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537|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我照顧你系列完:情感無價 托育不是商品

[複製鏈接]

169

主題

2

好友

382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2-28 22:12: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記者陳威任專題報導】在都市地區,多數托育機構標榜著雙語教學,開發孩童潛能,琳瑯滿目的課程中,卻忽略了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感情的本質。在五股地區,有一間由魯凱族傳道盧秋月自行開辦的托兒園,在這裡,托育並非商品販售,而是一種感情上的羈絆。


來自屏東縣霧台鄉大武村的盧秋月,同時也是基督教循理會的傳道,在教會服務的過程中,看到太多都市原住民孩童缺乏關懷照顧,不願意讀書,四處遊盪甚至飆車吸毒,她擔心很多原住民孩子可能因此失去自信及族群認同。


盧秋月民國78年到台北傳道之餘,為了照顧年幼的弟妹與姪子女,同時也在五股地區的幼稚園和課後托育中心教導幼童。


當時盧秋月發現很多原住民孩童沒有上學,甚至有大小孩帶小小孩的情況,蒐集相關資訊後,她開始在五股、八里一帶挨家挨戶以「叩門」方式進行家庭訪問,以協助招生的方式,換取服務的幼稚園和課後托育中心減免這些孩童學費,但能做的畢竟有限,還是無法提供這些孩童足夠的受教機會。


培養孩童族群認同


「我希望原住民的孩子能夠和漢人平起平坐,受到同樣的照顧及關懷。」盧秋月就在沒有任何經濟基礎下,在菜市場2樓租了公寓,開辦「伯特利兒少照顧園區」。取名為「伯特利」,是感念在「伯特利聖經書院」唸書時,師長們的關心與愛。


伯特利的照顧對象,除了學齡前的幼兒外,還有國中小的課後輔導,除了原住民詩歌、舞蹈、族語等文化課程,盧秋月更重視孩子能夠自我接納、自我認同,並且對自己的族群及文化有自信心。


「如果沒有了族群認同,即使讀了再多的書,靈魂都是空的,也找不到自己的根。」盧秋月希望能夠告訴所有的孩子們,在都市落地生根後,依然不可以忘本,要知道自己來自部落。


「我除了要讓原住民孩子培養自信外,還要讓他們知道原住民也是可以很有用的,所以所有的老師都是原住民。」盧秋月的妹妹及其他伯特利的老師,都是她從小帶到大的。


配合原民特殊需求


在伯特利兒少照顧園區中,除了都市原住民孩子外,也可以看到新住民孩子、隔代教養及中低收入戶子女,成為五股地區弱勢族群的兒少社區照顧體系。正因為照顧對象多為原住民或經濟條件不佳的家庭,所以只收不到公立幼稚園3分之1的學費,付不出學費的家長還可以用打掃、幫忙煮飯等換工方式來扣抵。


此外,為了配合原住民家長的工作型態,伯特利每天早上6點就開門,晚上7、8點才結束。如果家長要在外地工作趕不回來,伯特利也提供孩子留宿,讓家長能安心工作。除了過年及特定節日,伯特利幾乎全年無休,就是為了做原住民家長背後的支柱。


法令忽視互助照顧


但這樣的做法也引來附近業者的眼紅。伯特利在民國88年成立後,沒多久就接到罰單,在成立的第4年,盧秋月靠著丈夫微薄收入與貸款,轉移陣地修繕租來的房舍,希望能立案為合法化的課後托育中心,但即便投入80萬修改房舍,仍然無法通過立案的要求。


在政府部門的眼中,伯特利被各個不同的主管機關認定是幼稚園、補習班或是托育機構,但不論是什麼樣的場所,得到的同樣結果都是不合法。或許,公部門定義幼教及托育單位時,從來就不把像伯特利這種以傳統原住民集體照顧為基礎的幼托方式放在眼裡。


「我只是想照顧這些孩子,沒想到居然這麼難!我們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是政府知道原住民的需要嗎?知道文化及自我認同的重要嗎?」盧秋月說,如果沒有了這樣一個具有原住民課程及配合原住民生活的托育班,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對族群產生認同,未來又可能要重複著一個個流離失所的故事。


雖然至善基金會嘗試協助伯特利,希望能給盧秋月薪水,並且給予社福資源,但是遭到盧秋月拒絕。她說,自己是因為覺得應該做才投入這份工作,不是為了要賺錢,所以目前僅接受至善基金會不定時的物資協助,園區經營的經費,仍必須依靠家長支付的學費,即便所有家長都按時繳費,最理想的狀態也只是收支打平。


孩子的感恩無價


雖然全年無休,雖然常要面對公部門及法律的壓力,收入又相當微薄,但是看到帶過的孩子平安長大,學習到感恩回報的心,就是盧秋月最大的欣慰。


盧秋月記得賀伯颱風來襲時,眼看米和菜都要吃完了,她和孩子們一起禱告,希望神能幫幫她們。這時候,有個孩子把身上的20塊硬幣拿給她,對她說:「老師,這兩個錢,一個拿來買米,一個拿來買菜。」她覺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


盧秋月以前曾經帶過的小朋友,去加油站打工拿到第一份薪水後,買了飲料專程送來和她分享,雖然飲料的價格不高,但是那種感動卻難以形容。只有孩子能夠知道感恩,她認為再辛苦也值得。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主題

2

好友

382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4-2-28 22:12:57 |只看該作者
【放大鏡 】弱勢家庭孩子缺乏照顧: 伯特利35坪擠百人基督教傳道盧秋月 守護原童教育路


(September 17, 2012台北電)隱身在新北市五股區的伯特利照顧中心,是都市原住民孩子的庇蔭處。魯凱族的基督教傳道盧秋月,把原鄉部落「共同照顧」精神搬到城市邊陲具體實踐,20年來讓不少弱勢孩子得到照顧與陪伴。
「社區互助式」幼兒照顧中心被行政部門開罰單
不過,受限於法令規定,像伯特利這樣接收混齡學童、提供24小時收托服務的「社區互助式」幼兒照顧中心,一直無法在都會區合法立案,陸續被行政部門以非法托育、非法補習等名義開罰單,數度面臨關門危機。
要抵達隱身在住宅區二樓的伯特利,必須先以一樓的早餐店和照片沖洗店為座標,再找到其中一條狹窄向上的樓梯。伯特利的四間教室、櫃台、廚房和廁所,全擠在35坪的空間裡。負責人盧秋月說,教室擠不下,就坐教室外走廊,上課的老師被近百個小蘿蔔頭淹沒。
不同年齡孩子們在伯特利狹小空間來回穿梭,盧秋月和四位老師在教室裡讀報紙給孩子聽,分析從新聞事件中可學習的人生道理。
都市原住民孩子缺乏照顧
「一個都不能少!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盧秋月在傳道過程中,看到部分都市原住民孩子因缺乏照顧,在街頭撿菸頭抽菸充飢,甚至集體吸毒、墮胎,失去生命。她決定把信仰化作力量,在都會區實踐「部落共同照顧」模式。
23年前,盧秋月從屏東縣到台北傳教,她發現很多學齡前孩子不上幼稚園或托兒所,都市原民孩子放學後沒人照顧、在街頭遊盪。於是她和妹妹盧秋蓮撥出3萬多元薪水買了簡單桌椅,開始照顧起族人及其他弱勢家庭的孩子。
六成家庭付不出月費
目前伯特利照顧的孩子,最小才八個月,其他多是2歲到12歲,總人數約100人。其中約有六成家庭付不出月費,有些家長因此在伯特利義務工作替代繳納月費,有的家長則是送竹筍、青菜、豬肉折抵月費。
有次,盧秋月正憂慮著籌不出飯錢時,一名因過動遭其他幼稚園拒收的孩子,掏出僅有的兩枚銅板對她說:「這給妳,一枚買米,一枚買菜。」她激動地緊抱著孩子哭,心想這是神給她的啟示,「再苦,也不能放下孩子」。
多少伯特利 隱身城市小角落
「這些孩子原該由政府照顧。現在重擔落在妳身上,我們竟然還要開妳罰單。」這段社工跟伯特利經營者盧秋月說的話,道盡伯特利背後的問題。包括不合宜的法規、未考量多元文化的托育政策,以及未被看見的都市原住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主題

2

好友

382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發表於 2014-2-28 22:14:01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4 06:55 , Processed in 0.013360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