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9633|回復: 2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用思辨探究歷史,讓歷史成為大用

[複製鏈接]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3-2 00:36:04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5-3-11 05:58 編輯

* 也談學習中史

      陳家偉 博士   -   2015-02-25


在香港,中國歷史科一直以來都不受學校和家長重視。對大部分學生而言,中史科是沉悶的或極端沉悶的。這是香港由來已久的問題,不但學生認為過往幾千年的歷史已經過去,學習這些古老的歷史對學習者沒有多少幫助,歷史是舊的,是死的,現在重視的是科學的,先進的和創新的事,學校的領導者和一般家長也許和學生的看法一致,所以愈來愈少中學開設中史科。在初中階段,大部分只是「支離破碎」地融入不同的科目中,成為單元或其中一部分。到新高中,考生已剩下7,000,相對其他科目,選報的人數少得可憐。中史科會否日漸被淘汰,甚至壽終正寢,還是在香港還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史教育成功與否  始終是人的問題


筆者想分享自己學習中史的一些經驗。最記得中一的時候,教中史的老師是位男的體育老師,每次上課,他都只是站在風扇底下,然後叫同學站立起來,一個朗讀一段,然後到下一個。他沒有太多的講解,也不會抄筆記,許多時候黑板都是空空的。記得最離譜的是他把隋煬帝讀作隋「煇」帝,甚是奇怪。現在回想起來,知道他是專業的體育老師,體育的教學真的很出色,但教中史是校長給他「配搭」的閒科,要求不高,簡簡單單,馬馬虎虎便是。


到了中六和中七,教我中史科的老師是在港大修中史的,算是專科專教了,可是他教得也沒怎樣好,只是在堂上不斷抄長長的引述,筆者只是手指累得很,許多同學都很不喜歡中史。雖然公開試的成績還算不錯,但大都是靠自己自修得來。我好像一生也未遇過稱職或出色的中史科老師,但不代表中史科悶和無用。我相信只是人的問題,或是惡性循環,不應該「一竹篙打一船人」,抹殺教得好,教得精彩的中史科老師!


學習中史 有助安身立命


筆者「少不更事」,最初也覺得自己讀了多年中史,浪費了不少寶貴的時間,但出來做事以後才知道或慶幸自己修讀過中國歷史,對我了解中國文化和現今的中國發展很有幫助,甚至對國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說中國人讀中國歷史要有一份温情和敬意,我很認同這個立場,因為我們不是以外國的漢學家的角度去研究史實,而是我們的祖先也是歷史的一部分,與自己息息相關。每一個民族都要經過不斷的奮鬥才能屹立於世,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會有好的時候,也會有壞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有文化的承傳,有家有國,人才有根,才可安身立命。


慶幸中國有那麼悠長的歷史,有那麼遼闊的彊土,朝代不斷更替,制度不斷變革,有起有落,相對世界其他民族,其他國家,中國毫不遜色,中國崛起更已是不爭的事實。要完善不足之處,中國的每一個人也有責任,要從認識中國歷史做起,要多一分温情和敬意,願大家喜歡看中國歷史,知道中國文化的精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2

好友

387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23#
發表於 2015-3-29 14:39:0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葉雅圖 於 2015-3-29 14:40 編輯

智慧、思維方法、錢 那樣重要



轉錄

未來的半個世紀最尖端的工作如下:

批判思維」的訓練,將會成為最興旺的教育工作,
所以亦會帶動了語言學、哲學、教育心理學、……的蓬勃發展。
如果中文尚能在全球化之中生存的話,「中文 IB 課程」將會有強大的需求。

「批判思維」的訓練,有可能是  Carpe Diem  Schools  的弱項,
那麼訓練年青人「批判思維」是誰的責任?
是否只能夠像 Oxford  University  那般,在大學裡成立  Socratic Club
我們應該放棄中學裡的「批判思維」訓練嗎?
社會上會否出現「批判思維」的補習學校,
就好像跳舞、繪畫、手工藝等一樣?


  宗教精神、正向心理學和人際關係心理學,
將會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學科。
這個新的學科將會領導中學裡的「生命教育」
和「道德教育」的方向。


  機械人的設計和改進,
將會成為未來半個世紀最興旺的偏才工作。


  最先進的電腦程式編寫人員,
在應用到教育、機械人、國防、武器及娛樂五大方面,
亦將會成為未來半個世紀最興旺的偏才工作。


  機械人的維修的工作,當然應運而生。
至於傳統的機械和機器的維修的工作,
如果該類機械和機器並沒有被淘汰,
依然會有需求。


Andrew McAfee
What will  future  jobs look  like




生活、時間和死亡,這三者都不會等待任何人,
而思考力不足的人一向喜歡誇讚的意志和毅力,
隨時都可能會被浪費。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思考,
如何能夠活得有自由?
如何能夠在日趨複雜的世界中生存?
如何能夠活得有意義和有效率?
如何能夠將浩如煙海的知識融會貫通?
立志做大事的人,更加需要培育個人思考的能力,
因為只有具備智慧和運氣的人才有資格說:
在我的字典裡,沒有失敗兩個字。」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2#
發表於 2015-3-26 05:52:26 |只看該作者
CarmenNg 發表於 2015-3-25 15:53
不讀史,無語焉.


腹有詩書(經史子集)氣自華, 復言之有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1#
發表於 2015-3-26 05:49:06 |只看該作者
郭輝 發表於 2015-3-25 13:06
陶傑 - 黃金月冒險號 2014/10/14

高等人讀歷史


如前所述: 研讀歷史,有助我們鑑古通今; 藉著汲取前人成敗得失之教訓,從而提升批判性思維......

主修歷史的人, 未必都是真正通曉歷史之輩; 相反, 目下不少只是靠自修研習歷史者卻能把史料融會貫通, 掌握透徹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0#
發表於 2015-3-26 05:46:42 |只看該作者
葉雅圖 發表於 2015-3-25 11:21
讀歷史, 我可以學會什麼? : 20世紀最偉大歷史著作精華結論, 告訴你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 ...


謝謝推介分享! Youtube那段內容很值得大家去深思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9#
發表於 2015-3-26 05:44:4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5-3-26 05:50 編輯
stevie 發表於 2015-3-11 09:49
國師, 軍師. 外交官, 政治家.


如前所述: 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應該是通才的。

主修歷史的也未必只限於當歷史教師一職;若中英兩文三語俱佳,再加上有領導才華、
具應變能力、

儀表出眾......等條件,根本就不愁會被摒棄於職場之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8#
發表於 2015-3-26 05:43:3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5-3-26 11:58 編輯

欣見此主題廣獲網友迴響, 謝謝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7#
發表於 2015-3-25 15:53:01 |只看該作者

不讀史,無語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0

好友

1363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6#
發表於 2015-3-25 13:06:3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郭輝 於 2015-3-26 09:54 編輯

陶傑 - 黃金冒險號 2014/10/14

高等人讀歷史

二十世紀英國歷史學家、自由黨政治家羅思(A. L. Rowse)有一本文集,叫做「英國精神」(The English Spirit),內有一文,叫做「歷史的用處」(The Use of History),開頭這樣說:「低智商的人與極度功利的人時時問:讀歷史,有什麼用呢?他們從不會想想。學歷史有什麼用?當然有,而且用途直接而有效。十六世紀的人,最明白讀歷史的用途:馬奇艾維利、伊拉謨斯、蒙田、培根,這些高人一等的人物都一致認為:讀歷史是君主、政治家、政客的主科學問(History was the sovereign study for the prince, the statesman, the politician)。歷史是為統治者而設的主要教育(History played a large part in the education of rulers)。歷史是拿破崙的最愛。歷史讀得通的人,會迴避無數以前發生過的災難。」

羅思很坦率,指出認為讀歷史無用的人,是低智商的(Unintelligent),而愛讀歷史的人,是高一等的(Superior)。在英國的寄宿學校、牛津和劍橋,英國人珍視的學科是歷史、拉丁文,然後是文學,因為這是為高等人而設的。在孔子「上智下愚」的階級社會裏,愚民合該做奴才,牠們的愚昧,首先來自於缺乏學識,而眾多學識之中,歷史學是人類文明的燈塔,也是學識之母。

人生苦短,做人要帶着「崇優」的態度。孟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無論英國歷史學家羅思,還是中國的孔子孟子,都鼓勵我們暗中歧視愚昧的人。當你面前出現一個蠢人、他口沫橫飛、誇誇而論,偏偏愛講中國、講政治、講世界,而這個人只是一個金融銀行家,或者是一名基層人士,他對歷史毫無認識,但拜言論自由所賜,他當然有發表意見的自由。

我時時佩服英國人的殖民地教育,將歷史教育辦成枯燥無味的學科,而且最傑出的成就,是在撤出香港之後,還有辦法令香港的中國人鄙視歷史科,因而以對過去一無所知為榮為樂。這個地雷,英國人埋得深,埋得好,看着地雷一一爆炸,我承認,我很有快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2

好友

387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15#
發表於 2015-3-25 11:21:29 |只看該作者
讀歷史, 我可以學會什麼? : 20世紀最偉大歷史著作精華結論, 告訴你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91562018278


教育的未來(Did you kno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9Wt9G--JY

史.jpg (24.84 KB, 下載次數: 178)

史.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30 13:29 , Processed in 0.052761 second(s), 22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