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6694|回復: 1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淺談布施的意義

[複製鏈接]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4-24 15:38: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5-4-25 08:16 編輯


* 星雲說偈 ~ 真布施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10949


施以捨以利,

由悲由敬別,

心田事不同,

功德分勝劣。

──《成佛之道》



現代人由於經濟成長,財富增加,有了財富也會想要布施,做一點善事。但是布施有很多種,有的人布施以後就放下無所求,有的人卻希望得到對方的讚美回報,這種妄求他人回饋的心態,還是貪心,就不是布施喜捨了。

「施以捨以利」,真正的布施是給了對方,就不再存有「我布施」、「我給你」的心念,更不該存有施恩望報的心。佛教講「三輪體空」,即布施時,沒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這種無相布施的功德,才是最大的功德。

只是「捨」還不夠,布施了以後還要能利益對方,比方:布施一句良言、一句好話,對方因為你的鼓勵而生起向善、向上的心。又好比布施錢財,如果對方將本求利,廣行好事,必然會累積更廣大殊勝的功德。如果對方將錢用在賭博、做種種不正當的壞事,這樣的布施反而會傷害對方,自己也沒有功德。所以,真正的布施不但要有喜捨心,更要能給予對方利益。

「由悲由敬別」,布施如種田,福田有分「悲田」與「敬田」兩種。悲田,是以慈悲心救濟貧苦大眾;敬田,即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供養三寶,只要願意在福田裡播種、灌溉,將來都會有好收成。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布施,除了看自己的發心大小,也要看布施的田地能生長多少。同樣拿一塊錢去布施,但這一塊錢用來辦教育、做慈善,為國家造橋舖路,其功德不可限量;如果這一塊錢讓對方拿去吃喝玩樂,因為布施的對象不同、用途不同,功德就有勝劣之分了。

這四句偈頌提供現代人布施的正確觀念,值得我們深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主題

4

好友

2601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沙發
發表於 2015-4-24 16:35:29 |只看該作者
佛祖當年割肉餵鷹.................算唔算布施.

11034266_423442924500221_4503658950130869245_n.jpg (63.29 KB, 下載次數: 159)

11034266_423442924500221_4503658950130869245_n.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發表於 2015-4-24 22:29:2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5-4-24 22:31 編輯
hkvcdso 發表於 2015-4-24 16:35
佛祖當年割肉餵鷹.................算唔算布施.



看故事須看全套, 始知來龍去脈!
道旁聞說, 而斷章取義, 豈不太大意?! 好易判錯症?

學佛之人, 應習心如量等虛空, 能包大虛, 腹能載舟!
習心細能觀微塵, 用以破人我無數煩惱。

佛祖當年割肉餵鷹, 乃因為那隻老鷹抓住一隻白鴿要殺, 佛祖為救白鴿, 割肉餵鷹。
而老鷹乃帝釋天化正見, 而佛祖當年已悟身法兩空!

凡夫菩薩, 縱想捨肉身自殺而救他人, 於戒律不為許可, 因為凡夫自殺時恨心極大, 反得不嘗失, 退失菩提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主題

4

好友

2601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地板
發表於 2015-4-25 07:34:03 |只看該作者
有交換就不算布施
有目的就不算布施
不顧自安危不算布施
好心做壞事不算布施...............多謝指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5-4-25 07:55:4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5-5-15 02:16 編輯
hkvcdso 發表於 2015-4-25 07:34
有交換就不算布施
有目的就不算布施
不顧自安危不算布施


小妹只是一名佛學初級生, 談不上指導, 大家研究研究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6#
發表於 2015-4-25 08:17:49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主題

0

好友

3539

積分

論壇元老

hklam007

Rank: 8Rank: 8

7#
發表於 2015-4-25 09:00:54 |只看該作者
多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主題

4

好友

2601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8#
發表於 2015-4-27 15:53:57 |只看該作者
《維摩詰所說經》卷1

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精進是道場,不懈退故;禪定是道場,心調柔故;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

如來藏攝盡一切法,但一切法不能函蓋如來藏,因為如來藏另有祂自己所屬的法,不屬於一切法所攝。

平實導師 著《維摩詰經講記》第三輯,頁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主題

4

好友

2601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9#
發表於 2015-4-27 16:05:32 |只看該作者
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

照字面解、布施是人人可以學、人人可以做、但做了就不要回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0#
發表於 2015-4-28 06:28:38 |只看該作者
hkvcdso 發表於 2015-4-27 15:53
《維摩詰所說經》卷1

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精進 ...


謝謝 So兄的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2 16:57 , Processed in 0.037239 second(s), 21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