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3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走圈與健身——談形意八卦掌趟泥步——王精霞

[複製鏈接]

698

主題

0

好友

468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8-13 14:01: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ondey 於 2017-8-13 14:02 編輯

文/王精霞 2013年

形意八卦掌是一門系統的傳統內家拳術,其最基礎的習練方法趟泥步走圈,對技擊和養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自己的練習體悟說說形意八卦掌的趟泥步走圈及其養生功效。


一、趟泥走圈,必須嚴格遵規守矩

形意八卦掌的趟泥走圈是人在無極圈上進行左旋右轉互換掌法趟泥行走,其基本要求是:在走轉時,頭、手臂和腰要向一個側面擰去,上身側保持自然直立,頭部虛虛向上領起,下顎內收,精神內守,實腹暢胸,腰松胯坐,溜臀收肛,肩沉肘墜,氣沉丹田。此時人體有垂直下坐之感,然後依據個人體力情況採用上盤或中盤或下盤的方式曲腿趟泥。在行圈中,兩腳輕提輕送,沿著圈線邁步如貓行,兩大腿相互略貼攏,掩蓋襠部,兩小腿如剪子交錯前行,負重之腳有如撐船篙一般,做到平起平落,外擺內扣,蹬腳摩脛,如行泥濘之地,又有如履薄冰之感。通常初練者和上了年紀的老人採用上盤或中盤來進行左右轉圈練習。

練習趟泥步走圈,必須嚴格遵規守矩,久練方可達到蘊養人體精氣神的目的。如:「順項提頂」要求脖子自然豎直,頭向上領起頂天以吸天之清陽,可使人精神煥發,周身上下高度協調,氣血往來無阻;「溜臀提肛」要求在擰旋走轉中要用意收斂臀部肌肉和收縮穀道,可使運動中下肢行進便利,內氣不洩;「沉肩墜肘」能使氣灌雙肘勁到雙手;松沉肩肘,才能氣運雙臂,勁達末梢;「鬆腰坐胯」「暢胸實腹、氣沉丹田」,使上虛下實,才能使內氣充盈,腰胯是連接上下的樞紐,鬆開腰和兩胯,丹田之氣方能下運雙腿,勁達雙腳。「曲腿趟泥,足心含空」要求在走圈中,雙腳十趾抓地使足心保持涵空的狀態,才能落地有力,根基沉穩,練出「虎坐」之功,正所謂「五趾抓地根三尺,氣如猛虎撼山勢」,足心含空還可防止內氣外洩,以保養丹田之氣。


二、形意八卦掌趟泥走圈是人體的養生機制

武諺云:「走為百練之祖,百練不如一走」,它表明了形意八卦掌走掌轉圈的重要性。「百練不如一走」其並非認為不需要「百練」,而旨在突出「走」的重要性,重要在哪裡呢?從養生角度來說,可歸納為以下幾個好處:


第一,趟泥走圈,可提升人體陽氣。《內經》有云:「動則生陽」。人體在轉圈中,身體自上而下放鬆,雙腳交錯前行,形成反作用力時如同撐船一般走轉運動。此「動」又與身體放鬆的「靜」相協調,外動而內靜。人體的 左右轉圈,左旋為陽,右轉為陰,「動」為陽、為剛,「靜」為陰、為柔,如此陰陽相合、動靜相隨、剛柔相濟,使陽氣充足,令人感到精神、舒服。恩師徐連生先生就說過左右轉圈,或緩慢、或快速的左右旋轉是在利用地球南北極磁場,進一步對人體生理機能加以「磁化」,使人體「生物電」緩慢而有節制的循環增高,使機體進一步調動身體內的儲藏血液,進行重新分配,令大量已關閉的毛細血管開放,投人血液循環工作,人體陽氣得到提升,使人愈走愈想走,愈走愈舒服。


第二,趟泥走圈,「外煉筋骨皮,內煉一口氣」。人體在走轉中,上吸天陽而化生功能,下飲地陰以滋養形體。因為,雙腿微曲以趟泥步外擺內扣前行,身體始終保持一定的高度,自上而下有規律地緩慢放鬆,配合呼吸意守,如此胯部和雙腿便會承受著來自身體自上而下的重量,由於人體上部逐漸放鬆,即「陰」,它與自然界的「天」屬「陽」相吻合,雙腳交錯帶動身體有節奏地前行使人體處於運動狀態,即「陽」,又與自然界的「地」屬「陰」相互呼應。如此,人體以獨特的運動方式形成了「天地之根」,使人立於天地氣交之中,行圈日久便可感覺精神煥發、身體穩健、內氣充盈,內力有所增強。正所謂:身如輕舟走,腳與地面通,百會納清氣,周身一團神。這正如恩師在他《旋轉出健康》一文中闡述的:「從內在機理來說,人體外在的『動』和意念內守的『靜』兩者合而為一,從而調節和支配了神經系統,配合機體的左旋右轉使臟腑內在的功能發生變化。」

我們通過每天堅持持續至少三十分鐘多則一個小時不等的左右走轉轉圈,下肢力量逐漸得到了加強,腳筋特別是後腳跟的肌腱得到了拉伸。筋鬆了,骨也就靈了,走起路來就健步如飛,從而達到「外煉筋骨皮」的效果,「筋長一寸,壽增十年」。

此外,配合呼吸意守的走轉轉圈,與天地萬物共享自然界之「精氣」,一吸與天地同吸,一呼又與萬物同呼,從而達到「內練一口氣」的目的。


第三,趟泥步走圈,強健人體之根。古人認為:「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腳根。而腳根,為四根之本,精氣之根」。人之先天根於腎,而足底的湧泉正好為腎經起始穴位。老話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老」,養生就要先養腳,趟泥步走轉轉圈能夠很好地按摩腳部和腿部,保養我們的「根」,使人體這棵「大樹」枝繁葉茂。

腳是身體中重要的組織器官。走掌轉圈運動要求足心涵空,十指抓地,這就能夠很好地刺激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反覆的走圈運動,刺激並調動六條經的脈氣,疏通腳部和腿部經絡,推動腿部氣血的運行。走圈實踐證明,行圈二十分鐘之後,便可感足部發熱、發脹,身體暖和、汗微出,行至四十分鐘後,全身發熱,汗出。

趟泥走圈在不停的走轉中,雙腳輕提輕送,「平起平落,外擺內扣」,「蹬足摩脛」,這樣就很好地擠按了腳底的湧泉穴,強壯了人體之先天之本——腎。湧泉穴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湧泉穴因其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的重要作用,被稱為人身的第二長壽穴。通過左右旋轉走圈,反覆不斷地擠按和刺激湧泉穴,可使雙腳湧泉穴充分吸收地之精氣,大大增強局部神經末稍的敏感性,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使腿腳運動靈活,同時,也使腎精和腎氣強盛,精髓充盈,使人體延年益壽;


第四,趟泥步走圈,滋陰補腎壯腎陽。腳內踝後的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針灸學上說其具有「滋腎、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效。左右走圈,雙腳的不斷行進也按摩了太溪穴,從而能夠很好地調節人體陰陽,預防相關疾病如:咽喉炎、氣喘、男女生殖系統疾病等的發生。


第五,趟泥走圈,強健心臟功能。我們的腳,是離心臟最遠的組織器官,因為地球引力的作用,血液從心臟流向腳部容易,從腳部回流心臟就 費力。當大量血液積聚於下肢靜脈時,會造成下肢組織壓力增大,這時必須依靠下肢骨骼肌肉的張力,擠壓下肢血管,協助心臟泵血,使下肢靜脈血液通過靜脈瓣流回心臟。左右走圈,雙腿的不斷屈伸趟泥履地而行,有利於腿部骨骼肌張力的增強和肌肉的收縮,從而很好地協助心臟泵血,減輕心臟負擔,從這一意義來說,就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使人更具青春活力。


第六,趟泥步走圈,強健人的大腦功能。英美研究人員發現,大腦22歲開始衰老,大腦中的神經細胞會慢慢減少,到40歲之後,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將以每天1萬個的速度遞減,從而對記憶力及大腦功能造成影響。通過長年累月地練習形意八卦掌趟泥走圈,配合左右陰陽意守旋轉呼吸,使腦部神經系統處在安寧的靜養狀態,保養了大腦,延緩腦部衰老。「虛領頂勁,含胸撥背」,人體的頭、項、脊柱垂直處在一條直線上,在人體左右旋轉運動的作用下,使腎精和腎氣強盛,這樣髓海就充盈,人的精力就充沛、記憶力就強、邏輯思維、理解能力也強,創造性思維也得到發展。


第七,趟泥步走圈,對額竇、鼻竇是很好的保健。我們注意到,在行圈十五分鐘之後,會讓先前沉重的額頭和堵塞的鼻子變得輕鬆、通透、頭腦清醒,就是由於雙腳的十個腳趾的趾端即為額竇的反射區,左右走圈時,雙腳的十趾抓地,使十趾的趾頭得到了長時間(每次行圈少則三十分鐘,多則一個小時)的有效擠壓、按摩,疏通了足三陽經的經脈(由頭走腳)所致,可防止額竇炎、鼻竇炎的發生。


第八,趟泥步走圈,可防治和緩解腰酸背痛腿抽筋。腰酸背痛是時下人 們常見的一種非健康狀態,老年人、由於工作性質需要長站或久坐者,受其困擾更甚。在我們大腿的胴窩正中處有一穴,名曰委中穴,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位於小腿背面中段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還有一重要穴道是承山穴。而位於小腿正面中段足陽明胃經上的條門穴,正好與承山穴相對,兩穴經氣上行同交於肩。挺意八卦掌的屈腿趟泥、左右走圈,是人體足部和小腿的協同運動,在不斷地走轉過程中,膝關節和踝關節的運動不間斷地按摩和牽拉委中、承山和條口這幾處穴位,具有極好的舒展腿部筋踺、疏通經絡、散瘀活血的作用,有效地防止腰背痠痛和小腿抽筋的情況發生。


第九,趟泥走圈,保養心臟,綠色環保。形意八卦掌趟泥走圈不需要很寬的場地,不需要任何器械,有一平方米見方足矣;可以一個單獨練,也可三、五結伴練,可使內心靜靜地享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細細的體會,不動聲色,不張揚,較之一些節奏劇烈,易對心臟產生強刺激的娛樂活動或鍛鍊方式,沒有噪聲的污染,不會造成人的心臟受到強烈衝擊,健康又環保。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而我們說,生命更在於「養護」。我們堅持每天趟泥走圈,領悟「百練不如一走」、「吸地氣於湧泉,納天之清氣於百會、勞宮,引氣歸元」的養生之道,就可使人體袪病強身,延年益壽。


http://www.chinesekungfu.com.cn/ ... 83-b6769db1899b.ht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7 20:25 , Processed in 0.036461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