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13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筆銘:2047香港香得?

[複製鏈接]

887

主題

2

好友

9577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7-17 02:38:3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如果我們翻看歷史,中國歷朝歷代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進行跟土地有關的大規模改革。明朝張居正在1578年有「一條鞭法」,而清朝雍正在1717年實行「攤丁入畝」,簡略而言,這兩次變法是因為特權階級霸佔土地,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上,政府便從稅制着手,加重地主的賦稅,減輕草根階層的負擔;再數近一點的土地改革便是共產黨鬥地主,而上述的兩項改革跟我們偉大的黨比起來簡直是小兒科。按筆者的狂想,香港在2047年可能會有一場土地的大洗牌,令有樓人士一齊「被共產」。

1979年3月,麥理浩北上跟鄧小平談論土地契約問題,因為當時的商人擔心九七後不明朗而對投資卻步;1985年5月,《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為了讓更多香港人支持回歸,當年鄧小平「賣大包」,允許在1997年7月1日至2047年6月30日內約滿的土地免補地價,但要繳付應課差餉租值3%的租金(詳看《基本法》121條)。到了2047年,香港大部分土地都要續契,原則上它們都要補地價,屆時「一國兩制」已經變成一國一制,內地全面收回香港,根本毋須像鄧當年「賣大包」益香港居民而換取政治穩定。在2012年,九倉(00004)為海運大廈續契21年,一共盛惠79億元。香港有約1300萬間私樓及370萬間居屋單位,補地價必然會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是:如果有人在2017年7月2日到中國銀行申請30年按揭,他們又會不會批?

這樣講大家可能覺得太虛無。會德豐畢竟是商業機構,而市場上的價格亦沒有反映地契年期這個因素,例如,太古城的地契為999年(即2899年才到期),基本上冠絕全港(中環聖約翰堂有永久地權),但以現在1.6萬元左右的呎價來看,似乎並沒有什麼地契上的溢價。按照施永青的講法,當以十萬計的香港人要同時補地價,為免社會出現太大的震盪,補地價未必會補足。不過,這可能是香港人一廂情願的想法,內地行事如何霸道,在這次股災中絕對一覽無遺。

內地有不少人認為香港有今時今日的經濟發展,資產價格漲了這麼多,全都是偉大祖國的功勞。既然如此,這樣補一補地價,讓中央政府發一筆「橫財」,分享香港發展的果實,又有何不可?中央甚至可以搬出縮窄貧富懸殊這個原因,堂皇地進行一次土地改革,假扮羅賓漢將自己霸道的行為合理化。香港是法治社會,政府依法辦事,依法補地價狠狠地劏地主一筆,絕對合情合理。當內地開放了資本賬,香港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在本質上跟中國其他城市分別不大,這時來一次「劫富濟貧」對國家而言隨時利多於弊,屆時,香港人就算不滿,就算社會動盪,我們難道可以武裝革命嗎?

其實,更大的問題是到了2047年香港整體的環境會如何,地契只不過是此事的縮影。例如,香港的稅務及司法優勢是否會消失,是否會轉用人民幣等。早前澳門將部分儲備交由廣東省政府投資,香港的財政儲備約1000億美元,而外滙儲備則約為3400億美元,這相當於整個挪威的GDP,名副其實「富可敵國」,但財爺曾俊華依然一直審慎理財,而且審慎得有點兒過分,這是其他發達國家所不能理解的。

筆者的陰謀論是中央下了嚴令,不允許香港「派糖」,然後再像澳門般漸漸將這筆財富轉移回內地。原理上,這跟1985年後《中英聯合聲明》限制港府每年批地只限50公頃相似。

到了2047年,如果我還在生,希望我有一層供斷的太古城。

信報網站編輯 2015年07月15日 08:45 (政治)
http://forum.hkej.com/node/124298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12 01:52 , Processed in 0.016669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