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45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淺談中藥鮮藥

[複製鏈接]

888

主題

2

好友

960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
發表於 2019-7-11 14:34:03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陳柱民 於 2019-7-11 14:40 編輯

淺談中藥鮮藥

1.jpg

鮮藥是指新鮮的植物、動物入藥的藥物,鮮藥功大力專,療效卓著是傳統中醫用藥的特色之一,現在聽起來鮮藥這個名字似乎多少有些陌生,因為現在我們醫院藥房、藥店、藥材市場上流通的多為乾藥材,所售鮮藥者少見。教材也少有提其。醫生臨床使用的鮮藥更是寥寥無幾。且近幾十年來,鮮藥應用呈萎縮趨勢,臨床上醫師與藥師對鮮藥了解有限。如此發展下去,中藥鮮藥歷經幾千年積累的寶貴用藥經驗將瀕於失傳。

鮮藥現在使用雖為少見,但在古代卻多為廣泛使用,尤其在民間醫生中頗受歡迎。山中、路邊隨手採集使用,便是救疾的良藥。古代本草書籍和各代名醫均有對鮮藥的描述和推崇。在最早的本草書籍中《神農本草經》對鮮藥就有「生者優良」的的說法。各本草書籍中頻頻提及,「乾則易,鮮者佳」。「鮮者力勝」,「鮮者搗汁,入藥尤良。乾者亦可,但不及鮮者有力。「如無鮮者可用乾者代之。」可見歷代本草和方劑中均有對鮮藥的記載和使用,其中《泉州本草》記載鮮藥的最為較多。而現在反觀我們的藥典和教材,藥材來源描述多為乾燥根、乾燥葉、乾燥全草來入藥,對鮮藥的提及少之又少,且藥典收錄僅有幾種鮮藥,如生姜、鮮地黃、鮮石斛、鮮益母草、鮮蘆根、鮮牡荊葉、鮮魚腥草。

鮮品中藥是原始人類與疾病鬥爭,最早先使用的武器。所以說鮮藥是中藥最早使用的方式,某些藥物的發現和嘗試,初次的功效多為鮮藥的療效驗證,正如我們常說的「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所嘗之藥,鮮藥無疑。而到後期多因時令、地域、交通、儲藏的原因,不得不用乾藥所代替使用。正如《名醫別錄》所言:「觀《本經》主治,皆指鮮者而言,祗緣諸家本草從未明言,且產處遼遠,藥肆僅有乾者,鮮者絕不可得,是不能無混用之失。」  「若冬月草無鮮者,預採蓄下陰乾為用。」(《瘍醫大全》)。倘無鮮者,乾者亦可用乎?夫者難遽得,勢必用乾者矣。(《名醫別錄》)。

古代醫藥多來源於民間,民間中醫藥也正是現在中醫藥的源泉所在。「況古時之藥,醫者自備,俱用鮮者,分兩以鮮者為准,乾則折算」(《醫學源流論》)。「又古之醫者,皆自採鮮藥,如生地之類,其重比乾者數倍,故古方雖重,其實無過今之一兩左右者」(《慎疾芻言》)。可見古代早期民間中醫對於中藥鮮藥的使用是廣泛提倡和喜好的。觀古代本草所有鮮藥品種,多為身邊常見藥用植物、如鮮鴨跖草、鮮青蒿、鮮馬齒莧。鮮地錦、鮮小薊、鮮蒲公英、鮮葛根、鮮鳳尾草等等。可見古人只要有機會方便用鮮品,便也多有鮮者。而現在中醫藥的發展卻以乾藥材沿用至今,似乎忘記了最早應用鮮藥的藥物。

但凡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鮮藥亦是如此,鮮藥有鮮藥的優勢,乾藥有乾藥的優勢,更多是有些藥物必須炮制後才可以入藥,所以並不是說所有的藥材都唯鮮藥好。讓各自的優勢互補,為中醫藥服務,才是中醫藥發展最好的方法。這裡先暫時拋開鮮藥的不易保鮮保存、運輸貯藏的缺點,對於鮮藥同樣也存在著寒涼性較大、毒性類藥物毒性較大等這樣的缺點。那鮮藥的優勢又有那些呢?

說鮮藥的優勢之前,先說一下鮮藥的簡單的特性,鮮藥多為剛採集的新鮮植物體,內部水分充足,滋潤性、寒涼性較強,鮮藥且短期內尚未發生完全酶解,及植物自毀系統的未完全崩潰,藥力較為充足。未晾曬,而揮發性的成分富含較多,如薄荷、藿香、魚腥草等這類。(一部分藥物也存在乾燥後揮發油較為濃烈)。在按功效分布的章節中,有幾類功效鮮藥應用優勢較為明顯,如清熱解毒類、涼血類、滋陰潤肺類、利尿類,芳香化濕類等。

鮮品涼潤多汁,生津止渴,清肺透熱養陰,善於潤肺滋陰,清泄肺熱,生津潤燥,用於肺熱咳嗽、熱病津傷口渴及消渴等症。比如常用的有鮮沙參、鮮地黃、鮮麥冬、鮮石斛、鮮百合、鮮葛根等。

鮮品清香升散;氣味芬芳清冽多汁,性輕散,透內外,而兼補陰,具善有祛暑濕,清熱退蒸的優勢。比如常用的有鮮青蒿、鮮佩蘭、鮮藿香、鮮荷葉、鮮扁豆花、鮮薄荷、鮮香薷等。正如名老中醫汪逢春老師曾說到:「鮮品有乾品不可比的優點,一些輕宣疏解藥物,鮮品芳香之氣較大,取其芳香化濁之力較強。鮮品其植物精汁尚較豐富,汪逢春先生認為暑溫證及溫病滋陰尤以鮮品效佳。」

鮮品性味較為寒涼,長於清熱涼血,對於血熱妄行造成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熱諸症有較好的優勢。比如鮮蘆茅根、鮮側柏葉、鮮小薊、鮮大青葉、鮮地錦等。例如在《本草備要》中說到:「生則寒,乾則涼,熱則溫」。「《景岳全書》:鮮者更涼,乾者鮮品自然汁豐富,以液補液,甘寒除熱,利尿解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導熱而出功效。尤善於瘡癰腫毒,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比如鮮蒲公英、鮮紫花地丁、鮮車前草、鮮金錢草、鮮冬瓜皮等。

古代對於鮮藥的臨床應用方式多種多樣,一般多搗自然汁絞汁服用或兌服、以及搗爛外敷、食用、煎湯洗浴等多種方式。

對於鮮藥的應用方面,台灣的中醫傳統保存挺好,台中有一條青草街,專門賣鮮藥。鮮藥交易在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也仍有部分保留,每逢端午和集市,許多農民開集擺賣自己種植或從山上採摘的乾、鮮中草藥進行售賣。

2.jpg
(台灣青草街)

3.jpg
(集巿上售賣鮮藥的攤位)

現簡單列舉幾味鮮藥的乾鮮對比應用:

4.jpg
(鮮地黃)

鮮地黃為地黃之鮮品,性大寒,長於清熱涼血,亦能生津潤燥。生地黃與鮮地黃相比,乾品清熱涼血力弱,而滋陰補血功勝,所以古代醫家治陰傷津虧證喜用,現代醫家也常用之。鮮地黃在古代應用頗廣,且多是取汁服,古文獻中,用鮮地黃汁的記載,比比皆然。古人應用鮮地黃的純熟經驗,給今人的影響是:鮮地黃治血熱證、津虧證等證,療效確切。所以,鮮地黃長於清熱涼血,兼可滋陰生津,是現今臨床的常用鮮藥。

5.jpg
(鮮白茅根)

鮮白茅根較乾品性甘寒,且鮮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陰以生津止渴,生肺津以涼血並治肺胃有熱、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雖降逆而異於苦燥,則又止渴生津,而清滌肺胃腸間之伏熱,能療消谷燥渴。為熱血妄行上下諸失血之要藥。

鮮品尚有明顯利尿作用,大劑量可用於水腫、熱淋、黃疸等症。鮮白茅根雖然有明顯利尿作用,但對肝髒病及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腫則無明顯利尿作用,故不宜用,用之損傷陽氣; 對脾氣虛不能統血所致的失血症,亦不宜用,否則,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 白茅根必用鮮者,其效方著。用之亦有效驗,遠勝乾者」(《醫學衷中參西錄》)。

6.jpg
(鮮蘆根)

鮮蘆根甘寒質輕,清肺透熱養陰,生津止渴之力均勝於乾品。鮮品既能清透肺胃氣分實熱,又能生津止渴、除煩,故在用於治熱病傷津、胃熱嘔噦,煩熱口渴者,及肺癰咳吐腥臭膿痰或肺熱咳嗽。鮮品藥力更勝。鮮品汁液豐富大劑量鮮蘆根不僅生津止渴,又兼清熱利尿,用於治小便短赤、熱淋澀痛及麻疹透發不暢。臨床常用鮮蘆根煎湯或搗汁及代茶頻飲。鮮品榨汁內服尤佳。

7.jpg
鮮大青葉(根部為中藥板藍根)

鮮大青葉,味苦氣寒,為清熱解毒之上品,專主溫邪熱病,實熱蘊結,及癰瘍腫毒諸證,可以服食,可以外敷,其用甚廣。鮮品善於清熱且在殺蟲,療諸蟲毒螫者,皆益於乾品。又因濕熱凝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苟有熱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顧忌,而藍之鮮者,大寒勝熱而不燥,尤為清火隊中馴良品也。摘自—《本草正義》

8.jpg
(鮮鐵皮石斛)

鮮石斛味甘淡而寒。乾石斛味甘而涼。兩者雖均有生津益胃、滋陰清熱功效。鮮者肥潤多汁、黏液稠厚。清熱滋陰生津力強,善於清實熱。對溫熱有汗、風熱化火、熱病傷津宜之;乾石斛以滋陰清補為長,適宜於腎氣虛弱,陰津虧損導致的腰痛目暗者。乾品清熱主要用於清虛熱,但鮮石斛還被醫家用於清實熱。虛證宜乾,實證宜鮮。「石解養胃聖藥,鮮者性更涼,潤燥生津」。《本草害利》雲:「川石解,少遜鮮石斛,性加鮮石解清熱生津之功優於乾石解,善治熱病傷津、舌乾口渴,中醫有「非鮮石解不用」之說。

說現代臨床常用於大葉性肺炎、上消化道出血、化膿性腦膜炎等高熱急症的治鄉乞研究表明,石解含大量的石解堿、多糖等石解堿有一定的止痛退熱作用,煎劑能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增強代謝抗衰老等鮮石解藥效成分較乾品含量高,因此鮮品療效也優於乾品。

9.jpg
(鮮魚腥草)

鮮魚腥草始載於《名醫別錄》,曰:「散熱毒癰腫。」《本草經疏》云:「治痰熱奎肺,發為肺癰吐膿血之要藥」《本經逢原》言:「魚腥草方藥罕用,近世僅以煎湯熏滌痔瘡,及敷惡瘡白禿又治咽喉乳蛾,搗取白然汁,灌吐頑痰殊效」。

現代中醫認為,魚腥草味辛性微寒,專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功效,主治肺癰吐膿肺熱咳嗽熱毒瘡癰及濕熱淋證,尤以清解肺熱見長,故為治療肺癰吐膿的要藥鮮魚腥草較乾品更長於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對肺癰吐膿療效更速現代臨床常用於急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咯血、小兒肺部感染性疾病等的治鄉乞研究表明,魚腥草揮發油具有較明顯的抗菌作用,而且鮮魚腥草抗菌作用大於乾魚腥草,這與鮮魚腥草揮發油含量高於乾魚腥草有關。鮮品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於尿路感染、尿頻澀痛。

10.jpg
(鮮佩蘭)

佩蘭鮮品性味辛,涼。較乾品氣味芳香清輕,清靈通竅,辛能發散,香能去穢,故善於善清夏季之暑邪,故更長於發散表邪,芳化濕濁,理氣散郁,為夏季防暑消暑常用鮮品之一。適用於濕溫初起或外感暑濕之惡寒、發熱、頭脹胸悶等症。常與鮮藿香、鮮荷葉、青蒿等配伍同用。

11.jpg
(鮮紫蘇)

鮮紫氣味濃郁,芳香易食。發散解表用於風寒感冒力勝乾品。鮮品生食尤善解魚蟹之毒。且鮮品未經曝乾,揮發類成分減少喪失,功效完整。

12.jpg
鮮青蒿(黃花蒿)

鮮青蒿味辛,苦,性寒。氣味芬芳清冽多汁,性輕散,透內外,而兼補陰,具善有祛暑濕,清熱退蒸,的優勢。常與鮮藿香、鮮佩蘭、滑石等用於外感暑熱。鮮品煎湯,榨汁外敷有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蟲,截虐的功效。而乾品卻不具備。

鮮者苦而不燥,辛而不火,寒潤滋陰之性有加。故擅於涼血除蒸、退虛熱,用於治療陰虛發熱,如虛癆病之午後潮熱,或各種原因引起的低熱久不退者。鮮青蒿還長於清熱解暑。用於治療傷暑外感所致之發熱、頭昏、無汗等症。實踐已證明本品對人體瘧原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可用於治療瘧疾。現代研究證明,青蒿中所含的主要物質是具有清香味的揮發油,其新鮮植物比久藏植物的含油率為高。

13.jpg
鮮霍香(土霍香)

鮮藿香莖葉,香味濃郁,芳香生散性強,而善於發散和發汗用於暑熱表證。鮮藿香梗具有化濕醒脾,理氣和胃的功效。臨床常與鮮佩蘭配伍。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

14.jpg
(鮮益母草)

鮮品益母草性涼多汁,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之效。尤善於瘡癰腫毒,水腫小便不利。且鮮品味濃較辛烈具有行瘀血,生新血, 用於治療婦女血脈阻滯而引起的多種婦科病以及跌打損傷,瘀血作痛等證。並且鮮益母草外敷或煎藥外洗可以治療皮膚瘙癢和瘡瘍腫毒收效顯著。

15.jpg
(鮮蒲公英)

鮮蒲公英,其性較之乾品清涼,味苦,鮮品清熱解毒、散結消癰之力較乾蒲公英更強,治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可服可敷,頗有應驗,療效更佳,尤其對婦人乳癰腫痛,無論搗汁內服或搗泥外敷,皆有良效。

16.jpg
(鮮小薊)

鮮小薊較乾品性寒涼潤,鮮品長於涼血利尿化瘀。用於血熱所致的多種出血症。鮮品尤善用於治尿血。且單用鮮品搗敷或與其他清熱解毒,活血破瘀藥相配搗爛外敷或外洗可用於治熱毒瘡瘍。鮮小薊有降血壓、利膽、利尿作用。可用於高血壓、濕熱發黃及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諸症。

《衷中參西錄》曰: 「鮮小薊根,性涼濡潤,善入血分,最宜血分之熱,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熱者,服之,莫不立愈。……並治一切瘡瘍腫疼,花柳毒淋,下血澀疼。蓋其性不但能涼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諸效也。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药大品种联盟(BBTCML)获授权编校发布。
编辑:远志。转载请标注作者及出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7 10:45 , Processed in 0.021364 second(s), 22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