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9957|回復: 2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公告】原始佛學視頻分享 (瑪欣德尊者開示) 有獎徵文活動

[複製鏈接]

28

主題

1

好友

4871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2:41: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各位網友可於欣賞郭博士推介的 “ 原始佛學視頻(瑪欣德尊者開示)” 後,將自己的觀後感及心得,撰寫成分享文章,以標題:「天羅地網 原始佛學視頻(瑪欣德尊者開示)觀後分享」,張貼於討論區內。投稿作品的內容,形式,字數不限。郭博士會每三個月挑選三編優異作品,得獎者每人將獲贈由「萬福珠寶送出價值約一萬元翡翠飾物」一件,以示鼓勵。

     原始佛學視頻(瑪欣德尊者開示):http://www.farflunginf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43&extra=page%3D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0

好友

346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沙發
發表於 2014-12-15 21:03:13 |只看該作者
多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0

好友

1608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板凳
發表於 2015-1-4 12:15:0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kytsui 於 2015-1-4 12:23 編輯

聽了幾集,首先要此多謝佛祖,馬欣德尊者,郭博士,及我的父母。

1. 做事為什麼有障礙,都是因果法因為曾經給人干擾,例如口多阻了人發達,最後攪到自己發不到達。在人禪修中干擾別人,當自己禪修入定時也會畀人攪。到時機來到自然有機會去修。
2. 其實不需要什麼求平安,預測運程,因為因果法測,什麼事情及有什麼後果,好不好運,有沒有財富,受不受專重,子女孝不孝順是自己做的因果, 感覺是其實自己可以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命運,心就可以定下來,其實自己就是神。
3. 舊業不是去拜神,求神去消。因為業是不可以靠其他人幫助去消除,但是可以靠福德去減輕業力果報,福德和業力的作用好像一柸水倒一碗鹽,同一個海倒一碗鹽的分別。
3. 報施就會增加自己的福德,要持戒就會投生到有好的地方,禪修可以修定力和修智慧。但福德是智慧和其他基本條件,沒福德想禪修都難,搵朝唔得晚邊的邊有時間睇書禪修增加智慧,或者給修修下有人打電話來攪到停了修行。
4. 越有福得越自由,真正的自由就是能夠斷絕一切煩惱。
5. 修行要專注,好似練時空色時不要在意燈有沒有閃。
6. 要修定力要專注呼吸,不過行門可能要聽多幾集先清楚。
7. 任何事都是由地水火風四界的組合:地就是物件的軟硬,輕重,滑或粗糙,水就是粘合(好似麵粉加水),火就是溫度(物件成熟衰敗也是火),風就是維持,流動性。
8. 人體有四大,每個部分例如眼,耳頭髮也有四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4

好友

400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5-1-9 10:51:09 |只看該作者
聽了一集,又聽了博士昨天的节目!有所感悟!
首先感谢博士这几年日子的教导,感谢父母及一切曾经小弟生命中出现的人!
写两句感受!
宇宙的法则同规律,不在乎于你是否相信其存在与否,你非信或非不信(非是或非不是)它都存在!
佛陀是发现真理的人,不是创造真理的人!
佛陀只是把他发现的真理告诉大家!
有如金刚经中说“阿辱多罗三藐三菩提,非阿辱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辱多罗三藐三菩提”,“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等
现今社会很多事物是一个“标签”(包装)的,好似广告一样!令人很容易因为一些“标签”(包装)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身!
就如同博士口中经常说的“为什么要给我们这样一个画面呢”,其实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抽离一些表面的“标签”(包装)!
回归到事物本身一样!稻草,就算它能够跟大闸蟹一样身价都好,它本来就是稻草!
善護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1

主題

5

好友

755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5-2-23 06:28:29 |只看該作者
人生本來就是苦,好像花開花落,你無法控制也無法抗佢,但人是有思想的動物,還可以在有生之年好好學習,傳播知識給下一代,發揮做人的功能。

有緣聴到瑪欣德尊者的開示,講述釋迦牟尼佛學,就是給我們好好學習的機會,非常詳細精闢,正確引導我們了解原始釋迦佛學由來和目的,不會一知半解,人云亦云,教導人們要有慈悲為懷,普道眾生的心態,如何運用釋迦的智慧法教功能,了解人生應怎樣去面對,生、老、病、死,還有貪、瞋、痴,這就是苦的問題,人還可以好好利用自己能力,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這就是發揮做人的功能,當然也教導人們怎樣,離苦得樂,不受後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4

主題

0

好友

426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7#
發表於 2015-5-2 18:23:03 |只看該作者
onepiece23 發表於 2015-3-1 18:29
正法沒有時間限制。
二千五百年前,人有手有腳、有眼耳鼻舌身意,
二千五百年後,人亦都有手有腳、亦都有眼 ...

我看不出這有什麼意思,
除了叫人不用急著學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0

好友

1608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8#
發表於 2015-5-19 00:27:58 |只看該作者
聽到馬欣德尊者開示,得知原來能做人都是很大的福氣。雖然不是好明十種色聚,心所和心,但都有所得著。最近工作非常忙碌,有時發現做人咁忙都不知為乜,又未有什麼成就,錢又唔見得點搵到,心裡悶悶不樂,聽完馬欣德尊者開示之後,發現難得可以投身為人,於事工作到晚上一定時間之後,便開著冷氣,躺在沙發上,享受下這一刻,注專呼吸,活在當下。難得可以做人,嘆下冷氣,聽下佛法。想比起要供樓會的其他同事,日日要跑數的老闆同銷售同事,又或者是見搬野搬到撻皮的螞蟻,雖然世間很混亂,但比起他們自己都覺得比他們有少煩惱,人都比較有福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主題

0

好友

2074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9#
發表於 2015-7-11 12:50:48 |只看該作者
有同學話阿毗達摩呢部份好好睇,
隨手抽段阿毗達摩 45 眾生投生的法則來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RM0qJ7R04&feature=youtu.be
不得了,,,,,,,,就係聽到覺得好利害,但又唔明.
要找找資料來看看先.




1阿毗達摩的構成
在上座部佛教一共有七部論,稱為南傳七論,或者上座部七論:
第一是《法集論》(Dhmmasaïgaõã)或者又稱為《法聚論》。dhamma,是法,就是諸法,特指種種究竟法。saïgaõã是指集合、聚集、集合在一起的意思。這部論是整部《論藏》的根源,很廣泛地討論了種種究竟法。
第二是《分別論》,這裡的Vibhaïga,是指分別、解釋的意思,在這部論里把蘊、處、界、根、諦等法義分為經分別、論分別跟問分別這三種方式來討論。經分別是把《經藏》裡面的內容羅列出來討論,然後再以論的方式進行分析,再用問答來反覆地抉擇。
第三是《界論》(Dhàtukathà),以問答的方式編排,依蘊、處、界來討論一切法。
第四是《人施設論》,(Puggalapa¤¤atti),puggala是人,pa¤¤atti是概念,在這裡面就討論了各種不同種類的人。
第五是《論事》(Kathàvatthu),這部論是在第三次結集的時候,才由摩嘎莉之子·帝思(Moggaliputta Tissa)所造的。他的目的是駁斥當時流行在阿首咖(阿育王)時代的種種邪見,因為那個時候有很多的外道假裝成僧人混進佛法,他們把很多的邪見也帶進來,於是摩嘎莉之子·帝思大長老就在結集的時候,造了這部論,專門來破斥種種的邪見。
第六是《雙論》(Yamaka),目的是為了解除種種名相術語含糊不清的地方,再解釋它們的正確用法。因為這部論所提出的問題都是以一對一的方式來討論,比如是否一切法都有善因,是否一切善因都是善法,以這樣的方式來提問,就是一對一的方式來提問,所以稱為《雙論》。
第七是《發趣論》(Paññhàna),這部論在《論藏》里是最重要的,傳統上稱為《大論》(Mahà- Pakaraõa),這部論跟前面六論稍微有點兒不同。前面的六部論側重在分析,分析諸法的名相,而這部論是用二十四緣的方法來貫穿一切諸法。緣就是關係、條件,把前面所講的法貫穿在一起。如果我們把前面這六部論所討論的法比喻成珠寶,那《發趣論》就是用二十四緣這條經線把所有法貫穿在一起。上座部佛教傳承認為這部論是最能夠證明佛陀具有一切知智的,因為這部論非常複雜,必須得先透過,先了解跟通透前面那幾部論,才有可能通達這部論。它屬於組織法,前面的屬於分析法,這個是屬於組織法。把前面幾部論裡面所討論講到的法都整理、統合起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主題

0

好友

2074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0#
發表於 2015-7-11 12:51:13 |只看該作者
2阿毗達摩的來源
上座部佛教認為「阿毗達摩」是佛陀所說的,為什麼呢?因為佛音論師說過,「阿毗達摩」並不屬於弟子的範圍,而是屬於佛陀的領域。在解釋《法集論》的《殊勝義注》裡面提到,佛陀在證悟正自覺之後的第四周,就是第四個星期,坐在菩提樹附近的寶屋(Ratana- ghara) 裡面省察,省察「阿毗達摩」,現在菩提迦耶附近的寶屋(Ratana- ghara) ,據說就是當時佛陀坐在裡面省察「阿毗達摩」的地方。這裡講到的寶屋,並不是說裡面都是由寶石所做的,而是佛陀當年省察「阿毗達摩」的地方,世尊在這裡就從《法集論》開始思維省察「阿毗達摩」。當他在省思前面六部論的時候,身體並沒有發出光芒,但是當他省察到第七部《發趣論》的時候,身體發出了很明亮、強烈的光芒。這種光芒一共有六種顏色,分別是藍色、黃色、紅色、白色、橙色,以及五種顏色的混合色。因為這證明世尊當時在省察非常深奧的法,所以最能夠體現佛陀所擁有一切知智的是《發趣論》。我們現在看到佛陀有些佛像的背光裡面所發出的這些顏色,呈現出藍色、黃色、紅色、白色、橙色跟五種顏色的混合色,這就是表明佛陀當時在省思「阿毗達摩」。而我們現在看到佛教的六色教旗,也是根據這個典故而設計的,也就是青、黃、紅、白、橙,再加這五種顏色的混合色。所以現在我們佛教的教旗六色旗,是這樣來的。
同時,上座部佛教也認為「阿毗達摩」是佛陀教導的,佛陀並不是在人間直接向弟子教導,而是在三十三天界,向來自一萬個輪圍世界的諸天以及梵天人所開示的。佛陀在成道之後的第七個雨安居,到了三十三天界,Tàvati§sa。三十三天,古代又翻譯成忉利天,就坐在珊瑚樹下的黃色石座下面,用相當於人間的三個月時間向諸天開示佛法。當時,最主要的聽眾是佛陀——就是菩薩以前的母親,他的母親在菩薩出生之後的第七天就去世了,去世之後就投生到都西答天(Tusita)——兜率天,當她投生到都西答天之後,就不再是個女的了,已經是一個男性的天子了。
當佛陀在天界講「阿毗達摩」的時候,為了維持色身,佛陀也會到人間的北古盧洲去托缽,當佛陀託了缽之後,就會到無熱惱池用餐,用完餐之後就走到旃檀林去做日間的住處,也就是做午休。那個時候,法將沙利子長老(舍利弗長老)就去到那裡,履行弟子的義務。然後佛陀就把當天在天界講的那些法要講給了沙利子聽。他說:沙利子,我今天講到的就是這麼些。佛陀把自己在天界講的法要交給了擁有四無礙解智的上首弟子,就象一個人站在岸邊,用手指著海洋。同樣的,世尊只是把法要交給沙利子長老,長老又可以用十種、百種、千種乃至十萬種方法來解釋佛陀講到的法要。之後,沙利子長老又把他從佛陀那裡所學到的法要,再傳授給他的五百位弟子,這樣就形成了「阿毗達摩」的傳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3 08:10 , Processed in 0.019114 second(s), 20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