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容燥兒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十六針新法 韓文治著(第三十一至四十講)

[複製鏈接]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1#
發表於 2021-2-21 16:44:50 |只看該作者
九.滯針

扎針時,由於病人精神過分緊張,或刺激過強,穴位周增肌肉 發生痙攣,或扎針後病人姿勢的變動,致使針體彎曲,引起在行針或起針時發生捻轉,提插不能動的情況叫做滯針,發生這種現象時,可以在穴位的旁邊用指甲重搯,使痠麻感,直到扎針的地 方,就可以緩解,如果針體已經彎曲,就可順著彎曲的方向,慢慢的將針拔出體外,決不要用力硬拔,以免局部損傷,甚至發生折針。

十、治療時間

治療急性病,一日一次或一日兩次,治療一兩次不見效時,就應該轉到別處治療,慢性病,隔一日或二日一次,在治療九至十五次後可休息一星期,再繼續治療,每次留針時間,一般為十五至 三十分鐘)

十一、起針
扎針留針時間已到。 就可以起針,起針時,吃 ,左手拇、食指用消毒的乾棉球按壓在穴位的旁邊,右手挾持針柄,慢慢的左右捻轉向上退出,並州棉球按探針眼,病人休息一會再走。

十二、針後出血腫脹的處理

扎針時往往由於刺中血管,或起針太快,又不按採針眼,以致引起出血而發生局部 或获青的現象,因而起針時一定要慢慢拔出,並要用消毒的乾棉球,按探針眼 頭、面部更要注意,如果發生了血腫,應該用消毒的乾棉球在腫脹處用于指按揉直到血 正順消為止,或用熱毛巾敷。




WhatsApp Image 2021-02-21 at 4.44.24 PM.jpeg (49.14 KB, 下載次數: 355)

WhatsApp Image 2021-02-21 at 4.44.24 PM.jpe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2#
發表於 2021-2-21 17:02:53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七講、應加改進的理由

報幫界耆宿趙君豪先生,患右臂疼痛與麻痺,無法舉著提筆,由我施針法治療,前後共計 前兩次,據他告訴我,不但痛苦完全滅除,似乎精力也潮見充沛起來了。他提到過去曾在台北接受某位名家的針灸,每次都在背部被針上十餘針,實不勝其痛苦,治療初期猶勉強鼓起勇氣去受針,希望痊癒,可是往往針後不到一兩天,病又復發如故。我就問他:「既然你已經 過針法治療,沒有太大功效,可以找我繼續接受這種治療呢?」他當即坦率表示說:「第一次我請您針治的時候,的確心理上還存著餘悸,可是您給我針了一針,針的部份又不是原 來風濕痛的那條手臂,尤其奇怪的,當你施針未久,我被針的部位就生出一種酸脹的感覺,每一欠身伸臂,豁然病痛減去大半,於是我對您有了信心。」接着他反問我:「是否您先生的針法與別人是不同的?」我回答:「我的針法也是根據我們中國舊傳的,不過我把五百廿 八個的穴位簡單化了,無非擇其重要的穴位去施針。」

上學之例,我們可以明白,患者求治療之目的,是欲使病痛減除及痊癒,如趙先生僅患 一、臂風濕痛而輒針十餘針,豈非反而增加他的痛苦?再舊傳針法原理·不脫頭痛治頭,腳痛 治腳的窠曰,為什麼我們偏要墨守陳規不事改良呢?

所謂「擇其重要的穴位去施針」這句話的意思,乃指施針的穴位,必須關係着能發生治
療作用的經絡而施針,按現代解剖學的見地論,就是使針的電導力量有效的刺激到交叉兩組系統。因此,病在某處即在某處施針的傳方法,個人認為並不盡足採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3#
發表於 2021-2-21 17:27:57 |只看該作者
第三八講、科學眼光中的十經

所謂十經,就是心、肺、肝、膽、脾胃、小腸、大腸、腎、三焦、膀胱等十經。

「醫林改錯」上說:「人身知覺運動,無一不本於心。」一般都以為知覺運動是屬於腦 神經中樞,而心,則是循環系統的主宰;似乎兩者並沒有關係,其實這點很值得研究。

個人以為我國舊傳醫學典籍的各種稱謂與論據,今天我們必需以科學的眼光去看,不可 逕以現代生理學的常識作膚淺的批評駁斥。「內經」說:「腎主髓,髓者腎精所生。」

又說:「腎筋通於心。」由此可見,心、不但是循環系統的主宰,也是人體臟腑、四肢、百 俄的總可命。
肺在外,更為輔相,肺司呼吸吐納,因為人體需要氧氣,把碳酸氣排除;氧氣就是通 常說的「清氣」,碳酸氣是「濁氣」,所以內經說:「肺制心火,使不太過,節心火,不使不及。」否則,肺的功能消失,血液中没有氧,心還能跳動嗎?

至於肝,肝為厥陰經,內經說得好:「其性堅忍而自守。」陰靜陽動,陰盡陽生,這是肝的陰中含陽之道理。

膽與肝,幾乎連在一起,大凡患黃膽病的人,他的肝臟必也發生了問題,這就證明「肝 之陽藏於陰,膽之陽出於陰」的相互作用。

脾胃,我們中國人向來相提並稱,統謂之名倉廩之官,主消納五谷食物,胃承納吃下去的東西,發生蠕動,僅是消化的第一步作用,如果缺少脾的功能,即無法走達五職營衛。「 內經」說:「胃屬陽,脾屬陰。」因此前者宜燥之,後者則要滋潤之了。

小腸,「內經」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又說:「其唯心而生血」真 是言簡意賅。

大腸,誰都知道是排泄器官,食物到了大腸,已經化為糟柏·賴大陽傳道,通出體外。 但是有兩句話不可忽略「肺氣下達,故能傳道。」因此許多消化不良、身體羸弱的人,多半是肺氣不開的原故。

腎,前面提過「腎主髓,髓者腎精所生。」「內經」的「髓海論」,「骨空論」都言之甚詳,「精足則髓足,髓足則骨强,精以生神,精足自然神强。」髓不足的人一定體力不 强,精不足的人一定智力不夠。

三焦的焦字,古體作「瞧」,現代生理學謂之橫隔膜,三焦之根·,出於腎中,貫於脊骨的,叫做命門,胸以上,叫做上焦,腹膜的部份叫做中焦,間於大腸與膀胱的叫做下焦.三焦主行水,於是一般人皆以為三焦僅是排洩小便的,其實三焦尚具上化津液的功用,難怪有 人嘆息說:「自唐以後,皆不知三焦為何物!」

最後提到膀胱,膀胱主溺,這很對,但是「內經」說:「惟氣化則能出者。」這句話十分重要,因為水入膀胱之後,化氣上行,通過三焦,生出津液,剩下的渣汁才是溺。「內經 」所謂的「出」是生出津液,不是出溺。膀胱的功能要是發生毛病,津液就不得上升,氣化 作用也受阻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4#
發表於 2021-2-21 17:34:56 |只看該作者
第三九講丶十經的連環性:

上面這一講,我將十經以科學的眼光先作一説明,以下繼續要講十經的連環性。

    「內經」 說:「腎筋通於心。」
髓屬腎水,腎足則髓足,腎筋入心,就是以水濟火的道理。腎水不足的人,必然心火過旺,久之而百病叢生。

    「肺與心,乃營血與衞會,心火太過,則氣有餘,於是上逆下注;心火不足,則下泄,上爲飲欬。這全是肺沒有盡到調節的功用 。

     所以往往呼吸器官有毛病的人,譬如肺結核丶氣喘,肺炎丶氣管炎,多半引起心臟衰弱而乏力。尤其氣喘病的人,病一發作,心跳加劇,常常痛苦得要窒息 一樣。

    肝、膽兩者,一爲陽藏於陰,一爲陽出於陰,「內經」說:「膽司相火。」而「相火」爲「肝水所生。」

     患肝病或黃膽病的人,也直接影響循環系統,其顯著的現象,皮膚與眼白變成黃色,這由於膽汁浸入了血液的原故。

      還有所謂:「急怒攻心」、「急怒傷肝」,都是相連一起的。

其他脾胃丶小腸,大腸,腎,三焦ヽ膀胱,也莫不相互關屬,有其連環性的。

舉例脫,脾胃爲倉廩之官,走達五臟 。 小腸上接于胃,又名「氣府」,爲元氣所存,走連網中,與三焦相通。大腸爲肺之府,肺氣下達,故能傳道,腎已詳見前面所說。 三焦上入心包絡,中著小腸,下連膀胱,膀胱則上升津液,其下泄溺。  
   所以一個人祇要有病,必走入經絡,我的針法就是基於十經的要道,獨自揣摩所得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5#
發表於 2021-2-21 17:47:07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講,十經及所屬病證

     人體有病,必然有所謂病態表露在外,即中醫所謂的「病形」,每種病各有自為之病形,如貧血的人,一定面色蒼白,肝病,黃疸病的人一定皮膚與眼白發黃,血壓高的人易被誤會是紅光滿臉。

    既有病形,當有證據,「心爲噫」,噫是胃氣因阻鬱而上升;  「肺爲欬」,有聲無痰曰欬,所謂營欬之聲;「肝爲語」,這個語字作多言不當的解釋,也可延伸譫語的意思;「脾爲吞 」,吞是嚥,因脾氣受病,不能灌溉其他臟腑,於是津液反而上溢脾竅之口;「腎爲欠,爲嚏」欠是疲倦伸腰,張口努力舒氣,嚏是鼻孔發癢,氣噴作響;「胃爲氣逆,為噦,「爲恐」,綜合的解釋是胸臆脹悶,噁心,以及顯得四肢無力,六神無主的様子,「大小腸爲泄」,通常人的大便每天一次或兩次,超過了就是泄;「下焦溢爲水腫」,這是尿毒的現象之一; 「膀胱不利爲癃,不約爲遺溺」  ,癃是小便不通,遣溺則數數小便,難以自禁:「膽氣鬱爲怒」,肝膽相連,易怒為肝病前奏,也是膽氣鬱的影響。這些道理,都是爲醫者必需懂得的。   

       爲什麽說諸風爲病皆屬於肝?因爲肝脈通於腦,而寒症屬腎,由於腎主骨。肺氣不暢故鬱,生面皰暗瘡的人多半是肺胃之火,血結而便秘,使面皰暗瘡不能斷根,甚至惡化。

也有一些病人請我治療面皰暗瘡,我覺得外敷的藥物祗能治標,如果不內服清肺胃之火的藥劑,不容易徹底治好。我的方法連續治好三十多位病人,他們都沒有再發新的面皰。台灣新聞報的記者先生給登一條新聞,前來求治者一日中多至二十餘起,忙得我的藥房配藥也來不及。

      再說到脾,像各種濕症,腫滿,就屬於脾,一般熱病都屬于火,其中道理,可以引伸相通。
     還有望形察色,也是有經驗的醫者不忽略的。以五色來代臟腑, 青爲肝丶赤爲心、白爲肺丶黃爲脾丶黑爲腎。當然這並不一概而論,主要是靠臨床的經驗。

     大致的講,多靑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是錯亂之象,這種病人是寒熱並見的。
   
而且,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這都是有利針法治療的原因,舉例說,脾的位置在胃部的下方,不著於脊骨,但是脾膜之根,仍連繁著脊骨,因此脾俞穴在背一部,必要這樣仔細推敲,才不會針錯穴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5-6 17:22 , Processed in 0.023436 second(s), 20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