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要求香港學生學習簡體字的荒謬(文:教育工作關注組)
教育局最近在小學中文課程的諮詢文件中,明確提出「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學生應掌握認讀簡化字的能力。」這種沒有學理根據而制訂的政策諮詢文件,再次表露教統局「外行領導內行」的醜態! 事實上,「教簡體字」的方針,本身就是錯誤!
一、 漢字與簡化字的關係 傳統研究漢字,主要從形(文字學)、音(聲韻學)、義(訓詁學)入手,探求字義及其發展的規律。其中對漢字的定性,爭議雖多,但大都同意漢字主要是表意文字,以字形盛載字義,以達溝通之效。因此,學習漢字,「把握字形」是極重要的學習。(例如佔漢字9成的形音字,通常是左形右聲:朗讀漢字,可「有邊讀邊」;理解漢字,則視其部首已知字義大概。所以在小學階段學習中文,部首的分辨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簡化字則是一種緣於政治需要而出現的文字,其前設正是認定傳統漢字有礙中國發展,而必須廢棄! 在1920年(民國9年),錢玄同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章,提倡簡化漢字。魯迅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說法。1931年(民國20年),徐澤敏的《常用簡字研究》出版。1931年9月26日,「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在 海參崴舉行「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共代表瞿秋白、吳玉章等人與蘇聯共同草擬「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並發表中蘇雙方條共同宣言:「中國漢字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產物,成了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要根本廢除象形文字,以純粹的拼音文字代替。並反對用象形文字的筆劃來拼音或注音」、「大會反對中國資產階級的所謂統一國語運動」。(詳參維基百科「簡化字」條目)。 從上可見,簡化字的推行,是漢字注音化/拉丁化的一個過渡。其目的正在於破壞漢字的表意系統,例如1953年3月25日,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漢字整理組成立,開始着手擬定《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估計漢字難以在短時間改為拼音文字,中間會有新舊文字的過渡時期,因此在策略上需破壞漢字形體,削弱漢字效用,以簡化字創造漢字內部利於拼音化的條件。(詳參維基百科「簡化字」條目) 因此,簡化字的出現,正正是為了破壞傳統漢字,是故二者是矛盾對立的。教育局官員對漢字發展毫無認識,竟然要求學生既學正統繁體漢字,又要學生學習破壞漢字系統的簡體字,除了混淆學生視聽外,基本上毫無用處。 二﹑混淆字形,阻礙學習 熟用繁體字的,都明白繁體字及簡體字之間,常常出現衝突,如「後」字及「后」字,在繁體字中,前者表達先後關係,後者卻指稱為皇后。但在簡體字中,卻一概用「后」字。又如例如「蕭」、「肖」在繁體中為兩字,在簡體中為一字。諸如此類情況,在常用字中也經常出現,如要求學生同時修習繁簡,則學童對字體辨別的困難,只會有加無減,這是哪門子的語文學習?更重要是,文言文中,不少現今的簡體字,古代都會與繁體字作通假互用,因此閱讀古書,內地出版社也會酌情,全本使用繁體字(如中華書局版史記。) 故此若以簡體字教授文言文,其混淆學生的程度,可說是難以想像。 此外,漢字的圖像性比不少文字強。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特別的構圖方式,中國傳統書法正是研究如何把這些字以不同藝術技巧展現。所以學習漢字,除了是語文學習,也是培養學生的美感。但是簡體字破壞了繁體字的構圖方式,省去了字形中不少構圖成分,以美術角度看也不是值得推廣。 三、 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一派胡言! 教育局以擴大學生閱讀面為理由,要求學生學習簡化字。固然,內地簡體字書籍輸入香港愈來愈多。但是因於簡化字都是由繁體字的形體簡化而來(包括不少草書寫法),故此對繁體字有認識者,大多能從簡體字的形體結構得知該字所指,可以說「閱讀簡體書」只需要有繁體字的基礎,卻不一定要「學簡體字」。 更重要是簡體字的讀物絕大多數由內地出版,而內地的出版物都有極明顯的缺點:一是語法歐化嚴重,毫無中國古文典雅韻味。試看以下圖表(參考網上材料): 內地語法 正統中文 充份體現 盡見、彰顯 打知名度 打響名堂 正確理解 理解、明白 加大力度 加強 正面評價 好評 用到刀口上 用得其所 尖子 精英 內地的中文語法明顯生硬粗糙,如果以語文學習的角度,簡體字書絕對不是良好的課外閱讀書籍。除此之外,內地對出版物的政治審查極為嚴格,書中必須包含中國政府指定的意識形態如唯物史觀、階級鬥爭、歌頌勞動階層、宣揚愛國等同愛黨等,學生長期閱讀此類書籍,除了學不到正確的中文語法,更會被這些意識形態同化。這些對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 四、 加強溝通,簡化字絕不是首選 教育局更指出要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所以要學習簡體。教育局的潛台詞是香港為世界提供服務的國際城市,是故學生要準備迎接內地的經濟機遇而學習簡體字,方便在內地發展。但正如上述,有繁體字基礎的讀者,了解簡體字直是易如反掌,根本無須花時間學習。如果要與海外各地作商務溝通,則更於理不合!觀乎香港主要合作貿易伙伴,主要使用語言,以英文為主。甚至是梁特首極力提倡的一帶一路中,使用簡體中文的仍是少數。如果真的是「加強溝通」,筆者大概看不到要教授簡體字的理由。 總括而言,同時學習繁、簡體字於學理上完全不通,請教育局考慮刪除有關建議。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來源:
http://m.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60207/s00022/1454857901591
|