不為五斗米折腰,拒絕奧巴馬等人,及對煮東西時的專注.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29 15:48
能力和責任  文:關麗珊

到不同學校講座會預備不同講稿,要是到傳統名校,我會跟學生談「能力愈強、責任愈大」。

能夠在傳統名校讀高中,已經說明學生智商在平均水平以上,如果智商有所不及,代表家庭環境好,可讓學生有資源將勤補拙。既然學生擁有優厚條件,先要感謝命運給予的幸運,不但不能為此驕傲,更要好好運用自己的先天和後天條件,多讀好書,將來做個頂天立地的人。

現今社會很難界定壞,法律判罪的不一定壞,全球監獄有不少良心犯,例如維權人士為正義公民抗命,判他們有罪的人都知道他們並非壞人,創作那些罪名的才是壞人。與此同時,某些好人也不見得好,不舉例了。

聰明人經常面對誘惑,比方說,你知道騙人是容易的,在灰色地帶謀利也輕易,然而,你必須提醒自己上天給你聰明才智,並非要你淪為賤人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有個美國的大型心理實驗,為全國同齡學童做智能測試,盡量跟他們保持聯絡數十年,結果顯示智商高的人更健康長壽。除先天因素外,聰明人知道吃甚麼做甚麼對自己有利。

聰明是幸運,應該協助不夠幸運的人活得更好,推廣健康飲食之道。可以讀書是幸運,應該維護社會公平公正,讓不夠幸運的人免為欺壓……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29 16:16
跟巴黎男人學習         文: 李德誠(精神科專科醫生)

最近幾個病人都有同一特徵:他們的焦慮情緒,都源於太緊張工作。他們每次覆診都投訴同事不合作、上司不配合、公司結構不合理等。我初時很同情他們,盡量提供意見和情緒支援。但後來發覺問題癥結是,他們工作時受到困擾,放工後仍然想着這些不快,就算在床上入睡前,腦海仍然浮動工作的點滴。簡單來說,工作是他們生命,生命就等於工作。

這幾個病人都是中年男士,我要他們放工後「熄掣」,要有自己的興趣和「世藝」,但對他們來說原來很難。

女性天生多嗜好,放工後可找朋友食飯、打牌、一個人可以逛街購物或回家養寵物;足不出戶也可在家和網友交談、寫blog玩facebook等。無世藝的女病人較少見,她們或因為情緒動力問題對身邊事情失去興趣,但一旦病情改善,很快便恢復過往的生活和嗜好。

有些男士也會打牌、踢波或找朋友飲酒睇波等,但沒世藝的男士病人也不少,他們求診時多已步入中年,要改變生活方式,找回十多廿年沒見的同學朋友,實在不容易。習慣了日日辛勤工作,要學習放工後做其他事情,他們也不習慣,甚至覺得不安全,怕「懶惰」下來會影響工作。要他們找到可以融入生活的興趣,或較簡單的「活動」,暫時從工作抽身出來,更是難上加難。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寫給男人的巴黎》,撇除了介紹巴黎的部份,書中講述巴黎男人的生活,對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的男士,都用得着。而且這些世藝都很生活化和現代化,例如早上忙裏偷閒嘆咖啡(在香港可嘆奶茶),逛二手書店、清晨出外漫步、一個人獨自享受午餐、放工後慢步回家、欣賞天上的白雲、品嚐威士忌、為家人煮一頓周日午餐,或帶孩子去一趟街市等,都比叫人去做運動或參加社交活動等更吸引和實用。

男人就這樣,說得太空泛會被嚇怕,但若有一、兩個生活化又有吸引力的例子,就可幫他們行出第一步,認識新朋友,或想出新點子,令自己有世藝。沒有世藝的病人最難醫,他們24小時都被煩惱困擾。有世藝可減少胡思亂想,即使煩惱仍在,也可減少焦慮情緒。

延伸閱讀: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4 13:02
授人玫瑰、手餘芬芳    文: 關麗珊

由我們出世那天開始,我們的生命就跟整個世界聯繫起來,沒有人是孤島,沒有人可以獨立存在於天地之間。

明白生命必要的聯繫以後,自然知道每個人都有存在價值,我們遇見的所有人都必然遇上,無論你是否喜歡。

得到貴人的扶持和幫助,自當感謝。碰到衰人踩你害你,就當作人生考驗,他們讓你了解人性低賤之處,然後知道自己言行端正原來是那麼好。

我們不用想像沒有遇過某人就好,也不用假設爸爸是富商更好,只要知道,我們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

有能力幫助別人是福氣,你先要擁有玫瑰,才可將玫瑰送給別人。既然有多,不妨慷慨,將多出來的玫瑰送給別人,玫瑰的芬芳會在你雙手縈繞不散。玫瑰可以是機會,可以是麵包,無論是看得見還是看不見的,都可以送給值得擁有的人,讓世界變得更美。

反過來說,有些人整天陰濕害人,伺機向人潑髒物。這種人由心裏開始腐爛,潑出的髒物無論多髒多臭,被潑中的人回家洗澡,始終可以沖走髒物。然而,潑髒物的人由內髒穢到外,那是洗不走的骯髒。

希望人人擁有玫瑰,暫時手上沒有的,先讓玫瑰在心裏盛放。人人擁有自己的玫瑰園以後,也許,我們可以交換不同顏色的玫瑰。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9 22:14
生命的體驗  文: 遠志明

人若不曉得生命之豐富,就會活得單溥.
人若不曉得生命之深厚,就會活得淺陋.

多少人一生像昨天的我,沒嚐到生命的美妙精義,就死去了.
可是,怎樣才能體驗到生命的豐富和深厚呢?這裡,我從世俗哲學的角度,談談生命的體驗.

看不見、說不出的生命
法國有一個哲學家叫柏格森 (Henri Bergson), 他說,你和一個人見面之後,若想把這個人完全描繪出來,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同他接觸時,有一種直覺體驗,也許只一瞬間就體驗中,卻是用再多的形容詞也表達不清楚的.直覺體驗是體驗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是你與這個生命融為一體.

印度有一部經典叫《奧義書》,裡面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父親對兒子說,拿一個榕樹果來.
拿來了.
打開它.
打開了.
你看見了甚麼?
一些很少的種子.
打開一個種子.
打開了.
你在裡面看見了甚麼?
甚麼也沒有.
於是父親說道,孩子啊,那裡面有你看不見的生命,長成參天的榕樹.這無形的、微妙的生命,就是宇宙的靈氣.

靠直覺,你也可以理解這個故事.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11 13:23
釋放快樂能量   文: 區樂民       

香港書展將於七月十六至二十二日舉行,地點是灣仔的會議展覽中心。我的新結集叫《釋放快樂能量》,在皇冠出版社的攤位,每天一開門,即發售五十本有我親筆簽名的新書。

快樂是甚麼?快樂是一種能量,支持我們每天的生活;尤其在紛紛亂亂的社會,如果每人每天花五分鐘心思,令身邊的人快樂一點,整個社會便會好得多,到頭來,自己也會快樂。種善因,得善果,或許就是這個意思。

兩個月前,一個讀者在電郵中說:「你每年都會限量發售有簽名的新書,但我要上班,總趕不及購買。請你今年不要在專欄宣布,讓少一點人知道此事,那我就有較大機會買到。」

求而得,我們快樂;求不得,也可以快樂。試想想,你今天買不到有簽名的新書,那表示另一個人買到了;當你能夠為別人高興而高興時,你的快樂人生才真正展開。

快樂非由客觀環境決定,心境才是最重要。妒忌是痛苦的,羨慕是快樂的。

更何況,我的簽名其實很醜樣,買不到簽名版本絕不可惜。
念中學時,每星期有兩節自修堂,中文老師要大家練習書法。我很認真地寫了大半年,老師拿起我的練習簿,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沒有作聲。
我直問老師成績如何,他微笑道:「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

雖然努力,依然求不得;儘管求不得,也可以做個快樂的人。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11 13:38
CarmenNg 發表於 2014-7-11 13:23
釋放快樂能量   文: 區樂民        

香港書展將於七月十六至二十二日舉行,地點是灣仔的會議展覽中心。我的新結集 ...


對此文什有共嗚. 得失是外在,樂苦是內在;而人很多時因外在的得失,影響到內在的苦樂.

要衝破便要學習不被得失所索制. 數年前失去一玫心愛的襟針,當時有些不快,因買不返.但之後想想,為那位拾到這襟針的人快樂. 自己又學了一課.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11 21:47
感受一下宇宙的生命    文: 遠志明

好了,現在輪到你自己了.請你抬起頭向上自.你看見了屋頂,是嗎?若在室外,你看見了雲天,是嗎?
請收回頭,閉上眼睛,用你內在的視力,即理性思想的能力,繼續向上看.你看見了滿天的星辰,是吧?越過了太陽系,銀河系………直到宇宙大爆炸的邊畀------ 這是現代科學所能告訴你的最大時空範圍.

請你繼續向上看.你覺得再也不可能看到甚麼了,是嗎?可是你的理性思想分明沒有停止啊?祂在問你:那大爆炸的邊界之外是甚麼?大爆炸之前有甚麼?為甚麼大爆炸?等等.這時候你的思想只能提出問題,卻不能回答這些問題.你的思想疲倦了,放棄了.祂的確不能再向上看了.就像在屋頂上你的視力被擋住了,在宇宙中,你的理性思想能力也達到了極限.

但是,我還是請你繼續向上看,不過現在你要動用你的直覺體驗能力.請關閉你頭腦中的科學知識和理性思想能力,因為此時它們已經沒有用了.你祇用你心靈裡的直覺來感悟這個宇宙.
於是,你感覺到了整個宇宙是一個活生生的、巨大的生命,是不是? 你是與這巨大的生命合而為一、融為一體的.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13 22:15
體驗生命的能力    文: 遠志明

好了,請睜開眼.我們知道了,當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視力看不見的時候,是甚麼繼續向前走?是我們的頭腦、我們的思想.當我們的頭腦、我們的思想無能為力的時候, 是甚麼繼續向前走?是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直覺.

當你和一個人交往時,你的感官看見他的外表,你的頭腦判斷他的性格、經歷和知識,但是惟有你的心靈才能感應他的心靈,惟有你的直覺才能體驗他的生命.

同樣,對大自然,你的感官感受到它的實在,你的頭腦給出它的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知識,但惟有你的直覺才能體驗到它是一個完整的生命,並且與它融為一體.

現在我們知道了,當用甚麼來追求真生命.宇宙的真生命,我們用眼睛是看不見,用頭腦是分析不出來的,惟有用心靈和直覺來感悟.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19 21:54
開啟心靈的眼睛   作者:杏林子 (臺灣)

提起美國的海倫凱勒女士,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她在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因為生病而致殘障,集盲、聾、啞於一身,可是在她後天的努力以及她的老師蘇利文女士成功的教導下,她成為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和著作 家,她的非凡成就,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奇蹟.

海倫凱勒有一篇文章,大意是說,她有一位朋友到她家作客,每天都會到附近的森林裡散步,有天早上,她的朋友剛剛散步回來, 海倫凱勒就順口問她: 「你今天在林子裡有什麼新發現嗎? 」

她的朋友給問得楞住了,就回答說: 「沒有呀!每天不都是一樣的嗎? 」

海倫凱勒很驚訝的說: 「怎麼可能呢?你沒有看到昨天還在含苞的龍膽花今天已經開了嗎?野草莓發出了成熟的香氣,橡樹又抽出一根新芽,而知更鳥的叫聲更加的急迫婉轉……..」

這下輪到她的朋友訝異了,森林裡的變化真的是這麼多采多姿,何以瞎眼的海倫凱勒都看到了,怎麼她都不知道呢?

由這件事也令我想到,有一年,為殘障朋友舉辦過一系列的戶外活動,參加的殘障朋友中有好幾位是盲朋友,為方便於照顧,每一位盲朋友都有一位明眼人做嚮導,負責為他們介紹解說沿途的風景.

可是,奇怪的是反而是他們常常提醒嚮導:
「前面一定有瀑布…..」
「你怎麼知道?聽到聲音了嗎? 」
「嗯,我的皮膚告訴我,這裡的空氣越來越潮濕! 」
……………………………….
「小心,前面要轉彎了! 」
「誰說的? 」
「氣流,遇到山壁的回流………」
許多朋友驚嘆之餘,忍不住說: 「  到底誰是嚮導啊! 」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海倫凱勒的朋友一樣,對週遭的環境視而不見,對身體發生的事情也一無感受,有時候甚至還不如一位失明朋友觀察得那麼敏銳,體會得那麼深刻,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常常用我們的眼睛,卻沒有用我們的心眼!

沒有心,就等於沒有裝底片的照相機,鏡頭掃過去,可是什麼都沒留下來!

當然有心沒心,就看你對外在世界的關心和愛的程度有多少.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8-28 18:23
順其自然  文: 關麗珊

The Beatles在1970年唱《Let It Be》,跟其他名曲一樣,歷久常新,歌迷認為曲詞淺白,內容有意思。

2013年上映的《冰雪奇緣》(Frozen)全球賣座,歌曲《Let It Go》經常重唱歌名三字,讓小孩都懂得一起唱,同樣曲詞淺白,內容可堪玩味。

以廣東話來說,兩首歌都有種由得佢的感覺,例如考試欠佳和追女失敗,由得佢啦。並非教人悲觀或阿Q精神,而是人生總會遇上不如意事,已經盡力做好,仍然失敗,不如由得佢啦。文雅說法是順其自然,放手讓事情順勢發展,說不定睡醒以後,新一天有新轉機,煩甚麼呢煩。

《Let It Go》是動畫主角Elsa所唱,當然,動畫角色都是幕後代唱,我比較喜歡為她配音的Idina Menzel所唱的版本。Elsa擁有將一切變冰的魔法,從小聽父母教導做個乖女孩,隱藏自我,以免被人視為怪物。

然而,她還是被人看見她懂魔法,只得獨自離群他去,原是悲傷場面,不過,她沒有退縮,反而一邊唱歌一邊變出冰雪宮殿,變成堅強自信的女王,不用別人界定她,對於其他人的看法,由得佢啦。

相對於《Let It Be》的輕描淡寫,《Let It Go》顯得反叛自強,前者隨心而行,後者睥睨眾生,尤其是由女子角度唱出來,更讓人看見時代轉變。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4 11:30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9-8 11:20 編輯

顧及他人才有衣食  文: 方向宇

俗語有云:「辛苦搵來自在食」。進食時,不管吃的是山珍海味還是粗茶淡飯,都要保持心境愉快,輕鬆寬容。打工仔也好, 老闆也好,忙碌了一整天,應該偷閒片刻,放鬆自己,充充電,吸收營養。須知愁眉苦臉地吃飯,既無衣食,亦損健康,自己唔開胃,旁人看見亦唔開胃,長此下去,更會影響人家對自己的看法。

進食時不停高談闊論、口沫橫飛,不是好食相。飯前說一兩句風趣幽默的笑話,帶出愉快氣氛,無傷大雅,但當眾人都開懷大嚼,就不要口水多過茶,免得叫人停止享受美食聽你演講。

古今中外的飲食禮儀,宴會前主客皆可發表演說,但宴會開始,賓主都遵守「食不言」的慣例。期間主人可以祝酒或勸客人多進食,客人也可以說些有關酒菜的讚美話,等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才可以談正題、政事、業務,或者天南地北、風花雪月。

但必須注意身份、儀態,不可在女士、小孩面前講露骨的葷笑話,多飲兩杯更須防酒後失言失禮。飲酒要有自知之明,出席重要場合,淺嘗即止,免得醉了誤事,破壞了自己的一生衣食。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5 13:27
養成有衣食的貴格    文:方向宇

高貴的食相要從小開始訓練,習慣成自然,長大後,無論出席甚麼場面,就算是國宴,也能表現得大方得體。食相可說是衣食的具體表現。

人有與生俱來的先天福分,亦有後天學習修得的善果,這些福分與善果,和家庭、出身並沒太大關係,富貴人家的子女食相不一定比寒門百姓好。

中西進食儀態,除了食具有筷子、湯匙、刀、叉分別外,亦有很多共同之處,例如,不要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尤其是雙眼如鼠,不斷地打量食物,露寒酸的饞相。進食時要避免發出聲音,包括口齒發出的聲音及食具碰撞的聲音。

避免食物掉到桌上、身上、地上,因為檢起來吃會失儀,不檢起來吃,是浪費食物,犯了「無衣食」大忌。食物骨頭、渣滓,不要直接吐在桌上,以免污染食物和鄰座,應該用筷子夾着輕放在骨碟中。做到上述幾點,已予人「斯文」、有衣食的好感。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6 11:34
惜口福 等如積食福   文: 方向宇

進食時,不論在家中還是酒樓食肆,都不可把雙臂趴在桌上,因為此舉會妨礙鄰座進食。若身份是晚輩或下屬,這樣做會給人自大無禮的觀感,即使是長輩或上司,也予人傲慢、自私之感。

但進食亦不宜過分拘束。有些人吃飯時拿起碗筷,由手肘到上臂都緊貼自己的身體,雖然不會妨礙別人,但自己就很侷促,反而顯得怯懦,不夠大方。俗語有云,「人搖福薄,樹搖葉落」,平時坐着搖晃下肢不是福相,從電視新聞所見,中外元首政要接見客人,所有主客無不正襟危坐,哪有搖腳的?進食時搖腳,是食福淺薄、無衣食的動靜,若有此壞習慣,要馬上戒,就有機會改運,可添福添壽。

中國傳統認為,食與福,是因果關係,要惜福,就要惜食。「衣食在碗底」不可以剩下飯菜在碗中。僧侶進食後,把清水注入碗中或缽中,然後連水帶飯粒飲下肚,珍惜「粒粒皆辛苦」之餘,又方便接下來的食具清洗,節約用水兼且省時間。如今物質豐盛,此舉精神可嘉,但不一定要效法。不過,惜食不浪費,點菜、盛飯時最好因應個人的胃口。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7 17:05
筷子是衣食根本   文: 方向宇

筷子是華人的主要食具,看食相,首先要從筷子的使用去分析。中國文化「民以食為天」,飲食在文化中占重要地位。遠古時代,先民茹毛飲血,捕獲鳥獸,活剝生吞,連毛帶血進食。後來發明了生火技術,動物、植物都煮熟才食,熟食燙手,於是發明了箸,用來夾取食物;這樣,進食更方便、快捷。

箸又稱為「快」,因為用竹造,所以寫作「筷」,這一項飲食文化的大革命,標誌中國進入文明。今天,當我們拿起一雙筷子,要記住中國的文化——筷子一頭方一頭圓,意指「無規矩不能成方圓」,既然「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無論國君還是國民,都要守規矩。

商朝的紂王命令工匠用象牙造筷子,國師箕子勸他不要這樣,因為象牙筷子要有玉碗、夜光杯配搭,為了映襯這名貴食具,又要有山珍美酒才行,接着又要有美女侍候……最終導致荒廢朝政,一定亡國。

商朝滅亡後,周武王請箕子輔助,箕子婉拒,但授以《洪範》作治國之本,並建議把筷子規格定為半方半圓,長度為七寸六。箕子精通占星術,這個數字有何玄機,明天再續。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7 22:08
chantaipang 發表於 2014-9-7 19:41
Leeon網友,咩咁好方法積褔,
彈比Carmen網友,唔留返自用,

說得好.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8 11:20
歷代皇帝 注重食相     文: 方向宇

周武王、周文王統治下的周朝,進入了文明新紀元,禮教典籍《周禮》就在這段時期推出,向先民宣導文明;其中有所謂「周公之禮」,即是夫妻敦倫的規範。「食色性也」,性愛有規範,吃飯當然也有規範。

周朝的筷子七寸六分,由王宮帶頭,民間跟隨,這是周武王聽取箕子建議對筷子的改革。七寸六分,象徵七情六欲,筷子向天的一頭是方形,向地的一頭是圓形,這樣的筷子拿在手中,提醒人類要感恩天地賞賜的福食,要遵守方圓規矩,要控制七情六欲,不大膽妄為、不逾矩,才是「有衣食」。

古時的尺比現代短一些,但古代皇室甚至平民吃飯,都是一人一桌(古稱為案) ,不必伸長手去夾菜,這對大約長18公分的筷子已經好使好用。後來,發展到大圓桌12人圍着吃飯,為方便夾菜,筷子加長了,飲食的禮儀也愈來愈完善。

現在華人社會保留的那一套吃飯規矩,是滿清入關後建立的。皇室要求八旗子弟學習中華文明禮儀,清帝吸取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在王宮上吊自盡的教訓,對皇子皇孫的教育很嚴格,千頭萬緒一開始就是培養好食相。

作者: goldenma    時間: 2014-9-8 15:05
CarmenNg 發表於 2014-9-8 11:20
歷代皇帝 注重食相     文: 方向宇

周武王、周文王統治下的周朝,進入了文明新紀元,禮教典籍《周禮》就在 ...

好文章 !多謝!收起了!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9 13:12
食相的宮廷規矩   文: 方向宇

清朝五帝古錢是近代常用的風水法器,可招財化煞,辟邪旺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連續五代興旺,是歷史上難得的;而且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可見「皇氣」頗重,用這五帝的錢幣做法器,就「有皇氣照住」,小人小鬼邪氣妖氣難侵犯。

五帝治國先治家,我們不妨看看滿清皇帝對子孫進食「筷子十二誡」,作為改善自己食相、改善衣食運的參考。

第一誡是「仙人指路」。進食時,不論輩分高低,都不可以用筷子指着別人說話,也不可一邊拿着筷子,一邊伸出食指去指指點點。如果是長輩,這樣做會破壞用餐的和諧氣氛,若晚輩這樣做,是不尊重同桌人的表現。現在有些年輕人,拿筷子姿勢不正確,會無意中伸出食指,必須改善。

第二誡是「執箸巡城」。就是拿着筷子,在各碟菜之間巡逡,猶豫夾哪一碟中的哪塊肉、哪條菜;是挑肥揀瘦的表現,非常失儀。正確做法是,決定了吃哪那一碟才下箸。

第三誡是「翻天覆地」。拿筷子的手要保持手背向天,若手背朝地,手勢非常不雅。這與吃魚時不要把整條魚翻轉的道理相似。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10 16:14
進食勿發出噪音     文:方向宇

「筷子十二誡」的第四誡是「敲碗擊碟」。無論是進食前後還是進食中,都不能用筷子敲擊碗、碟。原因有二:

一是古時的乞丐討食,都會敲碗敲缽,並隨着節奏訴苦,引發途人注意和同情,你有衣有食,何故要像乞丐討食般敲碗?

二,是從前主人餵飼貓狗,敲擊碗碟呼喚其前來進食。若我們敲擊碗碟,既自貶身份,又對同桌人不尊重。

其實,嚴格來說,筷子作用只有兩個:夾食物、把食物送進口中,所以,即使用筷子移動食具,如骨碟、豉油碟、筷子架都是不好,敲着碗碟呼喊服務員更是失禮。

第五誡是「品箸留聲」。品箸,即是吮筷子,這已經是不好的食相,如果再加上把筷子吮出聲音,更是錯上加錯。在不設公筷的情況下,吮過筷子才夾菜,無異於要別人吃你「口水尾」。吮筷子發出聲音,更得人驚、乞人憎。

正確的筷子使用方法,是唇、牙齒、舌頭盡量不和筷子接觸,夾了菜就放進口內咬,吃飯就用筷子尖小心翼翼一口一口往嘴裏送,若發覺筷子尖沾了飯粒 ,不要吮筷子,可以嘗試再吃一小口飯,讓飯粒隨着這口飯送進嘴裏,或可嘗試讓兩隻筷子尖摩擦一下,把飯粒擦在自己碗內。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11 11:56
尊重自己的衣食  文: 方向宇

「筷子十二誡」的第六誡是「失箸驚神」。古人認為,衣食是祖先積福,而祖先安眠于九泉之下,若進食時把碗筷掉落地上,會驚動祖先,是不孝不敬的表現。但有時不小心,或小孩子不懂事,碗筷掉在地上很難避免,傳統智慧有補救方法,由主人家說一聲「落地開花,富貴榮華」或「快樂」(諧音筷落)。不過,與上司老闆或顯赫貴賓飲宴,掉筷子很可能影響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對衣食前途不利。

三國時期,劉備失意,寄居曹營,為免暴露自己恢復漢室的大志,惟有種菜打發日子。有一天,曹操與他煮酒論英雄,當曹操說出「天下英雄,只有劉備與曹操」時,嚇得他連筷子也掉落地上,令曹操起疑心,幸好劉備識轉彎,立即說:「好得人驚的雷」,以聞雷失箸掩飾過關。

第七誡「淚箸遺珠」。夾菜時,別讓食物的汁滴在其他菜碟或桌上,若筷子夾着的食物掉落,更是失儀。預防方法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的碗拿到碟旁再夾菜,如果碰上海參、鮑魚、冬菇、肉丁這些滑而難夾的食物,可借助匙羹。若桌面太大,可站起來夾菜,但要避免身體碰撞座位前的食具。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12 12:08
注意形象 才有衣食    文:方向宇

「筷子十二誡」的第八誡是「定海神針」。意思是用一隻筷子戳住饅頭、糕點、薯類、包點等食物來食,這樣很不吉利。因為筷子成雙成對,單隻筷子有拆散姻緣、形單影隻的感覺,在婚宴、壽宴吃糕點、壽包及春節食年糕,更要避忌。大家應用一雙筷子夾住糕點來吃,或者改用叉子,要不然,直接用手拿着食。

第九誡「飯碗上香」。就是把一雙筷子插在飯碗上,驟眼望去,飯碗像香爐,一雙筷子就像兩支香,大吉利是!古時處決犯人,劊子手會拿一碗「斷頭飯」給死囚吃,那雙筷子就插在飯碗上。

其實,按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在飯桌上,筷子如果不拿在手中,就應該平放在自己右手邊的筷子架或桌面。即使是現代人叫外賣或吃快餐,也要避免貪方便而把筷子插在食物上。

第十誡是「迷箸刨墳」。有些人喜歡用筷子翻動整碟菜去尋找自己的至愛,就好像一個沉迷於尋寶的盜墓者,把原來擺設得井然有序的菜弄得亂過亂葬崗。這樣做既不尊重主人家,又失禮於同桌的人,雖說是「同桌食飯,各自修行」,但肯定會惹來鄙視。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13 10:12
避免尷尬與誤會  文: 方向宇

「筷子十二誡」的第十一誡是「天地顛倒」。筷子是一頭方一頭圓,方的那端向天,圓的向地,代表天地、父母賞賜的衣食。我們進食之前先要看清楚,確保一雙筷子是方對方、圓對圓,不要搞錯 ,如果一隻方、一隻圓,就很失禮。同理,如果兩隻筷子都是圓的一端向天,也不可取。

其實,筷子設計,其中一個用意,是方的那端向天,方便握筷及運用,圓的那端向地,送食物入口時就不會被方角弄傷嘴唇。至於在不設公筷的情況下,與親友同桌進餐,為表示衞生和對親友尊敬,掉轉筷子頭夾菜給親友,勉強行得通,但遇到芡汁很多或很肥膩的餸菜,最好還是避免,因為當自己用筷子時,肥膩芡汁會倒流弄污自己的手,這時候應該用匙羹。

第十二誡是「十字打叉」。無論是進食前後,或期間因事暫時離開座位,筷子都應放在屬於自己的筷子架或桌上,切忌十字形或交叉放在飯碗上。因為打叉代表否定,如果客人這樣做,有可能被誤解為對食物不滿意,如果主人這樣做,又有可能被誤會是對客人不滿意。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18 15:05
西方餐桌禮儀         文: 劉墉

八十年代初,我應維吉尼亞州 丹維爾美術館的邀請去作「駐館藝術家」,住在館長詹寜博士的家裡,總是跟著出去應酬.

我恨透了應酬,尤其是拿著高腳杯,站得人擠人的餐前酒會.因為一邊跟對面的人聊天,一邊得用眼角餘光注意有沒有別在人打招呼,還要裝出一副笑臉,笑得嘴角都痠了.我當時的英文奇爛,偏偏他們用的辭彙一個比一個深,好像不艱深,就顯不出學問和高貴的樣子.

他們確實有不少是英國貴族後裔,移民來美之後就世世代代留在那個保守的維吉尼亞州小城,正因此,他們保留了一堆「老規矩」.

譬如有一次我去個豪宅用餐,東西上來,我看女主人已經拿起湯匙,就跟著開動.才回到家, 詹寜博士就說我下次要知道,必須等女主人先嚐,然後對站在旁邊的女侍點頭之後,才可以開動.如同喝酒,侍者會先倒一點點在主人杯裡,由主人先嚐,表示味道可以,侍者才繼續為大家注滿.所以如果我當主人,一定要先開始試酒,否則倒酒的侍者會站在旁邊無所適從.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0-7 12:33
改善心境改善環境  文: 方向宇

秋天,是由暑熱轉到寒冷的一個過渡期,容易惹人傷感,要改善環境風水,首先要改善心境健康。要告訴自己,夏天過去就是秋天,冬天過去就是春天,如果像林黛玉那樣傷春悲秋,只能換來多病短命,何必和自己過不去?

英國詩人雪萊生於貴族家庭,青年時因信仰問題被放逐外國,在意大利的地中海海濱,目睹秋天的威力,興風作浪,一下子天空、海洋、大地都改變模樣。望着那枯萎的落葉,他寫了《西風頌》,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兩句是:「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香港人也有異曲同工的諺語:「閒過立秋!」秋天來了就來了,有甚麼好大驚小怪的!

有這樣樂觀健康的心態,家居風水擺設就會事半功倍。夏為陽,冬為陰,秋分這一天,晝夜平分,過了秋分,日照時間變少,白天逐漸變短,黑夜逐漸變長。起床後,必須把窗簾拉開,迎接陽光,增加正能量,心情開朗,人就樂觀。日落後就要亮燈,尤其是家中人氣少,如果烏燈黑火,人就容易消沉悲觀。無論睡房還是客廳飯廳,都宜用暖色的黃光燈泡,玄關、走廊要保持光線充足。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0-10 22:38
何必欺人太甚     文: 劉墉

我女兒說有個叫艾琳達的同學,暑假去了北京,住在我帶她住過的有名飯店.可是當她提到飯店大廳的水晶球、擺滿瓶瓶罐罐的餐廳和地下室的畫廊時,艾琳達卻答不上來,所以我女兒猜她同學根本是吹牛的.

我突然發覺孩子大了,應該學習怎麼處世.課本上雖然說「世事洞明皆學文」.但「洞明」並不是教人把每個真相都挖出來,而且攤在大家眼前. 「人情練達即文章」, 「練」是熟練、是成熟,是知道什麼可以問. 「達」是通達,要通情達理,為自己想,也為別人想.

所以我對女兒說: 「當你感覺艾琳達可能吹牛,發現她一問三不知的時候,你應該繼續問,甚至當著大家的面問?還是把話帶開?你打破砂鍋問到底,叫對方認錯,甚至當場落淚,對你有什麼好處?而且你要知道,有些人因為行程趕,早起晚歸,旅館只是他睡覺的地方,確實可能連旅館大廳都沒有看清就離開了.你何不往這個角度去想,犯得著猜她說謊嗎?」
       ๏
在台灣,我常看電視上的政治談話節目,那裡面的話題非常尖銳,來賓又立場鮮明,所以總見針鋒相對的情況.

但我發現,即使是政客,當他抓住對方弱點,可以窮追不捨、打死為止的時候.卻常常問著問著,看對方已經詞窮而招架不住.突然煞車,不再繼續.

有一次,我碰上個政界的高手,問他為什麼那樣「溫文」.

他攤攤手一笑,說誰贏了、誰輸了,誰被問倒了、誰理虧了,觀眾早看在眼裡,何必欺人太甚?今天他抓住了對方的小辮子,給對方留一條生路,改天他處於弱勢,落在對方手上,對方也會給他開一條生路,不致太難堪.
        ๏
中國常說「窮寇莫追」,意思是盜匪已經逃跑,就別去追了.為什麼不追?因為怕把那盜匪逼急了,狗急跳牆,拚命!

在這兒我也叮囑每位年輕朋友,當你自認長大了,希望別人不再把你當小孩看的同時,你也就不能再沒心沒肺、直來直往了.你要學會什麼時候剛、什麼時候柔; 什麼時候直言、什麼時候婉轉.

最重要的是總用「同理心」想想別人的感覺,想想同樣的情況,落在自己身上會怎麼樣.於是你開始懂得為別人讓路,也給自己留下更大的空間.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1-8 12:03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11-8 12:05 編輯

李心潔得道放下 修復彭順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e ... 1108/00282_017.html

影后李心潔與導演老公彭順的婚姻,月前遭小三介入,心潔與老公發表聯合聲明,攜手面對難關,展示出豁達大度的智慧!心潔對感情拎得起放得低,背後倚仗的原來是禪修六年的修為。

李心潔認為人生總有挫折,夫婦更加要同甘共苦。

李心潔月前經歷小三李悅彤之介入婚姻,令她與彭順的婚姻陷入危機,但心潔既原諒了老公,又寛恕傷害自己的人,對感情拎得起放得低,展現出過人的智慧,她以戲喻人生說:「做戲要識離開角色,人生都一樣,要識得放下。六年前我開始去禪修同睇佛教書,佛教嘅愛同智慧,令我變得平靜,生命有起有落、有順有逆,只要將挫折視為學習機會,就會珍惜每個際遇,一切都已經好好,正如我由細到大,都好幸福,要做嘅我都做到。」心胸闊不會受傷害

心潔雖知足常樂,她又如何應對外界的不知足呢?她說:「我對感情唔係話執唔執着,係我唔想自己對愛嘅表達咁狹窄,我想用心去愛眾生、去包容。(被愛嘅人傷害係咪最傷?)係咪傷害、傷害係深係淺?好睇自己,覺得傷係因為有所求,但好愛一個人係應該冇所求,冇所求就唔會有受傷嘅感覺,心胸闊就唔會覺得係傷害。(彭順都認為你心胸廣闊?)哈哈,我唔知,要問番佢!但我係比較快搵到出口嘅人,會用智慧去試圖明白成件事。」

•        李心潔接受本報訪問,展示豁達大度的智慧。

•        走出陰霾,李心潔重展歡顏。



•        李心潔已原諒了老公彭順有小三,得以保住婚姻。(資料圖片)

「我覺得所有喺我身邊出現嘅人,都係我嘅菩薩,係嚟幫我修行,令我變成好好嘅人,佢哋嚟考驗我,係畀機會我做功課。」心潔繼續說:「兩個人喺埋一齊總會經歷挫折,但喺得埋一齊,就要用愛去成長,互相扶持,同甘共苦!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1-28 22:11
蔡瀾贈24字真言 教處世之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mafPPwjbSs

發上等願
結中等緣
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
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2-2 21:34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12-2 21:44 編輯

講東講西 之 聰明與智慧  (請在2015年7月20日前收聽,之後會刪走)

主持人:岑逸飛、盧偉力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2/freeaswind&d=2014-07-20&p=414&e=271537&m=episode

講得很詳細,值得收聽.

有聽眾問主持人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是聰明或智慧, 但主持人答得中肯.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2-6 19:22
人品是修養出來的   文: 蘇賡哲 評論員

日本紅星高倉健早些時辭世,這消息對大陸人的震撼似乎遠比香港和台灣大。高倉健是大陸人走出文革陰霾所見的第一線陽光,不免對他特具一番深情,很多人發表悼念文章。和他合作過的張藝謀追述了他一些軼聞,顯示這位鐵漢型演員有中國人推崇的溫良謙恭讓高尚修養。例如大家一起出外景,高倉健的戲份一早拍好了,張藝謀表示他可以先回去休息,他婉拒後站在一株大樹的樹蔭下靜候三小時,直到外景團隊收工,他才鞠個躬,坐上專用車回去。

有人說這是老派人才有的處世態度,娛樂圈的年輕人多輕佻浮躁、未紅先驕,紅了更變成片場惡霸,對所有合作者頤指氣使,有如土皇帝,怎會像高倉健那樣,一個小工替他打三日遮陽傘,他不好意思送錢表示謝意,就脫下腕上名錶相贈。我覺得這種對人的善意、對人的敦厚大方,和年齡沒有絕對關係,而和個人的自我人格修養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說,修養又和讀書有關。

一位前輩在談到演雍正皇帝的唐國強時說:「大陸的電影演員都讀書,都用功,跟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國粵語片明星一樣,絕不是光靠一張臉去混飯吃的淺薄男女。胡金銓生前跟我說過許許多多他們當年入行的故事,真是苦讀苦學,硬拚出學養。」事實上,我認識胡金銓、關海山等一批電影人,就是在書店中。


作者: chenteipeng    時間: 2014-12-10 10:46
琴晚聽到都打個突.因為都係附近架區發生.
聽到條屍體連褲都無幫人著返.又實在太唔尊重死者.

又係過唔到色字呢一關.搞到自己一身蟻.
各位男男女女真係要小心小心.


https://hk.news.yahoo.com/15%E6% ... 7%A6-222016160.html
【太陽報專訊】私影o靚模墮死亡陷阱,變態「龍友」運屍、姦屍再棄屍!三十四歲已婚無業男沉迷私拍及網尋援交少女,一名十五歲少女前日應邀到該龍友家中拍性感照,期間被要求援交,疑因價錢問題起爭執,疑兇涉用玻璃樽扑死少女,因恐妻子返家撞破,急忙將屍體放入旅行篋,拖到旺角一酒店開房,與屍同床又疑姦淫屍體,最後將屍體重新打包放入「紅白藍」尼龍袋,昨晨再用手推車運到砵蘭街垃圾站,被清潔工揭發,重案組根據「天眼」掩至疑兇家中拉人。

涉嫌謀殺的男子姓劉(三十四歲),與家人居於旺角甘芳街,報稱無業。死者是一名十五歲輟學少女,靠做私影模特兒兼援交搵快錢,在網上以「小B」自稱,據悉兩人在網上認識,疑兇得知少女愛「角色扮演」,替人做私影模特兒,故稱付錢請少女上門,前日下午,少女首次應約到疑兇的住所拍性感照。

膠紙包頭 下身赤裸

拍攝期間,有人圖霸王硬上弓,與少女發生爭執,有人揮玻璃樽狂扑少女頭,少女失去知覺後,被疑兇淫辱,但有人恐妻子回家撞破,於是將少女用膠索帶綁手腳和頸,塞入旅行篋,前日下午五時他拖篋到旺角廣東道一間酒店開房,期間疑與屍體發生性行為,其後再用封箱膠紙包實少女頭,當時少女下身赤裸,上身僅穿黑色吊帶睡衣,被疑兇用黑色垃圾袋包屍,再塞入「紅白藍」尼龍袋。

昨晨八時,疑兇離開酒店,借來一部手推車返回房間,約十分鐘後,用手推車將藏屍的尼龍袋推離酒店,沿廣東道轉入山東街,將尼龍袋棄置於離酒店二百五十米外砵蘭街一九五號的垃圾站,後在後巷棄置手推車,再返酒店退房。其運屍過程被沿途多間商舖「天眼」拍下,其中山東街及新填地街交界一商舖閉路電視顯示,一名疑似男子「兩手空空」經過,五分鐘後推手推車折返,至八時十三分,他推着運載尼龍袋的手推車向砵蘭街方向走去。

至八時三十八分,垃圾站外判清潔女工發現垃圾箱內有一個簇新的尼龍袋,圖將它拿起時發現非常重,遂將拉鏈打開查看,揭發裏面藏有女屍,清潔女工嚇得大驚失色,即通知垃圾站主管,由主管報警。西九龍總區重案組接手調查,五小時後鎖定目標,掩至甘芳街拘捕疑兇。

警方表示,女死者被發現時上身穿黑色吊帶睡衣,下身赤裸,頭部及身體被膠紙包裹,頸、手腳及身體多處被大量索帶纏繞,其頸部有三條由索帶造成的傷痕,估計已死去一日,而死去前曾發生性行為,確實死因有待進一步調查。



作者: CalvinKan2013    時間: 2014-12-10 11:15
chenteipeng 發表於 2014-12-10 10:46
琴晚聽到都打個突.因為都係附近架區發生.
聽到條屍體連褲都無幫人著返.又實在太唔尊重死者.

每天卡數一筆清廣告 , 追逐品牌 , 享樂主義 , 入不敷支 , 淪落私影 (好聽就私影)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2-10 11:22
chenteipeng 發表於 2014-12-10 10:46
琴晚聽到都打個突.因為都係附近架區發生.
聽到條屍體連褲都無幫人著返.又實在太唔尊重死者.

Peng兄, 此帖貼在我另一專欄「陷阱」較適合.因此專欄是提醒人小心.別入陷阱裡.
作者: alexwush    時間: 2014-12-10 11:45
CarmenNg 發表於 2014-12-10 11:22
Peng兄, 此帖貼在我另一專欄「陷阱」較適合.因此專欄是提醒人小心.別入陷阱裡.  ...

可能有人對你嘅貼文不奈煩,所以有此一舉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2-10 12:59
alexwush 發表於 2014-12-10 11:45
可能有人對你嘅貼文不奈煩,所以有此一舉

我知Peng兄不會的,他只是不知另有陷阱專棟. 他貼在此也ok.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2-11 19:38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4 22:26 編輯

「一半到家門」  文: 王亭之

擔當和尚有一首詩:「無事去尋梅,得梅歸去來。雪深花尚淺,一半到家開。」

這首詩只是「白描」,把「尋梅」之事平平淡淡地說出來,不加渲染。可是此詩卻有禪意,難怪說,禪也者,只是「家常日用」。所謂「家常日用」也就是平淡之意。

何以說有禪意?那是因為禪家將「心」比喻為「家」,所謂「自家面目」,也就是「本心」、「本性」。如今說尋來的梅花「一半到家開」,也就是說,只須聽其自然,甚麼事一歸到本心,也就有樂趣了。所以世間的愁苦只是現象(雪深花尚淺),回到本心,愁苦此「逆緣」也就可以變成「順緣」。

因此我們就要凡事都問問本心,不須聽那麼多的閒言閒語,是即所謂「求心之所安」。梅花到家,就自然開放。

王亭之讀這首詩時,年纔六歲。教王亭之這首詩的人,是老管家阿玉頭,這一教,影響王亭之一生甚大,所以王亭之做人幾十年都毫無大志,凡事覺得安心就去做,那就變成計劃。當然更不懂得「建立形象」,可是這樣就可以是非分明,不須說自己於心不安的應酬話,做自己於心不安的埋堆事。如是做人,惹許多是非,那也由他,我的梅花到家開矣,那管得別人喜歡梅花,還是討厭梅花。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2-16 14:58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12-16 15:03 編輯

Ian Bell快樂迷宮

a“MAZE”ing Christmas 晝日‧星夜迷宮
展 期:即日至2015年1月31日
地 點:新城市廣場1期7樓戶外星光花園
門 票:免費入場
查詢電話:2684 9175


迷宮,如人生縮影,教人來來回回、兜兜轉轉、尋尋覓覓……雖然闖關過程或會遇上挫折、迷失等「困境」,但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人留下快樂回憶。近期來港替商場設計迷宮裝置的Ian Bell,兒時已被這有趣玩意迷倒,在他眼中,迷宮能令人產生短時間的迷茫,亦能迫使人不斷尋覓、繼續前進。「面對迷失,不論置身迷宮抑或現實世界,能處之泰然,這一點很重要……我喜歡看到快樂,期望今次在港築起的迷宮,能為大家帶來美好的體驗。」


在Ian Bell眼中,玩迷宮和做人一樣,兜兜轉轉,雖然過程中或會碰壁,但只要不放棄,總會有路可走。

鍾情主題樂園
Ian Bell來自英國,為世界級迷宮設計師Adrian Fisher的團隊成員,建造迷宮的本事毋庸置疑。Ian坦言,一向喜歡主題樂園,腦裏第一個有印象的迷宮,位於英國Paultons Park。「那時我大概只是幾歲大,那天一家人於迷宮亂鑽了半小時,我老是跟家人持相反意見,發現選錯了路,又跑快兩步折返原地,感覺好好玩。雖然那個迷宮已不存在,但腦裏仍殘留當年的記憶。」

據Ian表示,12年來,走訪過160多個主題樂園,觀察人們玩樂時的暢快反應,並發現迷宮是一門有利社交的遊戲。「玩迷宮的人,通常是跟家人或朋友一起,過程可令人笑破肚皮,也可引起連番爭拗,當抵達終點,那種共同熬過的體驗,又可讓人感覺更親密,作為度假活動最適合不過。」

靈感源於生活
談到入行經歷,Ian指出,要成為迷宮設計員,毋須考取任何證書、學位,唯一條件是為人愛玩。「還記得見工時,Adrian只關心我能不能引他發笑,他希望我能夠將幽默感運用於迷宮設計,想起來都算好彩,其實我的藝術造詣不是太好,哈哈哈!至於設計靈感主要來自日常接觸的新事物,譬如之前到訪沙田萬佛寺,四處閒逛之際,忽然想到,若打造一個鏡子迷宮,內裏有很多佛像,人們要找出通往不同佛像的路,應該會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體驗……」

Ian不諱言,以鏡子打造迷宮,可為創作人提供更多空間設置障礙物,或利用道具營造幻象,呈現一些故事場景。「相信你也試過把兩面鏡子相對吧,置身鏡子之間,可看到不斷複製的影像,非常有趣。這類鏡子迷宮確實很難逃出,之前曾為美國Hollywood Wax Museum設計過,迷宮佔地不大,惟加設鏡子後,疑幻疑真,配合不斷轉變顏色的燈光,進一步干擾人的視線與記憶力,找出路的難度也會大增。」

總有出路可走
今次Ian在港設置的迷宮作品,利用超過400塊透明幕牆構建,加上設於戶外,日與夜有着不同的風景,當中又以入夜後的效果最吸引,在光影陪襯下,感覺很浪漫。

「我想,人生中大概已造訪過80至100個迷宮,只見過一次被困的人呼叫求助,當時我和朋友在英國Alice in Wonderland Maze遊玩,突然聽到一班人於天橋上大叫『Help!Help!』,原來他們用了30分鐘仍離不開天橋。我覺得,在迷宮迷了路,讓人與人之間有機會互動,想起來也不錯呢!其實玩迷宮和做人一樣,向前邁進期間,需要不斷面臨選擇,少不免遇到挫折,但當你發現前路是一條窮巷時,只須轉身離開,回頭嘗試另一條出路便可,其象徵意義是,你永遠不會被囚禁於同一處,永遠有出路可走!」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1-9 20:19
年輕人的最佳投資 鍛煉體魄增長知識   文: 施永青

日前,有位年輕人託朋友約見我,想請我吃飯以表謝意。原來他創業初見成績,其中一個原因是以前聽了我一句話「年輕人不要一畢業,就只想著買樓、買車。這只會局限年輕人的發展。」這句話令他在畢業後,先做好自己份工,待打好一定的基礎後,就自行創業。之後他成家、置業,樣樣都水到渠成。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位年輕人際遇好,找到份好工,才有這樣的機會。我同意,並非每個人都能起步就這麼順利,但我不認同那些把年輕人的前途描述得一片灰暗的說法。為甚麼要告訴年輕人努力也沒有用呢?難道不努力才有用?

這些年來,我身邊不時有年輕人步向成功。他們不一定都有一個富爸爸,他們一樣要交高租金,一樣要面對行內已建立勢力的巨頭的擠壓,一樣要忍受已經不合時宜的政府政策,唯一與時下年輕人有別的,是他們不會第一時間去換iPhone6,而是盡量增加自己的儲備。當人家放假去旅行的時候,他們就去報讀短期的進修課程。當別人放工去蒲吧的時候,他們去參加文藝沙龍,結交有品味,有上進心的朋友。大家有不同的選擇,行的是不一樣的路,結果當然不一樣。

相比世上很多地方,香港社會其實已相對公平,年輕人不應埋怨自己沒有機會,即使在封建社會,富家子弟若是不思進取,一樣會家道中落;而「各領風騷數十年的才人」,很多時都是出自清貧家庭。

人天生雖然不平等,但出生後,上天都會予以扭轉命運的機會;關鍵是機會來的時候有沒有作好準備。不相信會有機會的人,不會去準備,自暴自棄,怎會有好結果?只有那些珍惜自己生命,不想碌碌無成過一生的人,才會及早作好準備,不失機會來臨的一刻。

要為機會作好準備,關鍵要有良好的體魄與豐富的知識。因此,最值得年輕人去投資的,就是自己的身體與智慧。需要投資進去的,是年輕人手上都有的時間,來日方長,全看你怎樣利用。

年輕人處於發育時期,是長身體,增長知識的最佳時刻。錯過這一刻,往後就事倍功半。
要鍛煉體魄,無需要去健身室找教練。我們年輕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條件,我的理念很簡單,就是要令身體變得很捱得。怎樣叫做捱得,就是不怕冷、不怕熱、能捱餓、能捱夜,能負重上山,能游長途,能小病不下崗,聽來很不科學,對我卻十分受用。

至於如何增長知識,最重要是要養成讀書的習慣,結交一些喜歡讀書的朋友,並勤於思考,不斷把學到的知識拿來應用,日子就會有功。知識一旦被掌握,就不愁被人奪去,所以比其他身外物更值得投資。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1-26 21:05
行為勝過言語     文: 王維基

最近看了兩個私人投資銀行的廣告,其中一個廣告的內容,是一輛名貴房車在荒野上爆胎,其中一位男主角主力換胎,另一位則從旁協助。換完胎,主力換胎的坐回名貴房車的後座,原來那位對換胎架輕就熟的是大老闆,相反協助大老闆換胎的是司機。廣告的信息,就是無論大事小事,老闆都應該懂得做,而且喜歡去做,而不是只坐在後座。

另一個廣告的內容圍繞一個男人帶小朋友到遊樂場,園方說六歲以下的小孩不用購票就能進場,但男人說兒子剛滿六歲,必須購票。售票員奇怪問:你兒子看起來並不像六歲小孩,你大可以隱瞞,省掉購票的錢,為何你這樣誠實呢?男人說,他只是做給兒子作榜樣,教導他做人必須誠實,這是原則。

兩個廣告我都非常認同。作為老闆,並不能只安坐在辦公室裏,必須大小事都懂得,而且親力親為。作為父親,記得一次與子女到英國旅遊,發現餐廳結帳時少算了二千多港元,所以我即時通知餐廳。餐廳的老闆走過來跟我的孩子說:你們的父親非常誠實。當時我心想,我並非聖人,算少了錢省回二千多元我必定很愉快。誠實,只為子女作示範,用二千元來為子女上一堂課。

坦白說,為人老闆及父母都不是聖人,但員工、子女都以你馬首是瞻,所以你的行為勝過千言萬語。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2-27 18:28
禮物  文: 關麗珊

禮物的英文Gift和Present都是雙關語, 前者還可解作天賦,後者可解作當下。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是天賦,人生的禮物是此刻。

畢加索認為「人生意義是找到你的天賦,生存目的是將它送出去」(The meaning of life is to find your gift.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give it away.)比方說,畫家找到自己的天賦是繪畫,運用天賦讓人間更美麗。

每個人都有天賦,肯定人人有份,差別是你是否找到自己的天生才能,並好好運用。有時候,我發現有些天賦暫時未見用處,也許時機未到。
我有點打機天賦,很易沉迷,一直拒絕下載,以免浪費太多時間。忘了為甚麼在幾個月前下載推糖遊戲,很快超越其他朋友,不曾付錢和要求朋友幫忙,有空玩一陣子,最近玩到755關,手機版未有756關,正好停一陣子。

這遊戲易玩難精,一旦掌握竅門,就可以輕易過關。然而,我寧願將打機天賦交換運動天賦,可惜無得換,看見不同朋友在外地騎單車一日遊,我卻只有等車和步行兩種選擇,學了許多次都學不成騎單車,好處是從未受傷;壞處是從來不懂騎單車、溜冰和滑雪等需要平衡的運動……

雖然天賦像禮物一樣無得揀,但收到都是開心的。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3-24 21:53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3-24 21:59 編輯

小龍蝦、青口、香蕉、青豆點食至啱 餐桌咪失禮
      
儀態及餐桌禮儀並非女士專修科,英國禮儀專家William Hanson(圖)對倫敦市長約翰遜等多位政客的食相不敢恭維,特在報上撰文及示範,給大家惡補一課。自以為對餐桌駕輕就熟永無失禮?知否不可在「半空」塗牛油、香蕉應用刀叉吃、青豆則要以叉尖「拮食」……

露筍‧慣常用手直接拈吃,若醬汁是公用的,切忌邊吃邊蘸醬,無謂大家分享口水吧。

小龍蝦‧教人無從下手的蝦類,應不拘小節、手到拿來剝殼?Hanson卻指大小蝦類都應用刀叉剔殼切肉,優雅享用。熟能生巧,在家以白灼蝦練練刀法可也。(圖1)
塗牛油‧麵包應撕成小塊、貼近桌面搽牛油,勿舉到半空塗搽。

青口‧大可用手剝吃,悖不妨用其殼充當夾子取肉。(圖2)

香蕉‧若是正式晚宴,應以刀叉破皮再切片。(圖3)
意粉‧用叉捲吃(可以匙輔助),麵條再長也不可用刀切斷。
吃湯‧注意是「吃」不是飲。湯匙要向外舀,湯碟亦應外傾側。

青豆‧如圖用叉「鏟吃」其實不當,應以叉尖刺插,如碟上有薯茸可用以「膠著」青豆放進口。青豆類不好惹,故得體主人不會上這道菜為難客人。(圖4)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3-27 19:36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3-27 19:38 編輯

出世? 入世?    (文章轉載)

人之所以是人,在於他的靈性,而心靈活動卻實現於具體的人身上. 這種活動發自生命深處,使他接觸到時間中的永恆.

因此,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某一段時期會在心靈內發生一種矛盾.他開始不滿足於他平凡的日常生活; 他開始真正地面對自己、面對整個世界; 一個理想在他腦海浮現 , 並且設法以理想來充滿現實.

他覺悟到世界的種種幻變,領會到人生現實的殘酷. 理智和感情的衝突, 開始在心中萌芽. 此時, 他迷網地徘徊於入世的感情和出世的高超嚮往之間.

一個嚮往永恆的心,往往使他忽略了人間現實的生命, 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 這時候,  出世與入世不能取得協調.

其實, 問題不在於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而在於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 將靈性的出世精神在人間加以發揮,已經達到做人的頂峰.這種出世精神,  便是人的真摰情感和愛心, 在人與人的往來中完全發揮出來.

作家王聿均說: 「真摰情感的激動和流溢, 使世界充滿莊嚴, 但它僅是一閃的雲影, 常會默默地消逝.」 宇宙間的一切是那麼的真實, 也是那麼的易逝.

一個人如果能夠是個富有情感、憐憫和愛心, 而又能夠生活得如此的酒脫; 他的人格己取得協調.

這樣一來, 人的生命自然地顯示出它真正的價值; 也無所謂出世和入世了, 因為我們已經生活一個真人生活.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8-7 22:45
談詩人  (自愛的小品)

有人說,心靈的生活將會證明生命的尊嚴與可貴. 事實上也正如此.一個人青春時的豪情, 壯年時的剛堅, 將培養出暮年時的安祥。無疑, 心靈的歌應是永不止息的. 把心靈擱起來生活的「生活」, 是何等的不幸啊! 而過靈性生活最深刻的是詩人,  一個真正的詩人,  該是他美善的生活.

詩人華美的韻律 –– 那一股內心的真、善和美, 使一般人渡過無邊的黑暗深淵. 怪不得有人說: 「權力使人腐化, 詩使人淨化.」

世界上有不少詩人 –– 有些可能從未曉得以美麗詩句表達心聲, 但是他們活著一個詩人的生活, 因他們熱愛生命, 熱愛這宇宙萬物. 他們在苦痛中領會人生的真諦, 在苦痛中實現人生的奧義. 他們知道生命旅程的疲憊, 不過是要自己更紮實, 更能抱著翻山越嶺的堅強, 來實現生命的尊貴和莊嚴.
作者: bcyeung    時間: 2015-8-8 09:19
thx again for sharing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12 21:26
內心風水修十五德   文: 方向宇

作為炎黃子孫,不論信奉甚麼宗教,信仰甚麼主義,都應該有道德、有仁義,否則就是無道、不仁不義。仁義道德,在不同宗教、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及僑居海外各國的華人心中,縱然有不同的字面解釋,但核心價值仍離不開: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中華民族歷盡千災萬劫而不倒,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有這十五字真言指引。

人們透過各種方法努力去改善風水、趨吉避凶,如果不恪守這十五字真言,就會功虧一簣。如果用這十五字真言去修身、齊家、治國,則可免禍,而且事半而功倍。所以,大家可將之理解為無形的風水效應,而且要修這「十五德」,不花一分錢,只要堅持,就不難修成正果。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有德,就是有天良,仁字拆開是二人,寓意凡事顧及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護自己家中的老幼,也愛護天下的老幼。

義,義字拆開是羊我。羊是古時最崇高最純潔的祭天供奉,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即是君子講道義,而小人只講利益;但在他心目中不義而富且貴,等如浮雲。我們處事要全力以赴,不該做的就千萬不要做。仁與義合一就是仁義,仁義之師,可立不敗之地。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12 21:34
修禮修智趨吉避凶    文: 方向宇

禮在「十五德」中排列於仁、義之後,但專門論述禮的《禮記》指出:「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仁與義,必須符合禮。禮,本來是祭祀天地的禮節、音樂、供奉,後來發展為人類相處的禮法,沒有禮,人就會無尊無卑、無規無矩,形同禽獸。

禮,是人類進化為萬物之靈的具體表現。現代社會的法律,有「非禮」這個罪名,古時的非禮,並不只限於對異性的猥瑣行為。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凡是不符合禮教的東西都不看、不聽、不講、不做。這是修身免禍的根本,與道家、佛家的修為一致,我們必須約束眼、耳、口、身體。

「十五德」中的智,意思與智商無關,而是要保持頭腦清醒,明辨是非,不斷自我提升。「智」字拆開,是知、日,每日都增長知識,如今最潮最in的網絡語言「長知識了」,其實就是智的表現。不智是無知,而且是頭腦不清醒,心竅被酒、色、財、氣、權所迷,也就是俗語說的「色迷心竅」、「利令智昏」。智,亦有追求光明的警醒,萬物向陽而生發,棄暗投明是明智之舉。所以我們要記住:「仁不輕絕,智不輕怨」。有仁德,就不會絕情;有智德,就不怨天尤人。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12 21:38
言而有信頂天立地     文: 方向宇

修心「十五德」的第4德是信。信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學生問孔子:治國靠甚麼?孔子答:一要足食,二要足兵,三要足信。人吃飽才能生存,兵強才能守護國家,人無信不立,站不住腳。學生又問:若一定要減,首先減哪一項?孔子說:去兵。學生又問其次減甚麼?孔子說:去食。學生質疑,不食會死。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信譽、誠信、守信,比生命更重要。信字拆開,是人言。任何民族的進化,都是先有語言,後有文字,未發明文字之前,語言就是法令;君無戲言,一國之君不能言而無信。回顧1972年9月中日恢復邦交,總理周恩來與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互贈書法,周恩來題「言必信,行必果」,而田中則題「信為萬事之本」。信,是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建立良性互動的根本。

信接下來是溫。溫是與人相處態度溫和,予人溫暖之感。《周公解夢》的周公,是周文王第4子、周武王之弟,德高望重。一次,他進餐期間,有人急事找他,他先把嘴中食物吐出來才答話,曹操讚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是溫的典範。孔子說,孝容易,色難。孝敬父母衣食,每月給些零用錢,不難,難在對父母體貼,和顏悅色。



作者: yinpatrick    時間: 2015-9-13 09:10
好文,多謝分享。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13 20:00
不良不儉後果嚴重  文: 方向宇

修心「十五德」,缺一不可,以這幾天講過的前6種德行而言,若有缺失就會變成不仁、不義、無禮、不智、無信、不和(溫可構建平和、和諧)。接下來就是良,缺乏良,輕則不良,例如產生不良紀錄;重則無良,再嚴重的就是喪盡天良。

本來,良是與生俱來的,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但若不加以修養,本性泯滅,就由不善變成不良,倘若聽之任之,良知、良心盡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任何宗教都導人向善,還要將善不斷提升,積善之家有餘慶,這就是積德積福帶來快樂。

恭,從心字部,恭字下半部,貌似小字多一點,其實就是心字。恭敬是表裏關係,心存敬意,外貌自然流露出恭敬的樣子,予人誠意、尊重、合作,假裝不來的。若口服心不服,面和心不和,很易被人識穿。所以,自古以來,恭賀道喜、打躬作揖,都有既定的規矩,否則就是不恭。

儉,節儉是人之美德,修心「十五德」怎可少了它?經濟環境差,不要緊,儉養廉;有錢有勢有地位,更要以儉養德。因為儉與廉是因果關係,儉是約束自己的佔有欲,不儉就會放縱,廉失守就會貪,貪字變貧,打回原形。諸葛亮臨終寫給兒子的《誡子書》便提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14 21:39
禮讓忠誠 必成大器    文: 方向宇

讓,範圍很廣,小至乘車讓座,大至退位讓賢。現代政治、經濟常說「互諒互讓」、「讓利」,都是讓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道德教育從小開始潛移默化,啟蒙讀物《三字經》就有「融四歲,能讓梨」。

漢末時代,孔融4歲就懂得禮讓,把大的梨禮讓給兄長。很多人喜歡用以下這兩句話做座右銘:「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讓、退讓,既可避免眼前災禍,省卻硬拼風險,又為未來的奮起作準備。在家庭而言,家和萬事興,要達到和睦,禮讓、忍讓、謙讓是必不可少的。

「十五德」的忠孝廉恥勇,看似講政治,但其實對個人、家庭都有好處。忠,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他每日都反省,自己替人辦事有沒有盡忠。這裏講的人,包括主人、客人、友人、家人,忠的對象,包括國家、民族、理想、信仰、婚姻、工作、友誼等。俗語云:「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只要有一次辦事不盡忠,就會失去誠信,再沒有第2次機會。由此可見,不忠只會損人害己。忠的反意詞是奸,小朋友看電視劇都會急不及待問:「這個人是忠的還是奸的?」若我們每天都不忠,有諸於內必形諸於外,難免一臉奸相。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15 09:42
孝敬父母 如拜菩薩    文: 方向宇

孝,是一切修為的根本。佛家說,父母是家中的菩薩,孝敬父母,等同拜了菩薩。儒家的《弟子規》則說「百善孝為先」,而另一種說法是「百行孝為先」。一切德行,以孝為首要考核。

在漢朝,皇帝去世後,諡號都加一個孝字,以表率一個好皇帝最重要是孝。漢朝後,差不多每個朝代都有以孝為號的皇帝,例如,晉朝有孝武帝,南北朝也有孝武帝,北魏更先後有孝文、孝明、孝莊、孝武4個皇帝,清朝沒有以孝為號的皇帝,但有一個孝莊皇后。

孝字,上半部是老,下半部是子,子女把恭敬、照顧老人家的責任扛在肩上,就是孝。教字,左邊是孝,右邊是文,即孝道是教育的文化核心。孔子向學生解釋:世人誤解了,以為供養父母就是孝,但其實家中的動物也要養,若對父母只是養而不敬,這與動物有何分別?今時今日,能供養父母的,已經算是乖仔乖女。至於政府則提出養老、安老、敬老3個層次,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哪個層次最高。

孝,是人類由動物進化到萬物之靈的過程。但有些動物也懂得孝,羔羊吃奶是跪着感恩的;烏鴉幼雛被母親餵哺60天,成長了,會反哺母親60天。很值得我們反思。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16 20:40
知廉知恥心安理得   文: 方向宇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廉是國家支柱之一,江山社稷就靠這4種高尚情操維繫。失一維則傾,失二維則危,失三維則覆,四維皆失,國家就滅亡。廉潔、清廉,做官做人都要乾淨正直。西漢時期,武帝勵精圖治,廣開言路,請有識之士提供治國大計。董仲舒獻《舉賢良對策》,主張「天人感應」,崇尚儒家,被武帝接納。在遴選官員的考試中,有兩個主科,一是孝,二是廉,全國各地州郡每年都會察舉孝廉之人,送交朝廷決定是否任用。孝是評核考生對尊長的孝順,廉是待人處事的正直,合稱孝廉,是讀書人進入仕途的必經之路,過不了這兩關,才華再好也不獲錄用。

到了明、清兩代,孝廉更成為舉人的雅號。廉是光明正大,不隱瞞個人缺點,不貪取不應得的財物,直到現在肅貪仍是官場的首要課題。要肅貪,先倡廉,不管信仰儒釋道還是基督,亦不論資本主義者或共產主義者,沒有廉政就會腐敗,就會覆亡。老百姓廉潔守法,就能知足常樂。

恥在「十五德」中,其實很重要,罵人無禮無良、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都不及罵一聲無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無恥之恥,是人類最大的恥辱。「人無廉恥,百事可為」,一個不知恥的人,甚麼傷天害理、傷風敗俗的事都做得出來,我們恥與之為伍。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17 21:58
有仁有智勇者不懼  文: 方向宇

「十五德」所講的勇,看似簡單,實質不凡。長輩常說「心口寫個勇字係無用嘅」,聽似說笑,但箇中卻有很多道理:有勇無謀,難以取勝;好勇鬥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有決心,不用腦,等於有心無力。

楚漢相爭,項羽非常勇猛,但被歷史評價為「匹夫之勇」,他只得一身牛力,即使武功了得,卻欠缺仁和智。孔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一個做大事的人,起碼須具備仁、智、勇。項羽的仁,只是表面工夫,為他拚命打江山的將士有傷病,他假意慰問,送些飲食,但卻絕少有甚麼封誥,這是假仁,實質不仁。他剛愎自用,不重視謀士的提議,是如假包換的「楚霸王」,這是不智。他不仁不智,單憑「匹夫之勇」,雖然打仗必帶頭衝鋒陷陣,但忘記了自己主帥的身份,須有軍師、參謀商討計劃,要有大將協助指揮布陣、作戰,結果垓下之戰,兵敗如山倒,長嘆「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烏江自刎,死時才31歲。但他至死亦不承認自己的過失,推諉於天數,成為歷史上一個有勇無謀的反面教材。

作為修養的勇,大前提是維護正義、仁愛,而勇還要講究方法,也就是說,為了仁義而勇敢,但勇敢時要有智慧。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22 21:33
修身養德立志勤學    文: 方向宇

據歷史記載,諸葛亮的智慧,表現在一番對話、兩份報告、一封家書之上。

「一番對話」是《隆中對》。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真誠打動,在隆中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欣然答應出山輔助他恢復漢室霸業。「兩份報告」是《前出師表》與《後出師表》。劉備臨終,託孤請諸葛亮照顧他的兒子阿斗,經過多年的充分準備,諸葛亮兩番親自統帥三軍與魏國決戰,出師前上表給劉備之子劉禪,其中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忠臣心聲,表露無遺。

「一封家書」就是《教子書》。諸葛亮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收養親姪諸葛喬為子,視如己出,管教甚嚴,經常帶在身邊,耳提面命;另一個是親生兒子諸葛瞻,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才8歲。這篇《教子書》又名《諸葛亮誡子書》,臨終寫給諸葛瞻,一直被視為教育下一代的最佳教材。

書上寫:「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86個字蘊含無窮的修心養德哲理,不僅是教子良方,也是自我增值之法。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22 21:35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文: 方向宇

諸葛亮《誡子書》是寫給7、8歲兒子看的,所以用字很淺白,但是就一般人而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更何況是集道家、儒家、法家、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教育家於一身的諸葛亮?何況這是他寫給獨子的遺囑!所以這86個字,字字珠璣,包含很高深的哲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夫,講到;君子,有才學有道德的人;行,品行;君子的品行,靠集中精神專心學習修養自身,靠勤儉樸實去提升品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澹,即是淡,若不看輕世俗的浮名,不控制利欲、物欲及一切佔有欲,就會迷失方向,無法實現志向;不堅定、不安心、不冷靜,就無法達到遠大目的。這兩句話,其實是諸葛亮對儒家思想的實踐心德。

孔子的學生曾子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做人要有大志,有大志就任重道遠,把仁義扛在肩上,不是很重嗎?這條通往真理的路,至死才能停步,不是很遠嗎?諸葛亮當然明白箇中道理,把畢生奉獻給恢復漢室的大業,終極一擊寫《出師表》明志,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澹泊明志」和「寧靜致遠」,就是諸葛亮的智慧。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23 20:59
不學無術虛度一生   文: 方向宇       

諸葛亮教子:「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一段闡釋才、學、靜、志的因果關係。因果,本來是佛家用來分析宇宙萬物的原因與結果,但其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普遍的真理,在中華文化根深柢固,所以諸葛亮信手拈來。

要有真材實料,必須學習,不學習,就不能增加知識;要有學問,先要立志,無大志則無大學問。而光有大志去學習亦未必能成功,還要靜心、用心、專心。這幾句話,其實是講寧靜的重要。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怠慢,有版本作怠漫、淫慢,意思都一樣。懶惰、散漫(淫不解作淫亂,而是過分沉迷的意思)。懶惰散漫的人,是不足以勵精圖治的;性急浮躁的人,是不能陶冶性情而有學養的。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年華隨時光飛逝,意志也隨着日子過去;到最後,就好像枯葉一樣飄落,碌碌無為,對社會全無貢獻。那時,空虛的心靈守在殘破的房屋,你才後悔,還來得及嗎?

各位讀者聽了諸葛亮這番說話,不知有何感觸?方向宇寫到這裏,百感交集……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24 09:12
教育子女 身教言傳   文: 方向宇

諸葛亮寫了《誡子書》不久,便在軍中病危了;他夜觀星象,只見三台星座,主星幽暗,客星比平時加倍明亮,自知命危於旦夕。他的學生姜維提醒可用七星燈祈禳延壽。

諸葛亮按道家禳壽之術,在帳中點七星燈,若7天內主燈不滅,則顯示上天允許他繼續生存。到了第6天,主燈愈趨明亮,姜維與諸葛亮都以為可逃過一劫。怎料腦後有反骨、被諸葛亮預言自己一死必會作反的魏延衝入帳中,腳步太猛,竟把主燈吹滅!禳壽失敗的諸葛亮只好安排後事,運用最後智慧,令三軍連同他遺體均平安返回蜀國。

諸葛亮死時,諸葛瞻才8歲,後主劉禪賜其承襲武侯爵位。到他17歲時,劉禪招他為駙馬,有說此公主為劉禪之女,張飛之外孫女;諸葛瞻與之成親,是親上加親。諸葛瞻後來官至軍師將軍,更與輔國大臣董厥共掌國事。

他36歲那年,與長子諸葛尚於四川綿竹保衞戰中犧牲。劉備當年對諸葛亮三顧茅廬之殊恩,諸葛亮用3代人的生命作回報,這就是古人的忠義。

《誡子書》中諸葛亮並無提過忠義兩字,但其子孫做到了,這就是「身教言傳」,父母的行

作者: winghung1    時間: 2015-9-25 10:35
多谢分享,多些上傳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9-25 20:58
孔明智慧成功之道   文: 方向宇

諸葛亮《誡子書》不僅教育下一代,也教育成年人,甚至對於成功人士來說,吸收其中智慧精華,有助事業發展。這些智慧精華在於5個要點:

一、靜。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寧靜致遠。險躁則不能冶性。佛家說:靜能生慧,慧能生智。心靜,頭腦就清醒,就有好思維。

二、儉。諸葛亮說:儉以養德。明朝還初道人集儒釋道三家智慧,寫成《菜根譚》,其中有:「崇儉養廉,守拙全真」,崇尚儉樸,養廉守真,這是道家修為最高境界。

三、學。學習令資質平庸的人智慧增值;不學,天資再好也變成庸才。諸葛亮去世前曾寫信給兄長諸葛瑾:「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擔心天資高的兒子,自恃聰明,成不了大器。幸好諸葛瞻領悟到《誡子書》意思,發憤向學,終於沒玷污其父的美名。

四、志。志向志向,有志才有方向。志字,志由士與心組成,告訴我們,心中不能沒志願、沒理想。今天,學生升學,也要填報志願。立志、勵志,是成功開始。

五、勤。勤還要加快,怠慢則不能勵精。今時今日,時間加上勤快才等於金錢。勤快是愛惜光陰的表現。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10-22 21:04
三衰六旺如何預測  文: 方向宇

「人有三衰六旺」,這句話說了幾千年,至今仍然是很多人的口頭禪。「三衰」是身衰、家衰、運衰。「六旺」是丁旺、財旺、畜旺、牧旺、農旺、果旺。從「六旺」的排序,可知此說法起源於遠古。

自古以來,丁比財重要,人的因素第一,而畜牧、農業則是財富的主要來源。然而,農牧收成要靠天,人們除了新年祈求「添丁發財」、「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還會以勘輿術數窺探天意,力求做到盡人事而順天命。不過,天氣難測,天意更難測,所以,呂蒙正在《寒窰賦》開頭兩句就慨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在歷史長河中,好的宰相很多,但能留下與命運有關著作的,只有3位:
一是諸葛亮的《諸葛神算》,
二是劉伯溫的《燒餅歌》,
三是呂蒙正的《寒窰賦》。

呂蒙正出身官宦人家,其父呂龜圖在洛陽做官。從呂龜圖這個名字,可看出呂蒙正的祖輩是書香門第,因為一般人不會用龜字為下一代取名;但龜圖這名字卻很古雅、玄妙。

術數「九宮飛星」,是古時神龜浮現在洛水,龜背有9個數目,後來就成為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等星,作為判斷吉凶的依據。

可惜,呂龜圖不懂術數,爛桃花氾濫,妻妾成群,更將髮妻、嫡子趕出門,導致呂蒙正要年少乞食。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10-22 21:06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22 21:19 編輯

天地迴圈順其自然     文: 方向宇

中國傳統占卜,靠的龜殼。《易經》記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聖人是華夏文明始祖伏羲,根據龍馬在黃河獻的河圖,以及神龜在洛水獻的洛書,繪製八卦與九疇,成為占卜的根據。從此,龜成為神聖、長壽、穩健而有預知能力的吉祥物。

可惜,呂蒙正之父呂龜圖虛有龜圖之名,卻無龜圖的預知能力,把髮妻劉氏與呂蒙正母子逐出豪門,任其乞食維生。等到呂蒙正中狀元,仕途得意,呂龜圖已然破落。呂蒙正把父親接回家中,劉氏為成全呂蒙正孝道,沒有反對,但堅決不與這個絕情老公同住一房。不久,呂龜圖去世,結束一段恩怨,是他「無命享仔福」,也許這就是因果。

呂蒙正對宋太宗忠心耿耿,但受親友、同僚所累,宰相位置三起三落,最終還是獲太宗信任,賜權杖可打失職百官,賜尚方寶劍斬除奸臣,更授太子太師之職,教導少年的宋真宗忠孝、勤奮之道。

呂蒙正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三衰六旺寫成《寒窰賦》,作為活教材,其中有用修身、齊家、治國,以避免身衰、家衰、運衰的儒家思想,有因果報應的佛家思想,更重要是「時也、運也、命也」的道家思想。他把自己由無家被棄的卑賤之人,到成為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的貴人實例,勸人順應天地迴圈,「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

作者: 葉雅圖    時間: 2015-10-22 21:14
多謝分享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10-25 20:43
心存正氣 就是風水  文:方向宇

相由心生,心相比面相更重要。風水亦由心生,而且心風水比宅風水更重要。心地歹毒,或言行不檢點,住再好風水的大宅,也會破落。反而,心地善良,積福修德,住風水再差的簡陋小屋,也有好結果。所以,古語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面相看氣色,風水看氣口。住宅的氣口是門與窗,聚氣的地方就是財位。人的氣口是鼻與嘴,而聚氣的地方是肚,所以,我們勸人不必浪費唇舌,很多時候會說:「無謂嘥口水,不如慳番啖氣暖肚!」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就是勸勉我們,當別人不了解自己,或甚至得罪自己,不要惱怒。西方也有類似格言,「不要因別人犯錯而懲罰自己」。

中國有古諺云:「宰相肚裏能撐船」,作為一國之首相,氣量一定要大,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好宰相,誰的氣量最大?就是呂蒙正。宋太宗曾經在朝上這樣說:「蒙正氣量,我不如也」。有一位歷史學家說,智量最大是孔明,膽量最大是趙雲,氣量最大是呂蒙正。呂蒙正第一天上朝時,背後有人嘲笑他:「這個鄉下佬居然也上朝!」呂蒙正身邊的朋友想回頭看看是誰說這話,呂蒙正阻止說,記住這人有甚麼用,索性把這事忘記算了。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10-28 20:59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28 21:00 編輯

順應天命蓄勢待發    文: 方向孝

少年受苦,青年刻苦,對人品、事業有提升與推動作用。呂蒙正一生所遇到最大考驗,不是童年與母親一起被父親逐出家門,也不是住破窰討飯維生,更不是工作的種種困難,而是宋太宗把接班人趙恒交託予他來管教。他要背負太子太師之職,就是「陪太子讀書」的苦差。

呂蒙正從苦難童年學會感恩,覺得不盡心教好趙恒對不起宋太宗,但含着金鎖匙出世的趙恒高傲狂妄,吃軟不吃硬。於是,他把歷史人物如姜太公、孔子、張良、韓信、項羽、劉邦、孔明等的遭遇與命運,結合他自己對「時也、命也、運也」的親身體會,寫成《寒窰賦》,作為太子的道德教育課本。幸好趙恒受教,後來繼位,成為宋真宗。

宋太宗去世,真宗為其建皇陵,呂蒙正把歷年宋太宗御賜的幾百萬両銀獻作建築費用。太宗下葬時,呂蒙正與宋真宗一齊下跪痛哭,場面非常感人。在他身教言傳薰陶之下,真宗信奉道教和佛教,勵精圖治,勤政親民,在位25年,也算是個好皇帝。

真宗熟讀《寒窰賦》,其中這幾句,大家不妨記住:「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人有三衰六旺,明白這道理,富貴時不驕傲,貧賤時不自卑。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6-4-9 21:30
做人爭氣靠自己  文: 方向宇

人體內在的氣,主要有3種,一是正氣,要靠精神磨練、道德修養;二是中氣,要靠鍛煉和保養;三是邪氣,不知不覺間積聚。
儒家亞聖孟子是最早提出正氣的,他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教導世人應該好好地培養自己剛直正大的精神。近代常用的成語「浩氣長存」,就由這句話引申而成。

宋代忠良文天祥不做漢奸不當亡國奴,寫《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意思是說,天地之間的正氣,通過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地上就是大河高山,在天上就是日月星辰,在人間就是浩然之氣,古今都有這樣的君子英雄。

《黃帝內經•素問》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把正氣作為預防、對抗疾病、流行病的重要手段。體內的正氣充足,就不容易受外邪的干犯。中醫學所講的正氣,包括精神、心態、體質、機能,也包括我們常講的中氣,很多藥材、方劑、保健湯水都有補中氣作用。但單靠藥物也不是辦法,首先要有信心調理好身體、對抗疾病,一個悲觀、無信心、消極的人,體質肯定不好,有病也較常人難以治愈。歌星、藝人為演出做準備,並不僅靠進補,必須通過游泳、跑步、健身、晨運去練氣。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6-4-10 21:19
人格體格 同樣重要  文: 方向宇

正氣是人格,中氣是體格,兩者相輔相成。在事業而言,人格好,氣魄大,但體格不好,有心無力,難有大成就,甚至壯志未酬就早逝。在身體而言,有對抗疾病的條件、知識,但不落實在行動,難享健康長壽。沒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即使有最好的醫生、藥物、治療方案,也無濟於事,有時候,意志與心態,比治療更重要。

外國有一位女士身體不適,醫生替她從體內取出相關器官組織進行化驗。檢查前,主診醫生並沒有作任何診斷,只表示等報告有結果再評估。這女士以為是患癌,茶飯不思,無法入睡,整天打電話、發資訊向親友訴苦、告別,親友愈好言安慰,她愈覺得自己真的患癌。沒幾天,她就體重急降,頭暈眼花,虛弱無力,一切都令她更相信自己已癌症末期,找律師立遺囑,作出財產分配,向子女交代後事安排,沒多久就壽終正寢。這時,醫院報告卻顯示她並非患癌。這個故事教訓我們,恐懼、消極、絕望往往比疾病本身更要命。

筆者有一位朋友,20多年前確診末期頑疾,接受了手術。醫生說,可延長壽命2、3年,但必須長期接受化療和藥療。他的經濟環境不許可,惟有每天早午晚各散步一次,飲食清淡。1年後他可以游泳,生活完全自理,還免費幫老弱病殘親友做家務,代掛號、陪看病;至今他仍健在。這是正氣與中氣合璧無敵的最好例子。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6-11-18 20:16
名人家訓 永不過時   文: 方向宇

中國有些家訓,成為國訓。

曾國藩的家訓,精華在於「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朱柏廬治家格言中的這幾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諸葛亮的教子書,全文只有86字,本身就是「為政不在多言」的典範,其中「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8個字,已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座右銘。

近來,「琅琊」這兩個字,經電視劇、小說的推波助瀾,已經家喻戶曉。而中華第一望族王氏的家訓,言簡意賅,只有6個字:「言宜慢,心宜善」,這6個字令琅琊王氏在歷史長河中,不論順流逆流,都屹立不倒,而且非常顯赫,由漢朝開始,出過36位皇后,35位丞相,36位駙馬,當然,還有大家都熟悉的「書聖」王羲之,王羲之的書法,被歷代皇帝尊崇得比聖旨更神聖。

如果能夠悟透「言宜慢,心宜善」的真締,可以免禍,可以幸福,可以富貴。這6個字的起源,記載在正史,也流傳在野史,引領琅琊王氏興旺的是王吉,而點化王吉的,是一位沒留姓名的高人。



作者: 容燥兒    時間: 2016-11-18 20:20
感謝分享。

言宜慢,心宜善。
好好的教晦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6-11-18 20:26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6-11-20 22:55 編輯
容燥兒 發表於 2016-11-18 20:20
感謝分享。

言宜慢,心宜善。

共免之!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6-11-19 20:16
高人指點 趨吉避凶    文: 方向宇

琅琊王氏望族,由王吉開始顯赫。王吉祖籍山東省琅琊郡皋虞村。王吉初出道不久,因有才華,由縣令升為昌邑王劉賀府的中尉,負責治安、糾察,算是平步青雲,但這個昌邑王荒淫無道,王吉性格剛直,同僚都是趨炎附勢的小人,覺得自己明珠暗投,悶悶不樂。

有一天,他獨自去太平樓飲酒,見到鄰桌一位衣着樸素的長者向他微笑舉杯表達善意,王吉走過去與長者打招呼,長者直言問王吉有甚麽心事?王吉略陳工作的困擾。長者搖頭示意他不用說下去,「我送你三個字,言……宜……慢。」說罷揚長而去。

王吉頓悟,此後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不與劉賀以及同僚衝突,也不同流合污。後來,19歲的劉賀當了27日皇帝,被揭發向官員徵索財物案件共千多宗,太后知道,為保社稷江山,下詔廢黜劉賀,送回昌邑,由劉詢繼位當了漢宣帝。

忠直的王吉獲劉詢賞識,官愈做愈大,但性格太剛烈,得勢不饒人,清理、打擊、報復政治對手,令人望而生畏。有一天,王吉重回昌邑,有一長者攔住他的車隊,負責保安的校尉正要驅趕,長者聲如洪鐘,直呼「要見王吉」!

王吉聽得聲音非常熟悉,定神一看,這位不是十年前教他「言宜慢」的高人?連忙下車趨前打躬作揖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6-11-20 20:08
立心善良 才是真理   文: 方向宇

王吉官場得意後,重遊昌邑,沒想到,竟然與十年前曾經點化他的那位高人重遇,令王吉驚訝的是,這位長者年齡增加十歲,但舉止言談反而顯得年輕。王吉請高人重上太平樓敍舊。

「遊故地」、「遇故人」、「說故事」,是人生樂事。王吉謙卑地向高人再三致謝,感謝他當年賜「言宜慢」三字真言,讓他思考到孔子在《論語》說的「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言未及而言之,謂之躁」;「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高人對王吉說,這段日子,你能夠避過很多官場是非恩怨,做出一些政績,是因為你做事果斷,說話謹慎;不說不合身份不合時宜不合場面的躁話;你不輕易作出承諾,擔心說得出而做不到。但你只成功了一半,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出言必行,是對的,嚴格而言只成功一半,因為你做事合法合理可惜不合情,甚至不近人情。

說到這裏,高人點到即止,留空間讓王吉反省。兩人飲了幾杯,令王吉敬畏的長者說了「心宜善」三個字,就飄然而去。王吉深刻反思,覺悟自己對政敵、異見人士真的有點心狠手辣,往往「對人不對事」,手段有時甚至殘忍!

王吉如何修正自己的心態,改善自己的行為呢?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