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9-29
- 最後登錄
- 2022-2-21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4227
- 精華
- 0
- 帖子
- 137
|
本帖最後由 李天興 於 2018-7-15 19:40 編輯
《印度佛教歷史介紹 28》
從小我們被太多刻板的概念制約,我們的思考總是被自己的框架程式捆绑住,
例如;總認為任何故事只要到了結局,以後就會有美滿的生活,白雪公主被王子喚醒了,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幾乎他們就永遠停留在結局那個片刻,他們一直過著沒有煩惱的日子,永遠不會老,也不會生病,不會吵架,不會再有生離死別。
也許你會想,那是小孩才會如此天真,然而,如果你靜下心來觀照你自己或是身邊的朋友,你自然會發現,你身邊許多人的貪執,也是同樣的天真妄想。
有一位富有家庭的女孩參加歌唱比賽,其實,她的條件只是平凡之輩,結果落選了,她十分得傷心難過,原來自己唱歌並不是那麼動聽,之後還得了憂鬱症,
這都是平時她的父母太過溺爱這位獨生女,一直保護她,身邊的人為了討好她都在讚美她,讓她一直都活在幻覺裡,當某天有人告訴她事情的真相時,她就崩溃了,
難道父母朋友讚美她,呵護她,陪她一起演戲就是慈悲嗎?慈悲應該是告訴她真相,當然,這牽涉到因緣的問題,因緣未成熟,她還在夢幻之中,你去敲他的頭,硬把她叫醒,她會瘋掉,會崩溃,會罵人,但是當她真的沉睡了太久,你必須把她叫醒,而不是一輩子陪她說夢話。
學佛亦復如是;
想想,沉睡了三十年這段時間漫長嗎?但是再看看身邊的許多人,竟然有人沉睡了五十多年,甚至一輩子都還沒有醒過來,
覺醒是痛苦的,覺醒是需要勇氣的,當你從夢中醒了過來,你用盡各種方法也無法再入睡,無法再回到原來的夢境中。
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就像小孩般活在幻覺裡面,慢慢地,我們會長大,會覺醒,我們開始有智慧,就像小孩在玩(大富豪)遊戲輸了在哭,大人會過去安慰他說;(真幼稚,有什麼好哭的,那只是遊戲罷了)。
其實,大人何尝不是一樣的幼稚?
之前在網路看見一個報導,一位生意失敗的商人服安眠藥自殺,幸好被家人發現送去醫院救回一命,
試想;事隔10年後這位自殺的商人,回想起當時自殺是否很幼稚?
比小孩更幼稚,小孩頂多只是哭罷了。
覺醒的道理一樣,當我們有一天真的醒過來了,我們的情緒,我們的際遇,我們的日常生活遇到一點的困境,我們都會看得很開,都會很自在,因為我們都知道那是假的,只是暫時性的,是無常的,它很快就會成為過去的,即使你想把它留住,也不可能的事情。
假設;你的因果中注定要飽受折磨四十年,因果還清後你自然會看透一切假象,就可以醒過來,若然你已經看透一切假象,但卻不願意醒來,等於是自尋煩惱。
有些藝人或是名人也是如此,寧可活在自己的夢幻裡面,即使台前觀眾已經消失,掌聲已經不再,他仍然不想醒来,陶醉在往昔美夢中。
對於一位覺醒者的任務和慈悲,是讓他了解事實真相,而不是去隱瞞,或順著他的執著與妄想,因為,覺醒者很了解,唯有從各種假象和幻覺中覺醒,人才能真正離苦解脫,再也沒有痛苦,這才是真正的慈悲引導。
有網友寫信息給我說:(Jack,我們要如何解脫苦海)?
我回答他:(既然是苦海你就無法脫離,你只能選擇游泳,或是溺斃, 如果人生是苦海,我們就是海裡的小魚,不論我們如何游,我們仍然活在苦海裡,甚至要靠苦海來生存,當然,如果你是覺醒的修行者,可以讓自己的背長出翅膀,脫離苦海,開始成為陸地上的生物,這就是透過覺醒意識進化級的修行者,只可惜,這種人不多。
如來藏
佛教裡的(佛Budda)本來不是專用名詞,而是普通名詞, 意謂(覺者),所以,佛就不限於(喬達摩佛陀)一人,後來有未來佛(彌勒佛)還有過去七佛的思想,
到了大乘佛教時代又有其他的例如:阿彌陀佛,毘盧舍那佛,大日如來,藥師佛等紛紛出現,
佛的範圍又再擴大,直到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那就是如來藏和佛性思想,又意謂眾生可以成佛作祖的教法,這種思想完全是大乘佛教獨立思想,不僅原始佛教沒有成佛的思想,外道宗教的基督教,印度教以及回教所沒有,而且也沒有這種教義。
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央掘摩經,大法鼓經,勝鬘經,涅槃經,楞伽經,無上依經,大乘密嚴經等都以中期大乘佛經的姿態呈現,旨在講解如來藏和佛性思想而膾炙人口,這股思想被歸納在(究竟一乘寶性論)Ratnagotravibhaga-mahayanottaratantra-sastra 裡,據說是彌勒和堅慧寫的,還有討論這種思想的教科書,計有(大乘法界無差別論,入大乘論,大乘莊嚴經論,佛性論,大乘起信論)等。
如來藏的原字是Tathagata-garbha,前者指如來,後者意謂胎兒與娘胎两種,那麼(如來經藏)就叫做(眾生為如來的胎兒),可以解作(眾生有成就如來的可能性),從此就將garbha譯成(藏)了。
這種思想早已存在遠古初期佛教所說(自性清淨心)裡,眾生的心本來清淨,有時被煩惱包圍而污染了心,叫(客塵煩惱),在中期大乘佛教時,這種思想飛躍式發展起來,例如;法華經,六十華嚴的如來性品起,八十華嚴的如來出現品。
在(如來藏)中最膾炙人口的是(勝鬘經)這部經的主角叫做勝鬘夫人,乃是一位王妃,同時經上預言夫人將來會成佛,經典內容先提到夫人立下三大誓願(正法的理解,教示,護持和攝受),接著討論正法,之後談到聖諦,就是四聖諦裡(苦,集和道)三諦,
他們認為乃是原始佛教改變出來的有為方便,只有滅諦才是無為,無余的真實依靠,所以,滅諦是常住不變的法身,經典堅決表示這個法身被煩惱層層包圍時雖然叫做(如來藏),殊不知如來藏這裡的東西本來乾淨的自性清淨心,一切事情包括有為諸法和無為諸法,以及迷惑輪迴,開悟解脫等一切原動力都是如來藏,所以,如來藏是不生不滅,超越有為法的常,恆,清淨與不變。
總之這些後期的自作文章,只要與佛陀所說的原始佛法對照下就會發覺許多矛盾的問題出現,所以我們一個要了解它們的來源歷史,就不會被誤導盲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