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10-15
- 最後登錄
- 2021-11-26
- 閱讀權限
- 50
- 積分
- 899
- 精華
- 0
- 帖子
- 165
|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自由行的「質」和「量」
2014年06月11日
話說端午節期間來港內地客人數跌2.5%,於是蘇錦樑局長上周跟傳媒說:「如果內地旅客人數減少的同時,來自其他客源市場的旅客人數未能及時替代,無可避免將會對商界,甚至整體經濟以及就業等各方面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亦令香港整體經濟失去一股非常重要的增長動力。」言論似曾相識,讀者亦肯定會再從高官或商賈口中聽到,為方便讀者弄清事實與偏見,我今天不厭其煩再論自由行。
首先,局長提及的只是3日假期數據,統計上的「噪音」甚多,難以作準。據「香港旅業網」最新資料,原來4月過夜內地旅客從去年的131萬人次,升至今年同月的147萬人次,升12%,4月不過夜內地旅客從去年的180萬人次,升至同期的210萬人次,漲逾16%。嫌4月數據太少不可靠,可看1至4月數據:兩類內地旅客由1,260萬,增至1,497萬人次,一年來升了18.7%!據政府最近數據,內地旅客似乎沒有下跌跡象。至於局長3日的下跌,是否反映了5、6月真正走勢,要等有關數據公布才知曉了。
局長的講法亦忽略了不同種類旅客之間的替代效應,混淆了旅客的「質」和「量」。自由行旅客多,香港市民為此「等多班車」不在話下,亦嚇走了怕迫的非內地旅客,更令自由行旅客中收入較高、想在香港玩得舒舒服服的一群卻步。內地旅客的「量」減少不一定是壞事:走掉1,000個一天消費500元的旅客,換來100個一天消費1萬元的旅客,何壞之有?
我和其他兩位經濟學者(徐家健、梁天卓)一直支持入境稅,正是一個成本低、能有效提升旅客質素的方法,只可惜政治上不可行。其次又其次的,是一刀切減少自由行人數:「量」當然會跌,但「質」的改善不及以價格分流的入境稅。
就算旅客減少真如局長所說,會為經濟和就業帶來「負面影響」,局長需講清楚影響有幾大。經濟學者強調經濟顯著性(economic significance):跌0.001%又係跌、跌10%又係跌,沒有大小沒有意義。我所知的是,2012年旅遊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4.7%,入境旅遊只佔3.9%,「非常重要的增長動力」一說值得商榷。再者,就算自由行縮減,從事有關行業的員工是否就從此失業,其對生產總值的貢獻徹底消失?從旅遊業學到的技能(語言能力、溝通能力等)甚有價值,轉行之後同樣會對香港經濟有貢獻。
作者為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客座助理教授/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 ... %8F/3178146550355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