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930|回復: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要求香港學生學習簡體字的荒謬

[複製鏈接]

886

主題

2

好友

954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2-8 17:43: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要求香港學生學習簡體字的荒謬(文:教育工作關注組)

1.jpg

教育局最近在小學中文課程的諮詢文件中,明確提出「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學生應掌握認讀簡化字的能力。」這種沒有學理根據而制訂的政策諮詢文件,再次表露教統局「外行領導內行」的醜態! 事實上,「教簡體字」的方針,本身就是錯誤!


一、 漢字與簡化字的關係

傳統研究漢字,主要從形(文字學)、音(聲韻學)、義(訓詁學)入手,探求字義及其發展的規律。其中對漢字的定性,爭議雖多,但大都同意漢字主要是表意文字,以字形盛載字義,以達溝通之效。因此,學習漢字,「把握字形」是極重要的學習。(例如佔漢字9成的形音字,通常是左形右聲:朗讀漢字,可「有邊讀邊」;理解漢字,則視其部首已知字義大概。所以在小學階段學習中文,部首的分辨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簡化字則是一種緣於政治需要而出現的文字,其前設正是認定傳統漢字有礙中國發展,而必須廢棄!

在1920年(民國9年),錢玄同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章,提倡簡化漢字。魯迅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說法。1931年(民國20年),徐澤敏的《常用簡字研究》出版。1931年9月26日,「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在 海參崴舉行「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共代表瞿秋白、吳玉章等人與蘇聯共同草擬「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並發表中蘇雙方條共同宣言:「中國漢字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產物,成了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要根本廢除象形文字,以純粹的拼音文字代替。並反對用象形文字的筆劃來拼音或注音」、「大會反對中國資產階級的所謂統一國語運動」。(詳參維基百科「簡化字」條目)。

從上可見,簡化字的推行,是漢字注音化/拉丁化的一個過渡。其目的正在於破壞漢字的表意系統,例如1953年3月25日,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漢字整理組成立,開始着手擬定《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估計漢字難以在短時間改為拼音文字,中間會有新舊文字的過渡時期,因此在策略上需破壞漢字形體,削弱漢字效用,以簡化字創造漢字內部利於拼音化的條件。(詳參維基百科「簡化字」條目) 因此,簡化字的出現,正正是為了破壞傳統漢字,是故二者是矛盾對立的。教育局官員對漢字發展毫無認識,竟然要求學生既學正統繁體漢字,又要學生學習破壞漢字系統的簡體字,除了混淆學生視聽外,基本上毫無用處。

二﹑混淆字形,阻礙學習

熟用繁體字的,都明白繁體字及簡體字之間,常常出現衝突,如「後」字及「后」字,在繁體字中,前者表達先後關係,後者卻指稱為皇后。但在簡體字中,卻一概用「后」字。又如例如「蕭」、「肖」在繁體中為兩字,在簡體中為一字。諸如此類情況,在常用字中也經常出現,如要求學生同時修習繁簡,則學童對字體辨別的困難,只會有加無減,這是哪門子的語文學習?更重要是,文言文中,不少現今的簡體字,古代都會與繁體字作通假互用,因此閱讀古書,內地出版社也會酌情,全本使用繁體字(如中華書局版史記。) 故此若以簡體字教授文言文,其混淆學生的程度,可說是難以想像。 此外,漢字的圖像性比不少文字強。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特別的構圖方式,中國傳統書法正是研究如何把這些字以不同藝術技巧展現。所以學習漢字,除了是語文學習,也是培養學生的美感。但是簡體字破壞了繁體字的構圖方式,省去了字形中不少構圖成分,以美術角度看也不是值得推廣。

三、 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一派胡言!

教育局以擴大學生閱讀面為理由,要求學生學習簡化字。固然,內地簡體字書籍輸入香港愈來愈多。但是因於簡化字都是由繁體字的形體簡化而來(包括不少草書寫法),故此對繁體字有認識者,大多能從簡體字的形體結構得知該字所指,可以說「閱讀簡體書」只需要有繁體字的基礎,卻不一定要「學簡體字」。 更重要是簡體字的讀物絕大多數由內地出版,而內地的出版物都有極明顯的缺點:一是語法歐化嚴重,毫無中國古文典雅韻味。試看以下圖表(參考網上材料):

內地語法  正統中文

充份體現   盡見、彰顯

打知名度   打響名堂

正確理解   理解、明白

加大力度   加強

正面評價   好評

用到刀口上     用得其所

尖子     精英

內地的中文語法明顯生硬粗糙,如果以語文學習的角度,簡體字書絕對不是良好的課外閱讀書籍。除此之外,內地對出版物的政治審查極為嚴格,書中必須包含中國政府指定的意識形態如唯物史觀、階級鬥爭、歌頌勞動階層、宣揚愛國等同愛黨等,學生長期閱讀此類書籍,除了學不到正確的中文語法,更會被這些意識形態同化。這些對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

四、 加強溝通,簡化字絕不是首選

教育局更指出要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所以要學習簡體。教育局的潛台詞是香港為世界提供服務的國際城市,是故學生要準備迎接內地的經濟機遇而學習簡體字,方便在內地發展。但正如上述,有繁體字基礎的讀者,了解簡體字直是易如反掌,根本無須花時間學習。如果要與海外各地作商務溝通,則更於理不合!觀乎香港主要合作貿易伙伴,主要使用語言,以英文為主。甚至是梁特首極力提倡的一帶一路中,使用簡體中文的仍是少數。如果真的是「加強溝通」,筆者大概看不到要教授簡體字的理由。

總括而言,同時學習繁、簡體字於學理上完全不通,請教育局考慮刪除有關建議。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來源:
http://m.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60207/s00022/145485790159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6-2-10 05:07:0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u_peace 於 2016-2-10 05:09 編輯

* 簡體字的流弊


明年,是內地推出第一批漢字簡化方案60年週年,幾代人寫和讀了簡體字滿一甲子,時間上不短了,從風俗習慣來說顯然是根深蒂固,如果今天要棄簡從繁,應該是不切實際和不可能的事。 環顧全球,有大量華人居住的星馬泰韓日,都先後跟隨內地採用簡體字,連聯合國也應用簡體字,在當今這種形勢下,要恢復繁體字,簡直是癡人說夢話。 奇怪的是,一脈相承的港澳臺仍然採用繁體字,這個情形顯得很不尋常,二千多年前,秦始皇尚能夠掃六合,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今天,大中華區雖然共用同一種漢字,卻是一文兩寫,每當看見一些商品說明書裡面除了英日文外,竟然還有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宛如兩種不同文字;出外旅遊,告示牌也是繁簡並列,毎見及此,情可以堪,寧不教人氣餒?


在我個人而言,極力反對寫簡體字,所以,我對外發文必定用繁體字,在這方面,應該算是一個頑固份子。 記得我寫博文的初期,曾經發表了兩篇關於簡體字弊端的文章,至今瞬間五年,近因留意到網上關於鈔票上圓元爭論,遂又對簡體字興起感慨之言。


書畫大家鄭板橋有一副著名的對聯:


刪繁就簡三秋樹
立異標新二月花


鄭板橋一生追求簡單淡泊,是後世人的楷模。 一切從簡,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所謂拋棄繁文縟節、簡化工作流程等等應運而生。 但是,世事無絕對,簡化是不是最好?尤其是把國人引以為傲的漢字胡亂簡化,是不是好呢? 漢字改革經歷了整整六十年,好壞如何?愚見以為值得在此時此刻回顧總結。


毫無疑問,新中國成立的初期,我們的長輩很多目不識丁,要他們提筆學寫字,遇到筆劃多的字一定大傷腦筋,為了普及教育,掃除文盲,這時候若能夠把漢字簡化,的確可以迅速幫助學習文化。 但是,不理漢字的淵源、結構、字義、發音、個性等等因素胡亂去簡化,完全出於執行上級指令為簡化而簡化,因而就出現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例如:


亲(親卻不見)
爱(愛而無心)
厂(廠中無物)
鱼(魚離開水)
声(聲無耳聽)
开(開不到門)
兽(獸類無犬)
网(網非絲織)


以上雖然屬於戲謔性質,但是,能反映這些字完全背離祖先創造文字的原意和靈感,變得毫無意義和精髓,最令人生氣是把同音字作簡體字,明明是不同字義,由於發音相同,硬是混在一起使用。例如:


「里」代替「裡」:到底是里面,還是裡面?
「余」代替「餘」:到底是余日無多,還是餘日無多?
「面」代替「麪」:面包,它連原材料麥也沒有了。
「干」代替「幹」和「乾」:樹幹、乾淨為一談!
「征」代替「徵」:軍隊要征戰,還要去徵兵。
「后」代替「後」:環球小姐是住在後座,還是丟了她的后座?
「游」代替「遊」:原來花園可以游的。
「斗」代替「鬥」:底是一斗米,還是斗氣?


我閱讀內地文章或瀏覽簡體字網頁時,如果出現上面的例子,必定要費腦筋思索才能明白,有時甚至造成不必要誤解。


http://km388.blogspot.ca/2016/01/blog-post.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發表於 2016-2-10 05:12:22 |只看該作者

* 我愛漢字繁

自五四運動後,簡化漢字和推廣白話文猶如雙龍出海,在新文化學海中掀起萬丈狂瀾,當時,有一個所謂新派文人,竟然說:「漢字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的東西,應該把它丟掉到茅廁去!」這樣粗鄙不堪的說話出自一個滿腹經綸的文人口中,不啻是驚世駭俗,也反映出當時的確有一撮知識份子對漢字是如何恨之入骨,他們為了把漢字最終消滅,進而達到拉丁化目標,第一個步驟就是要將漢字簡化。


漢字呈方塊形狀,端正秀麗,無論是以篆、行、隸、草各式書法寫出來,都美不勝收,可以說是美術和藝術的結合;漢字形狀出類拔萃之外,結構上特別強調左右均衡持平,予人的感覺是既優雅而穩固,絕對不會吊兒郎當,搖搖欲墜,不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漢字的出世,是我們祖先智慧的表現,漢字在歷史上雖然出現過一些簡化,但是比起繁化只是九牛一毛,那些繁化過程,目的是為了明確表述不同意思,例如:「辟」,分拆成僻、闢⋯⋯用以區分復辟、僻靜、開闢不同字義;又如「布」字,分拆為布和佈,用以區分布匹和佈道兩種不同字義。


內地在1956年1月開始幾年間推出四批簡化字,這些簡化字有的總算合情合理,但是,不少是違背漢字結構的「六書」法則,完全為了簡化而簡化。請看:


圣(聖),丛(叢)、礼(禮)、尘(塵)、惊(驚)、尽(盡)、华(華)、灿(燦)、点(點)、历(歷暦)


又把同音但意義不同的漢字混在一起:   
                          

蒙(濛、朦)、弥(彌、瀰)、台(臺、枱、颱)、只(祇、隻)、系(係、繫)、复(復、覆、複)、尽(盡、儘)、钟(鐘、鍾)

用筆劃少的字代替筆劃多的字,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解,當年主持漢字改革的官員也不得不承認有這個弊端,例如:「許多船只通過苏伊士运河」會被誤解為「許多船僅僅通過蘇伊士運河」。 學生如果用同音字去寫文章,在港澳臺地區一定被老師當作錯別字,例如:

1,我和同學去公園「游」玩(遊)
2,全國人民一同抗「御」敵人(禦)
3,我家僱用了一個「佣」人(傭)
4,過新年我們愛吃蘿「卜」糕(蔔)
5,孩子們都喜歡打「秋千」(鞦韆)


有些簡體字把精髓減去,最著名的例子是「亲爱」,它把親要相見、愛要用心都省去,這不是廢去精髓是甚麼? 把「塵」簡化成「尘」,雖然是神來之筆,但怎及得上一頭鹿在土地上奔跑產生灰塵的畫面呢?繁體字「驚」,讓我們想起馬兒惶恐形態,心旁加京的「惊」,怎樣也不及繁體字「驚」來得傳神。


不少繁體字根本筆劃不多,但也難逃簡化厄運,例如:


长(長)、韦(韋)、儿(兒)、岂(豈)、亚(亞),最離譜是「廈」和「廁」字只減去一點,成為「厦」和「厠」,減來啥用?


漢字從甲骨文開始,那時候,社會上事物不多,一個字足夠表達意思,不過,隨著社會發展,一個字已不能表達不同意思,所以把這個字分解,甚至加多一些筆劃。 但是,歷史車輪滾動到今時今日,難道我們要回到原始社會,採用最簡單的結繩記事嗎?


內地用簡體字已是約定俗成,無法逆轉,移風易俗談何容易?所以化簡復繁不切實際,但愚見以為際此推行簡化漢字六十週年,不妨作出總結與回顧,至低限度,取消同音字,避免混淆字義。




http://km388.blogspot.ca/2016/01/blog-post_8.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6

主題

2

好友

954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6-2-10 05:32:50 |只看該作者
大陸用簡體字不是「約定俗成」, 而是以行政指令強行使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1061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5#
發表於 2016-2-10 06:21:10 |只看該作者
大家可能搞錯吧!  大陸用的是簡筆字, 不是簡體字。 簡體字是古代已經有, 有歷史根據。簡筆字是毛澤東命人做出來的。
這些是我小時候讀書中文老師告訴我們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6#
發表於 2016-2-10 06:52:08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0

好友

4788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
發表於 2016-2-10 09:02:35 |只看該作者
「教簡體字」的方針,本身就是錯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主題

0

好友

14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8#
發表於 2016-2-10 09:29:1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樹人 於 2016-2-10 09:30 編輯

醫術,針術,中文,全部都去哂外國,

鬼佬同外邊人都知中華文化係好.


無架啦,幾代後的顧唔到,顧掂自己的先.
堅決用繁體字,頂得幾耐得幾耐.

話唔定,到我地呢批人有錢,大返轉頭,
你唔使貼錢比佢學,佢自動學黎扮返個正統的中國人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9-22 18:27 , Processed in 0.065873 second(s), 21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