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8989|回復: 1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觀自己末那識,多謝郭博士在時空識班教授的禪法。

[複製鏈接]

777

主題

0

好友

451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4-11 23:22:1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在時空識班,郭博士指導我們禪定重點,要求我們「觀想我們的念頭怎樣出來,這是所有大禪宗第一步教授的。」

一般人,未經訓練,心如脱疆野馬,一刹那很多念頭出來,郭博士叫我們想我們的想法怎樣出來,並建議我們暫時接受我們的念頭,無論念頭好壞,這是打坐禪定時的内心活動。

很多時,禪修人士首先學習觀呼吸,感受自己什麼時候可以/ 不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然後感受一下因緣法,及後,……,功夫夠,可以了解自己,明心見性云云。

我觀了五年禪,一無所得,有時坐禪時胡思亂想,心煩意亂,差點走火入魔。

多謝博士一句話,指出重點,我畢身受用。

用唯識宗角度解釋,博士要求我們觀察自己的末那識,感受自己的集氣,和不足,首先接受現狀(因為現狀是過去業報所積累而成),然後給予自己時間和方法,慢慢改善,力求上進。改善自己的方法,是「八正道」。

禪修靜坐,內心不是胡思亂想,在虛空中漫無目的地亂想一通,這會很容易走火入魔,「想」到,或「經驗」到很多神神怪怪的東西。

大禪宗的入門,就是要求你靜下來,觀自己所集氣。

博士一句說話,如醍醐灌頂,如果我早知五年,我走少很多冤枉路。

得一名師,要珍惜因緣,共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1

主題

0

好友

4720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7#
發表於 2017-10-10 19:57:41 |只看該作者
剛好睇到哩個帖,唔知PETER兄有冇新嘅體驗及分享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7

好友

2392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6#
發表於 2014-5-5 21:25:12 |只看該作者
我也冇左打機興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7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2

15#
發表於 2014-5-5 18:26:49 |只看該作者
修止、修觀、修雙運…
凡夫修福、佛子修慧…六道四攝,三十七助道...
從戒到定到慧,有緣自度

共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0

好友

1608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4#
發表於 2014-5-5 16:08:12 |只看該作者
上完時空色班除了戒打機之外,而家戒埋手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0

好友

1244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3#
發表於 2014-4-16 12:05:06 |只看該作者
TO: K.C.CHAN

你而家明白郭博士唔講襌嘅原因啦!樓主一時口疏就變咗口頭襌一大堆,最大鑊佢係唔知點樣埋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238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2#
發表於 2014-4-16 01:39:57 |只看該作者
好像越講越離提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

好友

390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11#
發表於 2014-4-14 23:34:45 |只看該作者
什麼生生. XD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0

好友

1244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0#
發表於 2014-4-14 17:54:51 |只看該作者

原來係
  1. 南懷謹 生生 ...
複製代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

好友

390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9#
發表於 2014-4-14 15:39:3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imomon 於 2014-4-14 23:28 編輯

南懷謹先生在般若正觀略講;也有教授如何觀照: 怎樣才是觀自在菩薩修行菩薩道的觀法呢?換言之,怎樣才是“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的觀行呢?你是這樣從起心動念,慢慢起修,慢慢觀想,走路也好,做事也好,隨時不離心中自我觀照,等智慧功力深入以後,自己自性實相般若的智慧爆發了,就不是先前追求心念起動時的觀想智慧了。我們觀想的觀是妄心觀妄心,妄想觀妄想,雖然能觀的作用是理性的,但仍是妄想。審察自己心念,觀到功力深了,因緣成就時,自然呈現智慧德相。但觀自在菩薩雖然告訴我們行深般若波羅密多,卻也不是一觀就會,火候到了,起心動念,時時明白,個個清楚,來的時候不歡迎,念頭就跑掉了;去的時候不追求,不理它何處消失,如果觀行漸深,觀到妄心雜念,既不來也不去,正好,一段空靈,得“初住”休息之境。

http://www.quanxue.cn/CT_NanHuaiJin/NanHuaiJin/NanHuaiJin02.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29 08:42 , Processed in 0.035424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