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佛誕,佛教徒相信放生可積福。 近年在港熱賣的人工混種「沙巴龍躉」成為放生首選,令這種食量驚人、被外國喻為「怪獸」的養殖魚入侵全港水域,不單勁噬本地魚類,日前更疑發生咬人事件。環團擔心沙巴龍躉進一步混種,變出「超級怪獸」,可引發生態大災難,呼籲善信勿亂放生。
有魚檔售賣祈福用的海產,店員指視乎祈福者財力,放生甚麼隨緣即可
上周二,一名長者在薄扶林華貴邨對開石灘游早泳時,被一條大魚咬傷,傷口圓周長達6吋,「兇徒」懷疑就是遭放生的沙巴龍躉。沙巴龍躉是花尾躉與老虎斑雜交種,近年被廣泛養殖,由於有「龍躉仔」之稱,價錢便宜,成為放生熱選。
生長快食量大 入侵不同水域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指,市面上有10種斑類被人工養殖,放生青斑或老鼠斑等都沒問題,但沙巴龍躉是混種供食用,其生長速度異常快,需要大量食物支持其生長。
他舉例,老虎斑食4至5公斤雜魚才生產1公斤肉,沙巴龍躉更甚,只需8至9個月便可長成1公斤,見過最長可達1米。
程指善信一般會集中在一個地方大量放生,沙巴龍躉本來已要獵食大量小魚;加上龍躉屬斑類,有地域習性,即只要能適應,就盤據在被放生的水域,由於放生數目多,沙巴龍躉幾乎可壟斷整片水域,當覓食漁獲不足,因是肉食性,可能咬人。
沙巴龍躉已入侵本港不同水域,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及綠色力量過去兩年調查放生魚於本地海域的分布,發現多個放生熱點如西貢及荃灣均發現沙巴龍躉的紀錄,其他如北角碼頭、中環碼頭及屯門都有被釣到紀錄。程詩灝指,以西貢之橋咀島為例,於一次90分鐘之水底調查中便觀察到8條沙巴龍躉。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研發沙巴龍躉的機構,為免他人繁殖,稱已將沙巴龍躉絕育,但沙巴龍躉至今只生產3至4年,放落大海會否進一步雜交仍是未知數。
忌定點放生 勿選非本地物種
程詩灝也說:「話已絕育,邊個敢肯定?」他指沙巴龍躉若於野外與本地野生之斑類繁殖,牠們將污染野生斑類的基因庫,並對牠們的生態造成不能估計的影響:「外國形容沙巴龍躉是『怪獸』,因為牠生長太快,再混出『超級怪獸』不出奇。」他指外國養殖場也有因為颱風而走甩沙巴龍躉,令其在野外情況不受控。
程詩灝建議市民盡量減少放生活動,如果必要,應避免放生非本地物種,亦避免定點放生,以免破壞本地海洋生態。他舉例,可放生紅鮪魚,因其游水能力強,即使大量放生,也會游走,減低生態影響。其他適合放生品種例如青斑、黃倉和黃腳等。
文志森表示,尊重信徒放生:「但放生原意是積福行善,放了是否能生存?會否影響生態呢?這不靠監管,是靠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