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52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他倒在了爲人類尋找種子的路上

[複製鏈接]

469

主題

0

好友

393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1-27 03:41: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雲霓之望 於 2017-11-27 03:43 編輯

轉發自廣州中山大學2017-11-26訊息(圖片沒能轉發)

“我堅信,一個基因可以爲一個國家帶來希望,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在一部名爲《播種未來》的微電影中,影片主人公、著名植物學家、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鍾揚如是說。

從教30余年,援藏16年,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顆種子;幫助西藏大學建成一支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植物學研究團隊……鍾揚攀過了一座座科學研究的高峰。

可惜他再也沒有機會回到他魂牽夢繞的青藏高原。9月25日上午,鍾揚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終年53歲。

連日來,複旦大學、西藏大學師生,以及萬千網友以各種方式表達對鍾揚教授的緬懷。一位哀悼者寫道:“鍾揚老師走了,如同種子回歸大地,但他的精神和意志,將像那些種子般在世上綻放新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畢業,無線電電子學工學學士;日本國立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生物系統科學博士。 1984 - 1999年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2)、研究員(1996)、副所長(1997); 1992-1998年曾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和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進行合作研究4年;2002-2006年曾兩次任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數理研究所外國人客員教授;2000年起任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植物學和生物信息學博士生導師


赴西部邊陲撒播科學良種

鍾揚1979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畢業後留學日本獲生物系統科學博士,後任職中科院武漢植物所。2000年,鍾揚任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植物學和生物信息學博士生導師,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爲長江計劃特聘教授,現爲複旦大學黨委委員、研究生院院長。



青藏高原有超過2000多種特有植物,但全世界最大的種質源庫中,還沒有西藏地區的植物種子。“西藏是每個植物學家都應該去的地方。”2001年,鍾揚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尋訪植物標本,探尋生物進化的軌迹,從此與西藏結下不解之緣。


懷著盤清青藏高原生物“家底”的急切心情,十幾年間,從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從阿裏無人區到雅魯藏布江邊,到處都留下了鍾揚忙碌的身影。在艱險的考察路上,沒有水,就不洗臉;沒有旅店,就裹著大衣睡在車上;大雨、冰雹天就躲在山窩子裏……


援藏期間,鍾揚將全世界僅存的、在西藏的3萬多棵巨柏全部登記在冊,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空白;他一年中至少行程3萬公裏,先後爲國家種質庫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顆種子,對我國西南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和西藏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因爲長期高強度工作,鍾揚2015年突發腦溢血,在被救治蘇醒後的ICU病床上,他口述寫下一封信:“這10多年來,既有跋山涉水、冒著生命危險的艱辛,也有人才育成、一舉實現零的突破的歡欣;既有組織上給予的責任和榮譽爲伴,也有窦性心律過緩和高血壓等疾病相隨。就我個人而言,我將矢志不渝地把余生獻給西藏建設事業……”




曾有人質疑:爲什麽要花那麽多時間,在那麽多地方奔波采集種子?鍾揚說:“種子可能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後才能發揮作用、造福人類。一天到晚采集種子,眼前的確沒有經濟效益。但國家需要、人類需要這些種子,做基礎性研究的人,心裏想的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打造最美海濱城市

除了在全國廣爲流傳的援藏事迹,鍾揚還爲上海海濱種植紅樹林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特有的海岸帶植物群落,是至今世界上少數幾個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之一,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重要的生態效益,被譽爲“海岸衛士”。


2000年,鍾揚擔任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開始思考將紅樹林引進上海。上海的生物多樣性價值評估較低,很少會被人用“美麗的海濱城市”來描繪。鍾揚希望把紅樹林引種到上海,爲城市增添“海濱風景線”。




據複旦校方介紹,從2005年開始,鍾揚向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申報在上海種植紅樹林的課題,一共申報了三次才獲得通過,期間受到很多植物學專家的否定。他又堅持連續申報兩年,將全球變暖作爲解釋紅樹有可能在上海生存的依據。


2007年,課題被批准通過,並得到了啓動資金。

寒冷的天氣加上種植經驗的缺乏,紅樹林的生長遭遇了很多難題。2007年10月底,課題組開始在上海南彙臨港種植第一批12種紅樹的幼苗,在2008年春季的大雪中遭遇了滅頂之災,但鍾揚還是選擇繼續試驗。第二年,新種的紅樹全部存活,部分秋茄還結了胚軸(種子植物胚的組成部分之一,爲子葉著生點與胚根之間的軸體)。

截至2016年,試驗田最高的樹苗已經高出地面兩米多,無瓣海桑、秋茄、桐花樹、老鼠簕4種紅樹已基本適應上海的氣候,能夠正常地生長和繁殖,在冬天,也無需大棚。目前上海有4種紅樹能夠正常生長,是植物學上很大的突破,創造了在緯度最高的北半球地區,成功實現人工栽種紅樹林的奇迹。


紅樹林是鍾揚“獻給未來上海的禮物”,“美麗的海濱城市”不再是夢想,他也因此被譽爲“立志打造上海最美海濱城市的教授”。



鍾揚逝世後,他的學生、同事、朋友紛紛表達緬懷之情,回憶與他相識交往、受他指點感染的點點滴滴。




“10月的羊湖秋水湛藍,在湖畔找種子的那個人卻再也回不去了……”複旦大學研究生彭博說。




“一位不知疲倦、心系國家的植物學家就這樣匆匆地走了!他踏遍山野叢林濕地雪域采集的種子將長出廣袤無際的新綠。”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石磊說。


“任何生命都有其結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懼,因爲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而我們采集的種子,也許會在幾百年後的某一天生根發芽,到那時,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這是鍾揚在《播種未來》中的一段獨白。


鍾揚,把一生獻給了科學和教育事業,把科學研究的種子播撒在無數學生心中。他作爲一名優秀共産黨員的生命熱度,將繼續在祖國大地燃燒、閃耀。

--- iSYSU ---

來源:新華網、新聞晨報

整理、編輯:江思奕

責任編輯:唐豔麗




歡迎投稿&加入我們

zhongdaguanwei@163.com








夢里的風不停留,風裡的夢不可挽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30 12:09 , Processed in 0.020620 second(s), 20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