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680|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臨終關懷(讀後分享)

[複製鏈接]

22

主題

0

好友

1670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8 02:06: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節錄自 瑪欣德尊者 講述的《阿毗達摩講要(下)》P.57-65
https://www.taiwandipa.org.tw/in ... e=3&pageCount=1

臨終關懷

由此可見,適當的臨終關懷可以幫助一個人,甚至能夠 改變一個人下一輩子的命運。我們來到這個人間,都有自己 的父母、丈夫、妻子、親戚、朋友,這些身邊的人終有一天 會死亡、會離開。古人把「善終」列為「五福」之一,能得 善終,是人生的一大福報。即使一個人平生再風光、再威風、 再幸福,若不能得善終,始終都是人生的一大遺憾!所以, 我們很有必要學會幫助自己的親戚朋友把握好臨終這一 關,讓他們得以善始善終,讓他們能以一顆安詳、平靜的心 接受死亡的現實,歡喜地走完今生的生命歷程,帶著善業離 開我們,並讓他們的下一輩子都快樂幸福。現在,讓我們來談一談「臨終關懷」(英 hospice)。

儘管現代醫學很發達,但是對臨終關懷卻相當欠缺。大 部分老人、病人都是在貪戀、牽掛、執著、焦慮、煩躁、埋 怨、後悔中離開此世,或者是在痛苦、恐懼、暴怒、失望、 絕望、孤獨、無助中結束生命。更有甚者,許多臨終病人在 臨死時還要承受插管、電擊等折磨,連生命的最後時刻都得 不到應有的尊重,並且在劇痛和憤怒中離開人世。

一個人在臨終時生起不善心,惡業成熟,必定會墮落到 惡趣。因此,作為佛弟子,對親戚朋友進行臨終關懷是很重 要的。懂得臨終關懷,不僅可以幫助他們驅除對死亡的恐 懼,而且可以改變他們下一生的命運。例如臨終病人貪著他 的兒女或財產,要如何勸他生起善心,讓他們放心,歡喜、 平靜地離開這個世間呢?臨終時生起的是善心,他下一輩子 就能往生到好的地方。臨終時生起的是恐懼、害怕,或想起 不好的事情令他感到後悔,下一世就很可能往生到痛苦的地 方。一旦一個人以惡業往生了,即使再想幫他也很困難。例 如往生為狗,即使你餵牠美味的食物,提供舒服的狗窩給牠 睡,也改變不了牠是狗的事實。唯有在他這一世還活著的時 候,在死亡還沒有到來的時候,才有可能改變他的下一生。 這種改變的方法,是運用業果法則來進行臨終關懷。

然而,適當的臨終關懷是幫助臨終者投生善趣,不恰當 的臨終關懷卻是殺人;適當的臨終關懷是幫助別人,不恰當 的臨終關懷卻是害了自己。為什麼呢?這裡,在討論適當的臨終關懷之前,先來談談不恰當的臨終關懷。

在此,先引用《律藏》中佛陀為比庫們制定的一條學 處——「巴拉基咖(Pàràjika)」第三條。佛陀這樣說:

「若比庫故意奪取人命,或為其尋找並持來殺具,或讚 歎死的美好,或勸勉死:『喂,男子!為什麼如此惡苦地活 著?死了比活著更好。』如此之心意、心思惟,以各種方法 讚歎死的美好,或勸勉死,這也巴拉基咖,不共住。」

「巴拉基咖」是比庫的極刑,若比庫故意違犯這一類學 處即失去比庫的身份,猶如一個人被砍斷了頭而不能復活, 或如一塊大石裂成兩半而不能復合。有四種行為導致比庫犯 巴拉基咖:
一、性行為;
二、不與取(偷盜貴重物品);
三、殺人;
四、說了虛妄不實的上人法(例如沒有禪那說自己有禪 那,不是聖者說自己是聖者)。

其中的第三條是殺人。殺人不僅包括親自殺、教唆殺, 也包括讚歎死、勸勉死等。讚歎死亡的美好,讚歎死後能夠 往生善趣,稱為「讚歎死」;鼓勵放棄生命,稱為「勸勉死」。 因此,在進行臨終關懷時必須特別小心,不應該勸導臨終的 病人說「你今生行善積德,多作善業,死後定能往生善趣、 往生天界或往生某某世界。天界或某某世界有享不盡的自在 快樂」之類的話題(在健康時說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這類話題是在讚歎死亡,讚歎死後的美好。同時,也不應該對臨 終的病人談論「生命毫無意義,你不要執著生命」、「人生充 滿痛苦,你不要執著人生」之類的話。因為這些話是在鼓勵 他放棄生命,勸勉他早點死亡。假如臨終者因為你的這些讚 歎或勸勉而放棄生命的話,你將難逃殺人之責。

同時具備以下五項條件即構成殺人:
一、對方是人;
二、知道對方是人;
三、有想要對方死的意圖;
四、付出努力,包括口頭上的讚歎死、鼓勵死;
五、對方因此而死。

具足這五項條件者就是殺人。其中第三條「想要對方死 的意圖」,巴利語 maraõàdhippàya。maraõa 是死亡,adhippàya 是意圖。無論希望對方沒有痛苦地死、希望對方安樂地死, 還是希望對方早點死,都算是意圖對方死。佛教不會贊成安 樂死,安樂死也屬於殺人!因此,進行臨終關懷者要很謹慎。

同時,墮胎或鼓勵他人墮胎也是殺人,因為胎兒已經有 了生命,只要故意把他打掉,就是殺人。

雖然不恰當的臨終關懷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殺人,但大家 也沒必要對臨終關懷望而卻步。其實,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 進行臨終關懷的。

1.        勸導放下對眷屬、財產等外物的執著,但不要勸勉 放棄生命。

可以這樣勸導:「錢財都是身外物,生不帶來,死帶不 去,不要執著它們。」「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用再為子孫操心、 牽掛了。」盡可能勸他放下對身外物的貪戀執著,只要不涉 及讓他放棄生命即可。

2.        提醒他憶起曾做過的善行。

中國古代有種做法是把自己所做的壞事、錯事記下來, 以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這種做法的原意是好的,但弄不好卻 可能會導致追悔,對過錯耿耿於懷。古印度有一種很好的習 俗卻與此迥然不同,即一個人做了善事之後記下來,把昨天 做的善事記下來,今天做的善事也記下來,臨終的時候請他 的親戚朋友宣讀這些善事,以提醒他曾經做過的善行。當臨 終者憶起他曾經做過的善業並感到高興的話,將有可能在下 一世投生到善趣。現代社會更加方便,有相機、錄影機,可 以在他平時做佈施、供養僧團時記錄下來,在臨終的時候播 放給他看,並提醒他要為此而心生淨信,這是一個很好並值 得推廣的辦法。如果臨終者因為憶起這些善業而心生淨信, 並以此善業和淨信心去世的話,他下一生必定能投生到天界 或人界。即使不是在臨終的時候,我們也應當經常把做佈施、 積善業等的相片或錄影拿出來看,每看一遍,都為此感到歡 喜,這也是隨喜。對自己曾經做過的功德善業感到歡喜也是 隨喜,這些善行應該多做!

特別要注意,千萬不要在臨終者面前提起會讓他感到後 悔的事情,這是在害他,他將有可能由於追悔而墮落惡趣!應當提醒他曾經做過的種種善業功德。

3.        以他的名義做善事,然後讓他隨喜。

以臨終者的名義去供養僧團,然後在他面前讚歎僧團的 清淨、殊勝、聖潔,使他生起淨信心,同時提醒他應該對所 做的功德感到高興,這就是隨喜的善業。就好像剛才提到的 索納尊者的父親一樣,他只是在臨終時隨喜把鮮花供養給佛 塔的這一點善業便投生到天界。佛陀說過,供養比庫僧團的 功德是不可估量的。雖然我們所供養的物品可能很少或者價 值微不足道,但是因為所供養的比庫僧團是一個強大、殊勝、 崇高的所緣,我們的功德會因為所緣的殊勝而變得強大。如 此,我們可以用臨終者的名義供養僧團,以佈施所緣的殊勝 而使臨終者的善業變得強大。不過,替他做善業之後一定要 讓他知道,提醒他並讓他隨喜!無論做任何善業,都必須由 善思來完成。假如替他做善業而對方卻毫不知情,那對他是 沒有幫助的。以臨終者的名義做善事後要告知對方,讓他隨 喜,如果他對這種善行感到歡喜,將有可能投生到人天善趣。

4.        教導他禪修業處,如佛隨念、入出息念、修習慈心 (mettà-bhàvanà)等。

一般臨終者的心是很弱的,此時許多過去的不善業會像 翻舊賬一樣趁機成熟,此時給他一個能讓內心平靜的所緣是 很有必要的。你可以把佛陀像安放在他面前,並提醒他看著 佛像。所有的佛陀像必定是安詳、寂靜的,只要他看到佛像 能心生歡喜,就能獲得內心的平靜。此時你可以在他面前讚歎佛陀的功德,例如念誦:

“Iti'pi so Bhagavà arahaü , sammàsambuddho, vijjàcaraõa-sampanno, sugato, lokavidå, anuttaro purisadammasàrathi, satthà devamanussànaü , buddho, bhagavà'ti.”
「那位跋嘎瓦亦即是阿拉漢、正自覺者、明行具足、善 至、世間解、無上調禦丈夫、天人導師、佛陀、跋嘎瓦。」


念誦完再作解釋,或者講一些佛陀的故事,讓他對佛陀 生起淨信心,讓他的心憶念著佛陀,就像前面所說的精緻耳 環一樣。即使像那隻青蛙,只是聽取佛陀的聲相也都可以投 生到天界,更不用說作為人了。如果臨終的時候憶念起佛陀, 即使不能出聲了,只是靜靜地看著佛像,也都是很好的!因 為佛陀是極可愛所緣,所以哪怕只是看著佛陀像,內心都可 以很快得到平靜。對於臨終者來說,他的心更需要平靜,把 佛像放在他面前,提醒他看著佛陀,憶念著佛陀的功德,讓 他平靜、歡喜地去世。

如果你還懂得其他的禪修方法,也可以教教他,例如教 他專注呼吸、散播慈愛、專注三十二身分等。假如臨終者的 身心太虛弱,純粹教他用意門去思惟不一定管用,此時教他 修佛隨念也許會更容易操作一些。你可以借助佛陀的圖像, 同時用音聲讚歎佛陀的功德,通過色聲所緣對眼門、耳門的 撞擊來強化他的內心。

教導臨終者禪修業處是很好的!如果一個人在修行當中 去世,他下一生的結生心、有分心和死心的所緣都是禪修業處。如果一個人在禪修當中去世,他在下一生將有機會繼續 修行佛法,而且想要證得禪那、聖道、聖果都容易。為什麼 呢?因為取禪修業處為所緣的心通常是三因善心。一個人在 禪修中去世,他的臨死速行心也是三因善心,而下一生的結 生心則是三因果報心。以三因果報心結生,可以使他在下一 生中修行容易成就。因此,報父母恩的辦法除了讓他們今生 豐衣足食之外,更好的方法是能讓他們下一輩子幸福快樂。 父母健在的時候,應該以他們的名義替他做善事,然後記得 讓他隨喜。當然,在他們去世之後,還是可以繼續以他們的 名義做功德、佈施等,然後迴向給他們。

5.誦經、說法等。

可以請僧眾來為臨終者誦經,例如念誦《護衛經》《大 念處經》等,或者為臨終者說法開示,讓其心生歡喜。有很 多臨終者會昏迷不醒、神志不清,或者情緒波動、精神恍惚 等,此時可以在其旁邊或房間內播放《護衛經》等的錄音, 讓周遭的氣氛變得詳和,讓患者的內心獲得平靜。

如果我們真心希望自己的親戚朋友快樂,希望他們放 心、安心的話,在他們臨終時和去世後嚎啕大哭是沒有用的。 作為孝順的兒女,當然希望父母晚年衣食無憂。然而,即使 你現在很孝順,每個月給他們幾千元、幾萬元,讓他們安享 天倫,但這樣能維持他們多少年的幸福快樂?臨終關懷可以 說是人生最後關頭的臨門一腳。通過適當的臨終關懷,能夠 讓他們投生天界,他們不再需要那麼辛苦地工作,不需要奔波勞碌,都能居住寬廣的宮殿,享用美味的食物,過著快樂 的生活,而且容顏美麗光明,壽命極為漫長。這是更殊勝的 孝順和報恩。

雖然臨終關懷很重要,但是總有點「平時不燒香,臨時 抱佛腳」的意味。更好的辦法是在健康的時候確立對三寶的 信仰,相信三世輪迴,相信業果法則,多思惟生命的意義和 價值,樹立正面、積極的人生觀,接受有生必有死的現實, 相信死亡並不意味著斷滅,而是迎接另一個新生命的開始, 要隨時為死亡的到來做好心理準備。另外,平時更需要多做 善事,習慣禪修,積累強大的、善的慣行業,為未來的生命 旅途做好充分的準備。

這是關於臨終關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主題

0

好友

3539

積分

論壇元老

hklam007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8-10-28 08:56:06 |只看該作者
猶如一個人被砍斷了頭而不能復活

現僧侶僧尼相 助人死唸經 求名利者
有今世斷來生

讓周遭的氣氛變得詳和 讓行者的內心獲得平靜

在生時 自力能行 佛陀已留下方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5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2

板凳
發表於 2018-10-28 09:24:48 |只看該作者
报父母恩与临终关怀. 玛欣德尊者

後半部分有玛欣德尊者講解父親去世時的临终关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jBEHmUwxo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0

好友

1670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地板
發表於 2018-10-28 17:53:44 |只看該作者
Dennis 發表於 2018-10-28 09:24
报父母恩与临终关怀. 玛欣德尊者

後半部分有玛欣德尊者講解父親去世時的临终关怀

師兄提供的視頻更清楚詳細,謝謝。

當中提到的要點,例如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真的要好好記住。

另外,尊者提及的那種著重臨終關懷的護理醫院,未知香港有沒有?如有師兄師姐知道,請提供資料供大家參考,謝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19 09:34 , Processed in 0.015875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