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5-1-6 07:40 編輯
** 什麼是適當的貨幣政策
撰文 : 鄒至莊教授 - 2014年12月30日
貨幣本來是天然的產物,如貝殼、金與銀之類。它們的價值來自供應有限。物以旱為貴。後來政府開始發鈔票、是人造的貨幣。貨幣的價值也是基於供應有限。如果政府印發太多,貨幣的價值便會降低,引起通貨膨脹。貨幣增加不但影響物價還會影響生產,因為物價的變動是慢於貨幣增加的變動。貨幣增加了,商店不可能馬上把物價提高。當貨幣增加了10%而物價不同時增加10%時,擁有貨幣的民眾即增加了他們的購買力,導致生產增加。總之,改變貨幣增加的速度會影響物價與生產。因為就業受到生產的影響,貨幣供應也影響了就業和失業的數量。但是如果繼續增加貨幣供應只會導致通貨膨脹。不然政府可以印發鈔票來促進經濟發展。
用規律、智謀來決定貨幣增加速度
貨幣政策的目的,是利用增加貨幣的速度影響物價與就業。什麼是適當的貨幣政策,經濟學界有不同的意見。他們的意見可以分為兩類;用規律(rule)或用智謀(discretion)來決定貨幣增加的速度。我的老師米爾頓·弗里德曼主張用規律,建議中央銀行把貨幣增加的速度維持不變。他認為貨幣供應對物價與就業短期的影響無法預測,中央銀行既無法控制物價與就業短期的波動,不如維持固定的貨幣增加速度,以穩定物價與就業的變動。建議用智謀的也有不同的主張。大致是建議根據近來物價與失業的數據來決定。如果失業率過高,則多增加貨幣供應。如果通脹嚴重,則減少貨幣供應。但還有其它的因素也需要考慮,有如利用各種數據預測未來通脹與失業的數量。不同的中央銀行總裁會用不同的數據。即使用了同樣的數據也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和決定不同的貨幣政策。這便是他和他下屬的研究機構用了智謀來決定貨幣政策。本文討論適當的貨幣政策,只能談決定政策的原則,不能談如何利用計量經濟方法與通脹和失業等數據來決定貨幣供應在某時的適當數量。
2008年美國經濟不景以後,聯邦銀行施行了三次大量的增加貨幣供應。用所謂"quantitative easing"的政策,拋出貨幣來買進大量的政府公債,把貨幣的供應和公債價格提高,把利率降低到近於零。希望銀行多貸款,以增加企業的生產與投資。但是功效不大。原因是企業預料它們產品將來的需求不大,不願多生產與投資。無論利率如何低,它們還是保持它們的政策。事後經濟學家與社會輿論對2008年後的貨幣政策失了信心。其實,在一般經濟走下坡的時候,貨幣政策是有效的。 2008年發生的不是一般的情形,而是整個金融市場崩潰。整個經濟借貸的活動不能正常運作,這是貨幣政策不能挽救的。
應否向社會公布貨幣調整政策
現在回到討論在一般經濟波動的時候,應當使用那種適當的貨幣政策。今天一般的經濟學家認為應當用智謀來決定適當的貨幣政策。但有一個不同的意見。是用智謀決定了適當的貨幣政策以後,應否向社會公布和應當公布多少。當前任聯邦銀行主席伯南克剛上任的時候,他宣布今後將會盡量地向社會公布聯邦銀行決定的貨幣政策,意在幫助企業與消費者能利用這信息來籌劃他們的經濟活動。雖然這是一個好理由,但是應當把政策透露多少是不容易決定的。如果公布太多以後聯邦銀行難以更改政策。聯邦銀行應當如何公布它的貨幣政策今天還是一個在議論中的問題。
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美國的不同。經濟波動比美國的小。主要的經濟問題不是如何避免或應付嚴重的經濟不景氣;而是如何維持經濟的快速增長。到了經濟增長緩慢的時候,中國政府會用財政政策來挽救。財政政策是利用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來控制經濟生產的總需求。像在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和2008年後歐美國家大不景氣以後中國政府用基本建設的投資來刺激經濟的增長。貨幣政策在中國的應用主要是控制通貨膨脹。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國的通脹率過高影響社會穩定是因為貨幣供應增加太快,沒有使用適當的貨幣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