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468|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閑讀歷史   

[複製鏈接]

19

主題

0

好友

523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2-22 16:18: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印度神童 於 2018-2-22 16:26 編輯

         我們壹般說中華文化五千年,其實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門檻,是離現在4200年。現在是公元21世紀,那個是公元前21世紀,等於壹張紙對折壹下,我們公元後21世紀,那是公元前21世紀,中國文化跨入了成熟文明的門檻。

  那麽文化成熟的標準是什麽?

  第壹,這種文化必須有文字。

  第二,這種文化必須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壹點,但必須有居住的方式。

  第三,必須有青銅器。所謂有青銅器就是必須有金屬冶煉,青銅的冶煉熔點很低,人類最早能冶煉青銅器就是能冶煉金屬的初步了。

  四大文明我們排第幾?

  4200年前,我們跨入了成熟文明門檻,那在世界上是第幾名呢?就像運動員比賽壹樣總得有個名次,究竟是第幾名?肯定不是第壹名。我們中國人喜歡稱大王,不是第壹名就很難過,但事實上的確不是第壹名。第壹名是誰?第壹名是現在日子過得很不好的地方伊拉克。那個地方古代叫巴比倫文明。如果說得更大壹點叫兩河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兩河文明在西方叫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那是人類最早發現文明的地方。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某種意義上就是它的文明高度成熟的時候,中華文明僅僅初露曙光,相差比較遠,他們比我們早得多了。

  那第二名是誰呢?也不是我們。第二名是尼羅河邊上的埃及,這是第二名。第三名照理應該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國,壹共四大文明。但是由於這六十七十年來印度的考古發現很少,而中國的考古成果是較多的。於是就有壹些人在國際上把中華文明說成了第三名。然而,真正有可能把中國的名次往前推的,推到第三名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文化遺址是內蒙古赤峰市的紅山文化,這個比較早,但這還需要國際上的認定。四大文明,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



  您可能會問,壹個對後來世界影響極大的希臘文明怎麽沒算上呢?是這樣的,希臘文明,利比亞事件以後中國撤僑,撤到希臘壹個島,叫克裏特島。在這個島上發現的文明確實很早、很優秀、很燦爛輝煌。但是經過全世界的學者們研究,這種文明是原來講的第壹名巴比倫文明和第二名埃及文明二者在地中海上的遇合,盡管後來有所創造,但不是原創,所以不能算四大文明之壹。

  還有壹個文明,就是現在伊朗,當時叫波斯,波斯文明也很早,但經過研究以後是第壹名巴比倫文明和第三名印度文明在陸地上的遇合。因為它們都缺乏原創性,所以具有原創性的文明是四個古文明。這四個古文明我們不管中國是第三名還是第四名,有壹點是肯定的,就是不中斷地發展到今天,沒有滅亡的只有壹個文明,就是中華文明。

  有壹點很奇怪,文明的原址,現在為什麽總是恐怖主義頻發,永遠是災難不斷、炮火連連,這完全是壹個逆反的狀態。留存到今天比較完整的文明確實只有中華文明。伊拉克是很少能夠看到巴比倫文明的遺留的,雖然文明古老,但是它沒有任何存檔,永遠是戰場,幾千年來永遠是戰場。所以他們自己也搞不清古代的東西是什麽了。甚至於他們的文化教育情況更是非常的差。

  在埃及那是另外壹種情形,他們如今連什麽是象形文字都不懂。更嚴重的是,在埃及沒有什麽地方可以找到法老的後裔,在亞歷山大我們現在所能遇到的幾乎都是白種人,這是歐洲侵略的混血結果。在他們的首都開羅遇到零星的阿拉伯人,那也是戰爭以後混血去的結果。法老的後代在哪裏?金字塔時代的後裔在哪裏?血緣找不到了。我們在尼羅河南部的西岸找到了壹個法老村,但是由於幾千年的近親結婚,他們在體力和智力上都特別羸弱,而且他們現在也是信仰伊斯蘭教,法老的後代蕩然無存。

  那麽印度呢?印度表面上看起來都在,都有遺留,但遺憾的是他們無數次的中斷、無數次的滅亡,連這個過程都沒有人記述下來。他們的歷史已不清晰,但是有壹點知道,《大唐西域記》裏面歌頌的佛教是在十三世紀的時候,現在該佛教在印度已經消亡了。現在他們的佛教是倒傳進去的。

  所以,我們很難設想壹個地方還有壹些孩子,能夠很正常地朗誦著2500年前的老人家的話,諸如“三人行必有我師”,“溫故而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等,那是難以想象的。但是這個在中華熱土上真正發生了,所以這是壹個從4200年前進入文明以後沒有中斷的偉大文明。

  炎黃是對頭

  既然我們成了到現在為止唯壹還在延續的文明,如果說我們跳遠跳得特別好,就是因為起步的助跑動作應該是有很多到位的準備,熱身賽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4200年前中國進行了700年到800年的熱身賽。在這個熱身賽的過程當中,在這個起跑的過程當中,有六位偉大的王者,引領我們完成了這700到800年的準備。



  第壹位是炎帝,第二位是黃帝,第三位我們可能有點陌生叫蚩尤,壹個很難聽的名字,但是他依然很重要。後面三位是堯、舜、禹。這六位偉大的王者,為我們4200年的跨越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們嚴格講起來是傳說中的人物,可能我們並沒有非常明確的資料,但大體上是這樣的:炎帝是個農業科學家,神農氏,首先他教會了我們中國人耕種,這很重要。在炎帝之前,我們是采野果子吃、打野獸的,這完全是被動的。第二,炎帝發現了火,使我們能夠吃熟食,我們能夠在夜間工作,而且我們可以用火來防止野獸。第三,炎帝親嘗草藥,發明了中草藥,避免了中華民族最早就有可能完全滅亡的壹個原因,就是傳染病,防止了。

  那這麽偉大的人為什麽後來被黃帝打敗了呢?

  黃帝也許是這樣想的,黃帝覺得妳雖然做得很好,但是我們現在的對敵情形太嚴重了,敵人是野蠻的力量,他要打就打過來了,所以我們要武裝自己,我們要冶煉金屬,我們要鍛造武器,我們要騎上戰馬,我們要巡視在我們的周邊,我們要發動戰爭來消滅那些野蠻的力量。炎帝覺得我安安靜靜地在過日子,老農民的生活有什麽不好?

  黃帝和炎帝就打起來了,打的結果黃帝勝了炎帝敗了,打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這兩位老人家渾身鮮血,面對面站著的時候,不知道幾千年以後世界上最多的人群把自己說成是炎黃子孫。如果知道的話,他們有可能就不打了。但是他們沒有聽到我們的呼喊,他們還是打起來了,我們拉不住我們祖先的衣袖啊!炎帝打敗了,黃帝勝利了,黃帝把炎帝的文明接過來了,所以我們叫炎黃子孫。

  但黃帝也有壹個人打不過,那就是蚩尤。蚩尤管著現在山東、河南的東部和安徽北部那壹帶,地方也很大。黃帝打不過他,因為他也有金屬冶煉,他也在制造武器。黃帝就像我們常人壹樣,對於打不過的人,對自己的部落講他是妖怪。因為文字是黃帝時期發明的,所以他把漢字裏面最難聽的兩個字給了他,叫蚩尤。後來由於自然的原因,蚩尤反被打敗了,黃帝又壹次勝利了。那麽蚩尤的後代就只能不斷地逃跑,有的就歸屬於黃帝了,有的繼續往南遷徒,黃帝的部隊接著再追。追到什麽地方呢?貴州附近,現在的苗族據考就是蚩尤的後代。在此特別強調,苗族的祖先不是妖怪,您看苗族姑娘的漂亮,看苗族小夥子的英俊,證明他們的祖先絕對不是妖怪,他們的美貌和善良勤勞是對祖先的壹個最有力、最好的平反。

  堯、舜、禹是黃帝的繼承人,壹代代繼承下來,完成了這個準備,然後進入了中華民族更加重要的4200年,到了我們跨入文明的門檻。

  全人類最聰明的人壹起誕生了

  古代的歷史我們要跳躍性地來看,再過好多好多年,到公元前5世紀的時候,中國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壹起發生了壹件重大的事情。全人類最聰明的人壹起誕生了。

  我們很難相信,我們都以為我們聰明,以為我們越來越聰明,其實不是,我們最多是他們的學生。最聰明的人,那個時候都誕生了。



  這話怎麽講呢?我們來列個時間表,孔子比釋迦牟尼小14歲,孔子死後10年,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誕生,古希臘最聰明的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比孟子大12歲,比莊子大15歲,阿基米德和韓非子只差了7歲。這個座次大家還可以不斷地排下去,給大家造成什麽印象?聰明人那個時候全出來了,差10歲、14歲不就是同壹個時期嗎?

  大家前後跨入了文明的門檻,然後量變到質變。智能大爆發,人類壹起成熟了,聰明的人都壹起產生了。那個時代被德國的法蘭克部學派稱為軸星時代,就是人類智慧的軸星就在那個時候。關鍵時刻,中華文明沒有缺席,古希臘雖然不是原創,但是它那個時候表現得特別優秀。

  所以說,古希臘的哲學家在希臘海邊思考的時候,印度的哲學家在恒河岸邊打坐,中國的哲學家在黃河岸邊散步。

  而且他們使命當中也有壹個分工:希臘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物的關系,印度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神的關系,中國哲學家主要是考慮人和人的關系。

  中國哲學家不管諸子百家哪壹家,他們不太去考慮物,他們也不太考慮鬼神,民間信仰到處有鬼神,哲學家不思考,妳看諸子百家,他這兩頭都不太思考。他就思考人和人的關系。

  印度哲學家思考人和神的關系,這個神不是迷信,按照我們現在的科學講超驗世界,就是超出我們經驗世界之外的另外壹個高層抽象天地,這就是中國哲學所缺乏的。不要以為他們迷信,恰恰是中國哲學所缺乏的。所以玄奘他們要從印度取經回來。西方哲學思考人和物的關系,主要不是考慮完全物質利益,他主要考慮人和客觀世界的事情。所以現在,他們自然科學特別發達。

  雖然這批人在海邊思考,另外壹批人在河邊漫步,思考再高深的思想,如果沒有行政資源的加持,沒有國家力量的保護,他們的思想也將會隨風飄散。孔子算得厲害了,他的講話如果沒人聽,就算學生聽後記了下來,但學生的筆記也會很快被燒掉。那又怎麽能夠留傳下來呢?世界上聰明人多得很,為什麽留下了他們幾個?必須有行政力量的加持。必須由國家的力量來抵抗野蠻,來捍衛文明。

帝國時代

  公元前5世紀前後,人類智能大爆發以後馬上進入到了帝國時代。

  巴比倫王國,波斯王國,印度的孔雀王朝,壹個個帝國起來滅亡、起來滅亡,最後地球上有兩大帝國,長時間地並肩共存,西半球的邏馬帝國,東半球的秦漢帝國。秦朝太短,漢朝時間比較長,秦漢帝國,壓住了地球的分量。這兩大帝國遇到了共同的敵人,叫做北方蠻族,野蠻力量,遇到北方的野蠻力量。



  中國的野蠻力量叫匈奴,對付匈奴,秦漢帝國有兩個方法,秦始皇是造長城,漢武帝是打仗。漢武帝在位50幾年壹直在打仗,培養了魏青、霍去病這些大將軍和他們打仗。打的結果呢,匈奴打敗了,跑掉了,漢代也打得非常疲憊。我們在這打匈奴的時候,邏馬帝國也遇到了北方蠻族。在公元476年,西邏馬帝國滅亡了,被北方蠻族打垮了。那麼北方蠻族是誰呢?就是被漢武帝打跑的匈奴,跑到西邊去了。他和當地的蠻族聯合在壹起,經過幾代的努力,把邏馬帝國瓦解了。地球上兩大帝國,壹個帝國滅亡了,歐洲從此進入中世紀,慢慢長夜壹千年哪!

  此刻,我枯坐在靜靜的清華員裏絮絮刀刀說了這麼多話,就是擔心當今和未來的年輕人在歷史書上往往看不到這洋壹些很關鍵的東西。我們有些歷史書總在講著哪個皇帝和他的弟弟搞什麼陰謀,和那個妃子談戀愛,永遠講這些莫名其妙的東西。重大的事情都沒有講,這個重大的事情就是這些東西,帝國滅亡了。

  那麼中國秦漢文明遇到什麼問題?

  也遇到了大麻煩,也遇到北方蠻族的進攻,匈奴雖然打跑了,但是北方還有很多蠻族。當時的中國被壹個少數民族占領,這個民族叫鮮卑族。鮮卑族來了以後立刻就要面臨兩個選擇,壹個是中國的漢族他們會種地,我們不會種地,我們無法統治他們。所以壹般認為應該是廢除農田,恢復牧場,恢復到遊牧文明,那我們就可以統治了(他們熟悉的是遊牧文明)。那麼有兩個策略,壹個就是鷹派的策略,把漢族人全部殺光,鴿派的策略是不要殺光,讓他們成為奴隸在那勞動。

  但是值得炎黃子孫永遠萬幸的是在鮮卑族裏面居然出現了兩個極其優秀的人物。壹個是女性,她其實血緣是漢族,在那做了太後,叫馮太後,我們不得不叫她文明太後。另外就是她的孫子,是鮮卑族裏面有壹個拓跋氏,他壹個字的名字叫拓跋宏,這個人在漢族的歷史書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

  這個人我懇請大家記住他,他非常重要,他年紀很輕,他死的時候才33歲,是壹個非常年輕的王者,但是他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在他奶奶的帶領下(奶奶死後,他壹個人掌權的時間不長)。在八、九年的時間裏面規定了幾個東西,壹個就是我們在軍事上是勝利者,但是在文化上我們是漢文化的學生。因此,第壹,廢除鮮卑語,所有的官員都學漢族。第二,不準再穿鮮卑服裝,必須穿漢服。第三,遷都,從他們原來的首都,現在山西大同遷到河南洛陽,遷到農耕文明的中心地,然後實行《均田法》等農耕文明的法律。

  最後壹條,鮮卑族的貴族努力地和漢族通婚,造成血緣相通。大家不要小看,這幾條規定造成了壹個巨大的成果,這個成果是人們無法想象的。首先中華文明不但沒有被消滅(差壹點被消滅,邏馬文明其實當時已經被消滅了),而且更強大了。為什麼更強大了?我們的諸子百家好是好,有壹個毛病就是太斯文了。

  光有他們能不能搞成壹番偉大的文明事業?

  不可能。缺少生命力,缺少強悍的力量。這壹點,鮮卑族給予了,他們可以丟掉自己的鮮卑語言,可以丟掉自己的鮮卑服裝,他們丟不掉的是馬背上的雄風,他們丟不掉的是我前面講到了,天蒼蒼野茫茫的氣概。這壹點壹旦加給我們的儒家學說,加給我們的諸子百家,中華立刻強大無比。大家理解嗎?所以我們有的人不了解,以為光是諸子百家的學說就能建立偉大的社稷,不夠,壹定要有北方少數民族的陽剛之氣,野性的加入,中華文明才會平衡。

  第二,這個北魏孝文帝覺得自己沒有文化,那就拜漢族文化為老師,而且也可以拜其他文化為老師。所以他又拜了印度文化做老師,因為當時正好佛教傳入了。佛教裏面有亞歷山大東征的時候留下的希蠟文明的遺留;他又拜希蠟文化做老師,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很近,他又拜波斯文化做老師;拜巴比倫文化做老師。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都被請進來當了中華文明的老師。



  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去看壹看,妳進去就感到很奇怪,怎麼感到是邏馬的廊柱呢?那是希蠟文明的余留。那些佛像是印度文明,不然為什麼都是高鼻梁深眼蝸的呢?這是希蠟雕刻家的余留。希蠟雕刻家經過幾次轉折以後,通過迦陀螺文化等等的余留,還有波斯文化,還有巴比倫文化,都在那裏,僅僅是雲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會。

  請允許我為您做個比喻,這些文明本來都很驕傲,互相之間沒什麼關系,就像我們大學裏面那些教授都很驕傲,互相之間見面的時候,禮貌點頭互相不理,但沒想到來了壹個年輕的辦公室主任,把每個教授都當成他的老師,殷勤地找他們喝茶、吃飯,拉到壹起開會,結果這些教授關系良好了,融合在壹起了。這個年輕的辦公室主任就是我們北魏的孝文帝,文明融合了。多麼了不起!

  第壹,中華文明突然走向了健全平衡,走向了雄氣勃勃的強大。

  第二,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優秀因子融合了,這洋的話,諸子百家兩個毛病克服了。諸子百家壹個毛病就是太斯文,沒有執行力。

  他們太封閉,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別的文化。我們現在老在講國學,講文化,我們要看到它的毛病,毛病就是這兩個,壹個沒有執行力的斯文,第二個就是不了解其他文明的封閉。

  但是公元5世紀在北魏孝文帝的時候,這兩個毛病已經克服了。這兩個毛病克服以後,第三個優點又出來了,就是他不是主張通婚嗎?主張通婚以後,造就了新壹代身體強壯、受良好教育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統治者。所以,壹個偉大的朝代馬上就要來了,這個朝代就叫唐代。

  壹個偉大的朝代

  壹個偉大的朝代就要來了,這個朝代就叫唐代。

  中華由此就邁向大唐了,壹個了不起的時代就開始了。而且大家註意,大唐之前的隋煬帝和大唐的唐太宗,他們的血緣二分之壹是鮮卑族血緣。到了武則天的先生唐高宗,他四分之三是鮮卑族。所以壹個小小的民族由於它的英明的抉策,把它的血緣輸入了壹個偉大的民族,創建了壹個偉大的朝代。所以,我們對北魏孝文帝這個33歲去世的皇帝要表示壹種尊重。因為,他不但避免了中華民族的壹次非常有可能的滅亡,而且還壹次性補強了中華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

  公元5世紀以後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那個時候邏馬帝國已經淪落了,已經進入黑暗的中世紀了。但中國由於孝文帝等人的努力,又經過壹百多年進入了偉大的唐朝,公元7世紀的唐朝,到現在為止還是讓人激動萬分。我們不管是哪個地方來的人,只要是中華民族的子民,對大唐都可能持有壹種非常大的驕傲之情,非常了不起。



  當時,邏馬帝國滅亡以後邏馬城的人口不到五萬,當時歐洲壹個壹萬人口的城市已經是像模像洋的城市了。而當時大唐的首都長安城內的人口不算城外就是壹百萬,70幾個外交使團,三萬多個外國留學生,城裏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邏馬醫術,通用拜占廷的金蔽和波斯王朝的銀蔽。世界各國的宗教在那都有道場。物價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極其的少,這我們從唐代的歷史書裏都可以看到。人們的幸福指數極高,證據之壹是幾乎人人都在寫詩,上至太後下到船夫轎夫都寫壹手好詩,而且寫的水平很高。《全唐詩》裏面任何壹首詩都超過乾隆皇帝寫的那些自鳴得意的詩,唐朝是讓人羨慕的。

  我有壹次到埃及南部的壹個地方去,那個地方叫底比斯,壹個英文的講解員在講解,他說我們這個底比斯很可能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城市。剛壹說完她自己趕緊用英文加了壹句補充,當然除了唐代的長安。她必須講當然除了唐代的長安,不講就沒有常識了。因為唐代太偉大了,太輝煌了。

  有人說人類歷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個,壹個就是公元7世紀的長安,19世紀的巴黎和今天的紐約。

  什麼叫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創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發布,這叫文化中心。19世紀的巴黎、現在的紐約和公元7世紀的長安比還有壹個缺點,就是缺少詩意。

  長安那可是充滿了詩意,晚上是宵禁,宵禁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管理秩序,108個坊的門關了,人只能在坊裏面活動。所以下午就很重要了,有很多很多酒吧,這些酒吧都是中亞,按照現在講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那些國家的漂亮女孩,叫胡姬來開的。傍晚時分,李白、王維這些人騎著白馬就到胡姬酒店喝酒,這都有大量的記述,他們自己也有大量的詩歌來描寫這個情景。如果妳更開放,妳受不了宵禁,那麼妳可以往東走到洛陽,洛陽也很繁華,不需要宵禁。如果妳更浪漫壹點,那妳繼續往東走,到揚州,那是什麼限制也沒有的了。所以,他們的夢想就是到揚州去。當時除了這些城市之外,成都也已經很繁華。

  這是唐代,公元7世紀到8世紀的唐代,中華文明發揮得非常優秀非常精彩,而且由於絲綢之路、和日本的交往,所以它已經成為世界文化的壹個不可動搖的中心了,這壹點全世界都公認。

  宋代和元代是不是好朝代?

  宋代妳看不好的理由很多,我們打仗老打不過人家,兩個皇帝都被人家搶走了,這個很丟人吧?好不容易有個會打仗的人叫嶽飛又被殺掉了,妳看宋江活不下去了、武松活不下去了、林沖也活不下去了,都只能上梁山了。好像沒人能夠打仗了,所以只能依靠壹個家庭負責所謂的國防,這個叫衙門,衙門裏的男人不知道到哪去了,衙門是女將在守著國防。那麼他們的司令員是誰呢?叫百歲掛帥的老太太佘老太君,壹百歲掛帥,妳想這個國家多麼的荒唐?皇帝被搶走了、英雄上梁山了,國防由壹個家庭的女士們管著,總指揮是個老太太。這個好多都是小說和戲剧的產物,大家不要完全相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0

好友

523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沙發
發表於 2018-2-22 16:33:30 |只看該作者
看看蠻好玩的,因為小說戲劇有的時候不完全講歷史,我們不能用歷史的真實來要求藝術。所以吳晗說過,我們這些搞歷史的人最喜歡看楊門女將這樣的事了,因為它沒有發生過,所以看著特別輕松。

  這些年,人類的歷史觀已經從朝廷興旺式轉向全民生態式。

  我們過去相信的全是朝廷興旺式,這個哥哥怎麽把弟弟殺了,這個陰謀,這個宰相,完全是朝廷興旺式。其實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全民生態式。

  宋朝如果從朝廷興旺來講不太好,但是按全民生態式來講就非常好,主要的證據是壹幅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汴梁的壹個商業景象的展現。按照我們現代經濟學家的概念,宋代的GDP是唐代的兩倍,它的各行各業都很發達,妳看看清明上河圖就知道了,從全民生態式來說,宋代很不錯。在冷兵器時代,農耕文明確實打不過遊牧文明。幾十萬匹馬隊浩浩蕩蕩南下,妳在農田裏面抓壯丁抓來的那些士兵是很難抵抗的,有再多的嶽飛也很難抵抗。

  最後把宋朝滅了的是誰的部隊?

  成吉思汗的部隊。成吉思汗的部隊世界上誰抵得過他?沒有人抵得過他!他把半個亞洲占領了,把半個歐洲占領了,在要渡過地中海占領非洲的時候,我們現在可以讀到非洲皇帝的日記,說成吉思汗要來了,我們趕快準備投降的儀式吧!其實,那個時候已經不是成吉思汗本人而是他的後代了。

  蒙古部隊來了,元代就不太好了吧?

  有的漢族教科書裏面老是說元代不好,說元代漢人的地位很低,時間也很短,才90幾年。其實不,這是漢族歷史學家太狹隘的思維。我們今天用當代的世界思維來考慮,元代很優秀。

  我們舉幾個證據來證明它的優秀。

  第壹大家知道後來歐洲終於醒來了,醒來以後有壹本書使他們激動不已,他們的航海家拼了老命都要根據這本書去開搶新的地盤。新的地理大發現的這樣壹個時代,把它開拓出來了。哥倫布的駕駛臺上放著壹本書,麥哲倫的駕駛臺上也放著壹本書,達伽馬的駕駛臺上還放著那本書,這本書叫《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這個旅行家是歐洲威尼斯人,威尼斯在歐洲是最美的了,但是馬可波羅告訴歐洲人說我的家鄉不算美,世界上最美麗、最高貴的地方在中國,他去了杭州去了北京去了好多地方,說最美的地方在中國,又富裕、又文明、又有禮貌,結果那些航海家瘋了壹樣往中國走。哥倫布到死都不知道,他發現的是南美洲,他以為是印度,離中國已經不遠了。那讓整個歐洲激動萬分的《馬可波羅遊記》,它寫的是哪個朝代?當然是元代。所以元代不是像我們現在有些歷史老師講的那麽糟糕,元代是非常精彩的。妳看看馬可波羅的描寫就知道了,非常精彩,這是第壹。

  第二,我們覺得元代不錯的地方是蒙古軍隊的強大,是它把中華帝國的版圖安定下來了。我們現在外交部發言人說新疆從元代開始,中央政府就實行有效統治;西藏從元代開始,中央政府就實行有效統治。因為在唐代文成公主嫁過去那還不是有效統治。不僅是新疆、西藏,廣西、貴州、雲南也是從元代開始實行有效統治的。就是那個蒙古馬隊,正是它把大中華的國境大體安定下來的,這是元代的第二個功勞。



  元代的第三個功勞,藝術特別繁榮。富春山居圖是什麽朝代的畫?元代。青花瓷出最優秀的產品是什麽時候?元代。大家記住這是不到百年的壹個短暫的朝代,什麽都產生了。

  那時候似乎中國文化什麽都有了,遺憾的是就缺了壹個項目——戲劇。

  什麽意思?孔子沒看過戲,孟子沒有看過戲,藝術成就那麽高的屈原也沒有看過戲,這倒罷了,連李白、杜甫都沒看過戲,中國好奇怪!2500年前,希臘悲劇很繁榮,印度梵劇很繁榮,中國壹直沒有戲,中國為什麽沒有戲劇?

  但是到了元代,這些問題全解決了。元代停止了多少年的科舉制度,結果使原來要考試的人,他沒有飯吃就到流浪的那些雜技班、戲班子裏面去,說我給妳們寫點東西吧?這些人裏面有關漢卿,有寫《西廂記》的王實甫、有寫《趙氏孤兒》的紀君祥,有馬致遠這麽壹大群人,結果元代產生的戲劇使中國的戲劇快速地趕上了古希臘悲劇、古印度梵劇,使中國壹切問題都解決了。

  而元代的統治者漢文程度不高,看戲很高興,所以結果戲劇大繁榮。後來,昆劇、京劇其實在文學上都趕不上元雜劇,趕不上關漢卿,趕不上西廂記,趕不上趙氏孤兒,都趕不上。所以元代很了不起,短短的90年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文化專制主義與禁海

  遺憾的是明代清代反而不好,明代清代有幾個問題,壹個是輝煌的時間太長了,我們產生了自滿保守不開放。第二,朱元璋是草根出來的,他實行了文化專制主義。文化專制主義就是文字獄,妳有壹個字說得不對,全家殺頭,有的時候還株連九族,這個字寫得好不好對不對,完全看人怎麽解釋了。朱元璋過生日,人家說生日的生,他說妳是不是諷刺我,我做過和尚,是唐僧的僧的諧音,把他殺了,拍馬屁都被殺了。在這種思維下就造成了文化思維、文化創作力的嚴重落後,再加上我們的封閉。

  明代國力開始很強,結果從明代壹直到清代,開始走向衰弱。這裏面還有壹個原因就是,歐洲突然迅猛發展。文藝復興的時候,歐洲就是這樣,他們經過壹千年的沈睡,夜實在太長,所以他們對黎明的感覺特別深刻。

  而中國唐代宋代歷史上太輝煌,所以我們對黎明沒有感覺,反而走向平庸了。

  這是明代和清代的問題。這裏面讓我們現在有壹點痛心疾首的就是我們明代清代的皇帝,他的腦子只管著北方的長城邊疆。

  實際上,世界上三種文明形態,壹種叫農耕文明,壹種叫遊牧文明,成吉思汗他們叫遊牧文明,另壹種叫海洋文明。中國主要是農耕文明,遊牧文明我們和他們打交道,造長城、打仗都是遊牧文明,後來關系好了不怕了,到清朝已經不修長城了,關系好了。但是對海洋文明,我們壹直都是井底之蛙。明代的時候出過鄭和下西洋,但是回來都瘋了,我們連鄭和先生死在哪裏都不知道,他的墓在哪裏我們壹無所知。就是海禁的封閉時代,結果這個教訓我們今天還在承受。

  海被武裝了,但是我們不知道。海被瓜分了,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現在東海南海有多少問題都和明代清代有關。我們在歷史書上經常會看到壹個章節,明代的時候打倭寇,我們出現了像戚繼光這樣的英雄。倭寇確實需要打,因為有很多的海盜,但是已經被嚴重的擴大化了,有好多當時做海外貿易的人我們把他當作了倭寇。因為海外貿易在當時情況下需要武裝保護,武裝保護自己,明代的皇帝覺得妳們怎麽能有自己的武裝?就把他們當做寇打了。

  所以如今經過歷史研究我們發現,當時的倭寇,我們以為是日本人,當時以為個子矮的人都是日本人,其實所有倭寇的最高領袖是中國的安徽人叫汪直,他死的時候留下了遺言,給朝廷講意思是開放海禁,鼓勵貿易。如果開放海禁的話,寇也成了商人。如果不開放的話,商人也成了寇。這是汪直的遺言。汪直還說,如果妳們承認我的話,東海各島嶼都能歸入中華版圖,都是我管的。但是,我們還是把他殺了。

  所以這是壹個非常大的歷史誤會,就是我們的封閉、我們的保守、我們的失誤,我們的文化專制主義使明代清代兩個漫長的朝代跟原來完全沒法比了,和中國歷史上原來沒法比了。我們在文化上經明清兩代,能夠和以前的文化相比,就是和孔子孟子屈原蘇東坡,和李白杜甫相比的人有幾個呢?很少,也許只有兩個人,明清兩代幾百年只有兩個人能夠和早期的那些傑出人物相提並論,壹個是明代的哲學家王陽明,壹個是清代的小說家曹雪芹,他們能夠和前面的這些人比壹比,其他的都比不上了,文化專制主義。

  當然我說句更悲哀的話就是近代和現代,我們連王陽明這樣的哲學家也沒有出過,連曹雪芹這樣的小說家也沒有出過,文化有不斷下降的趨勢,創造力不斷地降低。而歐洲醒來以後的情況就完全不壹樣,結果就造成了19世紀的中華文化的悲劇。

  什麽悲劇呢?就是每壹個仗都是海上來的,不是長城來的。第二,每個仗我們都失敗了,輸得壹敗塗地。開始我們敗在遠方的英美手裏,英國和法國手裏。但是最後又敗在我們原來壹個小徒弟日本的手裏,甲午海戰。

  至此,中華文化自信崩潰。現在,中國簽訂的壹個條約過去了壹百多年,這個條約規定中國要向列強支付四億五千萬兩白銀,這個條約是最恥辱的,因為中國當時的人數正好是四億五千萬,就是我們的曾祖父都承受過這樣的恥辱,他很可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沒見過白銀,但是也必須在血汗中賠出壹兩給外來的侵略者。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當時英國德國法國的壹些學者寫的書,說這麽大的壹個賠款,如果落在任何壹個富裕民族的頭上,叫誰賠,誰也將貧困得萬劫不復,萬劫不復就是多少年都翻不過身來、永遠都翻不過身來了啊!這是當時那個條約簽訂以後的時候,有良心的歐洲哲學家們所說的話,今天已經過去了壹百多年,我們今天可以給我們的曾祖父的在天之靈講了,我們沒有萬劫不復,我們的外匯儲備還是全球第壹。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0

好友

523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板凳
發表於 2018-2-22 16:36:01 |只看該作者
曾經的輝煌

  想到這裏,我忍不住淚流滿面,咱中華民族實在是飽經風霜啊……畢竟中華文明走過來了,為什麽突然這壹百年又過來了呢?這是4200年前的壹種雄渾支撐著,在災難的時候,這個民族壹定有壹種臨危意識;在災難的時候,這個民族他有壹種歷史的光榮被調動起來,其中有壹些是孔子他們的優秀的設計使他調動起來了,所以他又回過神來了,成為到現在為止還是生機勃勃的壹種文明。

  從4200年前,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我們進入了壹個智能大爆發,孔子他們和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壹起思考問題。然後進入了帝國時期,我們成為地球上兩大帝國之壹。

  到了公元5世紀那個帝國滅亡了,我們中國的帝國反而浴火重生建立了偉大的唐代,又建立了宋代,很了不起,元代也不錯,但是沒想到人家醒來了,人家壹醒把我們比下去了,到19世紀我們被逼得非常狼狽,逼得最狼狽的時候,中華文明過去的壹種優勢又被喚醒,所以到現在為止還不錯。

  這裏面似乎有壹種神秘的力量,比如為什麽聰明人壹起誕生了?為什麽他們有這樣的分工?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麽。

  還有兩個我們完全不理解的事,八國聯軍占領北京,中華民族馬上要滅亡的時候,節骨眼上防衛北京的壹個官員叫王懿榮,就是他發現了甲骨文,恰恰是他發現的甲骨文。他在八國聯軍進入的那壹天自殺了,書桌上還放著甲骨文的殘片,而甲骨文告訴我們中國人,我們曾經有過壹個偉大的商代,四千多年前。然後就是在那兩天,八國聯軍進入北方的那兩天,敦煌發現了藏經洞,告訴大家中國有個唐代。

  請您允許我對這兩件事情做個比喻,就是有壹個武士被人家打敗了,渾身都是鮮血,躺在地上奄奄壹息,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聽到自己童年的歌聲,他又拄著棍子站起來了。這童年的歌聲就是那個時候的甲骨文,就是那個時候唐代曾經輝煌的證據的發現,他又站起來了。

  這是壹位久經磨難唯壹不死,永遠也不會被打垮的偉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做中華民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7

主題

2

好友

958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8-3-1 13:39:08 |只看該作者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是不是只有中華文明沒有毀滅?
作者:謝正剛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57664/answer/10121860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s://sites.google.com/view/mindchange/世界四大古代文明是不是只有中華文明沒有毀滅

無論文字還是地緣,諸位都說的很清楚了。我不是專家,這裡提個思路,僅供參考:文明的傳承,來自承載文明的人。下面我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可能不是很系統。如何滅絕一個文明?簡單粗暴的「殺光所有人」固然有效,但對於地廣人多的泱泱大國,實行起來並不容易。蒙古人試過(他們還想改田為草,統統養羊牧馬),沒成。打不過就跑,過了江又能支撐好多年。殺太狠了就起義,按下葫蘆起了瓢。殺不光總要治理,統治階層管理者人數不夠,怎麼辦?選些人做中層管理(官)咯。用誰呢?做管理的,好歹得有點文化吧?會搞這種三光政策的,本身多半沒啥文化(日本人例外)。嗯,這裡有很多文化人,挑一些溫順馴良的吧。完蛋,又回去了。換一個,「燒光所有書籍,殺死所有文明承載者」(別忘了用自己的文明填補空缺)。這個管用。只需五六十年,兩三代人,效果杠杠的。燒書這事兒,古今中外都屢見不鮮,總體來說,效果還是有的。基本上每搞一次,整個文明都要元氣大傷一回。不過書畢竟是人寫的,只要人還活著,燒了舊的還可以再寫新的。所以歸根到底,還是人。把能讀書會識字的人殺光了,沒人能懂的書籍就成了廢物。那麼好了,哪些人是文明的承載者?通常不外乎——貴族,僧侶,學者。貴族,包括皇族、豪強、門閥、宗族,取的是血統,因此通常與權力的承載者高度重合。你要鏟除一家貴族,「斷其血統」是頭等大事。不然今天一個福王,明天一個魯王,後天一個唐王,煩死你。雖然皇室大族人口眾多,但畢竟目標明顯,一般花個幾年還是殺得光的。

在中國,貴族的問題在於 —— 雖然門閥氏族真正沒落是在唐朝,但其實最早死在大澤鄉。歐洲那片,貴族很多時候沒啥文化,有的地方甚至以讀書識字為恥。一群沒文化的蠻子殺來殺去,文明傳承得下來就有鬼了。僧侶,包括所有宗教人士,是對於政教合一的文明,相當於是整個官僚階層。一般這類鬥爭,都打着「聖戰」的旗號,一方或雙方都有宗教背景支持。宗教戰爭是總體戰。麻煩就麻煩在「無所不在,無孔不入,野火燒不盡」。中國以宗教為旗號的次數不多,大規模的也就黃巾軍、太平天國、白蓮教,都被鎮壓了。明教也就方腊那次聲勢浩大,至於和明朝的關係,我個人看法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從歐洲到中亞到南亞,基本上只要是宗教戰爭,就是徹底殺光僧侶,再放一把火。像這種宗教,一旦真的被擊敗,只要徹底鎮壓個二三十年,通常也就再起不能了。你看那些落敗的文明,至今除了偶爾考古挖出幾片石板、泥版,還剩多少文化傳承?學者,在中國就是「讀書人」的統稱。中國應該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自古以來」的考試大國。而且還有幾點奇葩之處:課本於公元前五世紀成書,公元前一世紀定為官方教材,一直用到二十世紀初。公元六世紀確立制度,全國招生,統一考試,而且是國家頭等大事之一。原則上不論血統出身,考試通過即可成為國家儲備人才;然後這套制度一直用了一千多年,連統治者(征服者)都在用!皇族以下,整個中層管理階級都是考出來的!今天還是泥腿子,明天考過了,魚躍龍門就是人上人!這直接導致「文化人」數量猛增。大戶人家但凡有點追求,就會讓家裏小孩上個「族學」,連姑娘都有機會讀蒙學。這就是海量的「讀書人的種子」。歐洲?你不是家裏第X個兒子被送進修道院,就連貴族也不一定能讀會寫。制度領先歐洲一千年,牛逼大大的!中國的另一個奇葩之處,在於儒家。它看上去非常像宗教,重經典,講禮儀,各方各面都很像。但你見過世界上哪個宗教的創始人,像孔子一樣,是「凡人」?周游列國講學授徒,討不到飯還是要餓肚子,絕不會「五餅二魚」帶大家搓一頓。就連迷信者,相信某人是「文曲星轉世」,那也是「天降星宿」,羽落凡塵還是人。於是儒家學說神聖化,至聖先師神聖化,但儒家自己並不神聖。你讀了儒家的書,承認儒家的理念,你就是儒生。不需要純正血脈,不需要朝拜聖地,不需要朝晚祈禱。「子不語」,說難聽點就是「關我屁事」。你只需要讀書,讀書,讀書,和讀書。儒家這套教材,還是歷朝歷代學者以「統治社會」為目標精心調教的。不會讓你長生不老,也不能保證死後復活或者上天堂,但讀好了直接就是現成的公務員苗子。搭配考試制度,可以成百上千的量產官僚管理階層。無論是誰,只要用它(哦,還有「外儒內法」),就有無窮的人力資源。所以不管怎麼殺,只要漏掉一個儒生、一套經典,給個機會,整個儒家就能原地復活。(謝注:需要聲明一點,我本人對儒家愛不足。我是自學名家。從結構上,名家擅長分析問題,法家擅長執行,中間負責引領方向、指導思想的,可以是儒家,也可以是任何一家其它學說)重點不在於考試制度,也不僅僅是儒家學說(那只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而是一套階級晉升制度,和一套非宗教信仰為基礎的文化理論,兩者與統治階層的緊密結合。窮文富武,讀書成為普通民眾階級晉升最簡單、直接、有效、低成本的手段。有文化=進入統治階級,沒文化=開國元勛也要家族沒落。你作為統治者(征服者),想要用較少的人口(能養得起眾多人口的地方早就讓中國吞了)去管理如此廣袤的國土,並且要在短時間內拿出一套新的政府班子,除了繼續沿用這套「公務員量產制度」,還有什麼其他辦法?啟用考試制度吧,起用儒生吧,反正只要保證皇族永遠是最頂層的階級就好。整套文化體系接受下來,中華文明也就傳承下去了。反過來,如果是周邊國家戰敗了呢?納入中國版圖,需要官僚管理——考試!統一教材!你作為被統治者,想要翻身,唯一的出路擺在面前,就是讀儒學經典,參加全國統考。文化吸收完成,中華文明得以擴張和豐富。至於現在,儒家的教科書已經被淘汰了,科舉制度也進化成現代考試制度。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師」,「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連小學生都會背。你找個外國(隨便哪國)學生,讓他說幾句一千年前的古語試試?不用翻成語詞典,只要打開報紙,說個「碩鼠」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碩鼠碩鼠,無食我黍」,這都兩千多年了!中華文明,屹立世界歷史長河數千年不倒,靠的就是這麼幾句話:子不語怪力亂神(破宗教迷信);書同文,車(度量衡)同軌(文化統一,制度統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非殖民主義。總體來說,中國對歸附的藩國,比西方列強對殖民地,待遇是天壤之別);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誅獨夫」的政治正確性);王子犯法與民同罪(提倡法制),對應的也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法家與儒家的分歧,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另外這句話的解釋有好幾個,且互不兼容。亦有「禮不卑庶人,刑不尊大夫」的解法,與法家兼容);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破血統論);學而優則仕(階級晉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文化追求);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破民族隔閡,提倡文化認同);(暫時這麼多,歡迎在評論裏補充)。千多年來,這些話連老弱婦孺都耳熟能詳,這就是中華文明優越性的積澱。小麼小兒郎呀背著那書包進學堂不是為做官(說說而已)也不是為面子光(當然要有)只為窮人要翻身不受人欺負呀 不做牛和羊以上是我的一些淺見,不是很完善,暫時先這樣吧。

2016.05.18補充:
章林:
說的不錯,以現代人的視角見識去看的話,挺有說服力的。可惜就是有點兒淺,我理解成為了通俗易懂不得不如此吧。

謝:我的回覆:因為如開頭所言,我真的不是甚麼專家。只是看到這個問題,看了大家的回答,感覺很深入,很細緻,就是好像還欠了點甚麼。就是那種……「這東西好像別人也有啊」,要麼就是「這東西到底是幫助還是阻礙一直有爭議啊」。於是我就換一個大家還沒怎麼深入闡述的角度,說說自己的想法。關於貴族、僧侶和學者的劃分,我覺得是個關鍵。歐洲、中亞那些封建制、政教一體的文明,文化掌握在貴族、傳教士手中,普通民眾既沒有途徑,也沒有動力去學習。並且一旦遇到戰亂,貴族和傳教士首當其衝,都是優先被砍腦袋的。只有中國,文化掌握在廣大讀書人(數量再少,也比貴族和傳教士多吧)手中,並且一般民眾為了自身階級晉升,即使自己目不識丁,只要有機會也會讓下一代玩命讀書,就為一朝考上個秀才,有了「功名」,可以免除徭役,不會隨意受刑,有事直面縣官,在地主、族長面前更是昂首挺胸。這是讀書人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從最低一級就能享受。遇到戰亂,各方勢力爭相聘請讀書人加入自己陣營,連山賊都知道綁個「能寫會算的」上山做軍師。一旦打贏了,坐了天下,更要大舉提拔讀書人充斥朝廷,以彰顯自己的統治合法性(「不食周粟」就是典型的「不認可」)。

謝:再補充:以上思路的前提,是外來的統治階級拿不出一整套可替代的切實可行的完善解決方案,不得不與原有的統治方式相妥協。換句話說,如果入侵者、佔領者並不需要這套系統,自己能搞出一套更好的,並且確實推行下去,原生文明的末日就到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士大夫們發現,「他們不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紳階級就迎來滅頂之災。當讀書人發現,做官不靠四書五經,不靠詩詞歌賦,想要搏個出身,就只能捧著《1635年大宋公務員考試題庫》死命刨了。從這個角度,芳草地就是儒家經典的催命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0 04:24 , Processed in 0.018067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