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3567|回復: 5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教育制度不能改善?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複製鏈接]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7-23 10:09: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20-5-21 10:00 編輯

教育局 (香港)
現任局長為吳克儉,副局長為楊潤雄,政治助理為施俊輝,常任秘書長為謝凌潔貞。

歷史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更名為教育統籌局(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2年7月1日,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並將各政策局重組為十一局。負責勞工事務的勞工處撥歸經濟局,並改名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

2003年1月,由於香港特區政府財政赤字嚴重,政府需要精簡人手,所以實行「局署合併」,把轄下的教育署及教育統籌局合併,成為新的教育統籌局。

2007年7月1日,教育統籌局改稱教育局,繼續負責教育政策方面的職責,而過往由教統局負責有關人力的政策,現由勞工及福利局負責。

1997年後歷任首長

•        教育統籌司(亦稱為教育及人力統籌司)
o        王永平(1995年8月-1997年6月30日)

•        教育統籌局局長
o        王永平 (1997年7月1日-2000年7月2日)
o        羅范椒芬(2000年7月3日-2002年6月30日)
o        李國章 (2002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

•        教育局局長
o        孫明揚 (2007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
o        吳克儉 (2012年7月1日—)

•        教育局副局長
o        陳維安 (2008年7月24日—2012年6月30日)
o        楊潤雄 (2012年11月5日—)

•        教育署署長
o        余黎青萍(1996年-1998年)
o        羅范椒芬(1998年-2000年)
o        張建宗 (2000年-2002年)
o        李慶煇 (2002年-2003年)

•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
o        羅范椒芬(2002年7月-2006年10月)
o        黃鴻超(2006年10月31日—2007年6月30日)

•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
o        黃鴻超(2007年7月1日—2012年10月22日)
o        謝凌潔貞(2010年12月13日—)

註:1980年代,教育司署架構改組後,「教育司」的英文職銜為「Secretary for Education」,「教育署署長」的英文職銜則為「Director of Education」。後來,「教育司」改稱為「教育統籌司」(又稱為「教育及人力統籌司」),英文職銜為「Secretary for Education and Manpower」。香港回歸後,原有「教育統籌司」的中文職銜改為「教育統籌局局長」,英文職銜保持不變 。2003年,「教育署署長」一職被廢除,其職能由「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英语:Permanent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and Manpower)接手。2007年,「教育統籌局局長」改稱「教育局局長」(英语:Secretary for Education);「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改稱「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英语:Permanent Secretary for Education)。2008年,香港特區政府委任陳維安為首任「教育局副局長」(英语:Under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4-7-23 10:09:35 |只看該作者
歷史

1997年以前,大多數的中學以英語教學,部分學校以中英混合教學。1995年起,政府開始檢討教學制度;1998年開始推行「母語教學」,政府強制大多數公營中學改用中文教學,只允許保留114間作英文教學。不過此項計畫推行一波三折,輿論對母語教學的成效滿有質疑,因此作為殖民地產物的英文學校仍被視為佔優。

2000年9月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報告書提出容許教學理念相近的小學與中學結盟,使小學畢業生直接升上結盟的中學稱為「一條龍」辦學模式。同年10月獲政府接納。但由於該計劃申請者多為傳統上著名的英文中小學,使減低競爭入讀的情況無多大幫助。

教育統籌局於2006年至2007年年度新學年的中一新生起,教育制度改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學,並於2009年推行校本評核作為學生在會考成績的其中一個評分準則及推行高中通識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發表於 2014-7-23 10:10:04 |只看該作者
教學改革  TTRA(政府建議) / TTRL(教協提出)

TOC(目標為本課程)
通識教育[编辑]香港於2012進行首屆中學文憑試,並將通識教育科列入必修科,強調學生批判思考,而且沒有標準答案,該科共分六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三:現代中國
單元四:全球化
單元五:公共衛生
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通識科在2009至2010學年正式落實,香港教育城也設立通識教育網。不少單位及人士亦提供通識相關資訊,如各大報章通識版、一些《通識參考書》、中學通識科教師、非牟利活動通識沙龍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4-7-23 10:10:52 |只看該作者
評核策略的改革:

小學升中學:
學能測驗
香港學科測驗
BCA/TSA

中學公開試:
中學公開試最終於2012年合併:香港中學會考與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合而為一,成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HKDSE)。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4-7-23 10:11:54 |只看該作者
負責官員:

董建華:
董建華任內曾推行多項教育改革政策,包括:強制大部份中學實施母語教育、鼓勵相同辦學理念的中小學銜接結成一條龍學校,讓小學畢業生直接升上其連繫的中學、立法規定學校成立具法人身份的法團校董會、擴大高等教育普及率至60%、推行中小學教師語文基準試、廢除小學升中學的學能測驗、建議推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其中「母語教學」政策引來鉅大爭議,政策被指導致日後香港學生的英語質素下降,而母語教學政策在2009年被大幅修定。

母語教學政策
1997年9月,政府發表《中學教學語言指引》,強制公營中學在1998年9月新學年中一開始實行母語教學政策,只批准符合指定條件的114間中學保留使用英文教學[9]。由於英語依然為國際通用語言,香港專上教育仍然以英文為主要授課語言,政策實施後亦令學生因缺乏接觸英語而導致英語能力下降,甚至影響學生升讀大學的機會[10]。由於家長普遍希望其子女能入讀英中,家長四處奔命為子女尋找考入英文名校機會的情景,往往成為本地新聞頭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6#
發表於 2014-7-23 10:13:55 |只看該作者
羅范椒芬

香港教育學院風波
2006年1月,接連有兩名現職教師跳樓自殺身亡,輿論普遍認為教改推行過急,使教師承受很大壓力。然而,羅范椒芬卻對傳媒說:「根本上教改有很多學校推行,如果是(與教改有關),為何只有這兩名教師(自殺)呢?」事後,很多教育界人士如教協會長兼立法會功能界別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教協組織部主任韓連山、教育評議會副主席曹啟樂都先後批評羅范椒芬的言論,指她心腸涼薄、言論不負責任。

2007年2月5日,香港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教授在他的公開信中表示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曾經對他本人和莫禮時校長作出直接或間接的威嚇。在2004年1月, 李國章曾致電莫校長, 要求教育學院主動提出與中大合併,不然,「會放手讓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太(羅范椒芬)隨意削減教院的學生名額」。

教院調查結果
2007年6月20日,由行政長官委任的與香港教育學院有關的指控調查委員會發表報告,裁定羅范椒芬向香港教育學院院長莫禮時要求,約束葉建源和鄭燕祥批評教改的言論,意圖阻止意見積極、自由傳播,侵犯《香港人權法案》保障的學術自由,縱使立意良好也是行為不當。在報告公布後,羅范椒芬發表聲明,表示對報告遺憾和失望,以維護公務員尊嚴為理由,申請提早退休,辭去廉政專員一職。

2007年2月15日,特首曾蔭權突然宣布成立一個由法官胡國興主持的調查委員會,調查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提出,有政府官員干預教院學術自由和自主的指控是否屬實,期望委員會在4個月內提交報告。曾蔭權形容陸鴻基的指控十分嚴重,有需要查根究柢。有立法會議員表示,一旦調查證實教統局長李國章、前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干預教院的指控屬實,便應下台,向公眾問責。

2007年2月7日,有線電視新聞台15:00新聞報導,羅范椒芬被記者問及有否說過教育界壓力不及商界時,表示記不起。她表示希望對方(陸鴻基)現時小心說話。至晚上,羅太下班,向在場記者表示部份傳媒誤解了她的意思,希望再次澄清。她只是說,任何說話的人要為自己的說話負責,別無其他意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
發表於 2014-7-23 10:15:14 |只看該作者
李國章
出任中大校長
主条目:香港教院風波和中大科大合併風波
李國章於1996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他就任時,因遴選機制而被中大學生反對。他離任中大校長後,先後提倡中大與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教育學院合併,但都遭受各院校極大反對而告吹。

教統局局長
李國章自2002年8月起擔任香港教育統籌局局長。他上任後所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要幫助特區政府「滅赤」。就此,他一方面提出在2008年改行「三三四」新高中學制(即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另一方面積極削減香港大專院校的撥款,以減輕特區政府之財政壓力。

「三三四」[编辑]一方面,社會歡迎他推行「三三四」新學制的措施,但亦猛烈批評他削減香港大專院校的撥款計劃,因為大學收生的提高是數年後的事,但削減撥款卻要即時面對。不少院校都因他的措施使學校陷入「巧婦難為無米炊」的兩難境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
發表於 2014-7-23 10:18:11 |只看該作者
局長與教改
李國章局長在出席2006年香港國際資訊科技教育會議中與主講者之一的李克東教授合攝李局長在任內與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包括了校本條例在內的等等措施。對於他的改革藍圖,各人意見紛紜。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教育」是社會的一個長期投資:一個學生是否成材,未必可以在十年八載可以看得到。然而,盲目的追求刻意量化的成績,卻只會把學校及校長推往追求「政績工程」的路上,一味的只求在校評報告及網頁上好看,但對於學生長遠的身心發展卻忽略了。不過,在另一方面,大多數人都同意他對於推動資訊科技教育所投放的資源,對學校的禆益良多。

中大科大合併風波
在2002年10月李國章提出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併的構思所引起的風波,事件引起兩校不少學生及教職員均反對,同時李國章也備受批評。

香港教院風波
在2007年1月25日,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以10票反對、3票支持、3票棄權,否決與校長莫禮時續約。莫禮時表示,校董會主席梁國輝在2006年6月曾經對他表示,由於他不支持教院與中大合併,將會不獲續約。梁國輝則表示莫禮時誤解了他。

了解教院內情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次否決續約的决定,令人聯想到是教統局局長李國章運用他自己的影響力,來達至教育學院和中大合併的目的。莫禮時一直致力於把香港教育學院升格為一間獨立的大學。2007年1月26日,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教授,在香港電台第1台自由風自由Phone節目中印證並確認了莫禮時校長對梁國輝主席「不合併不續約」的說法。陸教授並斷言他上任後的親身經歷:在2003年夏天基準試放榜後,竟然有消息傳出說教育學院栽培出的學生都「不合格」,但調查結果顯示所有主修英文的學生都「合格」,只有那些不主修英文的學生「肥佬」。這件事令到教育學院來屆的收生人數急跌。往後幾年經過全體員工的努力,人數止跌回升,回復事發前的數目。

到了2月5日,教院副校長陸鴻基教授在他的公開信中表示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曾經對他本人和莫校長作出直接或間接的威嚇。陸鴻基指控李國章在2004年6月26-27日對他說:「好!I'll remember this. You will pay!(我會記着,慢慢跟你算帳!)」,為的是李國章要求教育學院發聲明譴責超額教師和教協,遭陸教授拒絕。陸鴻基在信中說:「現在是算帳的時候了。」
陸教授表示在2004年1月,李國章曾致電莫校長,要求教育學院主動提出與中大合併,不然,「會放手讓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太隨意削減教院的學生名額」。

陸副校長更表示過去數年不時有教統局高官致電給他,要求他開除發表文章批評教改或教育政策的4名同事,每次都被他拒絕。

2月6日,當事人梁恩榮和葉建源表示希望立法會介入調查或公開聆訊。張文光議員表示已聯同8名民主派議員要求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曾鈺成在農曆新年前召開立法會緊急會議,討論教統局長李國章,是否干預教育學院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到了2月7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宣佈在2月12日開會,討論教育學院事件。主席曾鈺成表示,若有需要,會邀請教院代表及教統局長李國章出席。

在2007年2月15日,行政長官曾蔭權突然宣布成立一個由法官胡國興主持,居有等同法庭地位的法定調查委員會,調查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提出,有政府官員干預教院學術自由和自主的指控是否屬實,期望委員會在4個月內提交報告。曾蔭權形容陸鴻基的指控十分嚴重,有需要查根究柢。有立法會議員表示,一旦調查證實教統局長李國章、前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干預教院的指控屬實,便應「落台」。

在3月29日,教育學院校長莫禮時在宣誓後向調查委員會作供指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在2003年時曾警告指若教院不肯跟中大合併,最終會被「強姦」/「蹂躪」(原文是"Rape")。他又指出羅范椒芬曾向他表達不滿教院職員公開批評政府的教改政策,李國章致電給他表示羅范椒芬已列出懲罰教院職員的名單。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9#
發表於 2014-7-24 13:38:1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7-24 13:43 編輯

基準試無助改善教師水平 (可在第四節收聽)

【大香港早晨】
第94集: 天利苑天價管理費/飯盒會泛民求見中央無底線 /嵐山「1+親」越細越維穩/基準試無助改善教師水平

節目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prog85&ep=94

長實樓盤【嵐山】將於本週六開售,市場反應熱烈,賣方將再加推單位,可見該新盤暢旺。嵐山最令人注目的是只有177平方呎的劏房單位,而大單位的買家可優先購買隔壁的劏房單位,從投資角度去估計,相信以「1+親」形式去購買兩個單位的反應會非常踴躍,甚至會沒有單獨的劏房單位發售,這令買家可將劏房單位靈活地選擇放租、轉售或自住,亦減低投資成本。另一方面,劏房單位可能會成了香港置業的新趨勢,令上車門檻大大降低,從而更多人背上樓債,令香港進一步走向超穩定社會結構。

首播日期:2014-07-24

主持:黃洋達、陳四、鄭松泰、譚仔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7

好友

2392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0#
發表於 2014-7-24 22:56:00 |只看該作者
CarmenNg 發表於 2014-7-24 13:38
基準試無助改善教師水平 (可在第四節收聽)

【大香港早晨】

WTF? "劏房單位可能會成了香港置業的新趨勢,令上車門檻大大降低,從而更多人背上樓債,令香港進一步走向超穩定社會結構。"

What logic is that?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4 13:42 , Processed in 0.016978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