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4371|回復: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中國古代識人之法,神準令人驚嘆!

[複製鏈接]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3-22 13:37: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6-3-24 12:09 編輯


*
諸葛亮著名的「觀人七法」教你如何識人



一代謀聖諸葛亮,運籌帷幄,算無遺策,是智慧的神話。無論是在行軍打仗,還是處理國政時,他都要起用大量人才,因此,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早已發展處一套自己的識人之法。


他在《知人》一文中,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簡而言之,是從對方的“志、變、識、勇、性、廉、信”七大方面全面考察,真可謂面面俱到。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莊子·齊物論》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人我彼此,各有是非,對世界的看法總是不一樣的。


一個無志之人,要麼是一個庸碌的人,要麼是一個騎牆的小人。這樣的人對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因此,探問一個人的是非觀,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志向。對是非的態度越強烈,越能看出一個人志向之堅強。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變”指的是應變能力。要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與他多說話。將他逼到詞窮的地步,看他如何應對。諸葛亮認為能言善辯者一定頭腦靈活,思維敏捷。


內心有堅持的人,辭辯雖繁,但萬變不離其宗。而沒有底線的小人,雖然說話五花八門,但是言之無物,空洞乏味。


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識”指的是見識。臨事對策,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見識水平。一個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會做事,終究不過是個對社會無害的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一定是能夠為改善社會、改善身邊環境出謀劃策的人。


但我們又應該仔細鑒別哪些人真正是見識不凡,哪些人卻只是紙上談兵。一個人實際歷練多了,提出的意見容易切中要害,就叫見識不凡;如果只是書獃子,他們的想法雖然天馬行空,但百無一用,那是紙上談兵。


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遇到困難的事,這正是考驗對方的勇氣的時候。


沒有勇氣的人,在困難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舊不知道如何破解難關。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剛柔並濟,曲折迂迴,迎難而上,往往都可以解決掉難題。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這時可以用酒打開對方心扉,使他傾吐內心最真實的自我。


庸俗之人,喝酒以後胡言亂語,甚至耍酒瘋,鬧得場面尷尬。而能夠自我剋制的人,有時會在此時流露心底的感慨,或談理想,或談挫折。因此識人的伯樂,最應該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觀察對方面對利益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節操。節操高潔之人,對不義之財絕不享用。《孟子》有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義之財,數額再大,終究逃不過清空的一天。


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節操辛苦獲利,則利雖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在拜託對方辦事時,還可以由此觀察對方是否能如約辦到。


晁說之有名言:“不信不立,不誠不行。”一個人能否在社會立穩腳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諾言。


如果一個人答應對方的事辦不到,他會誠意向人道歉,有時甚至會推薦能辦好事的人。雖然此時他失信了,但反而彰顯出他的品質。


現代社會社交網路發達,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大量陌生人。因此,雖然諸葛亮的識人之法已經提出了一千多年,但對於現代社會依然意義巨大。


結交好的朋友,任用適當的人才,能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大獲裨益。



http://tw.aboluowang.com/2016/0301/700861.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6-3-22 14:14:45 |只看該作者

* 李嘉誠 財富語錄

【諸葛亮識人七觀法】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志在何方);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談判和反應能力);

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眼界學識如何);

告之以禍難觀其勇 (是否勇敢堅韌);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能否自制);

送之以利而觀其廉 (是否廉正);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信用幾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3

主題

0

好友

5257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發表於 2016-3-22 16:17:4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oldenma 於 2016-3-22 16:22 編輯

諸先生都是抄來的

莊子列禦寇 學觀人九法,二千多年仍好用!
遠使之而觀其忠
近使之而觀其敬
煩使之而觀其能
卒(猝)然問焉而觀其知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
告之以危而觀其節----------------------其人節操
醉之以酒而觀其側(則)-------------其人態度
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看出其為人處世之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7

好友

2392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地板
發表於 2016-3-23 14:13:55 |只看該作者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I immediately think of 689

“變”指的是應變能力。要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與他多說話。將他逼到詞窮的地步,看他如何應對。諸葛亮認為能言善辯者一定頭腦靈活,思維敏捷。


內心有堅持的人,辭辯雖繁,但萬變不離其宗。而沒有底線的小人,雖然說話五花八門,但是言之無物,空洞乏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6-3-23 15:17:37 |只看該作者
goldenma 發表於 2016-3-22 16:17
諸先生都是抄來的

莊子列禦寇 學觀人九法,二千多年仍好用!


謝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6#
發表於 2016-3-23 15:18:22 |只看該作者
CalvinKan2013 發表於 2016-3-23 14:13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I immediately think of 689


有見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
發表於 2016-3-24 12:11:3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6-3-24 12:13 編輯

* 中國古代識人之法,神準令人驚嘆!


縱觀中國歷史,善於識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識得姜太公,呂太公挑選無賴劉邦為婿,曾國藩初會江忠源縱觀……諸如此類的典故可謂數不勝數。近日網絡瘋傳中國古代識人之法,「神準」!


早在數千年前,中國古代就有了相關的理論書籍,如《周易》、《易經》等等。除此而外,聖人先賢們還總結出了很多識人方法,如三國時諸葛亮的「觀人七經」,劉邵《人物誌》中的「九徵」、「五常」學說,呂不韋提出的「八觀六驗」和「六戚四隱」,曾國藩《冰鑒》中關於識人的著述等等。



1、《呂氏春秋》提出的識人六驗法:

(1)喜。驗其節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樂。驗其癖性愛好,不玩物喪志。
(3)怒。驗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懼。驗其是否勇於負責,當錚錚好漢。
(5)哀。驗其是否悲觀失望,怨天尤人。
(6)苦。驗其是否有堅韌不拔的氣度,能夠吃苦耐勞。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評價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識人的五視法:

(1)居視其所親。即考察該人經常和誰在一起。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從一個人平時所喜歡親近的人那裏,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視其所與。即考察該人在生活富裕時將錢花在甚麼上面。
(3)達視其所舉。即考察該人身居高位時,提拔重用的是甚麼樣的人。是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賢。
(4)窮視其所不為。即考察該人在身處逆境時的作為。是否會人窮志短,犧牲原則換取利益。
(5)貧視其所不取。即考察該人在貧困境地時的作為,看能否潔身自好,不取不義之財。



3、諸葛亮提出的識人七法:

(1)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通過觀察該人對一些大是大非問題的態度和觀點,瞭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通過和該人展開辯論以觀察應變能力。
(3)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通過請該人出謀劃策以瞭解其學識和視野。
(4)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通過將災事、禍事等告訴他,看他的反應,由此來觀察他是否有勇氣直面苦難的現實。
(5)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即將其灌醉以後,觀察他的真實性情。
(6)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即用物質利益引誘他,以觀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潔。
(7)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即托給他辦一些事,看他是否講信用。



4、司馬光《資治通鑒》: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
德勝於才謂之君子,才勝於德謂之小人。
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為善者,善無不至;挾才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比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為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矣,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自古昔以來,國這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致於顛覆者多矣。
凡用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5、《人物誌》劉邵關於性格:

厲直剛毅,才在矯正,失在激訐;
柔順安恕,每在寬容,失在少決;
雄悍傑健,任在膽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謹,失地多疑。



6、呂不韋提出的「八觀六驗」和「六戚四隱」兩個考核人的標準:

八觀:

(1)在一個人通達、過著很順利的日子的時候,要注意看他禮遇的是些甚麼人。
(2)在他顯貴、發達的時候,要注意看他舉薦些甚麼人。
(3)在他富貴的時候,要注意看他供養、收養些甚麼人。
(4)在他聽取意見的時候,要注意他將採取些甚麼行動。
(5)在他閒暇無事的時候,要注意看他有些甚麼喜好和嗜癖。
(6)在與他探討問題的時候,要注意他說些甚麼話、怎樣說話。
(7)當他貧窮的時候,要看他不接受甚麼東西。
(8)當他社會地位處在下賤階層的時候,要看他絕對不做甚麼事情。


六驗:

(1)當他高興的時候,要檢驗他甚麼地方沒有過分的表現、所守的事情沒有因此而開放。
(2)當他快樂的時候,要看清他的癖好。
(3)當他發怒的時候,要看清他的節制,能否保持理性。
(4)當他恐懼的時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著足夠的自制力。
(5)當他哀傷的時候,要看清他為何哀傷?透過這種哀傷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
(6)當他處於苦難當中的時候,要看清他這時所秉持的始終不渝的志向。


六戚四隱:

所謂「六戚四隱」的標準就是:鑑定一個人的品質,除了要有以上標準之外,還要聽取他六類親戚、四種接近他的人對他所作的評價。


六類親戚是:父、母、兄、弟、妻、子;


四類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識或同事、鄉親和鄰居。


這些人代表了他不同時間、生活側面和生活空間內對他最為熟悉的群體,所發表的看法和見解也必然是最為客觀和全面而公正的。所以,要全面的考察一個人,不但要能看清他的表現,而且還能夠洞察他的內心品格,根據實際情況綜合應用這些方法,則任何人的本來面目不論是虛偽貪婪還是誠實謙讓、不論是卑鄙庸俗還是磊落高尚、不論是邪惡陰險還是正派善良都將一一明察而不會有絲毫的疏漏。這就是古代聖賢之所以能知人的道理。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12/14/n4034418.ht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
發表於 2016-3-24 12:57:55 |只看該作者

*
《曾國藩相人之法與識人之道》


曾國藩以鎮壓太平天國功勳彪炳,卻因剿捻失利遭貶抑鬱;手握重兵掌有重權,占據了滿清半壁江山,只要振臂一呼,天下垂手可得;可是內心矛盾,怕留千古罵名、青史鞭屍,只好自裁湘軍,以換取慈禧信任,贏得高官厚爵。

曾國藩以一介書生,挽大廈於將傾,使晚清又苟延殘喘了數十年,是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悲劇英雄。


本書特色


曾國藩字文正,一生清廉公義,仁能愛物悲天憫人,閱歷豐富洞悉世情冷暖,“以冰為鑑”而能明察秋毫,“以神為綱”而能相骨識人,素有曾剃頭之稱。秉性正氣凜然、高瞻遠矚,會在生死攸關,逢凶化吉進而九轉功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16 09:23 , Processed in 0.019940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